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分封,為何周朝存在近800年,後世王朝分封幾十年就亂?

2020-12-15 津城沐雨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討論古代的分封制到底好不好,為什麼周朝分封讓周王朝存在了800年,但是後世王朝分封不到幾十年就發生叛亂。

有人說是時代所限,有人說是生產力的變化,有人說是交通條件的變化,還有人說是封國實力的不同,然後長篇大論的分析了很多。

到底怎麼樣的分封才會避免叛亂的發生?周朝之後有分封的朝代都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儘量加以避免。

比如漢朝,為了防止出現周朝那樣異姓諸侯奪取江山,規定「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誅之」;晉朝為了防止諸侯強大發生類似漢朝七國之亂的叛亂,對封國的軍隊數量進行了限制;明朝繼續吸取教訓,除了限制藩王軍隊、財政,還有其他各方面的限制,朱元璋還令人編撰了《皇明祖訓》,對藩王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

但是,周朝以後的王朝,在分封后沒多久都發生了叛亂,而且這種叛亂不是諸侯之間的攻伐,是對中央皇權的挑戰。時間越向後,發生叛亂的時間越早。

相比之下,周朝直接對天子的叛亂直到後來才發生,周朝究竟為何能維持那麼長的時間不叛亂?

看過那麼多答案和解釋,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說法大部分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一條:

眾建諸侯以少其力

周朝分封的諸侯中,除了大部分是宗室功臣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諸侯,他們並沒有被周朝徵服過,有些只是在武王伐紂時幫過忙而已,還有些因祖上有功得到分封的,就連商朝貴族還得到分封,比如宋朝。

這些分封國和周天子沒有密切的聯繫,按理說早就應該挑頭叛亂了,但大多數還是接受了周的分封,安分了很長時間。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的分封,封了大量的諸侯,大大小小几十上百個,而且大部分分布在黃淮海流域。在這麼小的地域分封這麼多諸侯,每個諸侯國的實力都很小,短期內誰都沒有能力衝破周的分封體系。

後世王朝就不一樣了,漢朝、晉朝、明朝,分封的諸侯也就十幾個,每個諸侯國擁有的地盤比春秋時期很多大的諸侯國地盤還大,這麼大的實力,就是沒有野心也養成了野心。

漢朝諸侯問題的解決是漢武帝推恩令頒布後,諸侯問題才得到真正的解決。

試想,如果漢朝、晉朝、明朝在分封諸侯時,分的地方只有一個縣大小,而不是跨越數個郡,諸侯還有能力這麼快就造反嗎?

可見,眾建諸侯以少其力,這是分封制中防止諸侯王叛亂的最有效的辦法。

大家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大家喜歡歷史上哪方面的內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在以後的創作中將作參考。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參考文獻:《史記》,《晉書》,《資治通鑑》,《明史》。

