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楊彩雲,是懷化市中心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她有一群孩子,有的聽不到聲音,有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的智力還有一些問題,22年的時間,她始終和他們在一起。
為人師更為人母 教育與關懷並重
1998年,楊彩雲從瀏陽師範學校特教專業畢業,讀書時她就對特校教師有熱切的情懷,但是真正接觸特殊兒童之後,她才發現做好一名特校教師很困難。面對這些孩子,和他們說話,他們聽不到;跟他們交流,他們聽不懂。為了教聽障學生發音,她用誇張的口型示範,讓孩子們摸自己的喉嚨感受聲帶的振動,摸著鼻子、吹著紙條,感受氣息的流動,幾遍、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反覆訓練,一個學期過去,孩子們終於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詞語。
默默患有聽力與智力雙重障礙,是楊彩雲帶過時間最長的學生。剛入校時走不穩路,拿到東西就往嘴裡送,經常大小便失禁,生活自理困難。對此,楊彩雲手把手教他穿衣、洗臉、吃飯,照料他上廁所、睡覺;在課堂上,一筆一划地教他寫字,教他打手語與人溝通,用小紅花鼓勵他靜坐,讓他明白上課的規矩。經過九年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他不僅能完全自理,而且能自我約束,更讓人欣慰的是,他還會主動幫助老師提東西、讓座,在家主動做家務。
據悉,懷化市中心特殊教育學校聽障、智障學生來自全市各地,80%的學生食宿在學校,作為老師不僅僅要教會他們識字、寫字,更像是他們的母親一樣,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雖然工作辛苦,但是看到孩子們燦爛的微笑,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楊彩雲說道。
開發潛能展特長 每顆星星都閃亮
2018年5月,學校安排楊彩雲負責排練學生舞蹈,參加第九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對此,她利用課餘時間,從一個眼神到一個揮舞動作,到合音樂節拍,一對一帶練,反覆示範。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孩子們演出的舞蹈《墨香雅童》登上省裡的大舞臺並獲獎。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特校學生融入社會,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因此擁有一技之長,對於孩子們至關重要。為此,該校開展了漆畫、草編、舞蹈、信息技術等特色課程,通過校外實踐、校企合作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充分挖掘潛能,儘可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送教上門暖人心 教育扶貧展情懷
2017年,為響應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實現全市適齡殘疾兒童教育全覆蓋,該校對於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實施「送教上門」。從那時開始,楊彩雲和同事們每天背著教具,奔走在送教的路上。
小琴是楊彩雲送教的一個學生,由於先天性重度腦癱,四肢肌肉萎縮無力,站立不穩,她的母親因為意外癱瘓在床,父親迫於經濟壓力,常年在外打工。為了幫助這個苦難的家庭,楊彩雲每天上門給她按摩,教她練習抓握小球,有意識地帶她去空地,訓練站、走、跑等運動能力。經過三年堅持不懈的反覆訓練,現在的小琴已經學會摺紙、縫衣服、做飯等一系列生活技能。目前,像小琴這樣需要「送教上門」的學生有22人,該校全體教師累計送教上門1000餘人次。
今年是楊彩雲從事特教的第22個年頭,她表示,育殘成才的甘甜讓自己的青春無怨無悔,熱愛特殊教育初心不改,獻身特殊教育矢志不渝。(記者 楊玉捷)
【來源:懷化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