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前期和後期判若兩人

2020-12-22 青林知青

朱翊鈞:怠政國衰微,極欲落罵名

說起朱翊鈞這個名字,一般人還真有些陌生,當然不包括資深歷史愛好者和專業學者,而一說起萬曆,大家便都知道了,因為他是以28年不上朝以及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著稱,更何況史學界還有個著名的論斷,這就是「明實亡於萬曆」。

自明太祖朱元璋規定一個皇帝只一個年號後,後世便多以該皇帝的年號來稱呼其人了,所以後人都知道崇禎,不一定識得朱由檢為誰,可以只知道康熙,卻不一定曉得玄燁是哪個,這比起大宋朝一個皇帝有十幾個,甚至一年中有兩個年號的情況來看,倒也簡單了許多。

「明實亡於萬曆」似乎現在成為對朱翊鈞的蓋棺定論,這樣說比起說明亡於崇禎當然顯得要有文化了許多,其中自然是有道理的,但說明亡於閹黨,亡於黨爭,亡於李成梁的養虎為患也有道理,這些都只是其中的一個側面,總覺得有以偏概全的感覺。

按這樣的推論,也可以說是明亡於裁撤驛站,因為這樣弄得一個叫李自成的成為下崗職工;甚至可以說是亡於朱元璋,因為他娶的馬大腳,繁衍了後世一堆地奇葩皇帝,如果娶的是羊皇后或侯皇后,是不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當然,這是一種「扯爛筋」的說法。

朱翊鈞,明第13位皇帝,9歲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為大明皇帝在位之最,57歲時逝世,廟號神宗,葬於北京十三陵。

不得不說,這朱翊鈞運氣是很好的,6歲即被定為太子,上位時無人同他爭搶,老師是當朝首輔張居正,母親李氏亦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而他的「大伴」太監馮寶雖有貪腐之習,但卻是個有才能的忠貞之人,所以,他當皇帝後的前10年,老老實實的讀書學習便是,其他統統都不是他能管的,有張老師替他統統搞定。

張居正是歷史上少有的能臣,他有能力,有擔當,執政期間進行了著名的「張居正改革」,頗有成效,極大地改善了帝國的經濟狀況,但他對小皇帝太過嚴苛,遂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不久後朱翊鈞親政,但他上臺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算張居正,將那埋在心中多年的怨恨一股腦地發洩了出來,他不僅抄其家,還封閉張府,將來不及撤出的十餘口人全部餓死,手段不可謂不狠毒。

不得不說,朱翊鈞親政後的所作所為還是頗有可圈可點之處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勵精圖治,勤奮好學,精力旺盛,夜以繼日,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且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

他安撫流民,輕薄徭賦,減輕了民眾的負擔,開創了「萬曆中興」之局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還算是一個有為的明君,至少在他親政的前期是可以這樣認為的。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他親政之際,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即平定蒙古叛變的「寧夏之役」、擊敗豐臣秀吉的「抗日援朝」和剿滅苗疆暴亂的「播州之役」,這三次都取得了勝利,不但鞏固了大明疆域,還提高了明朝的威望,確立了帝國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不過,這是從好的方面來說的,被打敗的也有,這其中就還包括同緬甸的「明緬之戰」,以及同後金的「薩爾滸之戰」,而後者直接讓後金成了氣候,實為大明亡國之肇始。

他是在這一時期內,將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幾乎是全盤推翻了,詭異的是似乎也並不沒有給帝國的財政帶來惡劣的影響,相反,取消了一些傷民的措施後,還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江南工商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在這一時段取得,國內也沒有農民起義一類的動亂,整個帝國處於不斷地上升階段。

不得不承認,張居正給他留下了一把好牌,是他初政時的基礎,但隨著承平時間的推移,這朱翊鈞便開始懈怠了起來,厭倦處理朝政,對朝臣拉幫結派也疏於控制,後來竟懶得上朝理事了,這一拖便是28年。

