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實錄】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華為數位化轉型和內部...

2020-12-15 中國IDC圈

2018年12月21日-23日,第14屆暢享網CIO年會暨2018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頒獎典禮在上海圓滿結束。本次CIO年會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暢享網主辦,上海市國有資產信息中心、上海市計算機用戶協會、美數思享會協辦,以"跨界融合 數領未來"為主題,吸引近300位來自全國中大型企   業的CIO與高層管理者共話跨界、融合創新思維與實現路徑,展望新時代下的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和CIO新的使命。

以下為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在會上的主題分享:華為公司數位化轉型和內部企業上雲實踐,由暢享網整理髮布。

非常有幸跟大家相聚,我是薛琴,已在華為工作14年。前期主要致力於華為公司內部流程信息化體系建設,而後轉向對外的企業數位化轉型諮詢,目前在公司的雲BU,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華為公司數位化轉型和上雲實踐。

華為的數位化轉型之路

華為內部業務為何要進行數位化轉型上雲

華為2017年營收達到6000億人民幣,最新財富榜達到世界500強第72名,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全球18萬員工,6萬合作夥伴;華為從傳統的運營商業務,到企業BG、消費者BG、雲BU多項業務齊頭並進發展。

公司對內部流程IT部門的定位:

1.多打糧食

公司業務收入和利潤的持續達成,不斷支撐業務增長,這是IT部門存在的第一價值。

2. 增加土地肥力

不斷增加土地肥力,通過內部持續變革,內部企業管理運作變革、流程和信息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內部運作效率,打破部門牆,減少公司內耗和運營運作成本,支撐企業高效運營。

前段時間網上一篇文章研究華為為什麼成功,有兩個觀點我比較認可。

第一、對外一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打造產品和解決方案。

第二、對內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華為在2008年開始學習西方管理實踐,打造流程性組織。整個企業運作打破部門牆和傳統職能條線,下遊部門為上遊服務,最終為客戶服務。

流程信息化承載的數位化體系不單單只是支撐工具或者支撐企業運作的應用方法,更多承載的是管理體系。

投資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保障,華為的ER值體現在變革與IT每年的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2.1%,真真實實地把IT信息化的能力進行不斷打造與打磨。

華為數位化轉型道路

過去30年華為不斷從國內到國際到全球化。2016年完全走入智能化和數位化階段,公司業務快速增長,但人員不能顯著增長。這對於IT要求很高,必須在基本不變的人數情況下,不斷提升業務的作戰能力。前幾年我們流程化組織大平臺運作,這幾年慢慢要適應市場化需求,開始強調大品牌支撐下的精兵作戰,平臺運作穩定以後指揮權要放到各個辦事處,精兵作戰也對我們產生了更高的要求。

華為今年對數位化和智能化進行了重新認識與理解,公司的願景:把數位化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公司要求我們數位化轉型是「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實現全連接的智能華為,成為行業的標杆。

轉型的第一步是企業文化、組織以及人員的變革與轉型,所以在數位化轉型時組織也進行了相應轉型。面向業務的IT鐵三角,以業務為中心了解業務場景,要求既懂業務又懂IT,所以要有業務和IT混編人員一起建造解決方案團隊。

前幾年我們IT強調聚焦於業務和功能的實現,這幾年更多強調的是關心用戶的體驗和品質,聚焦面向整個業務的作戰場景。AI智能促進整體業務場景解決方案的優化以及以華為雲打造統一的技術架構平臺,構成數位化轉型的整體架構。

華為IT架構如何向雲演進使能數位化轉型

華為已經明確了未來三年全面實現雲化的戰略,支撐企業數位化轉型。所有基礎設施上雲是第一步,我們今年要求IaaS層100%遷移到華為雲平臺,場景二和三會在應用上進行雲化、服務化的架構優化和改造,逐步遷移上雲,場景四SaaS層面購買業務軟體包。

應用架構方面,我們堅持輕前臺重後臺的原則,前臺面向用戶要輕載,後臺是業務邏輯要重。舉例說明:門戶網站要體現的內容越來越多,導致用戶打開一個界面看到的信息量非常大。華為門戶做到千人千面,針對不同角色推送不同信息,所以在用戶層面是輕的,接收到信息量少但符合個人所需,後臺會結合大數據分析等打造穩健後臺。同時華為自創了ROMA平臺,通過ROMA平臺進行數據進行打通,信息集成。

