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1992年中國敲響文物與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槌開始,到如今由南到北幾十家拍賣公司的崛起,中國藝術品市場幾經沉浮。「調整」,是2015年春拍鳴鑼之前幾乎被所有人都認同的一種狀態,這或許是對心理預期的一種寬慰。但當整個拍賣季結束之後,盤點過去幾個月的拍場點滴,100多個創紀錄似乎不僅僅帶動的是某幾類板塊的繁榮,體現的是當下市場中的每一份子克服困境的理性與決心,甚至是未來市場熱點脈絡的預示。
古代書畫:三次刷新本季紀錄,壓力與驚喜共存
5月17日,中國嘉德「大觀之夜」古代書畫專場舉槌,明代畫家鄭重《江山勝覽圖》以80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達到4600萬元,超估價5倍之多,不僅創其個人拍賣紀錄,更成為當時本季拍賣成交價最高的古代書畫作品。然而,就在半個月之後的6月5日北京保利「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中,備受關注的乾隆帝《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讚》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經過二十餘次激烈競價,最終以7475萬元成交,刷新本季古代書畫的拍賣紀錄;緊接著第二天,6月6日,匡時首次開設的「古代繪畫夜場」中,同樣以諮詢價形式上拍的清宮舊藏《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以8050萬元成交,再度刷新本季最貴古代書畫紀錄,後經雅昌藝術網記者證實,該畫作買家為上海藏家劉益謙。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古代書畫三次刷新本季紀錄,這種你追我趕的火熱場面好像感覺不到所謂的「逆市、調整」,而與上季秋拍的古代書畫板塊創紀錄數量相比,似乎更加印證了這一板塊提振市場信心的積極作用:今年春拍古代書畫創紀錄的作品數量高達24件,較去年秋拍翻了一倍多;而且本季突破千萬元成交的拍品佔了8件,去年僅有3件。但今年春拍並沒有出現去年乾隆帝《白塔山記》那樣的過億成交情況出現,對此,匡時董事長董國強也坦承,市場對於高價位拍品的接受還存在壓力。可以說,本季拍賣古代書畫板塊是壓力與驚喜共存的一個春季。
《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以8050萬元成交,創本季古代書畫拍賣紀錄
無論是從體量還是從品質上來看,今年各拍賣行在古代書畫板塊的投入力度明顯提高。以北京匡時為例,今年春拍首次將古代繪畫板塊引入「澄道·暢懷」夜場系列,可見其重視程度。一方面,在今年「古代書畫創紀錄」的盤點榜單中有6件拍品出自匡時的「澄道——古代繪畫」夜場,共推出的22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近2億元,完美斬獲「白手套」,除《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以諮詢價形式上拍以外,其餘21件拍品幾乎全部遠超最高估價成交(拍前總估價5840萬元,總成交價近1.4億元)。對於這樣的一個價格成交趨勢,董國強也給出了他認為的原因:「首先就是和我們事先的準備有關係,比如在徵集的時候,把價格控制很好,這是一個直接的原因,但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這些超出估價成交的東西多數都是沒有在市場中出現過的,這也是我們徵集的時候去談價的一個前提,如果是老家自己留的東西,那麼價格很好控制,如果是一個曾經有過交易的作品,就有了購買的成本,徵集的時候價格就不是那麼好談」。另一方面,匡時今年推出的這些古代繪畫作品無疑是以質取勝——《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原為清宮舊藏,《石渠寶笈》第六卷著錄,在南宋末年經何夢然收藏,後長期流落民間,至清代乾隆年間始收入宮廷,1922年被溥儀以賞賜溥傑名義盜運出宮,此後流往國外,顛沛七十餘年後重回故土,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以4082.5萬元成交的沈周、文徴明合作的《釣雪圖書畫合璧卷》創二人合璧的拍賣紀錄,該作曾為吳湖帆舊藏並題籤條,民國時期,吳湖帆對此卷鍾愛有加,一連三次作跋。
金農「隸書《華山廟碑》冊頁」以4025萬元創紀錄成交
