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學習和實踐是幼L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途徑,終身學習和實踐取向也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基本理念。教師是反思型教育的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教師是終身的學習者,只有在持續不斷地學習和不斷地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才能實現專業發展。反思是指回過頭對過去的事進行再思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活動。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認為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
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為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教師教育反思的實踐性、針對性和過程性決定了其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教師專業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理念是教師教育行為的理性支點,質疑反思、歸納反思對比反思和評議反思是反思的基本方法。從教育理念的角度來看,幼兒園教師的反思可以從以下三個是否盡最大可能做到以幼兒為本。
以幼兒為本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首個基本理念。它要求幼兒園教師要做到"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教師個人要堅持不間斷地自我反省:教學理念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個人言行是否做到了以幼兒為本是否時刻做到了尊重和維護幼兒的合法權益活動設計是否考慮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是否讓幼兒擁有了快樂的幼兒園生活等等。
是否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價值觀和意志品質學前教育是為幼兒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目標。針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階段和認知特點,《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在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這一-維度,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注重保教結合,培育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發掘幼兒的興趣愛好」的具體要求。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著較為廣泛的重視知識技能傳授、輕視品行和行為習慣養成的現象,是否培養孩子同情憐憫、誠實守信、羞恥榮辱等價值觀和積極樂觀、堅強不屈等意志品質,理應是幼兒園教師時刻反思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