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清朝的「禁服」,乾隆為什麼卻對漢服情有獨鍾?原因有2個

2020-12-14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關於漢服的來源,其「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最後定型於周朝,可以說歷朝歷代的帝王、大臣們及民眾都要穿愛穿的服裝,可是到了清朝卻遭遇了「黑白轉換」。

眾所周知,清朝統一天下,正式立國後,清朝皇帝下了一道剃髮易服令,想讓所有漢族人變成滿族的樣子。結果受到了廣大明朝遺民的抵制,硬生生製造出很多血案,但終還是被執行。面對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民眾只得脫去了漢服,穿上了清朝的服裝。於是漢服變成了長袍馬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清朝竟然有一位皇帝做出「撫逆」之舉,對漢服情有獨鍾。這位皇帝便是乾隆皇帝。

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經常穿上漢服,然後命宮廷畫師畫下自己的「漢服像」。有一次,他對親近的臣子們說:朕這樣象漢人嗎?眾臣面面相覷,都不敢答,只有一個老臣說:皇上對漢服的欣賞,很真誠,但是對滿族卻不是這樣。

同時,乾隆一生寫過8萬多首古詩,其詩中涉及「漢服」的也不少,可見乾隆皇帝對漢服的情有獨鍾。

乾隆皇帝之所以對漢服情有獨鍾?理由主要有兩個。

理由一: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個漢人。有歷學家指出,乾隆其實並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乾隆的母親當年生了一個格格,她將浙江海寧的陳世倌家的男孩抱進了宮,採取狸貓換太子的方式進行了調換,而這個男孩便是乾隆。乾隆因為是漢人,他當了皇帝後仍愛穿漢朝也就不足為奇了。

理由二:乾隆皇帝是一個叛逆的人。清廷自順治皇帝開始,嚴令禁止穿漢服,到了乾隆皇帝時,他是一個執行者。但他是一國之君,愛叛逆的他對漢朝也很是好奇,再加上當時天下國泰民安,安於享受的乾隆皇帝於是以身試法去穿漢服,將其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叛逆」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清朝只有一個乾隆皇帝,總之,漢服成為在清朝是要掉腦袋的「禁服」。當然,中後期腐敗如斯的清朝終究沒能逃出滅亡的命運,隨著民國的到來,新的格局又來臨了。

按理說民國建立後,應當效仿明朝推翻元朝的做法,復興漢服才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為什麼漢服在民國時期卻沒有得到復興呢?

其實,民國時期的從政者有識之士為此努力過,但收效甚微,原來在清朝的「百年禁忌」裡,民眾的思想變得僵化了,漢服文化和漢朝開始消退。甚至清朝倒臺後,在剪辮子的時候都還有很多漢人不願意剪。而到了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時期,還專門下令恢復漢服。不過,當時的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當時大多數進步人士都批判恢復漢服,認為漢服代表舊的文化,是封建遺孽才穿的。

甚至在袁世凱稱帝後的恢復漢服,也被認為「開歷史倒車」。後來,民國的革命家們開始西裝革履的又被批判為崇洋媚外。再後來,有服裝家設計出了中西結合的服裝:中山裝。而中山裝成了當時公務員的制服,廣為流傳開來。