與匡時力推古代繪畫的做法有所區別,中國嘉德今年春拍的古代書法表現驚豔。在「大觀之夜——古代書畫」專場,共有6位古代書畫家的作品創個人拍賣紀錄,除再次上拍的鄭重《江山勝覽圖》為繪畫作品,其他5幅作品均為古代書法作品。其中,清代書畫家、被譽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隸書《華山廟碑》冊頁」以諮詢價形式上拍,最終以4025萬元成交,創其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本季最貴古代書法作品。然而,儘管嘉德大觀的另外一場僅由兩件拍品組成的「吳越錢王墨珍」專場在拍賣前就備受業內學者、藏家關注,但最被看好可能破億成交的錢俶《草書手簡》卻在競價至9900萬元時遺憾流拍,但大多數人依然認為「是該作品的時機還沒到」——這幅書法作品,曾經三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中,最終於2003年在香港拍賣中以387.17萬港幣成交,時隔12年之後的再次釋出,僅其估價早已不是百萬級別的了,當晚的拍賣中叫至9900萬元,雖未成交,但其估價高出當年成交價的數十倍之多,國內博物館鮮有如此實力,而「個人藏家還不能意識到其真正的價值所在」。嘉德拍賣書畫部總經理郭彤同時表示:「嘉德大觀推出這麼多件古代書法的重器,希望藉此熱潮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為今春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帶來暖意,並鼓舞和振奮大家對於未來藝術品市場的信心。」
乾隆帝《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讚》以7475萬元成交
6月5日晚上,北京保利「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舉槌,拍前就備受矚目的乾隆帝《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讚》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最終以4000萬元起拍,成交價達到7475萬元,成為保利今年春拍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同時也在當時成為本季古代書畫拍賣的最高價拍品。乾隆帝《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讚》全長1060.5釐米,著錄於《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續編》,是自稱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其繼位之後,為了宣揚其「十全武功」,徵戰凱旋,下令為班師回朝的功臣繪製的畫像。今年適逢保利拍賣進入第十個年頭,「十全武功」超級夜場也將亮相保利十周年慶典秋拍中,這幅乾隆帝御筆對於保利拍賣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此外,「古代書畫夜場」封面拍品禹之鼎的《帶經荷鋤圖》以920萬元成交,創造其個人拍賣紀錄。禹之鼎是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的人物畫家,曾聲名遠播,很多名人都請他畫過肖像,因此,他的人物畫以名人巨卿肖像佔有較大比重。在6月5日下午舉槌的「懷恩山房藏畫」專場,清雍正宮廷畫家丁觀鵬的《蕭翼賺蘭亭序》以1782.5萬元成交,創其作品拍賣紀錄。該作是其盛年時期的作品,曾為清宮舊藏之物,也是目前所見丁觀鵬奉乾隆皇帝之命獨立創作的第一件作品。在「懷恩山房藏畫」和「高山仰止——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兩個專場結束之後,對於3.95億元的總成交額,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發微信稱:「藝術市場讓我們帶回來了,中國藝術品重新回到它應有的價值。」
項聖謨《臨韓滉五牛圖》以2208萬元成交,創個人拍賣紀錄
此外,南宋畫家陳容的《戲珠龍圖》在北京寶瑞盈「千悟—丹青之夜(中國書畫)」中以3450萬元成交,創其個人拍賣紀錄;6月28日,上海工美20周年慶典拍賣會上,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項聖謨的《臨韓滉五牛圖》以2208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5倍之多,據悉,該作曾為上海博物館古代書畫藏品,文革後落實政策發還原藏家葉恭綽先生。
