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近幾年的家訪工作中,我們看到了太多厭學的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不想去學校上學了呢?我們歸類發現有幾個方面
a,不想上學是因為和老師相處的不愉快;
b,是因為家長經常嘮叨「你得好好學習,你得好好學習」,孩子聽到這幾個字就煩;
c,是因為根本不清楚學習是為了什麼;
d,是因為老被同學欺負
e,是因為沒有太好的學習方法,總是把作業寫到很晚,孩子感覺累的喘不過氣來......
通常孩子說:「我不想去學校上學了。」家長是怎麼回應的呢?
a,「你必須要上學,不上學你能幹什麼?」
b,「你就是個孩子,你懂什麼?現在不學習,老大徒傷悲!」
c,「媽媽對你真的很失望......」
d,「你努力過嗎?你不覺得這麼做讓我們很傷心嗎?」(總是舊事重提)
試想,如果你聽到了這樣的回答,你能立刻改變想法,積極地投入學習了嗎?
很顯然,不能!因為你根本沒有給孩子機會表達他為什麼不想去上學的原因。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建議你這樣與孩子交流:孩子:「媽媽/爸爸,我不想上學了。」,父母:「哦,是嗎?為什麼?」孩子會說出他的原因(家長要認認真真的聽孩子講完),不說也沒關係,不管孩子說的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我們先不做任何的評判和說教,你直接跟孩子說這樣一句話:「爸爸媽媽理解你,可能最近你也是太累了,咱們一起做個體驗好不好?」(接下來是體驗環節,你掌握了再帶孩子做,這樣效果會更好)
第一步,我們一起把雙手向前平伸,掌心相對,
第二步,手指交叉,看一下,有的可能左手大拇指在上面,有的人可能右手的大拇指在上面,
第三步,恢復成掌心相對的姿勢,再一次雙手交叉,這次雙手交叉的時候非常重要,剛才左手在上面的放到下面,剛才右手在下面的放到上面,顛倒一下位置,什麼感覺?有的人感覺少了一根手指頭,有的人感覺叉不上,有的人感覺特彆扭,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就是改變的感覺。
你和孩子做完這個體驗,你再次和孩子交流學習的問題,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在學習的路上,一定會有很多的挑戰和困難,也會有不舒服,而正是因為有這些不舒服、有這些困難,才代表著改變和成長,因為你正在長大,我相信我的孩子是能經歷風雨的孩子,我更相信我的孩子是堅強的孩子。如果你把這段話說給你的孩子聽,我相信,體驗+交流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體驗項目的魅力,它能瞬間讓孩子與你同頻。其實,你可以仔細想想,為什麼有的時候你跟孩子說的孩子不理解,不就是因為孩子沒有經歷你所經歷的這一切嗎?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偏大,比方說已經初中或是高中他提出來不想學了,你也要先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讓孩子把原因說出來,你可以根據情況做叉手這個體驗,同時,你需要介入生活體驗的內容,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接下來我跟你分享一個孩子的經歷,請你參考。
一個上初二的孩子在一天放學後突然跟媽媽說了這麼一句:「媽,我不想上學了,我想打工賺錢去。」,媽媽一愣,急忙問道:「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說:「你看,我們同學他們家庭條件都很好,要什麼有什麼,而我......」,媽媽陷入了沉思,說道:「你想賺錢可以,但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孩子高興的說:「沒問題,沒問題」,媽媽說:「你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不能放棄。」孩子說「肯定堅持,說到做到」。這位媽媽給孩子請了一周的假,而後聯繫一家熟悉的餐飲店,讓孩子去當洗碗工,工作時間是早晨九點到晚上九點。
次日,孩子興高採烈的去幹活了,晚上回來,明顯看到了疲憊,衣服沒脫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孩子起來說了一句:「沒想到洗碗這麼累啊」,媽媽說:「是啊,生活就是這個樣子」,孩子收拾完後,繼續「上班」。等到晚上回來,孩子說:「媽媽,我感覺整個人都被掏空了,我不想幹了,行嗎?」,媽媽說:「不行,咱們說好的,堅持到底。」「求你了媽媽,我知道好好學習了,」孩子說,「那也不行,我們要說到做到!」媽媽堅決的說道。就這樣孩子持續完成了七天洗碗工這個體驗。第七天結束,媽媽和孩子進行了一次心與心的對話。孩子不僅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了生活的辛酸,賺錢的不容易,後來回到學校,從此,在學習上不再用媽媽操心了。
這個體驗你可以讓孩子在假期去完成,當然,如果孩子現在厭學很嚴重,你可以現在就跟孩子談好,讓她去做,但你要把握幾點:
第一、家長在可控的安全的條件下,完全放手,要捨得讓孩子吃苦;
第二、談好的條件,說好幾天就幾天,切忌半途而廢;
第三、在孩子體驗之後,一定要跟孩子有一次深度交流,父母要放下家長的威嚴,聽孩子倒一倒學習的苦水,用心聆聽一下孩子內心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然後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怎麼看待學習的,如果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學習再努力一點,也許能考一個更好的大學,也許人生也會有更多的選擇,可現在誰都無法回到從前,而你,現在恰恰就在人生最好的年齡,所以你要珍惜你的時間。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之間有了體驗環節再溝通的時候,孩子跟你會同頻,你說的話孩子能真正的用心體會。你會發現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孩子不知道;不是孩子不了解,而是孩子沒有實踐過;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我們沒給孩子鍛鍊的環境。教育孩子是我們父母的終身事業,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教育靈感,如果對體驗環節不清楚,可以私信交流,我們下期再見。
作者:劉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