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發現很多人都很喜歡古人的名字,認為它們非常的好聽且寓意深刻。可是在古代教育遠遠沒有我們這麼普及,那他們的父母是如何給孩子起名字的呢?起名網也非常好奇,想去一探究竟。其實古人起名真的挺有講究的,快跟隨起名網的腳步去看一下吧。 更多好名字搜索VX公眾號:起名取名網,定製專屬好名。
取名多含有對子輩的期望
古人喜歡在名字中寄託對自己孩子的期盼,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什麼樣的人。周文王是季歷的兒子,傳說周文王出生的時候有「聖瑞」,古公亶父給其取名為「昌」,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把振興周族的期望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現在這種取名方法也沿用至今,父母會選一些寓意好的字眼用在孩子的名字當中。畢竟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能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以夢兆和佔卜取名
古人可能會有一些迷信思想,可能認為今天晚上做了個夢就是某種上天的指示,必須要照做才行,不然會得到一些懲罰。春秋時,襄公有一位受寵的妾懷了孕,夢見有人對她說:「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衛,名而子曰元。」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是康叔,如果想讓你的兒子擁有衛國,給他取名叫「元」。襄公認為這是天意,給孩子取名為衛。在他去世後,繼位為衛靈公。我們不能排斥這種託夢取名的做法,畢竟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當然也與他們當時生活的時代有關。如今我們思想開放了,也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隨意評價他人。
字輩取名法
很多人家中應該都會有一個族譜,每一輩中名字間有一個相同的字,這就是輩分字。按照輩分取名如今在一些地區仍然流行,這一取名方法是自宋代以後開始流行。宋以後,這一取名方法便成為古人取名的主要手段,凡同宗同輩者,皆用一個固定的字入名。明惠帝朱允炆名中的「允」字,便是輩分字。如今,有些長輩仍然喜歡研究族譜,也是對已逝先祖的懷念和尊敬。不過輩分字可能男女不太通用,所以現在的年輕父母取名的時候基本不按照輩分來取名,這樣取名的範圍就會大大受限。
升華意境法
古人的名字其實分名和字,所以很多古人的名字直到現在我們都傻傻分不清楚。有的古人取名很有講究,孩子生下來以後,先根據五行八字給他取個小名,然後等孩子長大以後看他的氣質長相如何,再請學者幫忙取個字,這樣整個名字的意境都升華上去了。
不知道大家看完古人取名的方法後感想如何,起名網發現現代人取名的方法原來還是有一定淵源的啊。取名是門學問,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受重視,現在的人也需要有個好名字陪伴自己一生,為我們帶來福運。如果不知道如何取名字,可以多關注起名網哦。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你聽到過哪些令人驚嘆、絕妙的名字?
寶寶起名用「昀」字,活潑開朗利前程
楚辭《九章·涉江》篇中好聽優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