縱觀今年春拍整個古代書畫板塊的創紀錄情況,不難看出,在現當代藝術相對熱燥的當下,高冷的古代書畫精品正在開始向市場滲入,拍賣行也開始用心挖掘與調整該板塊的更深層次文化價值,這或許正是市場所需要的冷靜。正如業內行家所言,之前古代書畫相對比較「冷清」,一方面是因為市場中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可供流通的作品;另一方面,古代書畫的價值增長點是在一次次市場的釋出過程中慢慢體現的。
近現代書畫:「億元」撐全場,民國書法異軍突起
談及今年春拍近現代書畫板塊的創紀錄表現可以用「冰與火的春天」來形容。5月17日,中國嘉德「大觀之夜——近現代」專場,共推出50幅近現代書畫精品,總成交額近5.5億元。其中,潘天壽博物館級巨製《鷹石山花圖》以估價待詢方式上拍,起拍價6800萬元,經過近一小時的鏖戰,最終以2.43億元落槌,加佣金後成交價達到2.7945億元,創潘天壽個人作品拍賣新紀錄,同時是成為本季價格最高的書畫作品,同時也是近現代書畫成交第三高價拍品;不久,李可染作於1976年的《井岡山》以2800萬元起拍,1.1億元落槌,加佣金後成交價達到1.265億元,成為今年第二幅過億的近現代書畫作品。
潘天壽《鷹石山花圖》近2.8億元成交,創個人拍賣紀錄
業內專家一致認為,不論藝術成就和歷史地位,潘天壽早就應該躋身億元俱樂部了,但由於市場流通的潘天壽精品太少,這件作品拍賣之前,潘天壽作品的最高成交價還未超過5000萬。這幅作品是潘天壽60年代的博物館級創作,更是新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裡程碑,其早在2005年上拍嘉德,當時拍出1171.5萬元,成為第一張過千萬的潘天壽作品,如今的價格,相比當年翻了二十餘倍。毫無疑問,當晚兩件近現代書畫作品過億元成交,極大的振奮了目前整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甚至有現場藏家以及前來觀戰的業內人士激動地表示:「中國書畫乃至藝術品市場終於擺脫三年來的低迷走出谷底。」
「在市場低迷時期,這兩件巨幅作品能同時在市場上出現是極為難得的,我們也是想為市場注入一股正能量。」嘉德書畫部總經理郭彤早在預展時就曾表示,希望可以借這兩幅巨製作品「為市場注入一股正能量」,同時她也表示,「潘天壽的價格相比之前翻了25倍,這也說明市場上並不缺錢,而是缺打動人、刺激人的好作品。」
就在所有人還沉浸在兩幅過億畫作帶來的「火一樣的春天」的時候,第二輪拍賣中的近現代書畫板塊表現較2014年秋拍相比,好像明顯欠了點火候。2014年秋拍中,近現代書畫創紀錄的作品數量雖然只有10件,但破千萬元成交的佔了7件;今年春拍,創紀錄的近現代書畫作品共14件,但只有2幅以超千萬元價格成交,比例上的懸殊巨大。另一方面,從上一季近現代書畫的拍賣整體情況來看,包括賴少其、吳昌碩、何海霞、關山月、李雄愛、程十髮、陳之佛在內的多位書畫家是以第二梯隊補位接力的形式拉動了整個近現代書畫板塊的走高;然而今年春拍創紀錄方面,除潘天壽一人以「億元」撐場以外,其他人的表現稍顯遜色。
劉奎齡作於1941年的《動物》,成交價:920萬元
劉繼卣的作品《動物》,成交價:402.5萬元
但劉奎齡、劉繼卣父子的同名工筆作品雙雙創紀錄,還是令人欣慰:5月17日中國嘉德大觀之夜「近現代專場」,劉繼卣的《動物》以402.5萬元成交,創個人紀錄;6月5日,北京保利「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劉奎齡作於1941年的同名作品《動物》以920萬元的價格成交,創其個人拍賣紀錄。此外,吳一峰作於1954年的《岷江勝槩》在北京保利「金融機構委託中國書畫專場」中以1955萬元成交,創其個人拍賣紀錄。
儘管近現代繪畫作品的創紀錄表現差強人意,但以民國書法為代表的近現代書法板塊卻異軍突起,成為今年春拍備受人們熱議的一個板塊。今年春拍,以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為代表的多家拍賣公司均有大量民國書法作品上拍,且大多採取了低估價策略,最終不僅有多件作品以高出估價數倍的價格成交,且不少藝術家的作品還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其中以梁啓超、蔡元培、鄭孝胥等政要學者的書法作品表現最為突出。
梁啓超 行書《金剛經》,成交價:575萬元
在6月6日北京匡時「暢懷——歷代書法夜場」中,梁啓超行書《金剛經》估價僅為40—60萬元,現場以35萬元起拍,以500萬元落槌,最終的成交額達到575萬元,超出最低估價14倍之多,同時也創造了梁啓超書法作品的拍賣紀錄。對此,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表示:「當我們去評判一個市場的市場時,往往書家的名頭、特殊性和書法內容會成為關注的焦點,梁啓超作為近代著名的人物,有很多的手札或者是書法作品,但是金剛經卻是很少見的,甚至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所以今天才會有這個價格。」從梁啓超的書法市場行情來看,2010年以前其作品的成交價格多集中在4—10萬元之間,而近幾年的價格攀升很快,出現了不少百萬價位的作品,這也預示著梁啓超的書法作品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鄭孝胥《為吳昌碩作十言聯》,成交價:241.5萬元
