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山東商報報導了小學新生重名多的消息,一個年級有5個叫「子涵」的,此外,子軒、浩宇、浩然等也被廣泛使用。為何那麼多孩子叫「子涵」?記者了解到,這跟「80後」父母們的起名思路有直接關係。在看著港臺劇、瓊瑤小說長大的年輕一代人心裡,「子涵」等名字更洋氣。同時一些家長喜歡根據生辰八字給孩子算名字,而在那些格式化的算命軟體和起名公司那裡,熱門字詞也就那些,所以造成了很多名字聽上去挺好,喊出來頻頻撞車的現象出現。
「80後」家長給孩子取名頗有港臺範兒
李子涵、王子涵、龔子涵……在省城多所中小學,新生花名冊中叫「子涵」的學生很多,雖然有些同音不同字,但顯然這個名字已成為重名率較高的姓名之一。
其實不光子涵,欣怡、明軒、茗萱、浩然……如果在小區裡或學校裡喊出這些名字,相信有不少孩子都會答應。儘管家長們在給孩子起名時絞盡腦汁,沒承想重名率還是如此之高。
說起給孩子起這樣的名字,不少「80後」家長表示,都是看瓊瑤小說、港臺電視劇和韓劇鬧的。「上中學時整天躲在被窩裡看瓊瑤小說,什麼《梅花三弄》、《婉君》……那裡面的人物名字都是很雅致、婉約的,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後,一說起名就想到瓊瑤小說,所以就給女兒取名『嘉怡』了。」市民朱女士說。
除了受瓊瑤阿姨影響深,港臺劇、韓劇也對「80後」們影響很大。像明浩、明哲、南茜之類的名字,都是年輕父母們看韓劇受到的啟發。
為啥那麼多叫「子涵」的 不少都是「測字」起出來的
王女士告訴記者,女兒當時選「子涵」這個名字,首先考慮的是推算孩子的生辰八字是「缺水」。「『涵』字帶水,且包含大江大海之水的意思。『子』字看上去好像很小,但是她包羅萬物,實際是『大』的意思。這樣『子涵』,就相當於是流不盡的大水,同時還有涵養的意思。而且這個名字很好聽,中性,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用。」王女士說,她周邊認識的四五位叫「子涵」的小朋友,有男也有女。「我家女兒取『子涵』的名字,是起名先生給推算的,還花了不少錢。」市民龔先生告訴記者,女兒生辰八字一算也是缺水,起名先生就選了「涵」字。「選用『子』字,當時是因為整個姓名的筆畫有個限定數,正好『子』的筆畫夠。」
而記者在一些家長論壇中看到,說起給孩子取名叫「子涵」,很多人認為,涵,有包容,有修養有內涵的意思,《九丘》中「涵」代表好運、錢財。子,意思比較多了,用於人名就是人的一個稱呼,合起來就是一個人很有修養。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取自「子部京涵」寓意,代表擁有光明的前途與博大的胸懷。
另外,叫子墨、子軒的孩子也很多。市民韓女士給女兒取名「韓子墨」,她告訴記者,因為女兒屬鼠,所以選了子,其次,從漢字結構上看,韓是左右結構,子是獨體字,墨是上下結構,一個名字包括了中國漢字所有結構。另外,「墨」字諧音「默」,這個名字不張揚,希望女兒今後注重內在修養,做人要低調。
生僻字、個性名 越來越多
日前,記者走訪省城多所中小學,翻看入學新生花名冊發現,孩子們的名字生僻字越來越多,漢字筆畫越來越多,有的追求個性,有的體現雅致。而過去按照家族輩分起名的老傳統,如今在城裡孩子身上已經很少能見到了。「我們班有50多個學生,我看了一下名單,只有2個學生的名字是按家族輩分起的,一個孩子姓陳,可能人家家裡比較講究這些,老人給起的名字,另一個孩子姓孟,一般現在只有孔、孟兩大家族的人還多以輩分起名續家譜。其餘很少有這樣起名的了。」省城一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對記者說。
隨後,記者採訪了部分家長,說起給孩子起名,大多數家長表示,生活在城市,早已不在農村老家續家譜了,所以給孩子起名字也沒有按輩分。「我們這代人就沒有按輩分起名,孩子就更不知道是什麼輩分了,原來在農村老家,老輩人們講究這些,現在年輕人都不在乎了,都是按生辰八字給孩子算個名字。」家長傅女士說。
而家長孟先生說:「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惟垂佑,欽紹念顯揚」。孔孟兩大家族輩分排序中的二十個字,他從小就會背,家裡人的名字也是按這個一代代往下續的,所以現在他給兒子也是按照輩分起的。(楊芳 張雯雯)(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