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到底分封了多少個諸侯國?

2020-12-15 魯迅來了

上一篇,周武王在姜子牙、弟弟周公的輔佐下,聯合其他部落,輕鬆滅了商紂王,開啟了800年周王朝的歷史。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東周:前770年——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這是咪哥比較贊同的一種說法)戰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後,進入西周,這個時候建都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因為各諸侯國在滅商的時候都有功,還順帶滅了一些其他諸侯國,中原地區幾乎被周王朝聯合其他諸侯部落所控制。

《荀子·儒效》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種現象是古代分封制所產生的,也是中國目前許多姓氏的源頭。

姬姓國(36)

姬姓是黃帝部落的後代,周天子便姓姬。

吳國、虞國、魯國、邢國、管國、蔡國、曹國、郕國、霍國、衛國、沈國、毛國、郜國、雍國、滕國、畢國、原國、酆國、郇國、召國、北燕國、古魏國、古韓國、邘國、晉國、應國、單國、虢國、楊國、胡國、鄭國、劉國、魏國韓國、西周國、東周國

吳國系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後。

魯國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的封國。

蔡國系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的封國。

衛國系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的封國。

晉國系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國,封地在今山西翼城西。

鄭國系周厲王幼子友的封國,別名奠國。

魏國祖先畢萬為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后裔。

韓國的先人為晉國公族。

姜姓國(5)

姜姓是炎帝部落的後代。實際上,「姜」、「羌」本是一字,因姓稱之「姜」,為族名稱之「羌」。羌人與周人在早期長期聯姻(如姜子牙與周文王為親家關係),後協助周人滅商。

齊國、呂國、申國、許國、紀國

齊國系周開國功臣呂尚(姜子牙)的封國。

媯姓國(4)

媯姓是虞舜的後代。

息國、陳國、遂國、齊國(戰國)

齊國系周武王滅商之後,封虞舜的後代胡公滿於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根據胙土命氏的規定,稱陳氏。

姒姓國(2)

姒姓是夏禹的後代。

杞國、越國

越國,相傳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無餘,禹封泰山,禪會稽中封禪大典中的會稽本來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時越國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澤地區,也就是如今地山東菏澤地區。再後來卻逐次南下,在周朝諸侯的排擠下一路南遷,西周初遷至如今地蘇州吳中一帶。

子姓國(4)

子姓是商湯的後代。

鄧國、邶國、宋國、朝鮮國

宋國是微子啟的封國。

朝鮮國馬遷《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

贏姓國(8)

嬴姓是少昊部落的後代。

秦國、趙國、葛國、江國、黃國、梁國、徐國、谷國

秦國,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養馬之功,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周朝的附庸,讓其繼續嬴姓的祭祀。

趙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戰國時期七雄之一。相傳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亂,封於趙城。後奄父救周宣王於千畝之戰,其子叔帶為周朝卿士,因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周王,侍奉晉文侯。從此趙氏便在晉國落腳,漸成望族。在前403年,叔帶之後趙烈侯與韓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將王翦攻陷邯鄲,擄趙幽繆王,趙國滅亡。

己姓國(1)

莒國

羋姓國(1)

羋姓是顓頊部落的後代。

楚國

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建立楚國。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子熊通始僭號稱王,史稱楚武王。周定王十一年(前596年)楚莊王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大敗晉軍,稱霸中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將王翦擊破楚將項燕,擄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姞姓國(1)

南燕國

風姓國(4)