天子不上朝,這在哪個朝代都是前所未聞的奇葩之事,而朱翊鈞任用的首輔申時行是一個「和事佬」,行事尚清靜無為,不多事,不惹事,對朝臣的奏摺,大多採取「留中」的冷處理,即不指示也不發還,所以,大明王朝便在水煮青蛙般的日子中,一天天地衰落了下去。

「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這是後人對當時朱翊鈞的評價,但是我覺得,這只是表面現象,他其實如他爺爺嘉靖帝一樣,他那雙眼睛時時盯著朝堂上的風吹草動。

在他不上朝的時期內,沒有閹宦亂政,沒有權臣弄權,民眾安居樂業,無饑饉之流民,能選擇各種人才,使大臣們各司其責,決斷大事皆掌控在握,國家機器照常動運作,要做到這些,沒有識人和用人的能力是不可想像的,這也充分展示了朱翊鈞的智慧。

對於他為何不上朝後世也有很多的猜測,現在主流說法是因病而沒法上朝,這個也有著很多的論據作支撐,倒也真實可信,特別是定陵被挖掘後,有了更多的證據證明他的確是有病,所以至少可以說,朱翊鈞不上朝是因為身體的原因。

當然,也有怠政的因素,而其中主要原因是同文官集團的關係到了很尖銳的地步,他又無力打破這種格局,惹不起,躲得起,於是他乾脆當上了「甩手掌柜」,眼不見心不煩,這其中也有著很多的無奈。

之所以說他怠政,是因為雖然身體方面有病,但卻並不是在後宮靜養,而是專寵萬貴妃,酒色縱慾,他並不是病重到常年臥床的地步,身體還是可以支持他臨朝的,至少他在處理「梃擊案」時,就上過一天朝,所以,有病不假,但怠政是根本的原因。

儘管後世責難朱翊鈞是主流,卻也有不少人為他鳴不平,除了列舉眾多當時的例子後,也將他因身體原因在幕後操控,也將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當作了讚譽之詞。

就我來看,朱翊鈞實在是個奇葩的皇帝,要對他作出準確的評價亦是很困難的,如果分階段來看,前期的他還是位勵精圖治、生活節儉的好皇帝,大明王朝欣欣向榮,百事轉蘇,儘管這些很多人是將其歸於張居正,但卻也不能抹煞作為皇帝的功勞。

可惜的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朱翊鈞後期無論是身體原因或其他原因,長期不上朝是讓人不能原諒的,特別是對後金的崛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採取適宜的軍事行動,從而導致了亡國的悲慘結局。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翊鈞在位時間政局並沒有糜爛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而且還頗有活力,從這個角度上看,如果後來繼位的皇位是賢明君主的話,大明是不會亡的,變數多多,所以可以認定,「明亡於萬曆」有道理,但有失偏頗。

明朝的滅亡是個長期又複雜的過程,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只能說明朝的衰落是自萬曆朝開始,就如同清王朝是從乾隆朝走下坡路一樣,但如果說清朝亡國始於乾隆,怎麼說都有些勉強,此理同一。

