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600多個項目實踐,我們發現已經有30%的項目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人工智慧正在加速進入行業核心業務系統,AI正由『人工』智能走向真正的人工智慧。」11月24日,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在演講中透露,經過測算,AI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會帶來超過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論壇同期,鄭葉來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推動各行業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的數位化轉型,促進產業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當前難題的關鍵舉措。新一代人工智慧將把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結合起來,通過同時利用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等四個要素,構造更強大的「四位一體」AI。鄭葉來強調,站在政企智能化升級的重要關口,華為雲的目標是要構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通過技術創新助力政企行業夥伴輕鬆跨越技術鴻溝,幫助政企客戶更好地聚焦在業務創新上。疫情進一步放大政企上雲緊迫性,華為雲受國際環境變化影響較小新京報貝殼財經: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雲計算在賦能千行百業中能起到什麼作用?鄭葉來: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十分巨大的變化,更進一步放大了政企上雲的緊迫性。因此,通過推動各行業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的數位化轉型,促進產業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當前難題的關鍵舉措。在此背景下,華為雲在「賦能應用、使能數據、加速AI落地」三個方面也做了進一步的技術創新,提高行業數位化高效創新能力,使能數據治理和運營,釋放海量數據價值,推動跨行業的可信數據融合和協同,通過為政企提供完整的雲數智融合服務,進一步加速政企智能化升級。新京報貝殼財經:現在華為整體上處於非常特殊的時期,華為雲的業務有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鄭葉來:從華為來講,我們知道,雲本身是一個軟體為主的產品,雲的軟體就是我們自己一個個代碼敲出來的。雲本質是一個軟體產品,不是硬體產品,當然硬體強會發揮更好的性能。從這個角度講,華為雲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我們一直講多樣性算力,既是客戶選擇的結果,也是技術發展的選擇。原來做伺服器做存儲的時候,那是一個一體機,是一個盒子,需要追求極致的性價比,拼命追求製程。到雲的時候我們發現,雲的前端服務化,就實現了算力的重新定位。因為服務的對象不關心後面用的是什麼製程,感受到的只是服務。雲的本質練的是什麼?練的是團隊軟體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未來應對更加複雜的外部環境,更重要的是把軟體能力踏踏實實打造好,真正體現出架構的能力。
新一代AI將結合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混合雲要實現真正的雲化服務新京報貝殼財經:展望未來,人工智慧技術演進迭代的趨勢是什麼?鄭葉來:AI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兩個階段。知識驅動的人工智慧包括知識、算法、算力三要素,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包括數據、算法、算力三要素,兩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深入行業生產系統,解決行業的實際問題。新一代人工智慧則是要把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結合起來,通過同時利用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四個要素,構造更強大的「四位一體」AI。由「三體」走向「四體」,這是AI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結合的難點在行業知識和AI的結合。知識計算是解決行業知識與AI結合的一條全新而且有效的路徑。知識計算幫助行業知識與AI技術相結合,並賦能到機器和人,使得機器控制更精準,產品生產成本更低廉,輔助人高效分析和決策,釋放行業專家的精力,集中關注業務創新。新京報貝殼財經:很多雲計算廠商都在強調混合雲,華為如何看待混合雲這個新趨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鄭葉來:做混合雲最難的地方有兩點:一是視角。混合雲不是公有雲+私有雲,這不叫混合雲。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解決方案是什麼,使用者的角度不關注你用的是什麼技術,但要的是一致的體驗、一致的架構和一致的服務能不能做到。第二是真正要實現雲化的服務,而不是傳統的服務。今天我們講企業數位化、進入智能時代,政企就需要AI、區塊鏈、IoT、大數據等新技術。這種情況下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如果再像以前一樣一年交付一個版本、兩個版本,就根本玩不下去。我們今年發布的華為雲Stack,就是要重新定義混合雲,全新混合雲可以持續同步公有雲能力,可本地化部署,從資源混合到能力融合,匹配政企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實現用戶視角一朵雲。目前,華為雲Stack已經在全球交付了4000多個項目。面向未來,華為雲還將進一步完善混合雲的解決方案,滿足政企轉型的複雜需求。雲市場年交易額超10億元,華為雲要構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新京報貝殼財經:華為進入雲市場已經三年了,你如何評價過去三年華為雲取得的進展?鄭葉來:三年前,我們正式發布華為雲。我們有三點初心:第一,把華為在ICT領域的研發投資以雲服務的形式變現。第二,把華為30多年積累的各種能力,通過雲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客戶。第三,為華為自身,包括華為終端雲服務、內部IT,提供雲底座支撐全球業務發展。經過3年的持續努力,我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華為雲已上線210多個雲服務,有210多個解決方案服務全球客戶,匯聚了150萬全球開發者,攜手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5個可用區。雲市場上架應用3500+個,雲市場年交易額超過10億元。新京報貝殼財經:當前的雲計算競爭很激烈,你對華為雲的市場份額和排名有什麼樣的期待?鄭葉來:媒體朋友可能比較喜歡關注第幾,但我在華為這麼多年很少關注第幾,對我來說做到第幾都是應該的。我曾經反覆跟同事講,不要把超過誰當成一個目標,應該作為自然的結果,所有的一切關注我們能力的提升,給客戶帶來價值。站在政企智能化升級的重要關口,華為雲的目標是要構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通過技術創新助力政企行業夥伴輕鬆跨越技術鴻溝,幫助政企客戶更好地聚焦在業務創新上,無需在基礎設施的選擇、升級上浪費時間。而這也正是在新基建時代,華為雲之於政企智能轉型升級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