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每個朝代都不一樣,秦朝美觀,三國文雅,宋朝竟然是一對翅膀

2020-12-22 一個人談歷史啊

這一傳統觀念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僅是女人留著長發,連男人都有。中國歷代官帽,基本都是用來束髮、護髮的。將頭髮插在髮簪上,然後戴上官帽。秦王朝的官帽較低,髮簪樣式美觀。三國時期為發冠時期。唐式的東西好像拖著兩隻兔子的耳朵,有點可愛。後髮簪不多用了,明朝有烏紗帽,清朝比元朝多了一頂頂戴花翎。

然而,有幾個朝代的帽子是最有趣的,它們的兩端都有一條長翅膀。這是宋朝時期的官帽,也就是長翅帽。宋官帽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在印象裡,朝堂上的每個人都像站著的士兵一樣整齊地站著。說到底,面對的是一國之君啊,誰敢上朝時還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討論問題。稍一疏忽,龍顏大怒,那就會掉頭啊!

實際上,宋朝的大臣們也很「淘氣」,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順從」。學校裡,在軍訓時,我們都會開著小差,偶爾偷偷摸摸地或說幾句悄悄話。宋朝的大臣們也是如此。宮廷裡的紀律還不夠嚴明,皇帝說話,大臣們有時會嘀咕幾句,或思想已飄忽不定。

這種現象,趙匡胤看在眼裡,心裡早就不爽了,我說話時,他們在下面嘀咕,這是藐視我?要叛變?為了王室的禮節與風度,趙匡胤還不想與他們撕破臉,於是想要好好整頓紀律,治治這群「淘氣」的大臣。

那怎麼辦?趙匡胤思忖良久,終於有了一個好主意。在烏紗帽的兩邊用竹篾做成骨架,長度超過一尺,形狀像翅膀。

這樣,上朝時大臣們由於左右分開而站在朝堂之上,左右隔得較遠,也聽不見旁邊人嘀咕什麼,所以也只能兩面相對。當面站著說話,那絕對是在作死,那是對皇帝威嚴的公然挑釁啊!通過這種方式,宮廷紀律得以加強,宮廷討論的速度並不慢。

這一弊病也很明顯。因為雙翼多了,說話走路的幅度大了,站著像坐著不好看,雙翼會晃動,上下傾斜。這種現象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是會受到文人雅士的鄙視的,畢竟代表了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的修養。因此,保持雙翼的平滑就成為了所有人必須學習的東西。

然而,也沒有什麼時候是必須戴著長翅帽的,只有一些重要的儀式,如上朝、祭奠等,需要戴著。平時生活和處理政務還帶著話,那就太不方便了。因此,許多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在各種情況下都是不合時宜的,也不符合實際。

實際上,這頂帽子是政治的化身。這不但說明宋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像是囚籠困住了官員。

中國封建社會的確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這對皇帝來說是必要的。但後期長翅帽流於形式,讓整個宋朝官民特別守規矩,也是造成宋朝軍中冗兵,卻屢戰屢敗的部分原因。

