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是否能與時俱進,是教師教學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的關鍵

2020-08-27 精彩學堂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知識和技術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情況下,教育改革得到進一步推進。在最初注重應試教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因此對於人生初級階段的小學來說,有必要開展以德育為基礎的《品德與社會》課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使教學課堂得到很大的改善。

1 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否能與時俱進是教師教學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及時調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進一步滿足實踐教學和當代學生的需求。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的綜合性和經常被忽視的學科方面,教師應該首先在教學中對這一學科有正確的理解和態度,使他們能夠以充分的熱情投入到學科的教學中,進而引領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和研究,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打開國門,走向世界》一課中,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改變傳統封閉式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模式,大膽的採用開放式教學,組織學生走出去進行市場調研、參與社會實踐、進行社會事件的討論評價等,鼓勵學生多關注我國的社會動態,以此來了解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發展趨勢,然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互動討論,談談自己心目中的「中國的國際化」。

2 營造良好的主動探究的平臺和氛圍

民主的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要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觀地位和個人尊嚴,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意見,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時空,並提供更多的自主交流與合作機會。這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知識和探索的欲望,讓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教師應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發展良好。如在教學《我們能為地球做什麼》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各自在生活中看到或發現的環境汙染的不和諧因素,然後討論生活中的什麼行為可以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後讓學生以組的形式對周邊的環境進行調查分析,以此來了解自己生活的周邊對環境造成損害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這樣的討論和調查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和實際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看自己也是否幹過破壞環境的事或存在汙染環境的行為,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

3 鼓勵質疑,培養探究精神

學貴有疑。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智力的一個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問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可以看出,探究源於問題,應積極鼓勵學生善於提問,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發展能力。如教學《偉大的先人》一課,教學內容只選取了孔子和司馬遷兩位代表人物,安排了一個活動天地。我的做法是: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為活動做好準備。課上,請大家看一組許多國家和地區紀念孔子的塑像和很多國家成立孔子學院的圖片,教師相機解釋:我國這位偉大的先人,他雖然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但他的思想和文化至今影響著全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此時,你最想說什麼?這就為學生「走近至聖先師――孔子」打開了探究的大門,如學生提出「你是怎麼知道孔子的人和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時,其他學生就在質疑中得出:「我是通過名言警句知道孔子的」,「我是在語文課上學習『兩個小兒辯日』時知道的」,「我是通過上網查到的」等等。之後,學生們就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和教材提供的信息進行質疑,進而挖掘出其身上和思想上所表現出的、支撐我國數千年的民族精神;此刻,當學生們再談及孔子其人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4 基於社會實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小學思想與社會課由於學科本身的特點和性質,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理論和實踐,結合學科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及知識與實踐的統一。這對思想與社會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這一課題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基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到課堂教學設計,學生必須成為中心,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充分激發活動中的靈感火花,體驗創作的快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堅持個性原則,讓學生學有特色。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各種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讓爺爺奶奶高興》這一課時,老師可以結合自身的真實體驗,表達己對爺爺奶奶的情感等,再讓學生暢談自己了解的爺爺奶奶,從而實現學生與老師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實踐行為愛戴和尊敬爺爺奶奶,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地培養學生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核心素養。

5 結束語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發展的形成是通過各種活動中自身與外界的互動來實現的。通過創建豐富、靈活、直觀和開放的學習形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來動腦、動手、動口,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既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提高了主動探究能力,從而增強了思想與社會課的實效性。

