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宋朝清朝縣令官帽價格表:請大家猜猜哪個朝代官帽最昂貴?

2020-12-22 半壺老酒半支煙

有官職的時候就會出現賣官鬻爵的買賣,而且幾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官帽都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一些正史也都記載了由皇帝賣官鬻爵的煌煌詔令。其實了解一下古代官帽的價格還是有好處的,這樣萬一有人穿越過去,掂量掂量腰包裡的銀子,就能知道自己能夠買到多大一頂官帽。為了方便大家計算,咱們就選取賣官鬻爵比較明碼實價的漢朝、宋朝、清朝來舉例,請大家猜猜哪個朝代的官帽最昂貴,哪個朝代官帽最便宜。

大家知道漢朝末年出了兩個荒唐皇帝,分別是漢桓帝劉志和漢靈帝劉宏。據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記載,光和元年漢靈帝「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該本紀還注引《續漢志》《山陽公載記》記載:「太后教帝(漢靈帝劉宏)使賣官受錢。」「時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於西園立庫以貯之。」原來漢靈帝賣官鬻爵是老太后幫他想出來的生財之道,而且賣的錢都進了漢靈帝自己的腰包。

按照官方的牌價,我們知道這是一石俸祿折合一萬錢,一個俸祿在四百石到六百石之間的縣令(大縣為令小縣為長),平均需要五百萬錢,也是就五千貫,按一貫錢折合一兩銀子計算(這是為了算著方便,下文已按這個大概的比例計算),漢朝一個縣令官帽價值五千兩銀子。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宋朝。據《宋史》《宋會要職官》《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記載,宋朝的賣官鬻爵是一以貫之的,即使是「明君」宋仁宗時期,官帽買賣依舊興隆,包拯包青天也沒有反對。宋仁宗慶曆七年,官帽是可以拿馬草來換的:一萬五千束(每束溼重五十斤)與本州助教,二萬束與司馬,二萬五千束與長史,三萬束與別駕……

宋欽宗為了「收簇大金犒賞金銀」,也就是給金人的孝敬錢,已經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有廣福坊李隸,已納金六百七十四兩,銀一萬四千七百四兩九錢,葛關金六百兩,銀三千五百七兩」。宋欽宗「御寳批李隸與成忠郎,葛關與保義郎。」葛關用六百兩金子,三千五百零七兩銀子,只換來一個保義郎的虛名。

《宋史本紀第二十六》也明確記載,在宋高宗趙構紹興元年「六月己巳,始鬻承直、修武郎以下官」。這一年的官帽定價如下表:

這就是說,宋江自稱的「呼保義」,也就是保義郎,價值八千五百貫,後來被封為修武郎,價值兩萬三千貫。為了方便比較,咱們還是來找宋朝縣令的官帽價值多少銀子吧。但是找來找去卻找到這麼一條記錄:宋朝自始至終,都不賣縣令縣尉這樣的主管軍民的實缺,雖然筆者對宋朝的皇帝官員都沒有什麼好印象,但是卻不得不對他們這一條規定表示佩服:諸獨員縣令闕(出缺),不注(選用)……進納(捐官)人,司理與錄參,進納等皆不在此選,進納人,不注縣尉差遣。當然規定是規定,歷朝歷代靠花錢買到縣令知府官帽的大有人在。但是這就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縣令沒有明碼標價,就只好用八品修武郎來換算(三京赤縣、畿縣令皆為正八品),也就是說,在宋朝縣令那一級別的官帽價值兩萬三千兩銀子。當然兩萬三千兩是官方價格,要是送給蔡京,三千貫就夠了:「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直秘閣也是正八品)。」

最後該來看看清朝的官帽價格了,熟讀清史的讀者都知道,即使是比較靠譜的雍正皇帝,他最信任的三大督撫,居然只有一個滿人鄂爾泰是通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才進入仕途的,其他的兩位漢官李衛和田文靜,最初的官帽都是買來的,江南富家子弟李衛出手闊綽,起步就買了從五品兵部員外郎。那麼清朝一個七品縣令的官帽價值多少銀子呢?咱們來看下面這張表:

上面那張表是乾隆年間的標價,縣令頂戴價值白銀四千六百二十兩。到了道光年間,官帽貶值,一個縣令的官帽只值九百九十九兩,一看就是個「打折價」。我們只是截取了漢朝宋朝清朝三個時間點的官帽價格——每個朝代的官帽價格都是有浮動的,國泰民安,官帽就貴一些,反之則會大幅貶值。於是我們根據漢靈帝劉宏、宋朝高宗趙構、清高宗乾隆這三個時間點來分析就會發現:最富有的宋朝縣令官帽最貴,幾乎要兩萬多兩白銀,漢朝也不便宜,平均價格在五千兩白銀左右,清朝的最便宜,最貴的時候四千多兩,最便宜的時候還不到一千兩。

看了漢朝宋朝清朝的縣令官帽價格表,讀者諸君一定會發現了一點什麼。那麼請問讀者諸君:據您掌握的史料,清朝以前哪一個朝代縣令的官帽最貴?最貴的時候要多少兩白銀才能買到一頂?好像有人說過去的一兩白銀等於現在二百塊錢……

相關焦點

  • 各個朝代的特色,官帽的形態演變,元朝的像個小鍋
    這是秦漢時期使用的官帽,只不過秦朝的沒有這麼高,顯得矮短了一些,只不過都有簪子,顯而易見,這種官帽的作用,是用來裝束頭髮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要把頭髮往上集中裝束,簪子用來固定頭髮。這是三國時期的官帽,比秦漢時期的有所改進,最大的不同就是帽子變大了,但簪子依然還有。
  • 中國曆朝官帽:一朝像UFO,一朝像盆裡扣個碗,一朝戴著像上刑
    秦朝是個大改革的朝代,秦始皇第一個稱「皇帝」,他對官員的帽子也做了大膽改革,將春秋戰國時的高帽縮短,腦袋上又頂了塊「板磚」,意為青天壓頂,天下為公。漢朝官帽。漢朝的官帽是歷朝中最高的,比春秋時期的高帽還高,俗話說戴高帽,戴高帽,說的就是漢朝。
  • 官帽每個朝代都不一樣,秦朝美觀,三國文雅,宋朝竟然是一對翅膀
    中國歷代官帽,基本都是用來束髮、護髮的。將頭髮插在髮簪上,然後戴上官帽。秦王朝的官帽較低,髮簪樣式美觀。三國時期為發冠時期。唐式的東西好像拖著兩隻兔子的耳朵,有點可愛。後髮簪不多用了,明朝有烏紗帽,清朝比元朝多了一頂頂戴花翎。然而,有幾個朝代的帽子是最有趣的,它們的兩端都有一條長翅膀。這是宋朝時期的官帽,也就是長翅帽。宋官帽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 秦朝的髮簪美觀,三國發冠文雅,宋朝的官帽為什麼卻多了一對翅膀
    中國古代和朝代官帽基本都是都用來束髮和固定頭髮的。用髮簪固定頭髮,然後戴上官帽。秦朝官帽比較低,髮簪花紋樣式美觀。三國時期以發冠為主。唐朝事情的樣式好像拖著兩條兔子耳朵,有點可愛。之後髮簪不怎麼用了,明代有了烏紗帽,清朝相比元朝又多了頂戴花翎。
  • 清朝官帽的級別之分,九品官帽令人羨慕,一品官帽想都不敢想!
    我們都看過清朝的電視劇,在皇帝上早朝時,百官群列。每個人頭上都戴著一頂官帽。這個是他們身份的象徵。有沒有人注意過官帽上面的花球是由不同的材料構成。這體現了他們官的等級,從一品到九品,官帽上面的花球的材料越來越珍稀。
  • 清朝大臣們所戴的官帽,是自己創造的還是延續明朝的?
    所以,以清朝為播放題材的電視劇可是多的像牛身上的毛一樣,數也數不清。不知道大家在看清劇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清朝大臣們頭上戴著的帽子。因為我們經常看這種題材的電視,大部分的帽子我們應該還是可以分的清楚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會覺得清朝人們戴的帽子和穿的衣服都是奇奇怪怪的,但是卻很美觀漂亮。因為他們不是漢族人,所以這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 清朝官帽的等級之分,九品官帽讓人羨慕,一品官帽想都不敢想!