宿國、須句國、顓臾國、任國

相關焦點

  • 周王朝為什麼採取分散自己權力的分封制
    一提到分封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他的代表國家周朝,分封制的起源是那裡已經無從考究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王朝將這一制度發展到了頂峰,他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使用分封制的王朝。周朝使用的分封制確實讓周王朝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越來越強大,可是時間一長,周圍的附屬國開始逐漸脫離了周王朝的掌控,甚至開始逐步蠶食周王朝,周王朝最後也是因此而滅。那麼周王朝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種最後害了自己的分封制,而不選擇中央集權制那?
  • 分封制:王朝的雙刃劍,讓周王室強盛,也讓周王室衰敗
    「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西周時期,分封制又被叫做分邦建國,顧名思義就是得到分封的諸侯可以建立自己的諸侯國。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除了王族,功臣還有先代的貴族們都會成為諸侯,擁有自己的土地建立諸侯國。
  • 公侯伯子男,周王朝的分封爵位,是按照怎樣的原則進行的呢
    周朝初定,分封天下,諸侯國共有七十一個,其中公侯伯子男五爵位皆有所分封。那麼這些爵位究竟是按照怎樣的原則和要求來劃分的,當時受分封的人即位龐大,而且身份也是各不相同。首先是公爵,公爵在最初的分封之中共有四個,分別是殷商王朝的後裔微子啟,分封宋國;周武王姬發的兩位兄弟,虢仲和虢叔分封虢國;上古聖賢皋陶德後代州國;周文王之兄的後裔於虞。
  • 同是分封,為何周朝存在近800年,後世王朝分封幾十年就亂?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討論古代的分封制到底好不好,為什麼周朝分封讓周王朝存在了800年,但是後世王朝分封不到幾十年就發生叛亂。到底怎麼樣的分封才會避免叛亂的發生?周朝之後有分封的朝代都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儘量加以避免。
  • 西周大分封時哪些諸侯國是出自姬姓宗室一系?
    西周初年,周王朝一共進行了兩次大分封,分別是周武王和周成王,其中周成王由於當時年齡偏小,是由周公輔政,所以成王的分封也叫周公分封。據記載,武王當時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繼而派兵徵討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記載,當時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
  • 歷史上周朝分封了很多諸侯,那麼周朝的國土到底有多大?
    歷史上周朝分封了很多諸侯,那麼周朝的國土到底有多大?文/號外歷史之成成 圖/網絡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時間是:前1046年—前256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這就是東周,而在東周時期開始了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分封制,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以韓、趙、魏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朝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這也是後世稱為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使得周朝可以延續800年的原因之一,西周採取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對周王室來說意味著什麼?因分封而強,因分封而亡
    一、周王朝和分封制度雖然我們將先秦時代的夏商周並稱,但是夏商周三個朝代與後來的秦漢有著本質的區別。特別是夏、商,他們只是名義上華夏大地上各部落聯盟的大酋長,並不具有對屬下各部落實際上的行政管理權。而那些諸侯並不是夏和商分封的,他們原本就存在,只是名義上服從與大酋長的領導權。僅此而已。
  • 大秦賦中秦滅周王朝?周王朝其實是壽終正寢
    到了東周第19代天子周考王的時候,他將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和人口分給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西周國,而東周國連周天子的分封程序都不走了,直接自立,所以說東周國與西周國,實際上是從周分封出的諸侯國,與秦、楚、趙等諸侯國地位一樣,理論上講並不等於周王朝,因為除了西周君與東周君,還有一位周天子。
  • 周天子分封的諸侯爵位如何,你知道多少?
    戰國七雄我們都知道,秦、齊、韓、趙、魏、燕、楚,雖然他們都是獨立的諸侯國,但有個名義上的周天子,而這些國家的爵位等級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在等級深嚴的古代這些國家其實地位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戰國七雄的等級。
  • 周王朝事實上是很牛的