【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嚴禁洗稿抄襲,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周朝分封制八百年,能不能說明分封制強於郡縣制?
    周朝存在八百年(因周朝建立時沒有確切紀年,只能估計周朝存在八百年),有人說得益於周朝的分封制。後世的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超過三百年,有人說是因為郡縣制削弱了皇權(王權),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 歷史上周朝分封了很多諸侯,那麼周朝的國土到底有多大?
    歷史上周朝分封了很多諸侯,那麼周朝的國土到底有多大?文/號外歷史之成成 圖/網絡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時間是: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這也是後世稱為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使得周朝可以延續800年的原因之一,西周採取分封制和宗法制。因為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國領土被分封制聯繫在一起,諸侯國家與周天子有著一系列複雜的義務-權力關係。
  • 周朝分封享國八百年,而郡縣王朝超不過三百年,分封比郡縣好嗎?
    比較王朝壽命長短,要比較實際生命而不能比較名義生命。周天子雖然有個天子的名號,但在平王東遷之前,就已經沒人再把它當回事了。而周平王為什麼要東遷?原因是自己鎬京直轄王畿,已經呆不下去了,根本沒人把他當回事。周朝的開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周厲王被趕出鎬京的時間是公元前841年。兩相加減,是206年。
  • 周用分封制存800年,秦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這麼弱?
    周武王用了5萬不到的兵在牧野打敗了17萬人的商軍,然後即建立了周朝,開始分封皇親國戚和開國功臣。比如周武王他爸西伯侯號稱百子,這樣就要分封一百多個國家,還有像馳名古今幾千年的姜太公就分封齊國。然後諸侯國的國君也把王位傳給嫡長子,其他的兒子也分封出去,也給一塊地自治,只不過不再是封地的王,而是以卿大夫的級別存在。依次類推,保持了整個金字塔模式的體系。本來這個分封制度方式也挺好,從上到下,都是一家人,大家都以禮相待,維持了整個社會的體系。
  • 周採用分封制存在八百年,秦採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比不上...
    比如周武王他爸西伯侯號稱百子,這樣就要分封一百多個國家,還有像馳名古今幾千年的姜太公就分封齊國。還有當時勢力比較大的部落也需要分封,比如商國的後裔和子民,雖然被打敗了,依然擁有不可小覷的勢力,就分封在殷,順便在周圍分封了幾個國家來監控殷。想法雖好,只是沒想到這幾個人串聯起來,發起了一場叛變奪取政權。還好周公不弱,平定了這次的三監之亂,可能是感覺分封的還是太少了,每個小諸侯國的實力太強了,容易想多!
  • 同樣是開國之初分封,周、漢、晉三朝,為何結果卻迥然不同?
    前面的三次分封,周維持有實權的西周和傀儡時代的東周更約800餘年,西漢則是在初年盛行分封制,景帝時期出現七國之亂後逐步廢止。西晉則是在開國皇帝司馬炎去世後不久引發八方之亂,最終被北方遊牧民族攻入關內,部分貴族南遷建立東晉。同樣是分封制,為何區別這麼大呢?
  • 周朝君王緣何被稱為「周天子」?原來是「分封制」的緣故
    周武王在推翻商朝的統治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周朝。在之前的兩代王朝夏朝和商朝,君主一般都是稱君王或者商王之類的,沒有被稱過夏天子和商天子,而只有在周朝,才出現了「周天子」這一稱呼,這是為什麼呢?
  • 分封制:王朝的雙刃劍,讓周王室強盛,也讓周王室衰敗
    分封制在我國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制度,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學者們的主要觀點有兩種,一是萌芽於原始社會,一是起源於虞夏時期。但不管怎麼說,根據可考的資料看來,早在商朝時代就已經有分封制了。分封制真正被廣泛應用的是在周朝。周朝享國七百九十年,是奴隸社會中最後一個集權國家。
  • 為什麼周朝有近800年的江山?
    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姬發創建起,自此於公元前256年秦滅周結束,經歷791年。是中國奴隸社會集大成者和封建社會的開端,是社會制度轉變的重要時期。周朝為什麼會有近800年的江山,而歷史上其他朝代為什麼不行呢?
  • 周王朝為什麼採取分散自己權力的分封制
    一提到分封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他的代表國家周朝,分封制的起源是那裡已經無從考究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王朝將這一制度發展到了頂峰,他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使用分封制的王朝。周朝使用的分封制確實讓周王朝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越來越強大,可是時間一長,周圍的附屬國開始逐漸脫離了周王朝的掌控,甚至開始逐步蠶食周王朝,周王朝最後也是因此而滅。那麼周王朝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種最後害了自己的分封制,而不選擇中央集權制那?