相關焦點

  • 秦朝的髮簪美觀,三國發冠文雅,宋朝的官帽為什麼卻多了一對翅膀
    不僅女子留長髮,連男子也不例外。中國古代和朝代官帽基本都是都用來束髮和固定頭髮的。用髮簪固定頭髮,然後戴上官帽。秦朝官帽比較低,髮簪花紋樣式美觀。三國時期以發冠為主。唐朝事情的樣式好像拖著兩條兔子耳朵,有點可愛。之後髮簪不怎麼用了,明代有了烏紗帽,清朝相比元朝又多了頂戴花翎。
  • 各個朝代的特色,官帽的形態演變,元朝的像個小鍋
    這是秦漢時期使用的官帽,只不過秦朝的沒有這麼高,顯得矮短了一些,只不過都有簪子,顯而易見,這種官帽的作用,是用來裝束頭髮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要把頭髮往上集中裝束,簪子用來固定頭髮。這是三國時期的官帽,比秦漢時期的有所改進,最大的不同就是帽子變大了,但簪子依然還有。
  • 漢朝宋朝清朝縣令官帽價格表:請大家猜猜哪個朝代官帽最昂貴?
    有官職的時候就會出現賣官鬻爵的買賣,而且幾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官帽都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一些正史也都記載了由皇帝賣官鬻爵的煌煌詔令。其實了解一下古代官帽的價格還是有好處的,這樣萬一有人穿越過去,掂量掂量腰包裡的銀子,就能知道自己能夠買到多大一頂官帽。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是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說起古代的帽子,大家肯定會首先想到烏紗帽,烏紗帽在各個朝代的樣式、材質和寓意又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對此可否了解一二。比如秦朝的流蘇帽,據說這是秦始皇為了增加自己的神秘和威嚴感,特意發明了這種流蘇帽,這樣大臣們在朝廷上就看不太清皇上的模樣表情,自然也就不能妄加揣測聖意。
  • 宋朝帶長耳朵的官帽,並不是防止官員交頭接耳,而是另有含義
    劇中精緻的服化道,還原了宋代的特點,盡顯宋朝的禮制和細節。在各類服裝中,最吸引小編注意的就是宋代的官帽了。有很多的傳說都說,宋代的官帽是趙匡胤發明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底下的官員交頭接耳。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 中國曆朝官帽:一朝像UFO,一朝像盆裡扣個碗,一朝戴著像上刑
    中國曆朝官帽都長什麼樣?當官的戴上是啥感覺?下面就說說中國曆朝官帽,感受一樣古代官員的滋味。秦朝官帽。秦朝是個大改革的朝代,秦始皇第一個稱「皇帝」,他對官員的帽子也做了大膽改革,將春秋戰國時的高帽縮短,腦袋上又頂了塊「板磚」,意為青天壓頂,天下為公。漢朝官帽。漢朝的官帽是歷朝中最高的,比春秋時期的高帽還高,俗話說戴高帽,戴高帽,說的就是漢朝。
  • 清朝大臣們所戴的官帽,是自己創造的還是延續明朝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中國歷代王朝中,清王朝是比較出名的一個王朝。而且清王朝的衣服種類花樣也是特別地養眼,深受觀眾朋友的喜愛。所以,以清朝為播放題材的電視劇可是多的像牛身上的毛一樣,數也數不清。不知道大家在看清劇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清朝大臣們頭上戴著的帽子。
  • 中國歷史上高度相似的朝代,除了秦朝和隋朝,還有這兩個!
    首先,秦朝和隋朝都是大一統朝代,結束了多年的紛亂局面,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秦朝,楊堅滅南北朝建立隋朝,第二,兩個王朝統治都不超過40年。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朝代的相似度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高的,其中最為苛刻的一個相似條件就是大一統朝代,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朝代並不多 ,所以其他的小國小朝並不能和隋朝相提並論,第二就是建立了浩大的工程,並且讓中華民族一直都在享受著他們帶來的便利和成果
  • 《清平樂》中你看到的牛車、長耳朵官帽都是宋朝的文化特色
    從人物變化到語言交流方式和生產生活,都出現了一些之前從未遇見過的新畫面。而我們今天就來淺談一下我們對劇情裡那些即熟悉又陌生的宋朝文化。其實官家不只是對皇上的稱呼。還有別的寓意。2.當官的人「官家」還是對在朝做官和地方官吏的稱呼。例如:範仲淹對晏殊的稱呼,不是直呼其名,二是尊稱官家。在譬如在學院當中,學生對老師的稱呼也是官家。因為那時學員都是政府的官員在授課。3.國家政府庶民說到「官家」的時候也是對國家的稱呼,指代公家。
  • 帝王袍不都是黃色的嗎,漢朝和秦朝怎麼就是黑色的?
    在影視劇中,皇帝的衣服幾乎都是黃色的,在清朝的時候,皇帝的龍袍都是黃色的,在當時黃色也是帝王的專屬顏色,黃色代表著高貴,象徵著權利。但是並不是每個朝代的帝王龍袍都是黃顏色的。起初在周朝分裂的時候,各個國家都開始獨立,自然有些國家的君主是根據自己的喜歡,每次都穿著不一樣的龍袍,就比如說當時齊國的齊桓公,他就非常的喜歡紫色,便每次都是穿著紫色的龍袍,齊國的全部文武官員也都是穿的以紫色為主的官袍,他們都以紫色為榮。就連當時的大多數的老百姓也是身穿紫色,到後來才慢慢的形成帝王的龍袍是專屬的顏色。
  • 宋朝行政區劃中的一個獨有現象——每個州府後面都加一個郡名
    郡,這個字現在一聽就有種古風的味道,它起源於戰國時期,是一些比較大的諸侯國在自己邊疆設立的(內地由於不需要雄厚的武力故不設郡,只設縣),所以「郡」一開始其實是一種有軍事威懾意味的建制。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由於怕六國遺民起事,所以在全國各地都駐紮了軍隊進行控制,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來隨著開疆拓土,秦朝的郡增加到了四十多個),然後郡下面設立了縣。
