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漢朝的對外政策比清朝的還要屈辱,卻造福了後世?真心佩服

2021-01-08 仁青讀歷史

如果問在古代對外交涉中最恥辱的是那個朝代?有人說是清朝。因為清朝皇室和貴族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對外是各種搖頭擺尾,對內卻是敲骨吸髓,可謂是無恥至極。

僅僅只有清朝這樣子嗎?如果讀者裡有熟讀歷史的朋友會發現,在古代的歷史中,無論是秦漢還是唐宋元明清,無論這些王朝是所謂的「盛世」還是衰敗,其王朝的貴族都不會真正在乎底層人民的悲苦。

如果你有幸了解一下漢朝的對外政策,那簡直就是「送錢、送物、送女人」,屈辱到了極點。

但為何漢朝卻被後人無限讚美呢?萬事不能只看表面,從深層次來看漢朝當初的屈辱是值得的。

·一個卑微到了極致的外交政策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劉邦在打下天下之後最先幹的事情就是用各種陰險狡詐的手段剷除了像韓信、彭越這些能戰善戰的開國將領,這幾乎也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都要幹的事。

劉邦為了劉姓江山清除了帝國內最能打仗的將軍,而在劉邦對匈奴發起的「平城之戰」中,不僅將30萬大軍損失殆盡,他自己還差點被俘。

如果讓韓信來指揮這場戰爭,漢朝還會敗得如此悲劇嗎?

此戰之後,劉邦意識到了,如果僅僅依靠軍事手段來對付匈奴,非但滅不了對方,還可能會被對方滅掉。

為了給大漢江山留下一個穩定的帝國,劉邦技高一籌地選用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和親外交」,具體內容如下:

1、漢朝定期向匈奴貢獻上自己帝國內的極品女人——公主;

2、漢朝定期給匈奴一定數目的「保護費」,例如:黃金、絲綢、酒、銅錢、糧食等物品;

3、漢朝和匈奴將建成兄弟國,地位平等;

4、

雙方約定以長城為界,漢朝不得在長城之外有任何軍事活動;

到了漢文帝時期,面對來自匈奴的一次次的違約和侵犯協議已經修改了9次,每次都是對匈奴有利的。

在這些修改的協議中,不但漢朝被迫增加了對外貿易,還將「保護費」逐次加高。

不僅如此,匈奴還對漢朝當時的實際統治者——呂后進行了人身羞辱,這在整個古代外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當時的匈奴的國書是這樣寫的:

孤僨之君,生於沮喪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份國書什麼意識呢?作者不才,就用通俗的話翻譯一下:

呂小姐,請允許我發自內心地喊你一聲娘子。你看你也老大不小了,如今你是單身,我是光棍,你嫁給我,我們兩家合成一家不就沒有戰爭了嗎?

請讀者看清,這是國書,匈奴單于居然敢用一種調戲的口吻去侮辱對方。

不僅僅是呂后,任何一個有骨氣的君主拿到這樣的國書後的第一反應都是開戰。

當呂后正要和當年的劉邦一樣對匈奴大開殺戒時,呂后身邊的各大謀臣立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抱著呂后的大腿懇求娘娘克制。最後的結果是,呂后這樣回復匈奴的:

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但為了方便部分讀者的閱讀,作者還是簡單的翻譯一下呂后的對單于的回信:

單于哥哥,您不要聽人家瞎說拉。像我這種年老色衰的女人怎麼入得了您的法眼呢?您就大人大量,放過小女子吧,改天我請哥哥去唱歌,您可一定要賞臉啊!

