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重招
新型肺炎持續擴散,香港確診兩宗患病個案,香港方面正全力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追蹤接觸者,病人正接受治療。
2名病人共有12位密切接觸者,當中1人出現相關病徵,列為懷疑個案;另外共有63名其他接觸者,其中6人有相關病徵,同樣列為懷疑個案,香港衛生部門安排被列為懷疑個案的7人,到醫院接受隔離。
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晚間7時30分見記者,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衛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以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出席。
港府交代一連串措施,加強防控,包括:
1. 旅客健康申報表制度,擴至西九龍站。所有乘坐高鐵到港的旅客要填寫健康申報表。
2. 會派人到內地經營的高鐵列車清潔及消毒。
3. 衛生防護中心加強懷疑個案檢測。
4. 就懷疑個案和確診個案設立熱線,21251122。密切接觸者應致電。
5. 兩個隔離營準備就緒。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今日已啟用,鯉魚門度假村亦準備好。
6. 教育局呼籲延遲內地交流團。
7. 衛生署和醫管局已備存3個月使用量的防護裝備,包括口罩。零售方面會與供應商緊密溝通。
8. 呼籲市民如無必要不要到武漢,如一定要前往,就要佩戴口罩,回港後14日繼續佩戴。
9. 每日開記者會,增加透明度。
10. 取消年初二賀歲杯,以及年初一至四西九文化區的國泰新春匯演。
張建宗表示,較早時與正在瑞士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通電話並已匯報香港情況,他引述對方極關心本港現時情況,並已作清晰指示。
是否需要戴眼罩?
曾經前往武漢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國家衛健委武漢肺炎專家組成員、北大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廣發,日前證實確診患上武漢肺炎,目前正隔離治療。王廣發昨晚在微博發文稱,估計自己是沒有戴防護鏡而受到感染。香港醫院管理局方面認為,公眾沒有必要戴眼罩,反而要勤洗手和用潔手液。
王廣發透露,他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時,有配戴「全副武裝」,包括防護眼鏡,感染的可能極小,但之後到過其他幾間醫院的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當時只戴上N95口罩,之後左下眼臉就出現結膜炎,並有發燒徵狀,他懷疑自己是在這些醫院內感染新冠狀病毒,並高度懷疑病毒先進入結膜,後再傳到全身。他說,如果這推測成立,防護盲點就在於沒有戴防護鏡。
香港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今早召開記者會交代本港第二宗個案情況。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表示,冠狀病毒一般透過飛沫傳播,有時透過為病人插喉、抽啖或急救,有可能會令病毒霧化,如果接觸到眼睛,有可能會受感染,因此醫護人員一般會配戴面罩或眼罩。
而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醫生就認為,公眾沒有必要戴眼罩,但要勤洗手及使用潔手液,避免手上的細菌與眼睛接觸。「因為好多時系因為無洗手去摸眼。」(因為很多時候是沒有洗手去摸眼)
港媒評論
香港明報社評《新型冠狀病毒殺到 抗疫更須沉著冷靜》指出,這個農曆新年難免要在更多不安陰霾下度過,市民更要保持冷靜,不要輕信網上流言或「偏方」。
評論認為,政府必須加強應對,嚴防出現「超級傳播」,尤其要吸取SARS教訓,盡最大可能確保醫院不成為傳染地方、避免醫護人員受感染。
評論說,世上沒有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本港傳染病專家袁國勇指出,必須平衡防疫措施與社會需要,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亦指出,正如疫苗效用並非百分之百,防疫工作亦難免有漏網之魚,以體溫篩查為例,假如病人在過關時未發燒,又或服了退燒藥才過關,當局也可能檢測不到這些病人。防疫把關並非做到「零確診」才算成功,最重要是時刻提高警覺,儘可能及早鎖定疑似病人和緊密接觸者,加以隔離監察和治療,避免出現二度、三度傳播甚或社區爆發。
當前香港泛政治化,部分人考慮事情,往往滲入大量政治好惡,連一些專業人士亦不例外,然而正如梁卓偉所言,抗疫講求科學,不可以與政治掛鈎,如果加入其他考慮,一定出事。香港應對疫情,需要沉著冷靜,堅持科學防疫、合理合度的原則。
香港01評論《政府必須果斷防疫》指出,正如「預防勝於治療」,防疫一定比抗疫好。政府必須趕及在新肺炎社區傳播前嚴密把關入境,並限制潛在患者的活動。一旦肺炎在社區傳播,屆時便只能全城抗疫,挑戰及危險均大得多。食衛局應該實時增撥資源,加密清潔及消毒工作,儘可能減低病毒「落地生根」的機會。