有些搞笑的是,「明亡於萬曆」這個結論最初提出之人,正是這位乾隆皇帝,歷史啊,有時候就是這樣地諷刺。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墓一幕:是你也不會上朝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不是懶惰!郭沫若挖墓時說出實情。今天依舊為大家講解《明朝那些事兒》,探尋歷史深處隱藏的秘密。古代的皇帝仿佛就是一個「超級巨星」,受萬人敬仰,一舉一動都備受天下人的關注,而他們也窮極享受,過著無比尊貴奢侈的生活。那麼身為皇帝的頭等大事自然就是每日上早晨,與文武百官商議,查閱奏摺給出決定。
  • 「明之亡,亡於神宗」朱翊鈞,當皇帝48年,28年不上朝
    「明之亡,亡於神宗」朱翊鈞,當皇帝48年,28年不上朝 文/老張在路上 古代中國人特別注重血統,長幼有序 這位萬曆皇帝,創造了明朝皇帝兩項「另類記錄」:一是不上朝時間最長,28年不上朝;二是在位時間最長,在位48年。
  • 任性的皇帝朱翊鈞:28年不上朝,是明君也是亡國之君
    而在明朝有這樣一位皇帝,28年不上早朝,不見大臣,不理國事。大臣甚至都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他在位時間還特別長,總共有48年。他是朱載坖的第三個兒子,在1568年被立為東宮太子,1572年明穆宗崩逝,他繼位年號萬曆,當時的他只有10歲。可以說那時候的他還是個小孩子,那這麼小怎麼管理一個國家呢?
  •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不僅如此,皇帝去後宮的次數、寵幸了誰都會有專人記載,在這樣嚴謹的規章制度下,一國之君絕對不可能早已死亡,而對外謊稱皇帝只是不上朝而已。二、28年不上朝為什麼國家機構正常運轉?一個國家的運轉,其實就像一輛汽車一樣,當速度慢下來時,依靠自身的慣性還能持續前進。
  • 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沉迷享樂,這兩樣愛好,要了他的命!
    朱翊鈞這個名字對大家稍嫌陌生,但是他明神宗、萬曆皇帝另外兩個名號可是一個比一個出名,那麼作為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死因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生活的不檢點和精神壓力過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可到了成年之後,朝政大權逐漸回到了自己的手上,張居正和太后可就管不住萬曆皇帝了,當萬曆皇帝初次嘗到酒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可以說是高興也喝酒,憂愁也喝酒,而我們大家都知道飲酒適量才行,而長時期的過量飲酒對萬曆的身體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 明神宗朱翊鈞是誰?他真的28年都沒上朝嗎?國家最後成為什麼樣子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有很多很多的皇帝,在眾多皇帝中,肯定會出現一兩個很是奇葩的皇帝,就像是明神宗朱翊鈞,自從有皇帝以來,有一些勤奮的皇帝,肯定也有一些很慵懶的皇帝,但是能夠像明神宗朱翊鈞這麼懶得,真的是非常少見了,可以說歷史上能夠這麼懶的,也就他一個人了。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麼奇葩,朝廷都能運轉下去,這得益於明朝獨特的內閣制。皇帝有沒有坐在龍椅上不要緊,只要內閣存在,政務就不會混亂。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
  • 閒話明神宗——朱翊鈞
    朱翊鈞 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明代君主「怠政」的典型,前後算起來近30年時間不上朝,不見朝臣。 但就是這麼一位勤學勉政的「儒式」帝皇,一位在13歲便能因為月食為自己寫省身警言的少年君主,為何之後卻幾十年不上朝,連大臣的面都不願意見?甚至有「明實亡於萬曆」的說辭?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
  • 萬曆大帝二十八年不上朝,死後挖開他的棺材,才知道原因是什麼
    但是突然有一天,這位好皇帝竟然不上朝了,不僅如此,這一罷朝就是二十八年,驚得眾人下巴都和不攏了。在這二十八年裡,萬曆帝先是不上朝,後來連大臣也不見來,後期更是連奏章都不批覆了,只在一些大事上會忽然給個諭旨來指個方向。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這爺孫倆有意思,都是幾十年不上朝,如果祖先朱元璋在世,肯定氣個半死。雖說都是幾十年不上朝,但這兩人還是很有區別,能力也是有高有低。嘉靖是藩王上位,上位時年齡15歲左右;萬曆從小生活在宮中,上位時10歲左右。從年齡可以看得出來,嘉靖上位時,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要稍微成熟一些。