呂后用一種近乎求饒的卑微平息了匈奴的激將法,這很少有人能做得出來。

在千年後,當西班牙國王用同樣的方式羞辱並想兼併英國時,伊莉莎白一世在明知道打不過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情況下毅然開戰。如果不是因為「上帝之風」的幫助,伊莉莎白和英國早就成了西班牙的囊中之物了。

·為何說漢武帝之後的對外政策依然在經濟上得不償失

漢武帝之後,看似強大的漢朝打贏了匈奴,並成功將匈奴分割成了南北兩個,將南匈奴收入了自己的囊中,但這不但沒有改變漢朝每年對外輸送物質的狀況,反而每年比之前的花費更高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漢朝著名的「納貢體系」。

漢朝的納貢和明朝的朝貢一樣,看似很高大上,其實都是打腫臉充胖子,每次吃虧的都是我們,漢朝的朝貢體系是這樣的:

1、公元前51年,送給人家絮:1500斤,絲織品:800匹;

2、公元前49年,送給人家絮:2000斤,絲織品:900匹;

3、公元前33年,送給人家絮:4000斤,絲織品:1800匹;

4、公元前51年,送給人家絮:5000斤,絲織品:2000匹;

5、公元前51年,送給人家絮:7500斤,絲織品:2000匹;

這僅僅是一個案例,聰明的讀者會從這個案例中發現越往後送出去的東西越多,這還不包括黃金、牲畜、馬匹、銅錢、衣服、糧食、鹽巴等其他物資。

漢朝送給匈奴和西域的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漢朝皇室自己又不會生產,當然是來自民間的血汗了。

·為何說漢朝對外輸送是利在千秋的

很多人說,什麼大漢王朝,從頭到尾都在「送錢、送物、送女人」,對外奴顏婢膝,對內橫徵暴斂,難怪漢朝中後期農民起義不斷,這幫貴族卻驕奢淫逸。

其實,如果僅僅站在經濟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漢朝在這方面確實吃了很多的虧。

特別是對外送女人這一條,至今提起來還覺得很丟臉。

但如果站在政治的角度來看,漢朝用這種撒錢的方式充分對當時的異族展現了大漢王朝的國威,並以此拉攏了很多小夥伴。雖然漢朝對外的外交政策是「大棒加蘿蔔」,但卻成功將原來的匈奴和西域逐步漢化,並成功為後世的大一統做好的準備。

送錢、送物、送女人怎麼了,又不丟人。送的錢是民間的,物是民間的,女人也是民間的,和皇室有什麼關係呢?而且,在一千多年後,以前的匈奴和西域全部都變成中國的了,這不是賺大了嗎?

當部分人站在經濟的角度去罵明朝和漢朝的朝貢體系是傻帽時,卻理解不了這些貴族們的真正的智慧。

漢朝和明朝對內的盤剝和地外的大方同清朝的割地賠償一樣,看似吃了虧,卻延續了他們皇室的生命,難道這還不是大智慧嗎?

