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那家書店,沒有咖啡香味

2020-12-14 木析在讀書

小亞喝了一口咖啡,皺了皺眉,昂貴的價格,糟糕的口感,心情都變得不愉快了。

她抬起頭環顧四周,有的人在敲著電腦,有的人在看書,兩個店員在交談,其中一個是外國人,留著絡腮鬍,給人的感覺很紳士,另一個是女孩子,留著短髮,看上去有點拘謹。

看著她的拘謹,小亞想到自己在看到價格表時的尷尬,自己第一次來書咖,對於這種營業模式有點陌生。她不知道只看書不點飲料會不會遭到異樣眼光,所以她還是咬咬牙點了一杯最便宜的咖啡。

高中時,小亞一放學就往書店跑。她最愛去的那家書店裡擺放著許多的書,自己站在書店面前,眼前是豐富的書脊,竟有點全景式的沉浸感。

來書店看書的人基本都盤腿坐在地上,因為書店只為顧客提供了四五個座位,或許他們認為書店並不是最佳的看書場所,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交易場所。

但這並不妨礙大家讀書的熱情,只是狹窄的過道裡都是腿,每一個挑書的人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畢竟不小心的後果不是踩到別人,就是被別人絆倒。

所幸的是,店員們並不會禁止顧客在書店看書,只是會放出一個提示牌,上面寫著不可以撕掉書上面的塑膠模。一般而言,同樣的書會擺放三四本,一本被撕掉了塑膠模,她猜想,這本書的作用就是讓讀者體驗,以便決定是否購買。

她也曾看到過有人偷偷撕掉書籍的塑膠模,或許讀書人應該更遵守規則,也或許應該原諒一個熱愛讀書的人。

所以在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她驚訝了一下,僅僅是驚訝。她沒有上前去告知對方這樣的行為已經不符合規則,指示牌上清楚地規則。

後來的她不怎麼去書店了,開始沉迷於網上衝浪。她喜歡在網上聽歌、看視頻、和人聊天。那是一種讀書不能給予的即時快樂,至少在上網的時候她這樣想。

上大學後,也去過幾次書店,大多是拿著單反和朋友一起去拍照。出發前,大家會一起討論哪家書店的燈光和擺設適合拍照。

逛書店就像是打卡,拍拍照,看看人,就是不看書,畢竟來過比看過重要。

小亞認真想了想,自己對於那些書店的印象是稍顯昏黃的燈光,抱著教輔書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以及身邊朋友的在進行構圖著的眼睛。

她也能想到現在的書店生存不易,「兼職」賣咖啡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管是來書店看書還是忙工作,總得喝點啥。

