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DevCloud教育行業代表田在銘:「平臺+生態」戰略助教育數位化轉型

2020-09-11 中國遠程教育雜誌社

我國正從「人口紅利」大國向「人才紅利」強國轉型。田在銘表示,華為要打造的數位化人才培養平臺,是以課堂教師教+課外企業教的方式培育卓越的工程師;以聚集本地+外地實訓企業打造實訓高地、人才匯聚低地;用實習的方式實現人力資源「削峰填谷」,最終達到精準對接。

文/《在線學習》雜誌撰稿人 何曼

相關數據顯示,適齡勞動人口下降、職業技術人才短缺、中高端人才比例低,是我國從「人口紅利」大國向「人才紅利」強國演進所面臨的挑戰。高等教育在提升人才質量方面依然面臨很大的挑戰,而產與學的邊界過於清晰也導致產教融合過程中的矛盾愈發凸顯。

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雲Classroom分別榮獲「2020中國網際網路教育技術創新企業獎」、「2020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優質解決方案獎」兩項殊榮後,華為雲應用平臺服務產品部高級雲產品經理田在銘接受了《在線學習》雜誌採訪。他表示,高效持續的優質人才的供給,持續推動自身的科研投入和對應的攻關,持續推動自身對應技術的轉移和升級、應用及內化,加之國家政策引導,正在推動我國從「人口紅利」大國向「人才紅利」強國做相應的轉型。對此,華為的建議是打造數位化的人才培養平臺,聚焦人才的「育聚留用」。

華為雲應用平臺服務產品部高級雲產品經理田在銘

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

「自2016年華為雲Classroom產品發布,華為就一直致力於線上學習空間的建設,藉此幫助教育行業向數位化轉型。」田在銘強調說,華為打造的數位化人才培養平臺,是以課堂教師教+課外企業教的方式培育卓越的工程師;以聚集本地+外地實訓企業打造實訓高地、人才低地;用實習的方式實現人力資源「削峰填谷」,最終達到精準對接。

數位化平臺的建設必然依託於技術。「教育跟新技術是很有意思的關係,它不同於其他行業跟新技術的關係。可以說,大多新技術都來源於教育,同時也會應用到教育本身。」田在銘認為,新技術跟教育有三層關係。一是新技術的持續演進,比如從4G到5G再到6G,需要科學家持續地探索,對應的是高等教育培養的拔尖人才;二是新技術的推廣,比如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閘機上,再將人臉識別的閘機布設到各個閘口,都需要海量的工程師,對應的是高等教育培養的卓越工程師;三是新技術會應用到教育行業本身。他引用了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的一句話來闡述,即「縱觀人類發展史,新技術出現總會帶來教育形態的改變」。

華為雲Classroom將自己定義為在線教育,承載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集成電路5G等新技術的人才培養內容,同時應用這些新技術,在持續建設雲端實驗室、自動判題、人才畫像、在線考試等新功能。此外,華為跟教育行業的合作也是非常廣泛的,尤其是與高校的合作。田在銘介紹,華為憑藉自身能力開放優勢和「平臺+生態」的戰略優勢,給高校提供了3個解決方案,分別是智慧校園解決方案、智慧教室解決方案和智慧教學解決方案。

在數位化的實踐方面,華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華為內部有個說法是「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比如,開放華為雲DevCloud服務就是開放華為自己的研發能力。「華為雲成立至今,持續不斷地將華為自身的數位化實踐開放到華為雲上。同時,華為雲也在與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合作,基於夥伴對行業的理解,共同打造解決方案,以優秀實踐+行業理解相結合的方式共同為客戶服務。」田在銘如是說。

共克時艱,衝鋒在教育「第一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將以線上學習空間作為重點發展的企業推到臺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華為在第一時間響應,衝鋒在教育「第一線」。1月31日起,面向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需求,華為雲Classroom宣布將雲上軟體教學平臺基礎功能免費;2月20日,直播功能上線,全國非盈利機構可申請免費使用。通過一系列產品優化升級和線上活動,Classroom老師端及學生端的活躍度較高。華為雲Classroom總用戶達80000人以上,總課堂數2000門以上,周高活用戶數5000人以上。