相關焦點

  • 同樣是求和,為什麼漢朝的和親沒有非議,宋朝的歲幣就是恥辱呢?
    然而同樣都是屈辱求和對方式,最終卻換來了不同的結果,漢朝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強漢盛唐」享譽海外,「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而宋朝卻是被人稱為「弱宋」的稱號。那麼一個是送錢,一個是送女兒,同樣都是屈辱的求和,為何兩者差別這麼大呢?
  • 同樣是洗刷國恥,為何漢朝要用整整70年,而唐朝只需3年?
    同樣是洗刷國恥,為何漢朝要用整整70年,而唐朝只需3年?也就是說,這兩個朝代一開始都遭受過北方遊牧民族的屈辱,而漢朝在經歷了白登山之後,便在短時間內放棄了和匈奴正面對抗的戰略,開始實行和親政策,維持和平,但是屈辱卻一直不能忘記,在足足準備了70年多年以後,漢武帝開始了北伐匈奴,經過幾十年時間的戰爭,最終徹底打敗了匈奴。
  • 古代發明家魯班都發明了些什麼,來造福後世
    造福人類的魯班相傳魯班有一次去山上砍柴,在上山的路途中不小心不一種不知名的野草把胳膊給劃破了,於是細心的魯班停了下來細心的觀察了那棵野草,發現了那棵的葉子兩邊有著許多並排的小細齒,魯班在拉大鋸大家有可能不知道雨傘也是魯班發明的,有一次魯班和他的妻子一起出門,在回來的路上下起雨來,兩人就在山上的一個小亭子中避雨,魯班的妻子感慨的說到如果能多建兩個亭子就好了,這樣的話下雨天避雨的地方就多了
  • 很多人覺得清朝最差勁,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像
    之所以人們覺得清朝軍事弱,主要是西方列強擊敗清朝給的錯覺。實際上,清朝軍事力量很輝煌,對內能夠穩住國家局面,對外也能夠抗擊。單單在這兩方面講,清政府軍事力量一點不弱。再者,即便是被西方列強重創,清軍還是能夠收復新疆地區,鎮壓太平天國暴亂。所以說,清朝軍事一點不弱,反而凸顯的有些強。
  • 西方都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只有日本強烈反對?
    秦朝時期大一統後,中國也只是地區的概念;漢朝過後,有些邊疆外族踏足中原,在政權建立後便開始自稱中國,中國依舊不作為國名或者國號而存在。明清時期,中國二字終於演變為國號,萬曆皇帝曾給豐臣秀吉下詔,使用的就是中國這一國名。不得不說,中國作為國名而存在實屬不已,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
  • 漢朝宋朝清朝縣令官帽價格表:請大家猜猜哪個朝代官帽最昂貴?
    為了方便大家計算,咱們就選取賣官鬻爵比較明碼實價的漢朝、宋朝、清朝來舉例,請大家猜猜哪個朝代的官帽最昂貴,哪個朝代官帽最便宜。大家知道漢朝末年出了兩個荒唐皇帝,分別是漢桓帝劉志和漢靈帝劉宏。據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記載,光和元年漢靈帝「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 同樣是篡位,為何後世對李世民和朱棣,評價卻截然不同
    然而,同樣是篡位,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就要比朱棣柔和多了。比如提到李世民,很多人會想起「貞觀之治」,後世更是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並論。可是提到朱棣,雖然也有「永樂盛世」,但人們往往就想到他篡位,然後滅了方孝孺十族。 總的來說,就是李世民獲得的負面評價,要比朱棣少得多。
  • 同樣是和親,為啥漢朝喜歡用「假」公主,清朝則都是「真」公主?
    漢朝多是「假公主」,清朝全是「真公主」就好比漢朝,其和親公主絕大多數都不是「真」公主,而只是和親之前臨時冊封的「假公主」。雖然也是公主,但顯而易見,流淌的卻並非純正的皇室血脈,而只是一些皇室旁支的宗室之女,與漢朝皇室的血緣關係相對淡薄。
  • 為何說康乾盛世既是清朝的巔峰,也是亡國之前兆?
    可是,這個盛世卻是虛偽的盛世,它既是清朝的巔峰,也是亡國之前兆。那麼,為何說這句話呢? (二)、權貴的盛世,黎民的枷鎖 張養浩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都是皇帝家的,這份繁榮,這份昌盛,和庶民們毫無關係。但這份繁榮,的確是用其血汗堆砌起來的。
  • 都說「漢承秦制」,為何漢朝沒有像秦朝那樣短命而亡?
    那麼,為何秦朝如此短命,而漢朝卻又如此興盛呢?原因便在於,秦始皇畢竟是全方位的創新,其所建立的制度顯然是「試用版」,而劉邦則汲取了秦朝的歷史教訓,對這些制度在繼承的同時,也進行了修改,使用的乃是「升級版」。
  • 宋徽宗被金人擄走,被囚禁八年忍受屈辱,為何還生下14個孩子?
    宋徽宗被金人擄走,被囚禁八年忍受屈辱,為何還生下14個孩子?在被擄走的路上,這些女眷不僅要經受身體還要經受心裡的折磨。不少曾經無比尊貴的妃子,大臣妻子都很少有倖免。不少的人更是在路上的時候難以忍受,而自殺的人更是不少。即使一些人得以倖免,但是吃喝都不能被滿足。而到了金國之後,一些更大的屈辱還在後邊。相信不少的人都知道牽羊禮,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侮辱。
  • 家譜文化為何在清朝時期興起?為何滿族人會突然開始重視家譜?