防止疫情在社區散播,始終靠賴市民。但由於未知疫情持續多久,預期口罩需求仍會上升一段時間。為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當局可參考2003年之做法,及早與供應商合作,制裁炒賣口罩之商戶。
香港文匯報評論《病毒殺到埋身 嚴防社區擴散》指出,以此次內地疫情的教訓來看,非發燒門診是高危區,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近兩周潛伏期,醫管局及各大醫院要以最高規格、最好設備來防護,併合理調配資源,保障醫護人員有必要的休息時間,同時加強醫院內外的環境監測。
評論又認為,特區政府應秉持快速回應、公開透明原則,立即提升本港防護措施,包括全面提升口岸防護級別、做好懷疑病人隔離和緊密接觸者追蹤、準備醫療資源調配等預案,做好全民防疫宣傳。
港媒重點關注
內地的疫情,港媒今日重點關注武漢交通停運、各省市區應對以及疫苗研發等。
重點梳理如下:
1、武漢、黃岡市、鄂州市三個城市實施「檢疫隔離」
10時起武漢全市離開通道關閉,希望切斷病毒傳播。鄰近的黃岡市和鄂州市也「封城」防控疫情。自此,湖北省共有三個城市整體「檢疫隔離」,是中國防疫史上罕見的舉措。
2、新華社:中美專家合作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新華社報導,美國醫學專家表示,正與中國專家合作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這名休斯敦貝勒醫學院教授說,貝勒醫學院正在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紐約血液中心,以及上海復旦大學合作開發疫苗,但疫苗研發需要時間。
3、內地學者:病毒最有可能來自蛇
由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22日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表論文,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與不同動物基因排序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蛇最有可能是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
研究又指,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重組病毒,有部分基因來自蝙蝠冠狀病毒。
4、截至晚上8時 全國僅西藏、青海未有確診及疑似病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及各地衛健委通報資料,截至晚上8時,全國各省以至區及巿,只有西藏、青海尚未有公開的確診及疑似病例,全國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已達633例。其中,新疆及陝西都有新增首例確診病例。
5、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廣東省因應省內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啟動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回應。
另外,廣東省成立防控重大野生動物疫病應急領導小組,立即組成三個督導檢查組赴有關地市督導檢查。
6、深圳2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痊癒出院
1月23日,經廣東省市專家組會診,深圳2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痊癒出院。出院患者為一名35歲男患者和一名10歲男童患者,均為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通報的確診病例。為了確保2名確診患者痊癒,深圳市疾控中心先後進行2次檢測,確認他們體內已不存在新型冠狀病毒,也就不具有傳染性。
經過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醫護團隊的極力救治,2名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咳嗽等症狀消失,肺部病灶較入院時明顯吸收好轉。
7、國家衛健委:避免醫務人員過度勞累
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要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同時醫療機構應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值班安排,避免醫務人員過度勞累。
8、北京明天起取消廟會等大型活動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即日起取消包括廟會在內的大型活動,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減少人員聚集。隨著疫情變化,將隨時對全市相關活動舉辦情況進行通報,活動主辦單位將積極做好大型活動取消後的善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