田在銘說,疫情使線上教學成為剛需,同時對華為雲產品及功能演進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第一,直播功能上線,承載在線教學需求;第二,上線雲課堂、雲端實驗室、微認證等板塊,支持學生ICT學科課程學習、實驗、認證考試等;第三,3月底上線比賽版塊,以賽代練,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項目能力等。華為通過舉辦多種活動,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比如,2月2日,推出5門免費公開課;2月15日,聯合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馬瑞新老師開設《Java 應用程式設計》直播課;Classroom線上創新工作坊;支持華為軟體精英挑戰賽舉辦;開展基於新工科的軟體工程企業級專家實踐直播課;建設北京大學新工科實驗班開源教學活動專區;舉辦華為雲DevCloud軟體編程大賽(大連);舉辦各類線上培訓:「基於Devops的黑白棋線上實訓」,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數位化人才職業能力培訓會,WEB前端全棧極簡入門指南等20餘場,累計覆蓋學生及開發者20萬人以上。當然,這背後是華為雲及華為的速度與擔當。

在全面戰「疫」,助力「停課不停學」期間,有兩個案例給田在銘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案例是馬瑞新老師主講的《JAVA基礎公開示範課》,吸引了2萬多名的學生聽課,地域覆蓋了國內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有少量的海外學生聽課,示範課持續了1個多月,持續堅持下來的有1000多名的學生,每個學生完成了1.5萬行代碼的訓練。平臺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反饋給老師。另一個案例是青軟實訓開展的「基於Devops的黑白棋線上實訓」,幫助5000多名學生完成了線上實訓。「這裡面應用了大量的技術,保障了線上線下的實質等效,比如docker的技術、CloudIDE的技術、大數據的技術、OJ的技術等。」田在銘不無自豪地說道。

當然,凡事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華為在做Classroom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田在銘坦誠地向本刊介紹,「早期對於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教育跟培訓沒太大區別,這種認知的偏差,導致我們走了很大的彎路,從平臺、內容、服務都發生了偏差。好在有很多優秀的教師及時提醒了我們,比如北大的張齊勳老師、天大的陳錦言老師等,讓我們不至於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聚合生態,為校企合作提供生態橋梁

自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來,國家已經把產教融合提到了推動教育、人才、產業、經濟「四位相融」的戰略高度。華為充分認識到產教融合的戰略意義,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和全要素深度融合,培養新時代複合型技能技術人才。

「教育是科技發展的根本,是企業持續創新的源動力。所以產教融合的本質應該是企業公益一些。」田在銘表示,企業可通過不斷為教育投入,持續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最終進入產教融合的正循環。但我國的產教融合相對於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偏低。因此,他呼籲,中國企業要從「不重視、不投入、不獲取」的怪圈中走出來,同時也要不斷探索創新的產教融合模式。

田在銘指出,教學從線下到線上,最缺少的是內容;如果在線上還是PPT教學,就失去了把從線下搬到線上的意義了。將行業的數位化平臺應用到教學當中,能夠縮短產、教間的距離,但基於行業數位化平臺的內容非常少。「內容製作企業的投入至關重要,但是獨行快,眾行遠,一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依託華為雲的MVP體系,與高校的老師建立長期合作,快速地建立了一批高質量的課程。」他說。

田在銘透露,當前華為雲正在積極參與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協同育人項目,並進一步與示範性軟體學院聯盟。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華為雲DevCloud已為產學協同育人項目,投入了數億資金,服務了33個學校、34個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式創新方面,華為雲與山東省工信廳、大連市政府創建的人才培養雲模式,以服務當地產業人才的「育」「聚」「留」「用」為目標,以開放華為能力為底座,以生態運營為抓手,降低了校企雙方合作的交易成本,深化了校企雙方合作。

弦歌不輟,步履愈堅。未來,華為將持續創新、開放合作,不斷探索融合創新,催生海量應用,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來源:《在線學習》雜誌