    家譜文化可以說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之一,我們能夠在家譜文化當中感受到,中華文化歷經多年的一種文化傳承。但是在清朝時期卻突然興起了家譜文化,我們都知道,清朝時期的滿族統治者,他們對於漢朝文化當中的家譜文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在乾隆皇帝統治時期,卻突然興起了家譜文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漢朝是清朝的「禁服」,乾隆為什麼卻對漢服情有獨鍾?原因有2個
    關於漢服的來源,其「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最後定型於周朝,可以說歷朝歷代的帝王、大臣們及民眾都要穿愛穿的服裝,可是到了清朝卻遭遇了「黑白轉換」。眾所周知,清朝統一天下,正式立國後,清朝皇帝下了一道剃髮易服令,想讓所有漢族人變成滿族的樣子。
  • 國土達到2個漢朝,清朝真的是史上最強嗎?對比明朝怎麼說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很多人也認為清朝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個朝代,畢竟從國土面積上來說,清朝達到了兩個漢朝之合,軍事上多次大敗沙俄帝國,康熙更是打的沙俄畏清朝如虎。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僅僅是從軍事上來看,清朝整體實力有資格成為第一嗎?
  • 同是分封,為何周朝存在近800年,後世王朝分封幾十年就亂?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討論古代的分封制到底好不好,為什麼周朝分封讓周王朝存在了800年,但是後世王朝分封不到幾十年就發生叛亂。有人說是時代所限,有人說是生產力的變化,有人說是交通條件的變化,還有人說是封國實力的不同,然後長篇大論的分析了很多。到底怎麼樣的分封才會避免叛亂的發生?周朝之後有分封的朝代都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儘量加以避免。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尤其男主俊灑閒逸的背影,拖著長長的粗辮,顯得玉樹臨風,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會感覺清朝的髮型很帥。然而真實的清朝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朝辮 我們都知道清朝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朝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 中國名將最多的朝代,幾乎是清朝的十倍多,為什麼清朝沒名將?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我們知道中國有很多名將,戰國的白起,漢朝的霍去病,唐有李靖,宋有嶽飛等等,為什麼清朝一個名將也沒有呢?說起來,清朝最有名的大將算是年羹堯了,但年羹堯跟上面這些比,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還有曾國藩,但曾國藩與其說是名將,不如說是郭子儀那樣的再造之臣。
  •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萬裡長城自秦朝以來一直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標識,早年秦漢王朝修長城是為了防備匈奴,明朝修長城則是為了防備蒙古。於是,在對待塞外民族問題上,康熙帝總結前人的歷史經驗,實行將蒙古併入華夏文明圈的政策,創造性的將前朝用萬裡長城防備蒙古的思路改變為把蒙古作為大清帝國北部的萬裡長城。一方面優待蒙古,時常聯姻,封賞不斷。一方面又嚴格控制蒙古諸王公和部族的力量。
  • 看看清朝這一政策對漢族的傷害
    而男生穿漢服更多的是在選擇上,當然還要看每一個人的氣質,有的人穿上漢服,整個人都會有一種帥。總得來,男生漢服和女生漢服相比較,女生的相對豐富些。從古代到如今,女生漢服一直存在,從未中斷,發展到如今,型式可以說多種多樣。而男生漢服在滿清時期,曾一度中斷,這跟當時的政策有關。當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後,下令「剃髮易服」。他們要求漢族人必須實行滿族人的服飾和髮型。
  • 幾億的漢人、為何會被清朝統治數百年?
    那說到朝代的話…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朝代了,這個朝代居然憑著區區一二十萬的部隊就統治了全國的漢人,甚至最後末年的時候還開創了中國歷史最屈辱的一面。沒錯,這個朝代就是清朝。接下來就讓小編去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何清朝能憑著區區一點人,就能把漢人的江山霸佔了和統治了幾百年!清朝,這個朝代的掌權者是滿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