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然
「你這個流氓,再摸我胸部,我就打死你,滾!」從客廳傳來媽媽厲佳蓓打罵兒子高小小的聲響。
高敏強將妻子厲佳蓓拉到臥室,關上門,避開兒子高小小。
高敏強耐心地說:「兒子都10多歲了,要尊重孩子,打罵是不管用的,相反倒會加劇兒子的不良行為!」
厲佳蓓生氣地說:「只能打罵,沒有別的辦法!」
「通過打罵方法,管用嗎?」 高敏強解釋說,「面對打罵,兒子認為是自己付出後——自己再得到,他會有理所當然的錯覺。他付出指,他挨打了,他挨罵了;他得到指,他摸媽媽的胸部了。由此,加強了兒子摸媽媽的不良行為,這樣會上癮的。」
「那怎麼辦呢?」
「那就允許摸,同時要設限,每天只能摸一次。」
「這就是你的破辦法?」
「沒錯,允許孩子摸是對他的尊重,每天只能摸一次是對他的設限,也就是既要給他自尊,也要給他自律。教育孩子,要溫柔而有邊界。」
那天,高敏強、厲佳蓓、高小小一家三口破天荒開了家庭會議……
2個月後,高小小不良行為減輕了。
6個月後,高小小兩個月只摸了一次。
分析: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摸媽媽胸部,有了興奮的感覺,從大腦生理學上解釋,大腦分泌多巴胺,興奮點在後腦,允許孩子摸媽媽胸部,先是初步安撫大腦後端的杏仁體。
對孩子每天只能摸一次的設限,目的是加強大腦前端乙醯膽鹼的分泌,大腦前端是對人行為有抑制的效果,如同汽車的剎車。在乙醯膽鹼的長期作用下,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為。
一天,厲佳蓓主動找高敏強詢問:「孩子現在又開始罵街了,怎麼辦?」
高敏強無奈的說:「你總罵街,兒子也就會罵街了。」
厲佳蓓脾氣上來了:「跟你說孩子的事兒,你扯到我身上幹什麼!」
「我理解,從薩提亞模式理論上解釋,孩子內化了母親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你罵街,所以兒子罵街。怪不了別人。」
「難道錯都是我的,教育孩子,都是我一個人的?你幹了什麼?」
「我理解,從薩提亞模式理論上解釋,父親給予孩子的是內聚力,形成了孩子的個人內在系統,內聚力等於自尊加自律,內聚力是可以幫助孩子抵禦母親弱點的。」
「別說那麼多廢話,我不聽,我現在問你解決問題的辦法。」
「好的,解決辦法是允許孩子罵街!」
「是每天可以罵一次嗎?你太可笑了。」
「不是。允許孩子罵街,但是有額度(次數)限制。孩子罵街的額度取決於你。你,厲佳蓓老師罵街讓兒子聽見了一次,他就有一個額度;聽見了兩次,他就有兩個額度。當天,兒子就可以罵街兩次了。轉天,額度作廢!」
……
三個月後的一天,兒子高小小向媽媽厲佳蓓求助:「媽媽,你快罵街吧,我要額度。媽媽,你快罵街吧,我要額度。」
厲佳蓓當時忍住了。
《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親子關係 系列心理劇連載,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