    其實在清朝,不僅官吏的官服是分等級的,連帽子也有等級之分。早期只是規定了顏色而已,即紅、藍、白、黃四種顏色。後來,又相繼規定了材料,比如,一品到六品官帽子的頂珠大多是玻璃做的,七品到九品的官,頂珠是黃銅做的。清朝官帽的等級之分,九品官帽讓人羨慕,一品官帽想都不敢想!
  • 宋朝帶長耳朵的官帽,並不是防止官員交頭接耳,而是另有含義
    劇中精緻的服化道,還原了宋代的特點,盡顯宋朝的禮制和細節。在各類服裝中,最吸引小編注意的就是宋代的官帽了。有很多的傳說都說,宋代的官帽是趙匡胤發明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底下的官員交頭接耳。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 清朝官帽上那顆「頂珠」值多少錢?其價格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欣賞扣人心弦的故事的同時,愛好古玩的小夥伴會發現,清朝官員的帽子頂部總是點綴著一顆大大的珠子,很是漂亮。對此,各位收藏愛好者不禁好奇,那顆珠子到底是什麼材質的啊?放到現在到底值多少錢?原來,那顆珠子,名叫頂珠。除了作為官帽的點綴,還是區別官職的重要標誌。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的頂珠是紅寶石,二品的是珊瑚珠,三品的是藍寶石。
  • 《清平樂》中你看到的牛車、長耳朵官帽都是宋朝的文化特色
    而我們今天就來淺談一下我們對劇情裡那些即熟悉又陌生的宋朝文化。對皇上的稱呼宋朝稱呼皇上為官家,而不是直接稱呼皇上,這是什麼原因呢,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好奇的。據傳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後,身邊的大多數文武都是以前的老部下。直接稱呼皇上也不妥,索性,趙直接讓他們稱自己為官家。從此以後「官家」也就代表皇上了。在劇情裡群臣百官對皇上得稱呼都是「官家」可見這個詞的運用。
  • 清朝官帽上的頂級珠寶
    原標題:清朝官帽上的頂級珠寶 近來有一部熱播電視劇名叫《芝麻胡同》,講的是老北京醬菜園子的故事。劇中主人公嚴振聲有一祖傳的清朝六品頂戴,被視為「鎮店之寶」,據說光上面的頂珠就價值「一萬現大洋」。小小一顆頂珠竟如此值錢,其中有什麼玄機?這就要從清代官帽的品級說起了。
  • 你只見過電視劇中的清代官帽,真正的官帽就連帽盒都讓人直呼神奇
    對於較為底層的官員來說,比如八品或九品官,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幹部,他們帽子上的頂珠一般為鏤金工藝製作而成,略微不同的是,八品官員的頂珠是陰文鏤金,九品官員為陽文鏤金,其實在重量上沒有什麼差別,如果換算成現代的價值來看,也就價值幾千塊錢,這個價值,對於買房來說,估計也就一兩平方米的大小,對於那些特大城市的房價來說,連十分之一平方米的價格也不到。
  • 明清家具——「官帽椅」的來歷