在7月5日西泠拍賣「中外名人手跡專場」中,鄭孝胥《為吳昌碩作十言聯》以5萬元的估價上拍,經過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241.5萬元成交,超出最低估價48.3倍,成為今年民國書法版塊中溢價倍數最高的作品,同時也創造了鄭孝胥書法作品的拍賣紀錄。此外,在5月16日中國嘉德「中國近現代書畫」上拍的鄭孝胥《臨漢碑》估價為6到8萬元,最終以66.7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11倍之多。鄭孝胥為清末舉人,曾任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清亡後入民國,出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等職。鄭孝胥的書法作品最早出現在二級市場中,是在1993年6月20日的朵雲軒首屆拍賣會上,當時的成交價格為8206元。從2002年開始,鄭孝胥的作品大量進入拍場,但價格基本在萬元以下,到2005年出現了十萬元以上的作品,直至2010年才突破百萬大關。截止目前,除與吳昌碩合作的扇面外,鄭孝胥百萬元以上的書法作品僅有4件,且多為臨漢碑的作品,這是其書法崇尚碑學的緣故。
蔡元培「行書橫批」,成交價:241.5萬元
此外,在5月17日中國嘉德「一角小樓畫語溫——常任俠珍藏」專場中蔡元培作於1917年的行書橫批以241.5萬元成交,創造了其書法作品的拍賣紀錄。此拍品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贈給山西省教育廳廳長虞和欽之作。蔡元培是中國新式教育思想的先驅,為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二級市場中,其書法作品在上拍量和成交價格上都始終偏低。在2000年華藝國際夏季拍賣會上首次推出蔡元培的作品,以1.21萬元成交,直到2008年價格仍在5萬元以下,且多浮動在2萬元左右。從2009年開始,其市場價位漲勢明顯,出現了多件十萬元以上的作品,次年突破百萬大關。截止今年春拍,蔡元培僅有3件百萬元的書法作品紀錄,但隨著人們對其歷史地位和書法價值的認識,其二級市場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現當代藝術:低洼板塊升溫,青年藝術家格局變化不大
2014年秋拍創紀錄「現當代藝術」板塊中,60後及早期藝術家成為中堅力量,且過千萬成交的藝術家有六位之多;但2015年春拍的同類創紀錄榜單中,成交價過千萬的成名藝術家僅有吳大羽和徐冰兩位,以劉小東、方力鈞等人為代表的當代油畫主力軍集體缺席,這也佐證了此前人們對於中國當代藝術「過熱」的看法,甚至有藏家在拍賣現場表示:「幾場盯下來,F4們一張都沒出現,市場一直很自覺地在洗牌」。「降溫、冷靜、理性、回歸」,可能會成為今春,甚至是接下來一輪秋拍的關鍵詞。
吳大羽《譜韻-63》以1150萬元成交,創個人拍賣紀錄
5月17日,中國嘉德「二十世紀藝術」舉槌,多位藝術家創下拍賣紀錄,其中,吳大羽作於1980年左右的《譜韻-63》以1150萬元的成交價拔得本場頭籌,並一舉刷新藝術家的個人紀錄,更引起了業內對於抽象門類市場行情的關注;胡善餘《國立藝專女學生像》以230萬元成交;李瑞年《荷塘》以115萬元成交,皆創藝術家作品拍賣價格紀錄。本場「風華民國卓然而立——民國女藝術家的絕代風華」板塊大放異彩,關紫蘭《洋房》以345萬元成交;賀慕群《賣水果》以184萬元成交;唐蘊玉《同學M君》以 172.5萬元成交,此三件品作皆創藝術家拍賣價格紀錄。顯然,在嘉德本季老油畫板塊中,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術化」的美術史線索挖掘,專場不僅集合了留法系、比利時系、赴日系幾條線索的藝術家,並且名單中的亮點相比以往確有更新。
徐冰《鳥飛了》1150萬元創紀錄成交,同時刷新中國裝置藝術拍賣紀錄