她翻看著手裡的書,這本書是前兩天才在看的,在一個閱讀類軟體裡。在軟體裡可以設置翻頁模式,而現在手翻動著有質感的每一頁,卻沒怎麼看得進去。

手機屏幕亮了,小亞解鎖了手機,朋友發消息說自己到了,她抬頭看向窗外,向朋友招了招手。

推門走出這家店,朋友面露羨慕:「哇,你居然來這種店。」

「是啊,我還點了杯咖啡。」

「這麼奢侈的嗎?」

「後悔著呢?走啦!」

相關焦點

  • 廣州獨立咖啡書店指南,唯有書籍與美食不可辜負也
    市場化浪潮中,儘管有很多書店在大浪之中倒下,但也還有許多有情懷的人在堅守探索。他們探索與創新,將咖啡與書籍結合,變成一間間與眾不同的「烏託邦」。樹德設計書店樹德之光——好好生活 因為總有個人惦記著你。這是一家關於生活、設計 、人文、 流行、 感官的店,由樹德設計書店 、咖啡館、生活館、 美術館、創意中心、部落等組成 。
  • BBC·6分鐘英語 | 咖啡的香味
    好的,我們稍後將會在節目中揭曉答案,到那時或許咖啡因會殘留在你的身體裡,凱薩琳。蒂姆•海沃德是一個咖啡店店主。他做客BBC廣播4頻道的The Kitchen Cabinet節目。他說咖啡的味道有多重要?It's absolutely vital, it's the key thing.
  • 『BBC英語』咖啡的香味
    好的,這裡是蒂姆•海沃德再次談到的,關於供有蓋子的咖啡。What baffles me is that how many of the large coffee chains actually sell a product in a cup that removes the smell. 令我困惑的是有多少家咖啡連鎖店實際上賣的是除去香味的咖啡。
  • 相約在書店之三聯印象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這裡不僅能對當前的人文社科類圖書一目了然,隨意瀏覽選購,還能會友喝咖啡,坐而論道,愉快地消磨上半天。只是不知「三聯咖啡」最後選定了沒有?……三聯書店自創辦之日起,就和廣大作者建立了血肉相連的密切關係,形成了竭誠為讀者服務、與著譯者精誠合作的優良傳統。
  • 咖啡、文創、圖書 逛書店到底逛什麼?
    書店能提供很好的氛圍,它是一個家,這就能提供很多附加價值,就能和線上(網購)形成一個錯位競爭。」  去年,誠品在蘇州開了大陸第一家店。同一天,在誠品的地下一樓,徐濤開了一家貓空,「在誠品旁邊開書店,是不是滅頂之災?」  一位在角落裡飄來了畫外音:「貓有九條命,不會死。」  沒錯,徐濤的貓空已經開了35家分店了。
  • 不賣咖啡的書店,不是個好的文化生活館
    把文化場所成功做成量產產品新加坡 葉一堂業界公認的外文書店中的「誠品「,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北京、香港、臺灣等地開設了十幾家零售書店沒有咖啡的書店都不是好的生活空間大家在為書店尋找附加值的時候,咖啡和文創產品是一種選擇,文創產品這一塊,上面的每一家書店都有自己的絕活。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通過參觀,對天目裡蔦屋書店這家蔦屋的中國大陸首店,我有以下十點印象,與同行們分享交流。一、這就是蔦屋書店日本蔦屋書店的很多特徵在天目裡蔦屋書店中有具體的呈現,毋庸置疑,這是一家非常棒、有水準的書店,和我此前的想像完全一樣。
  • 日本的咖啡文化裡沒有瑞幸
    當時日本著名的知識分子大田蜀山人喝了人生中第一口咖啡,他記錄下來當時的感受:燒焦了的味道,臭,苦澀……所以當時日本人沒有把咖啡當做飲品,而是認為那是一種「藥」。一直到1807年,咖啡在日本才小範圍的流行開來。當時日本很多軍人因為攝入蔬菜不足得了水腫病,不知誰傳的,說咖啡可以治癒。
  • 瑞幸咖啡不是賣咖啡的,蔦屋書店不是賣書的?
    現實卻是,開業3個月,該店就實現了1500杯/天的訂單量;6個月,開店達500多家;9個月後,就拿到2億美金的A輪融資……1年後的今天,該咖啡公司已不可思議地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獨角獸」和國內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如果小面老闆知道了這些,他肯定會吃驚地掉下下巴;當然,也有可能,小面老闆已成為該咖啡品牌的忠實顧客。這個品牌,就是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 我去書店喝咖啡、發自拍、買周邊,但我從來不讀書
    時值周末,你走進一家書店,選一本書,點一杯咖啡,再找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在享受這個悠閒的閱讀時光之前還差最後一步:拿出手機為書店精緻的裝潢氛圍拍一張照。這是現下大部分人享受實體書店時光的真實場景。不過這在10年前還無法想像,那時候實體書店因為網絡電商的興起正遭遇著大規模的關門「寒潮」,而書店也僅僅只是銷售書的場所而已。