華為上雲實踐

實踐1.依託「華為雲」打造「研發雲」 重構研發作業模式

依託華為雲打造研發體系,建立統一雲平臺,各種集成測試仿真都在雲平臺上進行相應建設與系統迭代。雲化提升效率保障安全,比如,華為手機的研發,需要法國的美學設計、俄羅斯的數學專家,上海無線研究以及深圳、西安、北京研究所、華為在全球各地的研究所專家配合,所以一款手機需要全球各地研究所統一研發管理平臺,進行協同運作,提升運作效率的同時還重構了安全架構,實現了雲上雲下隔離。

實踐2. 華為雲助力VMALL電商從容應對促銷搶購

華為有自己的電商平臺VMALL,每年花粉節或者華為的新品發布會,官網的單日用戶量會激增,此時用雲的彈性擴展伸縮的特性是最好的選擇。

實踐3. 統一移動辦公平臺Welink,使能員工和夥伴全球辦公

華為內部員工的工作移動化,員工出差從申請提交到領導審批、包括機票、酒店的預訂,以及請假申請及領導審批,已經實現全部移動化,可全部依靠手機操作完成。團隊協作方面,一個會議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區的人員可隨時召集會議、隨時隨地通過各種方式接入,共同對一份文檔進行溝通協作,這不再是單兵作戰而是團隊協作能力,這是One World One Office,這是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收益。

最後談一下我個人體會,做了這麼多年數位化轉型,也為許多企業做了數位化轉型,第一、聚焦,一切聚焦業務價值的最終實現;第二、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自上而下的,需要頂層設計,而且要有高層達成一致的數位化轉型的目標願景;第三、企業進行轉型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逐步積累自己和團隊的能力以及信息,最終化云為雨,實現數位化轉型。