相關焦點

  • 中國一汽與華為、騰訊、阿里雲等合作加速構建數位化轉型生態
    4月21日消息,中國一汽數位化大會4月20日在長春召開,中國一汽數位化轉型戰略協議籤約儀式同期舉行。中國一汽與華為、騰訊、百度、阿里雲、汽車之家、IBM(中國)有限公司和NTTDATA等七家業界領先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籤署深度合作戰略協議,緊密圍繞技術、數據、人才、業務創新等領域開展深層次戰略合作,加速構建數位化汽車生態體系。
  • 普華永道與華為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涉及雲服務、數位化轉型
    普華永道與華為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涉及雲服務、數位化轉型 澎湃新聞記者 戴高城 2019-11-08 20:42 來源:
  • 像華為一樣工作!華為雲開放WeLink推進數位化轉型
    最近這個秘密被逐漸揭開,華為雲開放了華為人自己的辦公軟體WeLink,讓更多人可以使用這款產品來藉助華為的運營管理經驗去實現自身的數位化轉型。而WeLink也實打實成為移動辦公領域的一批黑馬,成為年底最為備受矚目的一個行業辦公產品。
  • 華為雲: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產業集群式創新
    拓斯達聯合華為雲率先實現了SAP系統上雲,成為華為雲首個製造企業SAP上雲項目。2018年,拓斯達T-MES系統落戶華為雲,通過整合工業機器人硬體設備、MES等軟體系統以及工業物聯網,打造完成了智能工廠的完整解決方案。同年,拓斯達T-MES系統亮相華為生態夥伴大會,正式完成了為製造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的身份轉變。
  • 全面雲化,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
    近年來,多地利用政務雲平臺,實現政府大數據跨部門共享,提供便捷政務服務;工業雲、工業大數據正在製造、設計、數據交易及優化等方面先試先行;金融業積極開展雲計算、大數據應用創新,大數據與傳統金融業融合,行為分析、個性營銷、風險監測等能力實現飛躍。要實現以上價值,誰能給出企業上雲和數位化轉型的最佳路徑?
  • 華為雲ROMA再放「大招」華為雲TechWave企業應用數位化專題日哪些...
    目前企業數位化轉型已經進入2.0時代,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非接觸連接商業的興起和所有行業轉型與創新,數位化優先成為企業戰略的核心。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能力是什麼?數位技術平臺又意味著什麼?華為雲ROMA有哪些黑科技,又是如何助力企業快速實現數位化轉型?
  • 華為攜手西安教育行業共同推進打造「硬科技之都」
    華為西安城市峰會2020教育行業分論壇邀請了華為雲中國區教育行業總監 羅濤、華為中國政企教育行業專家 單新、華為雲應用平臺布道師 董鑫武、青軟創新科技集團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及解決方案專家 史亞平、智園集團解決方案總監 袁龍出席
  • 清華五道口與華為共建「數字中國」課程,聚焦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5月16日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劉碧波與華為雲副總裁、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代表雙方籤署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備忘錄》,並正式發布「數字中國」企業家課程項目。
  • 華為雲起:記我們正在經歷的教育之躍
    一方面,華為本身就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踐行者,華為自身的IT系統支撐著全球170多個國家、20多萬人的業務運作、溝通交流,本身具備深刻的數位化轉型經驗;另一方面,華為能夠提供從雲、AI、5G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昇騰系列AI處理器已經快速規模商用,並構建了豐富的AI算法生態,在5G領域排名全球第一,這些底層技術底蘊成為了教育產業升級轉型的底層支撐。
  • 【演講實錄】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華為數位化轉型和內部...
    華為的數位化轉型之路華為內部業務為何要進行數位化轉型上雲公司要求我們數位化轉型是「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實現全連接的智能華為,成為行業的標杆。轉型的第一步是企業文化、組織以及人員的變革與轉型,所以在數位化轉型時組織也進行了相應轉型。面向業務的IT鐵三角,以業務為中心了解業務場景,要求既懂業務又懂IT,所以要有業務和IT混編人員一起建造解決方案團隊。
  • 牽手「懂行人」:桂電要做教育數位化轉型先行者
    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於桂電通過與華為合作,對智慧校園建設做出的頂層設計和分步實施。作為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懂行人」,華為在智慧校園建設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華為針對桂電現有信息化現狀及業務流程現狀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分析,幫助桂電完成了智慧校園的整體規劃,通過頂層設計指導後續建設的實施和落地。
  • 「懂行」服務人,做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長跑夥伴
