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國家戰略,推動國家海洋戰略實施,構建海洋發展創新能力,12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上海交大國家戰略研究院、上海交大海洋學院、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承辦,遠望智庫、上海高校智庫國家海洋戰略與權益研究基地協辦的第二屆「國家海洋戰略與創新能力建設」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曹振全,海軍軍醫大學校長劉軍,上海市委軍民融合辦副主任韋平,海軍研究院、海軍潛艇學院、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衛黨委、上海市臺辦、上海市長興島開發辦、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重慶市委軍民融合辦等相關單位的領導同志應邀出席。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顧鋒,上海交大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研究生院等部處以及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海洋學院、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等相關院系領導共同出席了論壇。
論壇特別邀請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爐院士、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秦為稼主任、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付世曉教授、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崔軍紅董事長、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張韌教授、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薛桂芳教授等7位報告嘉賓。來自上海市國防工業協會、上海市工商聯科技商會、南京衛星應用協會、985高校聯盟等協會,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及研究所,中國船舶第714所、江南造船集團、振華重工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上海航天以及長三角地區相關企業的領導專家,會同校內教師代表等共2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上海交大國家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楊頡和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周朦共同主持。
顧鋒首先致辭,代表學校對到會的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嘉賓們介紹了上海交大「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的發展歷史以及學校在推動船海學科創新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顧鋒表示,面對國家發展的形勢任務,上海交大將秉承創新創業優良傳統,多維布局構築起「大海洋」學科生態,進一步積極推進船海學科的科學研究,加強海洋人才培養,深化校企產學研用合作,積極助力海洋經濟發展,協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國家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浦再明代表國務院參事室主任王仲偉講話。王仲偉指出,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戰略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陸海雙架的大國是個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強國。全面經略海洋,要堅持系統觀念,突出海洋大系統、全系統的協同統籌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增強構建海洋強國戰略系統的核心能力;要重視建構海洋強國的海洋(生態)文化體系;要倡導新的全球觀及新的海洋文明, 構建海洋和諧共同體。本次論壇,以「國家海洋戰略與創新能力建設」為主題,緊貼當前國家發展的形勢和任務,海洋領域各界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共商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共論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具有十分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曹振全指出,新時代的海洋戰略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與重大深遠的戰略意義,需要我們站在國家安全和經濟振興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海洋強國」國家戰略大格局。希望來自五湖四海、歡聚一堂的各位學者專家,能夠圍繞「國家海洋戰略與創新能力建設」主題,匯聚海內外智慧,暢所欲言,群策群力,積極參與海洋建設相關討論,在機遇挑戰分析、規則策略制定中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韋平表示,加快海洋強國建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習總書記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本次論壇旨在形成軍民共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氛圍,實現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當前建設海洋強國,應深入研究海洋史,加強海洋基礎科學研究;學好用好國際法,強化國際海洋治理話語權;認真提升海洋管理能力,加強海上國防和經濟力量。
潘德爐院士做主題演講
圓桌論壇
受邀的各位報告嘉賓聚焦海洋領域,從智慧海洋、極地問題、海洋裝備、未來戰爭、水聲通信、海上絲綢之路、海洋法等多個視角展開研討,分享領域內的最新創新成果和研究前沿,並與參會嘉賓和聽眾進行了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