    明清家具——「官帽椅」的來歷我國的木質家具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在明清的時候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點位,這時候的家具的技術和美學欣賞在世界上都是比較精湛的。前面,錦瑞藝雕的小編給大家聊了羅漢床,這一次我們接著來聊聊一種比較有派頭的椅子——官帽椅。關於官帽椅,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它的形狀像明朝時的官員的帽子的側面所以叫做「官帽椅」。
  • 清朝官帽上的那顆珠子值多少錢?難怪現在有錢也買不到!
    這珠子五顏六色的都有,其中級別最高佩戴最貴的是紅寶石,最低的官員(比如說九品)頭頂珠子是陽紋鏤花金。其中從高至低按照一品官員(紅寶石)、二品官員(珊瑚)、三品官員(藍寶石)、四品官員(青金石)、五品官員(水晶)、六品官員(硨磲)、七品官員(素金)、八品官員(陰紋縷花金)、九品官員(陽紋鏤花金)這樣來排列。那這些珠子到底值多少錢呢?
  • 清朝官帽有講究,帶錯了是要殺頭的,瓜皮帽原來是明朝人發明的
    喜歡看清宮戲的朋友,一定會對清朝官員那種尖尖的帶有紅穗子的帽子不陌生,但很多人對此或許不大了解,清朝官員的管帽具體有什麼講究。那就讓大獅與您說個究竟。清代男子的官帽分別有禮帽和便帽之別。但需要說明一點,這種「小帽子」並不是清朝人發明的,而是源自明太祖洪武年間,取其六合一統之意。這種帽子沒有帽正,一般為平民所戴。只不過滿清入關後,將其發揚光大而已。這種小帽形式比較多,雖然到了清朝依舊是以六瓣為主,但已經衍生出平頂、尖頂、硬胎軟胎之別。平頂大多為硬胎,內襯棉花;尖頂大多為軟胎,取其便利。
  • 別看清代官帽上的「頂珠」醜,到底值多少錢?說出來你都不相信
    清代在很多方面和之前朝代都有所不同,就拿官帽來說吧。清代以前都是烏紗帽,而到了清代以後官帽就變成了頂戴花翎,看過清劇的人都會發現,每個人的官帽是不完全一樣的。
  • 清朝價值數百萬的頂戴花翎,為何輸給了明朝造價低廉的烏紗帽?
    影視劇中的烏紗帽今天就帶大家走近烏紗帽,走近明朝官帽。比起清朝的官帽,明朝的官帽確是在設計上更加簡潔圓潤。更重要的一點是,清朝大臣官員頭上不是頂著紅寶石就是翡翠之類,而明朝官帽不僅更加注重實用性,而且看起來也比清朝官帽顏值高了太多吧。
  • 和珅官帽價值千萬,清朝官帽不同品級分別對應哪類珠寶呢?
    看過如此多清宮電視劇的你,注意到他們官帽上的頂珠了嗎?不同品級的官員除了官服不同外,官帽上的頂珠也大不相同。網上盛傳和珅官帽上價值1.3億的珠子是什麼來頭?一品到九品官員帽子上的頂珠分別是什麼呢?接下來給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
  • 它和帽子不沾邊,因為一位明朝奸臣而得名,奇怪的官帽胡同
    它和帽子不沾邊,因為一位明朝奸臣而得名,奇怪的官帽胡同大家好,今天小編給您帶來的是官帽胡同的故事。在清朝,戴帽子是滿族男子的習俗,自從清朝定都北京以後,剃髮垂辮已成定製,因此北京的男子不分種族,也不分長幼都戴起帽子來了。
  • 宋朝的官帽為何兩個「翅子」那麼長?趙匡胤獨家定製,防止交頭接耳
    烏紗帽成為官職的象徵也是到了明朝時期的事了,但它作為一種帽子的樣式,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自隋唐開始,就一直被當作官帽使用。那時還沒有賦予它那麼多的意義,它還只是一種職業裝扮而已。到了唐太宗時期,烏紗帽才被正式確定為官帽。官員一般只在上朝或者宴請賓客之時才佩戴,類似於我們今天上班要穿職業裝的習慣。到了宋朝,趙匡胤突發奇想,在帽子兩邊各加一個一尺多長的小翅膀,並在帽子上裝飾有不同的花紋,用來區別官階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