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2021-01-09 騰訊網

不少愛好歷史的朋友認為,明朝後期的萬曆皇帝,近30年不上朝,導致關外後金蠢蠢欲動。到了崇禎皇帝,大明王朝則是徹底斷檔。然而萬曆皇帝雖近30年不上朝,可是通過不少歷史資料證明,萬曆此人並非是昏庸的帝王。相反,萬曆年間"海禁"政策得到放寬,不少沿海地區的商人,來到東南亞,歐洲大陸經商。在此期間,陳振龍,陳經綸父子,更是從東南亞帶回來了紅薯,萬曆皇帝就憑這一點,他的功勞似乎就不比唐太宗李世民要遜色太多。

或許看完本文的第一段,不少朋友會覺得:筆者是不是自吹自擂?萬曆皇帝和紅薯有什麼關係?紅薯是如今畝產最高農作物之一。尤其是明朝時期,並沒有如今的雜交技術,所以紅薯適合幹地旱地種植的特點,非常適合全面推廣。然而大家清楚嗎?紅薯是經由陳振龍,陳經綸父子二人,遠赴菲律賓,從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冒死將紅薯根莖帶回大明朝。由此,這個生長在溫帶以及亞熱帶的農作物,才得以到中國本土繁殖。紅薯又叫番薯、地瓜,相信所有人都吃過它,味道見仁見智。

中國人有了紅薯之後,每到災害年間,它便成為百姓們的救命糧食。因為紅薯這個農作物,無論山地、沙地、水地,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種植。且紅薯內部有大量蔗糖,澱粉,可以用紅薯做成麵食,等等其他可食用的食物。所以紅薯來到中國之後,極大改善了我國農作物匱乏的弊端。陳振龍父子雖然是福建沿海人士,可若不是萬曆放開朱元璋所實行的"海禁"政策,陳氏父子也不可能遠赴東南亞,菲律賓等地經商。而這對父子於菲律賓看到紅薯之後,認為此物價值連城,所以不辭千辛萬苦將紅薯從東南亞帶回了中國。

再通過一個很直觀的數據,和大家進行比較。從萬曆年間直到清朝康熙時期,我國人口進行了翻倍式的增長。清朝末期,中國總人口達到了4億左右!而萬曆時期,整個國家的人口也不超過6000萬。其中紅薯,對我國人口增長有著直接的幫助。所以萬曆皇帝,能夠實行如此開明的商業政策,讓更多沿海人士前去經商,帶回來不少有用的東西。除了紅薯之外,土豆、玉米,也為清朝人口大量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清楚的記得,老年間不少農民師傅口中有句諺語"寶中之寶是糧食,糧中之寶是紅薯"。從這句諺語就能很好的表明,紅薯對於我國人口增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災害年間,傳統農作物不能生長,但是紅薯卻可以繼續存活。紅薯的種植成功,減少我國許多因天災人禍而餓死的平民百姓。而且紅薯口味也比較獨特,現在有不少吃慣了精細糧的朋友,或許每天還會吃點土豆、玉米等其他雜糧穀類。紅薯多吃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其中含大量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紅薯就是萬曆皇帝,對中國所做出最大的貢獻。

這位被大家誤解頗深的萬曆皇帝,所做的好事可多著呢。通過上世紀50年代,有關部門對明朝皇陵的發掘。我們才意外得知,萬曆皇帝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萬曆皇帝不上早朝,或許和他身體殘疾有關。"拋開迷霧看本質",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皇帝。當然,他的功勞或許還無法和嬴政、劉邦、李世民等人相提並論。但是萬曆能夠在明朝中後期,有如此開明的商業政策,就足以說明萬曆皇帝絕非小家子氣。