    一,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共持續790年,傳30代37王,是持續時間最長和傳君主最多的王朝。 二,發展最快的王朝。 商朝和西周都是奴隸社會,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周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戰國中期,各諸侯國經過長期變法,基本都進入到封建社會時期。
  • 周朝分封制八百年,能不能說明分封制強於郡縣制?
    周朝存在八百年(因周朝建立時沒有確切紀年,只能估計周朝存在八百年),有人說得益於周朝的分封制。後世的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超過三百年,有人說是因為郡縣制削弱了皇權(王權),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 周王室的最終掙扎,當最後一絲土地分封之後,周天子也是寄居
    其實在東周初期,也就是周平王東遷之時,周王朝的轄區還是較為廣闊的。雖然說無法和齊國、晉國等一等大國相比,但是也是屬於中等諸侯國的實力。例如當時的中等諸侯國之中鄭國、宋國便是較為強大的一批。而周王朝大致和鄭國等國家的實力相當,此時的疆域也是看得過去的。
  • 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中,有哪些姬姓國,為何到戰國末期只剩下燕?
    周武王克殷,建立周王朝。為了鞏固周天子的統治,周武王決定「封建親戚,以番屏周」,將土地封給周王室的宗親、功臣以及古國的後裔。根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的記載,周武王當初將自己的15個兄弟都分封了出去,再加上其他的姬姓宗親,總共封了四十個姬姓諸侯國。
  • 戰國七雄,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800年諸侯國
    燕國是西周的開國諸侯,而秦國則是東周的開國諸侯,這兩個國家在時間上就不能同日而語,也正因如此,燕國成為了戰國時代唯一一個擁有西周貴族血統的諸侯國。周武王分封的姬姓王族諸侯國第二個特殊之處在於,燕國是周武王分封的姬姓王族諸侯國。
  • 春秋時期,除了楚國,還有哪些諸侯國「僭越稱王」了?
    為了掌握天下,周武王採取了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爵位在公爵到男爵之間,也即由高到低,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個檔次。其中,就楚國來說,則是一個子爵諸侯國。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
  • 周用分封制存800年,秦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這麼弱?
    按照這個分封制的出現邏輯,後面天子、諸侯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推行。周天子把王位傳給了嫡長子,其他的兒子就分封出去,給他們一塊土地去自治,這些小兒子就變成了諸侯國的國君。然後諸侯國的國君也把王位傳給嫡長子,其他的兒子也分封出去,也給一塊地自治,只不過不再是封地的王,而是以卿大夫的級別存在。依次類推,保持了整個金字塔模式的體系。
  • 周採用分封制存在八百年,秦採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比不上...
    所幸把周文王的兄弟和兒子、周武王的兄弟和兒子、周成王的兄弟和兒子、周公的兒子全部分封了。這樣一來,全是小諸侯國自治,勢力小但是可以相互牽制,同時又可以成為周朝政治中心的保護屏障。 按照這個分封制的出現邏輯,後面天子、諸侯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推行。周天子把王位傳給了嫡長子,其他的兒子就分封出去,給他們一塊土地去自治,這些小兒子就變成了諸侯國的國君。
  • 周朝分封享國八百年,而郡縣王朝超不過三百年,分封比郡縣好嗎?
    比較王朝壽命長短,要比較實際生命而不能比較名義生命。周天子雖然有個天子的名號,但在平王東遷之前,就已經沒人再把它當回事了。而周平王為什麼要東遷?原因是自己鎬京直轄王畿,已經呆不下去了,根本沒人把他當回事。周朝的開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周厲王被趕出鎬京的時間是公元前841年。兩相加減,是206年。
  • 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宋國,為何卻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周王室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再加上都城有點偏,所以如何管轄和治理國家,成了一個大問題。春秋戰國時期的疆域圖不過,武王不慌,因為他手下有一批能人輔佐,如姜子牙,而且商朝管理模式也給了武王借鑑,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解決之法,那就是大規模的分封諸侯國。
  • 西周初期,諸侯國的地盤有多大
    毋庸置疑,周王朝內部所有的一切,都將屬於周王室所有,任何人都不得私自佔有。但或許會有人問了:那當年分封的那些諸侯國和王朝內部分給卿大夫們的採邑(當時還沒有工資這一說,為了維持臣子們的日常生活,周王室會給他們每人一座或幾座小城來收取租稅)呢,怎麼來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