  • 2020北京最美書店合集,書、咖啡、陽光的世界
    ,拍照看書兩不誤~鍾書閣——哈利波特魔法屋"我們想像的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北京看書聖地再添新坐標,被評為「中國最美書店」、十餘次獲國際設計大獎、在全國已經開了17家連鎖店的書店「鍾書閣」去年正式落戶帝都~
  • 1483家書店 長沙排名全國書店最多城市第9名
    在去年的展會中,參觀人數就突破了10萬人次、籤訂合同的書商近20000家、交易額達17億碼洋。今年的圖書交易會勢必給出版業和書店業帶來一波熱潮,燃起長沙人愛書讀書的熱情之火。但一處地方,卻呈現出與別處不一樣的景致,在德思勤城市廣場的24小時書店裡,亮堂的燈光仍然溫馨,不少人端著一杯充滿餘溫的咖啡看著書,偶爾站起來去書架上換書。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石女士表示:「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來這裡看書,有時下班也來坐坐。打開書就覺得繁忙的工作、麻煩的生活都消失了,進入了一片寧靜的世界。這裡的咖啡也不貴,點上一杯我能坐一天。」
  • 新華書店網紅修煉手冊:重顏值、玩複合店、賣咖啡…
    提到新華書店(需求面積:400-800平方米),相信大家的腦海裡一定會浮現:Ta那紅底白字的大招牌……   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布局:各種書籍分門別類,堆積在一塊,就算碼得整整齊齊,依然擺脫不了土裡土氣的感覺……   不過,近些年,新華書店可謂畫風突變!
  • 2018中國最美書店,上海有三家書店當選,打卡去!
    原標題:2018年度中國最美書店都在這了,上海有三家書店當選,打卡去! 在日前舉行的2019中國書店大會暨「新時代杯」2018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上,全國有144家書店申報「年度最美書店」,僅16家獲得該項稱號,其中有三家書店是來自上海,你都打過卡嗎? 朵雲書院廣富林店
  • 廣州5家獨立書店紀實報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Penn先生,ID:impen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鋼琴家魯賓斯坦說過:「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你生活的城市有多少書店呢?你又是否都曾去拜訪和駐足過?
  • MUJI開出全球首家咖啡書店 金石堂、誠品等搶攻
    MUJI開出全球首家咖啡書店 金石堂、誠品等搶攻來源:聯商網2017-01-09 09:45日本無印良品趕在2016年末於信義新光三越A11開出全球首家Cafe MUJI咖啡書店,日本TSUTAYA複合咖啡書店本月24日也將進駐統一時代百貨
  • 無錫最大的實體書店開業,也是無錫第一家眾籌書店
    穿過書店,裡面居然還藏有四間教室。書店幫助聚集起了人流,書店跟教室是一體的,在教室裡,共建人可以進行主題分享。網友「天天天天書店」投了9999元給書店,他對眾籌書店的項目很感興趣,自己從小就在書店買書,流行起網上買書後總覺得沒有逛書店的感覺,再加上他就住在海岸城附近,一想到今後就能在家門口看書買書,而且還有0.1%的書店股份,他覺得很興奮。
  • 饒凱:雕刻時光也倒下了,未來書店和咖啡的生意該如何來接續
    你可以說是各種成本人工費用的不負重荷以及來自網際網路電商的重重阻擊,但與之相反的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同樣也經營咖啡的蔦屋書店卻成為了人們的「朝聖之地」,要知道受電商衝擊更為嚴重的線下書店的經營並不比咖啡店要容易,這不禁讓我們開始反思,什麼樣的咖啡店或書店才能成為這個網際網路線下線上融合時代的新寵兒呢?
  • 你去過的那家書店,還好嗎?
    對於書店的關閉,發聲的更多是「新」青年們。這些調性色彩強烈的獨立書店,與標榜個性獨立的青年,似乎是絕配。 梁文道曾在節目中說過:「獨立書店自然會聚集一批喜歡這種價值觀、認同這種價值觀的人,而這些人就會圍繞著書店慢慢形成一個小小的社群。」
  • 旅行時遇見的書店們,整個大陸書店中,文具最集中的數蘇州這家
    那時候的貓空,主要以明信片為主。今年夏天我再去蘇州時,發現那些開在景點周邊的明信片店幾乎都關閉了,貓空卻還在,還做出了一些有趣也有用的文創產品,比如紙膠帶、筆記本等。當時,我再次步行到平江路,找到貓空書店,發現它的室內設計也有了迭代升級。總的來說,顏值越來越高。我沒有坐,依然買了原創Hello Kitty的貼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