感謝大家的聆聽。

相關焦點

  • 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華為數位化轉型和內部企業上雲實踐
    以下為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在會上的主題分享:華為公司數位化轉型和內部企業上雲實踐,由暢享網整理髮布。 非常有幸跟大家相聚,我是薛琴,已在華為工作14年。前期主要致力於華為公司內部流程信息化體系建設,而後轉向對外的企業數位化轉型諮詢,目前在公司的雲BU,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華為公司數位化轉型和上雲實踐。
  • 專訪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數位化轉型是產業經濟穩定的關鍵
    11月24日,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在演講中透露,經過測算,AI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會帶來超過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論壇同期,鄭葉來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推動各行業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的數位化轉型,促進產業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當前難題的關鍵舉措。
  • 華為雲: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產業集群式創新
    創新中心的落地是錫山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是錫山軟體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孵化展示的重要載體,是大數據時代錫山數字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和關鍵性支撐項目。華為雲創新中心落戶無錫,新日成為第一批受益企業。
  • 普華永道與華為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涉及雲服務、數位化轉型
    普華永道與華為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涉及雲服務、數位化轉型 澎湃新聞記者 戴高城 2019-11-08 20:42 來源:
  • 香港電訊和華為聯合建立數字轉型實踐中心,與華為雲開放實驗室連接
    原標題:香港電訊和華為聯合建立數字轉型實踐中心,與華為雲開放實驗室連接香港電訊(HKT)與華為今天聯合宣布成立數字轉型實踐中心(DTPC: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Center),旨在分享香港電訊在數字業務轉型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實踐
  • 雲原生2.0已來:華為雲如何賦能數位化創新升級?
    在懂懂看來,這種原生於行業內部的需求,才是近年來雲原生被很多企業所接受的主要原因。之前的雲計算浪潮,讓很多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中心、計算需求向雲上遷移,隨著用戶對於IaaS基礎設施的逐漸到位,一個新的需求開始出現。「這個過程是從 ON 到 IN的轉變,企業數位化建設正在邁入新的階段。」
  • 像華為一樣工作!華為雲開放WeLink推進數位化轉型
    最近這個秘密被逐漸揭開,華為雲開放了華為人自己的辦公軟體WeLink,讓更多人可以使用這款產品來藉助華為的運營管理經驗去實現自身的數位化轉型。而WeLink也實打實成為移動辦公領域的一批黑馬,成為年底最為備受矚目的一個行業辦公產品。
  • 對話華為王俊:因為WeLink,華為數位化轉型的成功可以複製
    釘釘誕生自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釘釘身上帶有強烈的扁平化管理、結果導向等網際網路色彩;而企業微信則脫胎於微信,更強調社交生態和產品體驗。華為作為B2B行業的代表企業,WeLink自身的設計凝結了華為在數位化轉型階段的經驗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流程。
  • 華為「馬斯洛模型」定義城市數位化需求,以數字底座支撐城市轉型
    深圳市領導、華為高管與智慧城市專家、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先進城市代表、聯合國人居環境署、專家學者及其他高科技企業分享了智慧城市領域最新發展理念與實踐,借本次論壇的契機與平臺各展所長、各取所需,並推動深圳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友好城市智慧化、數位化建設領域的務實交流與合作。
  • 清華五道口與華為共建「數字中國」課程,聚焦企業數位化轉型
    蘇立清與劉碧波代表雙方籤署備忘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廖理,院長助理劉碧波,與華為雲與計算首席營銷官鄧濤,華為雲副總裁、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共同發布了雙方的合作。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基於此次發布的「數字中國」企業家課程,面向清華大學和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企業,以及雲與計算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設計針對性的數位化課程及教學活動,開發金融、製造、零售等領域的數位化商業案例,共同舉辦數位化轉型和新基建相關的研討會和論壇,在金融科技、科技創新等領域進行更廣泛的教學和研究合作探討。
  • 華為雲餘虎:雲服務是智能升級的必由之路
    2020年5月20日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做了《華為雲:賦能應用,使能數據,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主題演講,介紹華為雲戰略和業務發展情況。 餘虎表示:「結合過去三十年華為服務政企客戶和華為自身數位化轉型探索的經驗,我們發現,政企客戶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會遇到四大挑戰:敏捷、創新、安全、協同。要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構築四個方面的關鍵能力:雲邊端全場景、智能升級、數據驅動以及生態協作能力。」
  • 華為上海展示「四大Engine」新品:助力智能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
    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預測,到2025年數位化將在生活、商業、社會形態領域掀起前所未有的變革,將創造23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人工智慧(AI)、5G、Wi-Fi 6、雲等新興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對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新的挑戰。  網絡走向智能化時不我待。
  • 擁抱雲原生2.0創新浪潮,華為雲TechWave雲原生2.0技術峰會將啟
    隨著雲原生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升級,雲原生2.0時代已經到來。雲原生2.0是企業智能升級的新階段,企業雲化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實現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成為「新雲原生企業」。面向雲原生2.0時代,各行各業應如何擁抱雲原生,加速數位化轉型,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 華為梁華詳解數位化運營轉型三要素:方法、模型、解決方案
    C114訊 9月18日專稿(蔣均牧)「數位化運營轉型首先還是要回歸到商業本質,即具體解決哪些問題以及會帶來什麼價值。」華為高級副總裁、Open ROADS Community主席梁華周一在2017運營轉型峰會上表示。
  • 華為雲TechWave雲基礎設施專題日來了!
    承載6.7億用戶的華為終端雲服務如何實現All in HUWAEI CLOUD?在這All in HUAWEI CLOUD的背後,華為雲擎天架構又有哪些黑科技?8月20日,華為雲TechWave雲基礎設施專題日將為大家一一解答!據悉,專題日現場將從「洞見與實踐」、「擎天黑科技探秘」、「新品發布」等環節為大家做全景呈現,一起暢談技術、洞見未來!
  • 香港電訊和華為聯合建立數字轉型實踐中心
    香港電訊與華為合作啟動端到端數字業務轉型項目。該項目涵蓋業務和運營轉型以及基礎設施雲化,目標是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ROADS體驗(Real-time:實時、On-demand:按需、All-online:完成在線,DIY:服務自助及Social:社交)。
  • 華為雲發布HCS混合雲解決方案 打造一體化雲服務平臺
    日前,華為雲「普惠AI」中國區峰會在京盛大召開,在本次大會,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先生圍繞「+智能,見未來」分享了政企數位化轉型機遇與挑戰,同時正式介紹了華為雲混合雲解決方案「HUAWEI CLOUD Stack」。
  • 華為雲DevCloud教育行業代表田在銘:「平臺+生態」戰略助教育數位化轉型
    我國正從「人口紅利」大國向「人才紅利」強國轉型。田在銘表示,華為要打造的數位化人才培養平臺,是以課堂教師教+課外企業教的方式培育卓越的工程師;以聚集本地+外地實訓企業打造實訓高地、人才匯聚低地;用實習的方式實現人力資源「削峰填谷」,最終達到精準對接。
  • 國網重慶電力攜手華為,推動電網行業智能化、數位化轉型
    能源行業正經歷一場智能化、數位化轉型變革,電網如何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實現轉型升級?11月20日,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攜手華為公司,雙方就共同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進行交流溝通,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整合資源,利用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助力電網行業智能化、數位化轉型升級。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連凱提出,國網重慶電力利用數位技術為電網賦能,推動數據資源優勢轉變為競爭優勢。
  • 再造城市縱橫線:華為雲Stack的交通智能生長邏輯
    白皮書指出,中國正在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為代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迎來歷史機遇。交通行業智能升級,華為雲準備了哪些手段和工具?大國大交通,強國強交通世界上所有大城市毫無例外都經歷過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