  • 掌控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為什麼明朝的萬曆皇帝卻如此孤獨?
    嘉靖皇帝在位45年,卻只有朱載垕(明穆宗)一個兒子,也就是萬曆皇帝的父親,而朱載垕(通「後」音)也遺承嘉靖皇帝的特點,皇子不多,就朱翊鈞和朱翊鏐兩人,朱翊鈞(萬曆皇帝)年長,成為太子。>為皇帝,向萬曆皇帝大聲朗讀《霍光傳》,斥責朱翊鈞歷史上就有霍光廢無道皇帝的先例,嚇得萬曆皇帝朱翊鈞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太后才停止。
  • 【朱翊鈞同志的宅男生活】
    這樣一來,皇帝這個宅男是做定了,不管你願不願意。把宅男這項事業做到登峰造極的,是萬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小朱皇帝不但天天窩在家裡不出宮門,就連朝都不上,大臣也不見,創造了30年不上朝的宅男帝最高記錄。他只在萬曆四十三年,勉強在金鑾殿露了一面,許多朝臣從來沒見過皇帝。
  • 明朝十六帝之朱翊鈞,有點奇葩,有點荒唐,還極不尊重自己的職業
    人們若談起萬曆帝朱翊鈞,一般會說,哦,一個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對於這個疏於朝政的皇帝,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曾批准考古隊挖掘過他的陵墓,據考證,他是個大胖子,身高約一米六四。朱翊鈞三十年不上朝,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因是他自身沉迷於酒色,尤其是過度寵愛鄭貴妃,亂了朝綱;其次,朝廷內部嚴重的朋黨之爭導致他無法駕駕馭群臣,這使得他乾脆眼不見為淨。
  • 嘉靖萬曆爺倆幾十年不上朝,他們又如何把控朝局不失控呢?
    嘉靖和萬曆這爺孫倆是大明朝非常獨特的皇帝,兩人當政期間都有很長時間不上朝。雖然嘉靖、萬曆兩朝並沒有因為皇帝長期「曠工」而引發政治危機,但是這兩朝給大明王朝還是埋下了覆滅的禍根。 嘉靖、萬曆爺倆長期不上朝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由於明朝特有的政權制度,既然皇帝不上朝也並不會失去去朝局的掌控。
  • 明神宗朱翊鈞真的是荒唐皇帝嗎?他在位時做了什麼?
    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五十八歲駕崩,是明代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可惜他在位雖久,卻疏於理政,創造了三十年不臨朝的紀錄,致使明王朝官員空缺,政府行政能力低下,逐漸走向衰落。聰明仁孝的小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六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他自幼聰慧機敏,很受父親穆宗的喜愛。
  • 由於講官盡心輔導,李太后嚴格管教,朱翊鈞年漸長學愈進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明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 萬曆皇帝朱翊君
    我們大家都知道,皇帝主要的職責就是上朝聽證,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由此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甚至有歷史學家說,他統治的那段時期是明朝滅亡的序曲,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東西主要圍繞這幾點認識來展開。陳時龍:我們可以想一想,10歲的孩子怎麼做皇帝?他是怎麼當的?這是一個;第二,48年的統治,我們應該怎麼來評價?為什麼可以20年不上朝,以及究竟萬曆一朝,是不是明朝滅亡的序曲。
  • 為什麼萬曆不上朝國家照樣穩定,而崇禎勤政十七年把國家搞亡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萬曆皇帝的怠政時間創造了明朝記錄,甚至是歷史記錄,有近三十年時間萬曆沒有上過朝,如此帝王可謂絕無僅有,但萬曆朝還是有驚無險地過去了。那麼為何崇禎勤奮節儉反而把明朝搞亡了,萬曆不上朝卻可以保證政權穩定?一、萬曆初期有張居正扶持萬曆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十歲的孩子來主政,明顯是不可能的,於是朝政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掌控。
  •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不少愛好歷史的朋友認為,明朝後期的萬曆皇帝,近30年不上朝,導致關外後金蠢蠢欲動。到了崇禎皇帝,大明王朝則是徹底斷檔。然而萬曆皇帝雖近30年不上朝,可是通過不少歷史資料證明,萬曆此人並非是昏庸的帝王。相反,萬曆年間"海禁"政策得到放寬,不少沿海地區的商人,來到東南亞,歐洲大陸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