他也通過統籌帷幄,大局掌控明朝方方面面。若不是天啟皇帝走了彎路,或許明朝不會如此這麼快滅亡。萬曆皇帝引進紅薯這一點成就,足以比肩不少歷史上有才華的帝王。當然陳振龍和父子也能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明史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墓一幕:是你也不會上朝
    可歷史上的萬曆皇帝卻二十八年不曾上早朝,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假若換作你是他,得知當中「福利」後估計你都拒絕上早朝。公元1573年,明朝第13位繼承人朱翊鈞登基稱帝,接著按傳統修改年號,改稱萬曆年,故此老百姓便稱朱翊鈞為萬曆皇帝。
  • 朱翊鈞: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前期和後期判若兩人
    朱翊鈞:怠政國衰微,極欲落罵名說起朱翊鈞這個名字,一般人還真有些陌生,當然不包括資深歷史愛好者和專業學者,而一說起萬曆,大家便都知道了,因為他是以28年不上朝以及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著稱,更何況史學界還有個著名的論斷,這就是「明實亡於萬曆」。
  • 萬曆大帝二十八年不上朝,死後挖開他的棺材,才知道原因是什麼
    今天要說的這位明朝皇帝就是萬曆大帝,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十歲稚齡便登基為帝,從小就氣度不凡,一出場就鎮住了滿朝文武大臣。萬曆帝的前半生可以算是明君一位,這點毋庸置疑。在內臣的輔佐下,萬曆帝大膽變革,親政後也是極為勤勉,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有潛心研究木工的、有專門修仙問道的,更有甚者,將近30年罷工不上朝的。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這位長期罷工的皇帝萬曆帝。一、萬曆會不會早已經死亡?首先可以排除這個可能!自古以來,皇室的血脈核定最為嚴謹,每一位皇子公主出生時都有金匱玉碟。
  • 嘉靖萬曆爺倆幾十年不上朝,他們又如何把控朝局不失控呢?
    搞清楚了明朝內閣、宦官的制衡原理,就能明白為何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完全可以幾十年不用上朝去,卻可以完全把控朝局不失控,這爺倆也全靠這套制度才能悠閒地躲在後宮忙自己的事情。 嘉靖和萬曆不上朝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又有很大的區別:一個不需要上朝;一個不願意上朝。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更不代表他們會把軍政大權交付給大臣,祖孫倆通過內閣,依然牢牢地控制著政權,重大事務也必須他們點頭才能實施。說白了,他們只是換個地方上班而已。反觀嘉靖帝的堂兄正德帝,是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倒是上朝不綴,但還不如不上呢。那麼,嘉靖和萬曆的區別在哪裡,誰的能力更強呢?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這爺孫倆有意思,都是幾十年不上朝,如果祖先朱元璋在世,肯定氣個半死。雖說都是幾十年不上朝,但這兩人還是很有區別,能力也是有高有低。嘉靖是藩王上位,上位時年齡15歲左右;萬曆從小生活在宮中,上位時10歲左右。從年齡可以看得出來,嘉靖上位時,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要稍微成熟一些。
  • 嘉靖和萬曆都曾幾十年不上朝,誰的權謀和能力更厲害?
    雖然嘉靖和萬曆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如果要說誰能力更強的話,那顯然就是嘉靖更強。我也一直認為嘉靖是一個生而知權謀的人,而萬曆在權謀方面顯然就要遜色很多。嘉靖應該說是明朝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帝,因為他一開始只是一個藩王之子,而不是皇帝之子。
  • 為什麼萬曆不上朝國家照樣穩定,而崇禎勤政十七年把國家搞亡了?
    那麼為何崇禎勤奮節儉反而把明朝搞亡了,萬曆不上朝卻可以保證政權穩定?一、萬曆初期有張居正扶持萬曆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十歲的孩子來主政,明顯是不可能的,於是朝政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掌控。崇禎即位後首先要剷除的便是閹黨,而不是什麼恢復經濟,因為權力還沒有回到他手中,怎麼開展工作呢。除此之外,崇禎還沒有得力的重臣,底下的這幫人除了互相指責、謾罵幾乎什麼都不幹,連審判閹黨這種細節問題,崇禎都得親自決斷。這待遇跟萬曆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果崇禎還啥也不管,明亡時間可能還會提前。
  • 萬曆皇帝朱翊君
    明代年齡最小的皇帝陳時龍:關於這個皇帝,我想先給大家提供一個輪廓,四點:第一點,他曾經是明代年齡最小的一個皇帝,繼位時只有10歲,實際上是9歲;第二,他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48年;第三,這個皇帝毛病很多,當時就有人說他,酒色財氣;第四點,歷史學家對他的批評也非常之多,主要集中的一點就是他20年不上朝。
