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肯定都經歷過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在抱著孩子的時候,寶寶喜歡撫摸我們身上的肉,尤其是手臂內側這些比較柔軟的皮膚。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撫摸可以帶來安全感。
而我們對於寶寶的這種行為有多半不太牴觸,因為這是寶寶依賴我們的一種表現嘛,當爸媽的還是挺喜歡的。
一般來說,當寶寶擁有了社交能力之後,對父母的依賴就會減弱,只有在受到驚嚇或者害怕的時候,才會做出這種行為。但有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寶寶對這種行為養成了習慣,一見到媽媽就想把手往胸上摸。
今天我們來分析的案例就是這種情況,寶寶對柔軟的皮膚觸感上了癮,結果讓寶媽丟盡了臉面。在視頻中,一位上幼兒園的小女孩不自覺的把左手伸到了旁邊男寶寶的大腿上不停地抓撓,男寶寶忍無可忍,把小女孩的手摔了一次又一次。
雖說現在已經入秋了,但是現在的氣溫還是比較高的,幼兒園裡的男寶、女寶們都穿著裙子、短褲,小男孩的大腿就裸露了出來,正中小女孩的下懷。
我們都知道撓大腿內側是非常癢的,更何況天氣又那麼悶熱,小男孩被撓的老大不高興,小女孩的臉上就掛滿了憤懣,換了一個男同學,接著撓。
老師看到後及時制止了小女孩,但是沒什麼效果,過一會兒小女孩又去摸其他小男孩的大腿了。於是老師聯繫到了小女孩的家長,把視頻交給她看,媽媽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後來此事也是引發了網友們的調侃,說「這年頭小男孩也要注意安全」,還有什麼「和家長學的」,話裡話外全都是對小女孩和家長的諷刺。
視頻中小女孩的這個習慣確實不太雅觀,如果不改正的話,會非常容易受到眾人的誤解與排擠。
其實寶寶幼齡期對於媽媽胸部的眷戀是沒有性別差異的,但是為什麼長大後男寶寶卻很少有這方面的傾向呢?
在我看來問題是出在家長身上,家長把性別標籤打的太重了,男寶寶長大後,一表現出這個傾向家長就會嚴厲的斥責,女寶寶表現出這種行為,換來的卻只是制止,或者說父母們覺得無傷大雅的不願,結果養虎為患,丟盡了臉面。
其實打性別標籤並沒有錯,甚至在幼齡期對子女的性別認知教育上會起到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但是萬萬不能因此而疏忽了對女孩的性教育。
一般來說,在你給孩子取下名字的那一刻,性教育就已經開始了。其實我本人是非常反對起一些中性風的名字,因為這不利於孩子的性別認知。也不認同那些一味地想要男孩,就把女孩打扮的像個小子似的,或者反過來把男孩打扮的跟小姑娘似的,遺害太深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對子女進行科學的性教育呢?
一、正視
一般來說在寶寶進入4-6歲時,普遍會問我們這樣一個問題,「我怎麼來的?」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家長自作聰明的說「你是撿來的」。
孰不知這其實是進行性教育的一個黃金時段,完全可以找一些繪本或者圖片來為孩子科普生理知識。如果此時自作聰明的去迴避這個問題,那就是把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性教育的權利給堵上了。
二、常態化
等到孩子在十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性教育常態化,比如說看到影視劇當中的愛情戲時不要急著換臺,就法治頻道的性侵案件發起一場小討論等等。
三、談情說愛
孩子在青春期的性教育是一個難點。難的不是知識普及,而是自我消化。長鬍子、胸部變大、初潮、遺精……這都是小孩子難以接受的,萌動的性意識也使得他們在面對異性好友時顯得迷茫又矛盾。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過來人」,向子女講述自己在這個年齡段時的心路歷程與情感經歷,既拉近了親子間的感情,又幫助孩子擺脫的迷茫,一石二鳥。
我是錦春,一位80後寶媽,家有二寶。在這裡分享我的育兒路上那些打怪升級的小事兒,還有些過來人的小經驗,主要專注開發孩子的潛能,願我們都能養出麒麟子、狀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