  • 周王朝到底分封了多少個諸侯國?
    上一篇,周武王在姜子牙、弟弟周公的輔佐下,聯合其他部落,輕鬆滅了商紂王,開啟了800年周王朝的歷史。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後,進入西周,這個時候建都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因為各諸侯國在滅商的時候都有功,還順帶滅了一些其他諸侯國,中原地區幾乎被周王朝聯合其他諸侯部落所控制。《荀子·儒效》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 周朝為什麼能存在近八百年?從西周說到東周,一文讀懂前後緣由
    武王克商,推翻紂王,建立周朝,從西周的興盛,到東周的衰弱,周王朝歷經近八百年的山河變化與興衰,於公元前249年,被秦國所滅 ,周朝從此結束。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長達800年之久,那麼為何周朝能存在近八百年?今天,我們從西周說到東周,一文讀懂前後緣由,一起來看看吧。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分封了24個諸侯王?明朝分封的初衷是為了什麼
    內陸地區的分封,主要以兩湖地區和四川為主。其中兩湖分封了朱梓為潭王,鎮守長沙。朱楨為楚王,鎮守武昌。朱柏為湘王,鎮守荊州。而四川則是分封朱椿為蜀王,鎮守成都。當然也做了一個實驗,讓朱元璋的養子沐英擔任了永鎮雲南的重任。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周朝從崛起到興盛,歷經了無數的磨難。周朝的崛起,絕非僅僅的「武王伐紂」那麼簡單。周朝各代統治者,圖謀了600年,最終將商朝推翻。
  • 周朝歷時將近800年,之所以如此長久,離不開這4個制度!
    周朝歷時將近800年,之所以如此長久,離不開這4個制度!文|執筆淺畫清秋先秦時期,周朝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的王朝了,在歷史上是第三個王朝,大家現在所用的「華夏」一詞就是在周朝出現的,那時候華夏是代表漢族。周朝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周武王姬發確立的西周,另一個就是周平王遷都之後,就被成為東周了。
  • 公侯伯子男,周王朝的分封爵位,是按照怎樣的原則進行的呢
    周朝初定,分封天下,諸侯國共有七十一個,其中公侯伯子男五爵位皆有所分封。那麼這些爵位究竟是按照怎樣的原則和要求來劃分的,當時受分封的人即位龐大,而且身份也是各不相同。這四個公爵諸侯國,在地位上都非常高,但是就實際貢獻卻非常有限,之所以這樣分封目的就是為了展現周王朝的寬宏大量,籠絡人心。之後是伯爵,伯爵和侯爵的分封大致相同,周代分封的伯爵諸侯國有吳國、梁國、鄭國、曹國等。其中也多是周王朝的宗室子弟和上古聖賢的後裔,地位相對較高,數量也是非常多。
  • 西周大分封時哪些諸侯國是出自姬姓宗室一系?
    西周初年,周王朝一共進行了兩次大分封,分別是周武王和周成王,其中周成王由於當時年齡偏小,是由周公輔政,所以成王的分封也叫周公分封。據記載,武王當時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繼而派兵徵討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記載,當時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
  • 周朝八百年的國祚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後世無法超越它呢?
    蒙學經典《三字經》在介紹周朝歷史時如是寫到。確實如此,周朝是延續時間最為久長的朝代。無論對比前代商王朝的500多年,還是對比後代宋朝的319年,唐朝的289年,亦或是明代的276年,周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除了商朝的國祚和周朝還比較接近,後代大一統王朝的國祚,其佼佼者連周朝的一半都比不上。那麼,周朝的「長壽秘訣」,又有哪些呢?
  • 戰國七雄,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800年諸侯國
    迂闊之政,戰亂之世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貴族諸侯國,享國800年,召公奭極其長壽戰國時代,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國家的故事敘述出來都是和著血淚的歷史,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燕國的故事卻有一些黑色的幽默了。
  • 大明王朝的九大塞王:誰都知道分封藩王會危及中央,老朱還去分封
    一定程度上威脅著中央朝廷,早在朱元璋分封諸王的時,一位叫葉伯巨的縣訓導指出這樣會出現尾大不掉,危害中央的情況。引起朱元璋的不悅,朱元璋不但不聽,還將其下獄處死。後面的事就如葉巨伯的預料,朱棣造反危及中央,最終還成功稱帝了,正統朱允炆下落不明。朱元璋何其精明,對於封建王朝分封的那些事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