而傳統漢服也就一去不復返,成了國人永恆的記憶。

相關焦點

  • 國土達到2個漢朝,清朝真的是史上最強嗎?對比明朝怎麼說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很多人也認為清朝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個朝代,畢竟從國土面積上來說,清朝達到了兩個漢朝之合,軍事上多次大敗沙俄帝國,康熙更是打的沙俄畏清朝如虎。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僅僅是從軍事上來看,清朝整體實力有資格成為第一嗎?
  • 為什麼清朝皇帝幾乎都稱年號,而不稱呼諡號和廟號?
    清朝皇帝跟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一樣,既有年號,也有諡號、廟號。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他的年號是乾隆,廟號是高宗,諡號是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當然前面都是扯,最後一個字「純」才是他的主諡。
  • 漢朝宋朝清朝縣令官帽價格表:請大家猜猜哪個朝代官帽最昂貴?
    有官職的時候就會出現賣官鬻爵的買賣,而且幾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官帽都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一些正史也都記載了由皇帝賣官鬻爵的煌煌詔令。其實了解一下古代官帽的價格還是有好處的,這樣萬一有人穿越過去,掂量掂量腰包裡的銀子,就能知道自己能夠買到多大一頂官帽。
  •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纂修《四庫全書》?
    永樂皇帝在位的時候修了一部大書叫《永樂大典》,這部書有一萬多冊,現在存於人間還有400多冊,也就是4%,據說絕大部分都被八國聯軍破壞了,這個有各種說法。總而言之八國聯軍進北京那一年,存放《永樂大典》的翰林院失火了,現在根據材料看,破壞者確實是洋人。歷史上太平盛世要修書,有這麼一個傳統,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清朝的帝王喜歡文化,喜歡傳統文化。
  • 中國名將最多的朝代,幾乎是清朝的十倍多,為什麼清朝沒名將?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我們知道中國有很多名將,戰國的白起,漢朝的霍去病,唐有李靖,宋有嶽飛等等,為什麼清朝一個名將也沒有呢?
  • 清朝,皇子與大臣有機會給皇帝戴綠帽子嗎?
    為此,在清朝被推翻以後,有好事的文人,針對清朝的血統問題,編造了一系列的傳說(堪稱當代辮子戲的鼻祖),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乾隆是海寧陳家的孩子,清朝在雍正之後就已經等同滅亡了,乾隆以後,清朝皇帝血統都是漢人;慈禧太后是漢人的孩子,被葉赫那拉家族冒認為養女送入宮中……此外,近年來,很多清朝題材的影視中,有過皇族子弟或者大臣給皇帝戴綠帽子的細節
  • 九歲皇孫射中一頭鹿,乾隆仰天大喊:我愛新覺羅的江山後繼有人了
    早在清朝時期,滿族人受到了漢朝人的影響,清朝統治者為了不忘本,每年都要組織一些狩獵活動,為什麼呢?因為一旦天下有變,如果滿清被迫退到關外,那麼連最基本的生存本領都會忘記。所以呢,清朝統治者很注重狩獵這個活動。
  • 中國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討厭清朝?原因很簡單
    提起清朝政府很多人都是厭惡至極,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討厭清朝呢?清朝在入關之後做了點什麼事情讓我們那麼反感呢?看看這幾件事情中哪件事是你最討厭的吧!1、屠殺漢人清朝入主中原,幹了很多壞事,圈禁耕地建立牧場,殺害老百姓,其中最讓人痛恨的就是在攻打南明時期的屠城,這個說起來真是罄竹難書啊。馬上能想起來的就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破城之後,城中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屠殺,到最後,屍體都沒有人掩埋,真是慘絕人寰。
  • 清朝剛滅亡,為什麼滿族人趕緊改成漢姓?原因其實很簡單!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自此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再也不是權力、皇室的代表。因為清朝的滅亡,滿族人再也無法抬起他們曾經高傲的頭顱,很多滿清貴族將滿族姓氏改成漢族姓氏,甚至否認曾經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出身,承認自己是漢人。那為什麼滿族人改掉姓氏,否認出身呢?
  • 為何說漢朝的對外政策比清朝的還要屈辱,卻造福了後世?真心佩服
    有人說是清朝。因為清朝皇室和貴族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對外是各種搖頭擺尾,對內卻是敲骨吸髓,可謂是無恥至極。僅僅只有清朝這樣子嗎?如果讀者裡有熟讀歷史的朋友會發現,在古代的歷史中,無論是秦漢還是唐宋元明清,無論這些王朝是所謂的「盛世」還是衰敗,其王朝的貴族都不會真正在乎底層人民的悲苦。如果你有幸了解一下漢朝的對外政策,那簡直就是「送錢、送物、送女人」,屈辱到了極點。
