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各個方面都會快速增長,尤其是萌發了性別意識,開始好奇不同性別的差別。這個階段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性別教育」,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隱私,尊重別人隱私,不然會鬧出大問題。
前不久,網上一個幼兒園小女孩頻繁摸男孩大腿的事情引發爭議。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有注意到這個情況,但是認為孩子小可能只是互相打鬧。
不過後來從監控錄像裡發現,男孩已經明顯表現出不高興的表情,甚至很嫌棄的用力甩開,而小女孩也是滿臉不悅,怒視了男孩子片刻,隨後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同學,如此看來這種情況應該不是個例了。
隨後老師找來了小女孩,進行了一番溝通,囑咐孩子以後不要這麼做了。可是女孩並沒有改變,之後還是會出現這種問題,次數多了老師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通知家長溝通事情經過,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說不定家長明白原因是什麼。
視頻發給媽媽後,女孩媽媽看了不淡定了,也有些不好意思,連忙給老師解釋:女兒小的時候特別喜歡摸大人的肉肉,沒想到去幼兒園了還沒改過來,這個問題一定重視。其實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習慣,但儘量在上學前糾正過來。
孩子三歲之後,會逐漸萌發性別意識,開始好奇自己身體和異性身體的差別,這種時候父母不要覺得不好意思,隨便糊弄孩子的問題,不然容易鬧出笑話,影響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發展。
應該注重「性別教育」,通俗易懂的給孩子講個大概,同時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也不要亂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這樣孩子有了清晰的概念,今後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
第一, 不糊弄、不隱瞞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好奇自己是怎麼出生的。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父母都不好意思回答,或者不知道怎麼回答,於是隨便糊弄說是從一顆種子呵護長大,結果孩子睡覺被窩裡裹著一對種子,也想要孵出小寶寶,結果鬧出笑話來。
所以不要糊弄,不如這樣回答「鳥兒是從蛋裡鑽出來,而寶寶是從媽媽肚子裡出生的,你知道大樹是怎麼種出來的,從一個小種子埋在土裡,慢慢長大成了大樹,而爸爸在媽媽身體裡種了顆種子,慢慢長大就有了你」。
第二,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孩子三歲之後,父母就要注意在孩子面前避諱了,媽媽不要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也不要再帶孩子去洗澡堂,而爸爸也要避諱著女兒,注意身體著裝,外出上廁所最好由同性家長帶著,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
第三, 留心孩子成長,多和孩子溝通
有時候我們教育孩子很成功,但是有的家長教育舒服,在幼兒園裡觸碰我們孩子的隱私部位。有的孩子不善言辭,就算發生了什麼也不會主動和父母說。
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多留心孩子成長,多和孩子溝通,詢問孩子有沒有什麼好的事情分享,或者不開心的事情?如果發現問題,及時找到老師解決,避免給孩子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父母要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防患於未然,這樣孩子今後才會成長的更優秀。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 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