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水利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山東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骨幹水網工程體系日趨完善,水資源豐枯調蓄能力明顯增強,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穩步提高,111萬農村群眾飲水氟超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197.9萬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得到高質量保障。
骨幹水網方面,依託南水北調、膠東調水等省級骨幹水網工程,延伸、優化供水網絡,相繼建成黃水東調工程、峽山水庫膠東調蓄省級戰略水源地工程、引黃濟青改擴建主體工程等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優化配置、聯合調度,初步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調水工程體系。尤其是膠東地區,多線、多點、多水源供水格局正在形成,年新增調水能力4.52億立方米、戰略儲備庫容2億立方米,基本保障了膠東四市平水年份用水需求。
水資源豐枯調蓄能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山東興建的第一座大型山丘區水庫莊裡水庫建成蓄水,煙臺老嵐水庫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官路水庫、雙堠水庫等工程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泰安王家院水庫、臨沂河灣水源、濟寧孟憲窪水庫等57處水源工程基本完成。2020年開工建設水庫、河道攔蓄等47項抗旱水源工程,建成後將新增水庫蓄水能力5.85億立方米。
為進一步提供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山東先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累計完成投資超200億元,完成1043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飲水提升工程、4652個無集中供水設施村通水工程、1617個飲水型氟超標村水源置換或安裝除氟設施,村級集中供水設施實現全覆蓋,111萬農村群眾飲水氟超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197.9萬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得到高質量保障。實施35處大型、71處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047萬畝,新增節水能力5.31億立方米,渠系輸水效率提高20%以上。
此外,山東於今年全面啟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沿黃9市65處引黃灌區72個項目於2020年9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後,配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項配套措施,山東沿黃地區將實現高效配水到田間,基本具備農業用水計量條件。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