  • 一口氣讀懂中國歷史朝代,來龍去脈先後順序,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南北朝、五代十國、五胡十六國,都是什麼意思?為了讓大家對中國歷史朝代及其先後順序有個大致了解,筆者不妨以九大王朝為基本框架,先簡要介紹一番,再給出極簡概括。
  • 宋朝的官員們都戴過展翅幞頭的官帽,帽子上長耳朵又有什麼作用?
    宋朝的皇帝與官員們,都戴過一種展翅幞頭的官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長耳朵的帽子。很多傳言說,這個帽子的發明者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用的。這個故事,可以肯定的說是後人的杜撰,最早是元初提到的宋朝避免官員私語的說法,「宋之橫兩腳,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從此流傳至今天。那麼宋朝官帽子由來,是什麼樣的呢。宋朝官帽流淌唐朝幞頭的血脈。
  • 十分鐘讀懂古代中國朝代順序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朝代是分為西和東兩個階段,比如西漢、東漢,西晉、東晉。為什麼分西和東,西和東主要是看它首都的位置來說,西周都城是今天的西安,東周是洛陽,西安在西,洛陽在東。西漢的首都也在西安,東漢的首都也在洛陽,西晉的首都是洛陽,東晉的首都是南京,洛陽在西,南京在東。可能很快就有同學反應過來了,那宋朝為什麼要分北宋、南宋,不叫西宋和東宋。
  • 宋朝的官帽為何兩個「翅子」那麼長?趙匡胤獨家定製,防止交頭接耳
    中國古人對待帽子問題很講究,由於早期封建制度等級森嚴,不同階級的人的裝束不一樣,對於帽子的稱呼也不一樣。皇帝、貴族等人戴的帽子稱為冠,一般官員帶的帽子稱為弁,只有平民才稱為帽。烏紗帽成為官職的象徵也是到了明朝時期的事了,但它作為一種帽子的樣式,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自隋唐開始,就一直被當作官帽使用。那時還沒有賦予它那麼多的意義,它還只是一種職業裝扮而已。
  • 中國歷史朝代歌,僅憑兩個版本,就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記住歷朝歷代
    中國歷史朝代歌,僅憑兩個版本,就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記住歷朝歷代最近工作的時候和同談了一下歷史,結果居然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沒有記住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他們喜歡的大多都是野史上的奇聞軼事。但是這樣怎麼可以呢?
  • 你知道每個朝代最大貢獻是什麼嗎?秦漢奠定基礎,兩宋是經濟文化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同的朝代,都有屬於他們的閃光點。每個朝代的閃光點、或者說歷史使命,都是什麼呢?秦漢的使命在於奠基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大一統王朝的中央集權,千古一帝秦始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統治措施。
  • 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王朝,不是宋朝也不是清朝
    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王朝,不是宋朝也不是清朝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悠久,這一段歷史有輝煌如唐朝,也有衰敗如清朝。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做出了無數賣國求榮的事情,但是清朝初期卻也是繁榮的很,也出現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康乾盛世」,同樣的,宋朝也是一個充滿屈辱的朝代,宋朝的皇帝都可以成為金人的階下囚,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用說了,餓死的凍死的到處都是。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朝代絕對比宋朝和清朝更讓人感到恥辱,那就是晉朝。
  • 歷史上的皇帝大多穿黃顏色服飾,為何宋朝皇帝特立獨行偏愛紅色?
    一直以來,黃色都是皇家的代名詞,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穿戴黃色衣物,在各類古裝影視劇中,皇帝也大多穿著一身明黃色的龍袍。不過有些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宋朝的各種帝王畫像上,大多都是一身紅色,而非我們印象中的黃色龍袍,這是為什麼呢。
  • 宋朝官員上朝時帽子有兩個長耳朵,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這個作用
    宋朝官員上朝時帽子有兩個長耳朵,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這個作用前面幾乎所有的回答都說是這宋太祖趙匡胤的發明,是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其實,宋朝官員戴的這位長耳朵帽子,其正式名字叫幞頭。幞頭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中的一種,是經過幾百年演變而來。最早的時候,在中原華夏地區,身份尊貴的階層戴冠,所謂「二十及冠」。身份低微的人,則是用一塊布把頭髮包起來打個結,打完結還留幾個角,這叫幘,幞頭就是由這東西演變來的。一開始是前後各兩個角,後來前面的兩角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