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主題討論會由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副院長朱暉主持。
陝西師範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蓓的發言題目為《絲路帶法學實驗班建設理念和經驗交流》。王蓓首先介紹了「陝西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強調本院的法學實驗班的建設理念是為建設「絲路經濟帶」和時代需要提供人才供給。結合自身三大優勢(位於西安的地緣優勢、學校作為六大師範學院的比較優勢和學院自身的學科優勢),陝西師範大學法學的民商法取得了比較優勢。她指出,陝西師範大學法學人才培養的定位目標是富於人文修為的高素質、國際化、應用複合型法律本科人才。如何讓學生通法理、用民商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基本思路就是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和學校優勢來尋找突破。在特色工作經驗分享方面,她指出根據學生特長分班選拔。將學生分為實驗班與綜合班因材施教。在培養方案方面,為了符合「絲路經濟帶國際化」的要求,加入很多特色課程,如法律英語、思路帶相關國家外語、司法實務前沿、思路帶文化和法律制度講座。增強學生的素質,開展第二課堂實踐課和名家講壇等。
曲阜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冬楠的發言題目為《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背景下對法學本科學生實習的思考》。李冬楠認為,作為孔子家鄉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培養卓越法治人才的背景是國家倡導實踐教學和重視法治人才的培養。她指出當前法學專業本科教學存在實習時間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她建議實習時間安排應合理人性化,管理工作應規範制度化,基地建設應統籌規範化,過程監督應可視數量化。曲阜師範大學法學院學生實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實習單位和學生的充分肯定。
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高勇的發言題目為《法學專業的實踐教育》。高勇首先介紹了本學院的基本概況,其院校從法學系發展到法學院,於2015年開始招收法律碩士。他指出法學實踐的教育的內涵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步入社會,到社會中去鍛鍊及向社會學習。與其他院校的不同,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的法律援助依託大學生法律援助工作部開展,這是經過黑龍江司法廳批准的項目,學生能夠取得法律援助司法證,可以直接代理案件。此外,學生還可以依託學生組織、參加政府項目和社會組織活動的方式參與實踐教育。就成效而言,他認為法學專業學生服務社會的群體意識、學習動力和社會責任感顯著增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學生扶危濟困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文化,弘揚了無私奉獻的精神。
成都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鄧陝峽的發言題目為《應用型城市大學法學專業建設中的問題與思考》。鄧陝峽介紹了本單位法學專業的基本情況,並提出學校的三大屬性對法學所帶來的影響。她指出城市型大學為法學專業提供了好的資源,大學與城市的連接明確了我們的服務目標。對城市與法學專業如何共同發展的問題,她認為,一是我們如何明確服務面向,二是如何匯聚資源。大學與城市應該共生發展,讓法學成為成都的核心要素,讓大學成為城市的高端組成、核心要素、文化標誌以及創新源頭。與成都其他大學相比,成都大學具備解決城市和區域發展中重大法律問題的擔當和比較優勢。她認為實現資源跨校內部門、跨校際、跨專業與國際化發展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思路。
江蘇海洋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敏的發言題目為《地方本科院校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的思考》。李敏指出本校構建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的改革動因包括:一是國家戰略,即「一帶一路」戰略;二是根據地方發展,基於地方需求外資進入的空間範圍擴大;三是本校的轉型,即探索「E+X」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四是專業內涵建設,江蘇省新一輪本科專業評估要求凝練專業特色。她指出,本單位的特色培養理念是嵌入語言培訓,大學英語「嵌入」雅思培訓,法學專業課程「嵌入」法律英語課程。培養目標是著力培養適合「一帶一路」和地方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複合型涉外法律人才,提高法學專業競爭力。
江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的發言題目為《共建共管共享法學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模式探索》。顏三忠認為本校的優勢是實踐教學。從法學課程設置方面突出特色,地方高校必須認真探索地方實踐特色。他認為,地方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實踐教學探索:一是創新人才培養高度提升校外實踐基地的戰略地位;二是探索共建共管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模式,提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效果。首先是創新校外實踐基地開發的模式,即共建;其次是創新校外實踐基地運作的模式,即共管;最後是創新校外實踐基地共享的模式,即「多元」共享。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初北平的發言題目為《新時代法學一級學科的設置》。初北平指出法學專業面對很多評估,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學科與專業的密切關係,因此我們要思考法學一級學科的合理設置。在全國法學專業第四輪本科評估中,法學專業達到了A以及B的法學高校數量屈指可數。新時代法學一級學科應該進行改革。如果能夠增加一級學科的劃分,對於學科在本校的地位是有影響的。對法學一級學科應當如何劃分這一重要問題,他提出新興的交叉學科是一個發展思路。例如外空法、網絡空間法、海法等。無論如何劃分,設置交叉學科都比簡單的國內和國際劃分更有發展潛力。
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岑峨對前四位嘉賓的發言做了評議。她指出關於法學教育,王院長強調了實驗班,其他三位嘉賓探討了實踐問題。注重特色是每一個專業都強調的,實踐是我們法學專業的獨特要求。法學實踐教育她提出兩方面思考。第一方面是關於培養方案的改革,包括注重知識素質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科優勢優化培養方案。她談到本單位在大一為學生開設導論課,包括法學、社會學及經濟學等導論課程;並完善學科基礎設置,增設法學導論課,目的就是向學生全視角的展示法學學科,完成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的銜接。第二大方面是關於建設行走的課堂。實踐教育不意味著把所有教學時間放在校外,校內模擬法庭與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同樣應該得到重視。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劉介明對後三位嘉賓的發言做了評議。他提出智慧財產權是一個交叉學科,關於初北平院長所述從法學學科的高度來論述學科設置,智慧財產權是否也能設為一級學科。針對其他嘉賓的發言,他提出以下幾點感受:一是各院校都具有發展特色;二是各院校也都注重特色鮮明的實踐教育。他繼而談到,武漢理工大學是理工科背景特色鮮明的高校,面對法學專業發展存在的挑戰,他提出一是發展我們的行業法學,二是強調實務法學,三是特色法學,即智慧財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