    ,至2020年已成為華為多產品金牌經銷商、華為雲戰略級經銷商、以及華為五鑽認證服務夥伴,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娟高品質服務,做客戶的長跑夥伴一般而言設備銷售收益見效快,然而隨著行業數位化轉型加速「懂行人」在行動在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中
  • 牽手「懂行人」,桂電要做教育數位化轉型先行者
    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於桂電通過與華為合作,對智慧校園建設做出的頂層設計和分步實施。作為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懂行人」,華為在智慧校園建設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華為針對桂電現有信息化現狀及業務流程現狀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分析,幫助桂電完成了智慧校園的整體規劃,通過頂層設計指導後續建設的實施和落地。
  • 烽火FitI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來自政府、研究機構、行業組織、以及各界企業代表在現場共同解讀當前政策,交流探討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進程,引領企業深化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變革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烽火通信以國內通信電子製造行業領軍企業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商的雙重身份受邀出席會議,由戰略與市場部總工程師李鏗發表了題為《FitIN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演講,分享了烽火FitIN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以及母公司中國信科在5G智慧工廠建設、產線智能製造升級、國際標準引領和行業生態夥伴建設等應用實踐。
  • 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華為數位化轉型和內部企業上雲實踐
    華為的數位化轉型之路華為內部業務為何要進行數位化轉型上雲 公司要求我們數位化轉型是「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實現全連接的智能華為,成為行業的標杆。轉型的第一步是企業文化、組織以及人員的變革與轉型,所以在數位化轉型時組織也進行了相應轉型。面向業務的IT鐵三角,以業務為中心了解業務場景,要求既懂業務又懂IT,所以要有業務和IT混編人員一起建造解決方案團隊。
  • 上海大學發布MBA戰略2025 數位化平臺雲課堂登場
    每經記者:成錦鴻 每經編輯:凌建平7月25日,上海大學MBA戰略合作發布會暨數位化平臺雲課堂啟動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全國MBA教指委辦公室王萍主任指出,上海大學的MBA教育中心始終堅持將培養質量作為導向,立足學校學科實力,結合行業前沿需求,創新項目辦學特色,探索出了一條務實的特色發展之路,近幾年來影響力不斷提升。
  • 華為雲助力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從數位化邁向智慧化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徵程,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徵,被列入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教育部2018年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堅持「育人為本、融合創新、系統推進、引領發展」的基本原則。
  • 華為雲DevCloud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河南省數字經濟綻放能量
    來自省工信廳、市工信局、鄭東新區、華為公司、當地科技企業及高校的代表齊聚一堂,基於當前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進程,就企業上雲、大數據智慧化應用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索,並共同見證了華為雲DevCloud開發者大會的圓滿收官。
  • 華為洪方明: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加速發展製造服務業是...
    今天,10月28日,在「智美蓉城·進而有為 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指出,當前,「5機」協同正促進數位化轉型走向智能升級,政府和企業智能升級重點關注云邊端融合、行業知識、生態協同三大重點,在製造領域,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加速發展製造服務業是關鍵。
  • 對話華為王俊:因為WeLink,華為數位化轉型的成功可以複製
    WeLink產品團隊不止一次在分享中提到,華為雲WeLink是為企業打造聯接團隊、設備、業務、知識的全聯接數位化工作平臺,其目的是幫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而絕非一個簡單的遠程協同辦公工具。那麼,華為云為什麼會想要重頭做一個協同辦公平臺We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