  • 乾隆曾寫給英國女王的信曝光,全文976字,字字透露出大清的愚昧
    其中有一封特別的信,令中國人都為此汗顏。《史記》中記載了夜郎自大的故事。漢朝使者去往夜郎國,夜郎國的國王問使者:「漢朝與夜郎國哪個更大?」實際上,夜郎國都比不上漢朝的郡縣大。這個成語後來指的是驕傲膚淺、自大又自負的人。
  • 同樣是和親,為啥漢朝喜歡用「假」公主,清朝則都是「真」公主?
    漢朝多是「假公主」,清朝全是「真公主」就好比漢朝,其和親公主絕大多數都不是「真」公主,而只是和親之前臨時冊封的「假公主」。雖然也是公主,但顯而易見,流淌的卻並非純正的皇室血脈,而只是一些皇室旁支的宗室之女,與漢朝皇室的血緣關係相對淡薄。
  • 清朝大事記:乾隆一次無心的舉動,給50年後的清朝帶來了災難
    清朝從順治時期開始頒布「禁海令」,開了閉關鎖國。雖然閉關鎖國,但是清朝的昌盛毋庸置疑。但,給50年後的清朝帶來了災難。在乾隆晚年,西方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科技開始飛速發展。馬戛爾尼,命人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其中有先進的七政儀、裝有64門大炮的「獅子號」炮艦,還有英國的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想讓乾隆感到驚奇,以達成訪華的目的。在乾隆80大壽的時候,馬戛爾尼終於趕到了中國,但是報上國家名字後,中國竟然不知道有英吉利這個國家。所以乾隆認為英吉利是西方的一個小國家,用最一般的禮儀接待了馬戛爾尼。
  • 清朝人口是怎麼從康熙年間的一千九百萬,漲到乾隆年間的三億的?
    清朝人口是怎麼從康熙年間的一千九百萬,漲到乾隆年間的三億的? 我們都知道如今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18年,中國大陸人口有13億9538萬人,佔據近五分之一的世界總人口數。
  • 乾隆憑藉什麼將清朝推向頂峰?與其用人制度有關,令臣子心悅誠服
    提及清朝時期的鼎盛時代,莫過於康乾盛世。在這期間,清朝各方面發展都得到了迅猛提高。但縱觀清朝發展歷程,除了出現了多位勤勉治國的君王,那些為國家竭盡全力的民族英雄,也是成就帝王大業的一大根本原因。所以這些臣子也同樣值得尊重,因為他們的存在,才使得清朝出現了頂峰時期。
  • 清朝乾隆帽子前沿的標誌是什麼?
    乾隆的冕冠前的這個標誌,俗稱金佛牌,官稱金佛(或金佛頭【滿語拉丁拼寫gin fo teo】),滿語稱之為舍林(滿語拉丁拼寫為serin),裡面有佛陀雕像。這尊佛陀,很可能就是釋迦摩尼。相傳為了黃帝所創,一直持續了清朝入關。清初的冠冕早在清朝入關前的清太祖(稱汗)、清太宗(後稱帝)時期,掩額就已經演變成了皇族尤其是皇帝冠冕的標誌。努爾哈赤的汗冠、皇太極的皇冠都釘有舍林和金花,具體是前邊是舍林後面金花。
  •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漢服沒有得到復興,原因就一個
    但是現在漢服卻很難得到恢復,更不要說是流行了,所以很多人對這些問題就非常好奇,畢竟喜歡漢服的人這樣多,中國又有這麼多的人口,那為什麼漢服得不到推廣呢?很多人覺得漢服不能流行,就是因為漢服在現在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現在有商家對漢服進行大幅度的改良,讓漢服並不能像秦朝和漢朝那樣。
  • 真實的魏瓔珞原型:10年連生6娃,屍骨出土後,才知乾隆有多自私
    清宮戲在最近幾年大火特火,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電視臺上播放十個電視節目,起碼有5個是跟清朝相關的。一個朝代總共也就200多年,演久了之後難免沒有素材,正史什麼的都講完了,所以只好講野史了。乾隆比她大了16歲,在當時16歲的人都可以做父母了,所以乾隆的年紀近乎可以給她做爹了,她在17歲的時候被乾隆冊封為魏貴人,在1775年她死後20年被乾隆冊封為孝儀皇后,所以她在身前是並沒有被冊封為皇后的。作為包衣出身的她,其實一開始地位很低,雖然她的名字透露著一股清朝皇族的味道,但她祖上其實是個漢人。
  • 清朝建立後緬甸一百多年沒有向中國朝貢,乾隆時卻突然稱臣入貢
    清朝時期緬甸被清朝視為藩屬國,不過緬甸由於在明清易代時曾猶豫不決,曾接納南明永曆君臣,在清早期的康雍時期並沒有與清朝有過多往來,遲至乾隆十五年才第一次進貢與滿清建立宗藩關係,而緬甸這一次的朝貢也都是建立在欺騙和緬甸東籲王朝崩潰之際的虛假宗藩關係。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內容真是可笑,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康乾盛世是我國歷史上極為絢爛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國土面積空前遼闊,社會穩定,人口繁榮,各民族也有相互融合的趨勢。同為盛世,漢朝的文景之治只持續了二三十年,唐朝的貞觀之治也夾雜著各種宮廷政變,與之相比,康乾盛世就足夠亮眼,穩定的生活足足延續了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