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站在時代的交錯點上,有著無數的趣聞軼事和獨特之處。而與中國歷代王朝相比,清朝的皇帝們普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博學。原本衣食無憂的皇室子弟,大清國主,卻一個個化作知識的弄臣,在文化學習的天地裡暢遊。今天,就跟隨筆者來看看,清朝的皇帝們在學習方面是有多麼的強大吧!
歷數清朝皇帝,千古一帝康熙自然是首當其衝。他這一生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可為是功勳卓著。但離開政治領域,在文化學習方面,康熙帝同樣建樹頗多。自小作為皇子,他便學習儒家經典,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位期間,更是迷上了西方近代科學這種「舶來品」。據史料記載,康熙曾經與傳教士們共同學習探討,呆在一間屋子裡長達三天,可見其熱愛程度。他能夠獨自閱覽西方物理、數學、生物等有關書籍,而且善於動手,親自進行實驗操作。他藉助望遠鏡觀測夜空、在皇宮宮人身上實驗種痘,對活熊屍體實驗解剖等。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康熙皇帝曾根據自己的學習感悟,寫成了一篇數學論文:《御製三角形推算法論》。
而工作狂雍正帝也是個文化大家。他痴迷於中國傳統文化,對佛家、道家文化思想有著深入的了解,文學詞章不遜於翰林學士,談禪說道可堪比禪門宗師。除此之外,雍正帝時期的官窯瓷器也是一大亮點。他在位期間,官窯瓷器不管是在造型、裝飾,還是繪畫、釉色等方面都有深刻體現了雍正皇帝特色,格調高雅,不流於世俗,精妙絕倫,堪稱中國歷代瓷器之最。
人間富貴花乾隆皇帝自小便接受系統的皇家教育,文化底蘊深厚。他這一生作詩41863首,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寫詩留存至今最多的人,作畫也有一千四百多幅。並且,乾隆帝還是個外語方面的學霸。他會說漢語,滿語,蒙語,藏族以及維吾爾族的語言,這樣的語言學習能力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十分出彩!
而在清朝的其他皇帝中,順治皇帝熟讀史書,擅長山水畫,對佛學也有著深入的研究;嘉慶帝少而聰慧,多遇名師,名臣朱珪對其影響十分巨大。就連末代皇帝溥儀,自小也系統學習了漢、滿、英三種語言以及數學、地理等學科,他的老師都是當時的著名學者、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的莊士敦。
清朝皇帝們的個人文化素養普遍高於歷朝歷代,這也算是大清的一道奇觀。在那個閉塞的封建時代,當權者們沒有完全沉迷於權力和享樂,而是依舊能抽出時間潛心學習,著實叫當下的我們十分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