6月3日,北京保利2015春拍「現當代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包括徐冰、谷文達、李暉等藝術家的多件裝置作品同時上拍,最終徐冰創作於2001年的裝置作品《鳥飛了》以1150萬元高價成交,不僅刷新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同時還創造了中國裝置藝術作品的拍賣新紀錄。縱觀作品從進入拍賣市場到如今創紀錄的這十幾年,徐冰的裝置作品在拍賣市場中的上漲是突出而易見的。2002年4月,北京華辰上拍了徐冰的一副對聯形制的宣紙水墨作品《自由鳥(一對)》,當時以9.35萬元成交,從此,徐冰的作品開始正式進入國內拍賣市場,這對於同時期的藝術家而言,這個作品的流通量在二級市場並不算高。到了2005年,徐冰的作品上拍數量開始翻倍激增,創作於1988年的木刻版捲軸《析世鑑-解字卷》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14萬港元成交,成為第一件破百萬成交的作品。2007年,徐冰作品的上拍數量已經從初入市場的7件升高到了全年42件,而且大部分還是以紙本作品為主,但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創作於2001年的綜合媒介裝置《蠶系列-愚公移山》在香港蘇富比以525.55萬港元的價格成交,創造了當時他作品拍賣的新紀錄。2008年,徐冰作於2001年的《鳥飛了》(壓克力數位刻字及四張草圖)以760.75萬港元成交,再次刷新個人紀錄,儘管這次不是真正的裝置作品,但卻為以後陸續有徐冰的裝置入場做了絕好的鋪墊。2012年,徐冰的《地書項目》在上海泓盛春拍中以747.5萬元成交,包含裝置、拼貼畫、軟體等在內的整個項目打包拍賣,這種拍賣方式幾乎顛覆了以往人們對於藝術品拍賣的固有概念。2013年5月,徐冰創作於2011年的裝置作品《背後的故事-7》在中國嘉德以747.5萬元成交,成為當年上拍的徐冰作品中成交價最高的。
李津《兩隻蝴蝶》以597萬元成交,創個人拍賣紀錄
與前兩年紅火的當代水墨市場相比,從今年春拍當代水墨創紀錄的情況來看,調整似乎更加深度。4月25日,在上海佳士得舉辦的「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專場中,李津創作於2006年的紙本彩墨《兩隻蝴蝶》以597萬元成交,創造了其個人作品拍賣新紀錄;6月3日,周韶華作於1994年的水墨作品《晨光》在北京保利以184萬元創紀錄成交;戴衛、陳傳席、王冬齡等人的當代水墨作品也均創紀錄。
今年共有16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刷新個人拍賣紀錄,但較去年秋拍創紀錄的同類藝術家榜單相比,基本格局變化不大,賈藹力、劉韡、王光樂、屠宏濤等人時隔半年,再次刷新個人紀錄。其中,賈藹力作於2010年的《早安,世界》(三聯作)在4月4日香港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專場中以1328萬港元成交,刷新個人拍賣最高紀錄;王光樂創作於2007年的《水磨石2007.12.27》在北京保利以287.5萬元人民幣成交,繼去年秋拍之後,「水磨石」系列作品再次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分別出生於1977年的李暉和1986年的何翔宇則紛紛憑藉自己的裝置作品刷新個人拍賣紀錄。
劉韡《N5-1》以436萬港元成交,三度刷新個人紀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出生的劉韡在2015春拍中開啟了「超越自我」的瘋狂模式。2014年秋拍,劉韡創作於2008年的《紫氣系列H2》在香港蘇富比以34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268.9萬元)成交,創其當時的個人拍賣紀錄。2015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中,再度引入劉韡同樣創作於2008年的同系列油畫《紫氣系列F1》,最終以344萬港元成交(約合人民幣277.6萬元),刷新個人紀錄;4月5日,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專場中,劉韡作於2007年的《紫氣系列》以368萬港元成交,約合人民幣296.9萬元,再次刷新紀錄;到了5月30日,他創作於2010年的油彩畫布作品《N5-1》在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以436萬港元成交,約合人民幣349.2萬元,第三度刷新個人拍賣紀錄。
書札文牘與紫砂雜項的名人效應顯著
毋庸置疑,2015年中國內地瓷器雜項拍賣顯然繼續面臨著海外競爭壓力和中國藝術市場繼續調整的雙重承壓,包括瓷雜在內的諸品種繼續盤弱幾成定局。因此在2015春拍創紀錄的雜項盤點中,瓷雜與明清家具並未有體現,市場調整的程度依然在繼續深化。然而,仍有包括紫砂、書札文牘、筆墨紙硯、佛像文物等更加細化的板塊不乏亮點。
清初 陳鳴遠制 素帶壺,成交價3162.5萬元