  • 經常不上朝的他,其實是一個很勤勞的皇帝,他有自己的無奈
    幾千年來的皇權與相權的鬥爭似乎從這裡開始結束,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要講一下萬曆皇帝的故事。萬曆皇帝最著名的是連續三十年不上朝,可以說是「頂級宅男」了,可是,他本人真的是一個很懶的皇帝嗎?他真的昏庸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 同樣都是幾十年不上朝,萬曆帝跟嘉靖帝比起來,誰執政能力更強?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的區別在哪裡,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嘉靖皇帝、萬曆皇帝是明代乃至歷朝歷代最懶的皇帝之一,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而萬曆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皇帝作為九五之尊,除了享受權力,也需要履行義務,如果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治理國政,那麼必定無法成為賢君。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
  •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有這樣的兩位皇帝,在位的時間都長達四十多年,但是也都有著幾十年不上朝的事情發生,他們就是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這是一對爺孫,兩人都非常的任性,但是不上朝歸不上朝
  • 「明之亡,亡於神宗」朱翊鈞,當皇帝48年,28年不上朝
    ,尊卑有別,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了地位的不平等,一般百姓分嫡出庶出,分長房次房,而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則更加重視自己子女的出身了,俗話說:「子憑母貴」,母親身份的高低決定了皇子們地位的高低。 這位萬曆皇帝,創造了明朝皇帝兩項「另類記錄」:一是不上朝時間最長,28年不上朝;二是在位時間最長,在位48年。
  • 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沉迷享樂,這兩樣愛好,要了他的命!
    朱翊鈞這個名字對大家稍嫌陌生,但是他明神宗、萬曆皇帝另外兩個名號可是一個比一個出名,那麼作為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死因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生活的不檢點和精神壓力過大。為什麼這麼說呢?萬曆皇帝在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被立為太子,而當他十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朱翊鈞繼位號萬曆,而沒成年的萬曆小皇帝有了一個老師,那就是被稱為大明第一丞相的張居正,張居正對待萬曆皇帝可以說是十分嚴厲,而就是因為幼年時期的嚴厲教育,才導致了萬曆皇帝長大後,對自己的放縱。
  • 任性的皇帝朱翊鈞:28年不上朝,是明君也是亡國之君
    而在明朝有這樣一位皇帝,28年不上早朝,不見大臣,不理國事。大臣甚至都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他在位時間還特別長,總共有48年。他是朱載坖的第三個兒子,在1568年被立為東宮太子,1572年明穆宗崩逝,他繼位年號萬曆,當時的他只有10歲。可以說那時候的他還是個小孩子,那這麼小怎麼管理一個國家呢?
  • 數十年不理朝政,竟然沒有人造反,萬曆是如何做到的?
    就像萬曆,其實他倒是沒什麼特殊的愛好,也不鬥蟋蟀,對木工活兒也沒有興趣,可是他太懶了。他竟然能夠幾十年不上朝,窩在自己的後宮。 如果說他在位幾年也就罷了,似乎影響也不大,可偏偏他在位時間又很久。那麼,明朝萬曆皇帝長達二十八年不上朝,為何沒人敢造反?
  • 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曾和李世民並駕齊驅,最後為什麼還能善終?
    他的次子李世民雖然更加能打,但是,先後掃平整個北方的李世民,聲威已經太大了,嚴重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所以,自從李世民打垮了劉黑闥之後,李淵基本上就不讓李世民再碰兵權了。 因為他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 當時作為李淵兒子的李世民,都尚且受到限制,何況是他這個侄子?
  • 他真的28年都沒上朝嗎?國家最後成為什麼樣子
    明神宗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萬曆皇帝,他在皇位上做了48年,可是卻沒有上朝28年,可謂是歷史上最懶的皇帝了,眾所周知,古代的人們一般都是很信奉鬼神直說的,神在他們的眼中,都是不可冒犯的,所以神這個字,一般很少會出現在廟號諡號之中,但是明神宗卻得了一個「神」的廟號,這與他幾十年不上朝有著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