相關焦點

  • 有效的教學關鍵在於課堂氛圍
    在回答「您認為當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效果欠佳的原因是什麼」及「您認為您的授課教師最缺乏的是什麼」兩個問題時,無論是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選擇「教學方式單調」及「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的比例均為最高,且分別遠遠高於其他選項,平均達到了56.72%和62.58%。這暴露了大學課堂的缺憾以及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短板。
  • 教師個人要堅持不間斷地自我反省教學理念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
    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學習和實踐是幼L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途徑,終身學習和實踐取向也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基本理念。教師是反思型教育的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
  • 「師樂教 生樂學" 做"與時俱進"的教育
    」樂教樂學人人通平臺應用交流匯報,分享了我校利用平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體會,博得了與會領導和教師們的一致好評!我校做為一個鄉鎮小學,近年來一致致力於發展多元化教育,利用多種途徑、多個平臺,與時俱進地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尤其是「樂教樂學人人通」平臺的使用,讓我們的教育工作如魚得水,更加得心應手。
  • 課堂教學的關鍵不在於教師的講,而在於引導學生去做
    或者換句話說,做教師的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做了沒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就是組織學生在科學的方法的引領下,去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達成目標的引領者、組織者,學生才是達成目標的踐行者;這個過程不是通過教師單槍匹馬地講授來完成的,而是通過學生的實踐來完成的,學生至始至終是這個過程的中心;學生不是課堂上無所事事的「靜坐者」、「打呵欠者」。3. 課堂教學不能把學生當成聽眾、觀眾,學生是參與者、實踐者、是演員。
  • 教學設計——教師課堂教學創新的藍圖
    教學設計猶如教學活動的一張藍圖,它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規定著教學活動的基本流向,是一切教學活動賴以展開的基本前提。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的起點必須從課程標準開始。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法規性文件,是教學活動首先必須遵循的硬性指標。
  • 學習教學新理念,開拓教學新思路——九江市鶴湖學校教師參加江西省...
    11月9日上午,大家齊聚在婺源縣朱子中學行政樓六樓,由江西省教研室溫愛英老師主持開幕式,本次賽課特邀了英語周報主編劉永俊作了題為《做好語篇分析提高閱讀能力》的講座,特別提到了《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並指出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與此同時,新的問題應運而生,在現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於互動式教學理念理解的偏差和運用的不合理,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無法得以充分體現,而對於素質教育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 【教學方法】線上體育課教學總結
    隨著新冠肺炎態勢日益嚴峻,「在線教學」做了一次全域的實驗、「居家體育鍛鍊」成了全民的新時尚。作為以班級教學為主體的學校教育,不斷的優化、多次的嘗試,最終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線上教學模式。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結合「翻轉課堂」「泛在化學習」「深度學習」等網際網路+教育的教育理念,結合網絡直播、視頻點播、網絡互動等方法策略,將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推向了大眾。
  • 教師必備|15種教學方法
    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理念深刻、簡明易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的4C核心素養。最典型的對分課堂包含四個關鍵環節,分別是講授、獨立學習與做作業、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這裡用我自己的理解歸納一下他的原理和流程。1.講授階段。精講留白,對所講述的內容提綱挈領的進行講授,對重點和難點給出必要的提示。
  • 外語教學「新」理念思辨
    在大量吸收「新」理念時,有人把過去使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理念、方法等忽略了,甚至於全盤否定,認為只有外國的「新」的東西是好的,應全盤吸收才對。本文建議,中國外語教師和教材編者在遇到「新」理念時,先多想一想,從實踐出發,看哪些是真正的有效的、真正合理的,不要盲目地全盤吸收。
  • 【教學方法】3個新理念,4個技巧,優秀教師這樣備課!
    其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只要聽過課就儘可能找被聽課的教師討論,將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追問一番,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很多處理思路是高度:經驗性的,一時也未必能解釋清楚,等自己親自上過課之後,可能就會有進一步的體會。美國學者將課程設計過程進行了規範化,並且取名為「反向設計」,其實就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來設計教學。
  • 人和小學:行走在學習的路上 做與時俱進的教師
    為進一步幫助新入校和入校不久的教師快速轉變角色,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師德素養,提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8月25日—26日,九龍坡人和小學針對近三年入校教師從教師職業道德、教學常規與技能、德育美育和現代教學技術等幾個方面開展了專題培訓。
  • 陶行知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啟迪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從實際出發,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要讓學生發揮出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這一理念與新課改要求不謀而合,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明白讀書是為將來的自我發展做準備,而不只是為了得到家長、教師的肯定。
  • 教學推理:教師走向教學實踐智慧的思維藝術
    一般而言,優秀教師會關注學生需求及思維,教學行動是以「學科理念—學科方法—學生發展」為推理鏈;新手教師則可能關注學科教學結果,以「學科方法—學生發展—學科任務」為推理鏈。課程作為育人的載體,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教師應改變教材內容直達學生素養的實體課程觀,按照知識內在相關性或因果性,循序漸進地推論課程知識,明確哪種推理模式或圖式最能實現已知條件(課程內容等)與未知結果(學生變化等)的聯繫。
  • 課堂教學改革應落實「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教育理念
    學生在「記憶事實、概念、術語」和「理解方法、觀點、理論」(表面性、淺層性學習)上做得遠比「習得能力和方法」多,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未知問題方面的收穫少。  「以學生為中心」體現為學生學習與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關鍵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需要將「以學生成長為中心」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主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 思政課教學:因時而進 因勢而新 因形而活
    從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要樹立更高的政治標準來規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到理論創新有高度,環節創新有標準,思想引領有方向。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大社會責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養是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備的立身、立學和為人師的堅實基礎,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必須堅守的底線。
  • 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就要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將學生帶入學習中,以此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第一,藉助教具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數學知識存在著極強的抽象性,所以想要解決數學問題,就要從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具體形象思維上來進行,做好教育研究工作,採取直觀化教學方法。
  • 幹部教育培訓的教學方法
    研究式教學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學員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目的在於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研究式地「教」。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要有深入的研究,通過教學給學員以啟發,提出一些問題,給出研究的方法,引導學員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也就是「授人以漁」。二是學員要研究式地「學」。
  • 教師招聘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這一部分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比較重要的考點。考題題型有:單選、多選、案例分析,在考試中考查重點是各個方法之間的區別,以及要掌握每種方法的含義和優缺點、特點,接下來以其中的部分為例展開學習。一、教學方法概念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
  • 教學方法的歸納
    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範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通過網絡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