6月6日,北京保利「翦淞閣文房韻物志」共推出28件文房珍寶,最終以7596.9萬元的總成交額收槌,成交率高達92.86%,其中,曾先後為龐元濟和李氏家族舊藏的「清初陳鳴遠制素帶壺」以諮詢價上拍,最終以3162.5萬元成交,創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陳鳴遠,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幾百年來壺藝和精品成就極高的大師。所制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並用,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勳。他善於製作案頭陳設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相比案頭文玩,陳鳴遠所制茗壺因其數量少、保存困難,更被世人所珍愛。近幾年,陳鳴遠制紫砂壺的上拍情況逐年增加,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收藏新熱點,備受藏家追捧,2013年12月,陳鳴遠制於清康熙年間的一件「廉齋銘烏泥束腰壺」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989萬元高價成交。
周恩來「有關指示胡鄂公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通信」,成交價356.5萬元
2015年正值「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北京保利春拍特別策劃了一系列的相關拍賣,其中,「錢大鈞藏蔣介石密令手諭」專題雖然只有一件拍品,卻因其為「國家一級文物」並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在開拍前就備受矚目。6月4日晚,「蔣介石密令手諭」以80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1782.5萬元成交。藏家帽哥認為「密令」的看點有三:其一,來源重要,原藏家為錢大鈞先生,國民黨陸軍上將,蔣介石親信,所得密令均在此兩個任期內;其二,人物重要,密令書寫者蔣介石,時為民國時代最高領導人,其中所涉及人物,皆為軍政與社會要人;其三,事件重要,密令的時間跨度為1936--1945年,涵蓋整個抗戰時期,為廓清歷史真相,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是《蔣介石日記》之後,蔣氏研究與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價值不可估量。除此之外,周恩來1936年9月23日作「有關指示胡鄂公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通信」於7月5日在西泠拍賣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重要文物——胡鄂公上款名人書札專場」中以356.5萬元成交,創其個人單件書稿拍賣紀錄;李濟深1936年12月30日作「有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重要信札」以8萬到12萬元估價上拍,最終以66.7萬元成交,超最高估價5倍之多,並創造了李濟深個人單件手稿的拍賣紀錄。
明代石叟制銅嵌銀絲觀音大士像
儘管今年瓷器、佛像等拍品的創紀錄情況並不顯著,但明代石叟制銅嵌銀絲觀音大士像以632.5萬元在北京保利成交,還是創造了石叟制銅像的拍賣紀錄。關於石叟的生平,傳說為一名福州僧人,主要活動於晚明時期,但真實名字與生卒年份均不可考,所制銅嵌銀絲器物極為精細,尤其雕塑類作品與德化瓷塑有非常近似的藝術語言,與德化瓷塑大師何朝宗的造型藝術可稱並美比肩,對後世影響深遠,直至近代仍有屬「石叟」款的嵌銀絲器物仿製,所用銅像銅質為精煉紫銅,繼承了宣德風磨銅的冶煉技法,是世界範圍冶煉技術的進步。相傳石叟無傳藝後人,故作品珍貴稀少,並且傳世石叟本人的作品並無認定的標準器,因此收藏價值極高。
清乾隆「龍香」御墨
此外,劉漢麟先生「有容堂」舊藏的一套十方的清乾隆「龍香」御墨在北京保利6月6日的「清宮御賞文玩」專場上拍,最終以822.25萬元成交,創古墨拍賣新紀錄。自宋人張遇繼承南唐李氏之法,得創「龍香墨」,於造墨時將龍腦香、麝香等「龍香劑」加入油煙之中,從此名揚墨壇。宋元時代,「龍香」幾乎成為墨的代稱,乃至成為儒家文化的一種象徵。本套「龍香」御墨,即是以御墨煤煙為主,並與「龍香劑」諸藥品相互混合而成的具有獨特香氣的高級墨品。6月7日,北京保利「劉氏《有容堂》舊藏吳昌碩自用印及名家篆刻」專場中,吳昌碩第三子吳東邁舊藏、劉漢麟遞藏的「吳昌碩 青田石自用印」以320萬元起拍,成交價達到368萬元,超最低估價三倍之多,創吳昌碩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