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通過算命這種帶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方法來取名字的人已然不多了,大部分的小孩名字都是由夫妻雙方或者更年長的長輩們來起的。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說的這句話意在表明一個人的名分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個合適的名分不論是在講道理還是做事上都會受到阻礙。而一個人姓名的重要程度也不亞於名分,畢竟姓名會陪伴一個人的一生,它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行為和思想。
作為父母,也一定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寓意深刻、好聽,同時又獨特的名字。在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想要這些方面都做到也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
普通老百姓是這樣,那明星也會面臨這樣的難題嗎?著名演員吳京相信大家都比較了解,他與妻子謝楠有兩個孩子,那他是怎麼取名的呢?說來可能大部分網友都不會相信,吳京給老大起名「無所謂」,給老二起名「無所畏懼」。
可能有網友會說吳京這樣起名跟開玩笑一樣,其實這也是有寓意的。「無所謂」是吳京希望老大對一切都報以順其自然的心態,不要追名逐利;「無所畏懼」是吳京希望老二在面對困難時可以不屈不撓,不被困難輕易打到。不過這兩個名字是孩子的小名,據說大名是謝楠起的,老大叫吳悠,老二叫吳慮。
其實一般家庭當中也有這樣給孩子起名的,什麼「王者榮耀」、「謝主隆恩」,看似有些搞笑,但對孩子的一生來講這樣的名字真的好嗎?倘若家長們真的不會給孩子起名,不如先來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吧。
一、五行取名法
這種方法興於宋朝,是指名字裡包含「金、木、水、火、土」中的任意一個或者多個。而這五個字又代表不同的物質,五種物質之間具有內在聯繫。在按照五行法起名時,要注意它們的內在聯繫。
舉個例子,古代皇帝朱元璋就規定自己的子孫起名字需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則,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他的後代們名字依次是: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朱祁鈺(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載垕(土)→朱翊鈞(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檢(木)。
其實在明朝之前,五行取名法還要與「字輩」來結合,這就更為複雜了。
二、古詩詞取名法
一般來講都是「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這樣的取法。比如著名才女林徽因的徽因二字就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思楠」的直取與諧音;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戴望舒的望舒二字出自《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的直取;等等。
這樣取名字既有韻味又好聽,加上這樣的詩詞是非常多的,要想重名也有一定難度,所以也保證了孩子名字的獨特性。
可能有些父母會不太喜歡這種有些復古的起名方式,想要現代一點。緊跟潮流當然沒什麼錯,但也要注意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興起或者疏忽大意,而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麻煩。以下就是幾點注意事項。
(1)生僻字最好不要用
為了不跟別人重名,有些家長可謂是把字典裡能找到的生僻字全部翻了出來,然後選擇中意的用到孩子名字中,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比如在每次考試寫名字的時候都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在錄取身份信息時電腦識別不出來姓名而導致身份信息無法被錄入,這可能會影響各類考試以及乘坐各類交通工具;在辦銀行貸款時也可能會面臨因為姓名無法識別而沒法辦貸款的情況。所以各位家長,生僻字雖然獨特,但使用的代價太大啦。
(2)巧用諧音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父姓加母姓的形式來給孩子起名,一方面是比較獨特,另一方面是這象徵著孩子是夫妻雙方愛情的結晶,也是雙方恩愛的一種體現。但有時兩個姓氏強拼在一起會有些彆扭,不好看也不太好聽。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一些諧音字代替,或者調換一下父母姓氏的前後順序來,讓孩子的名字更加好聽、好看。
(3)言情小說不可取
80、90後的家長都相對年輕,在他們少年時一些少女雜誌、言情期刊類的讀物比較興盛,這些讀物多多少少會對他們的一些思想觀念產生影響,因此有不少的年輕夫妻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會選擇用言情小說中人物的名字。這些名字大多數雖然好聽,但是給人的感覺千篇一律,沒有太多的寓意在其中,也很容易重名。
看了以上的方法以及具體分析,關於怎麼給孩子起名字的問題,各位父母是不是已經有了答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