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牛乳和大包粉的優劣,網上一直存在爭議,有企業說生牛乳更加「新鮮」,足以成為判斷一款嬰幼兒配方奶粉(以下簡稱「奶粉」)好壞的標準。另有專家質疑,奶粉的「新鮮」更多只是噱頭,營養上、安全上相差無幾。
而區分兩者的依據,最重要的是原料、工藝。網上的一些乾貨教程表示,這主要看配料表第一項,如果是脫脂奶粉/脫脂乳粉/全脂奶粉,採用的就是幹法工藝或者乾式複合法工藝,如果是生牛乳/鮮牛奶/脫脂牛乳等,採用的就是溼法工藝,並且許多商家表示,溼法工藝比幹法工藝更好。
說到這裡,知食君先介紹下三種工藝。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GB 23790-2010)規定,三種工藝具體如下:
那麼上述說法是否有道理呢?知食君死磕了1232個已經通過註冊的奶粉配方,同時採訪了一些專家,發現事情可沒這麼簡單。
誤區:生牛乳採用的就是溼法工藝?
許多商家都採用這類說法,並且在一些官方渠道上掛出教導消費者。例如在三元奶粉京東旗艦店藍標這款產品的介紹詳情中,就有這樣的說法。
但這樣區分事實上並不靠譜。
知食君整理了全部市場監管總局上公布的奶粉資料,發現目前以生牛(羊)乳/生乳為主要原料的一共446個配方149個系列,其中工藝為溼法工藝的只有42個系列,還有99個系列採用乾濕法複合工藝,8個系列採用幹法工藝!溼法工藝僅佔28%!
另外,以全脂牛(羊)奶(乳)/脫脂牛(羊)奶(乳)為主要原料的,一共有124個配方42個系列,其中工藝為溼法的僅8個系列,佔18%;另有11個系列採用乾濕法複合工藝,幹法工藝最多,共有23個系列。
顯而易見,不論是以哪種液態奶為主要原料,溼法工藝也並非主流,佔比最大的其實是乾濕法複合工藝。
而以溼法工藝為目標統計,採用脫脂牛(羊)乳粉/全脂牛(羊)乳粉為原料的,也有47個系列。由此可見,用什麼原料與採用哪種生產工藝,事實上並非固定關係!
那麼乾濕法複合工藝為什麼會成為主流?溼法工藝最好的說法還能成立嗎?
對此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因為嬰幼兒配方奶粉屬於配方化的產品,所以它的原料來源於多個方面,這決定了從生產上它很難是純溼法。事實上,採用生牛乳和脫脂乳粉做原料,都可能採用乾濕法複合工藝。例如由於DHA、ARA等成分很大程度上不能加熱,因此一些企業會採用生牛乳噴粉、再加入熱敏營養物質的方式。
另外宋亮介紹,實際上,乾濕複合工藝是比較複雜的,對設備等各方面都要求高,比單純的溼法工藝和單純的幹法工藝都要複雜得多,但在三種工藝裡,它也被認為是最安全的。
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如果企業用生牛乳,說明它在當地的產業鏈比較完整,比如擁有自己的奶源,並且奶源和工廠之間是無縫對接的。但是不見得不同工藝之間營養會相差很遠,而且對比之下,會凸顯出一些國際品牌在一些細節上把控更好。
正確認識奶粉
其實在宋亮看來,嬰幼兒配方奶粉屬於配方化的產品,從醫學、食品專業來看的話,首先應該最重配方,其次是原料,再次是工藝。三者都重要,但考慮時也要有所側重。企業在沒有配方優勢或是配方趨同情況下,會突出原料優點,以體現產品的差異性,例如周期短。其實一定時間以內,營養價值沒什麼差別,概念是「人造」出來的。
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也表示,現在母嬰行業內,家長(消費者)存在太多誤區,而有的企業卻去迎合甚至誘導來營銷,而且還作為「成功」的標準,這類情況值得反思。
最後,宋亮提醒消費者,有必要了解好的配方的重要性,然後對原料、工藝也有所了解和要求,才能真正選到合適孩子的產品。
事實上,除了對「新鮮」奶粉工藝的區分上大部分人有認知誤區外,還有言論認為,「生牛乳是新鮮的,所以整罐奶粉都是新鮮的」,「不用生牛乳是因為企業沒有實力」等,這些說法也並不客觀。
真相到底如何,歡迎大家留意後續知食君的文章,關注1232個奶粉配方告訴我們的奶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