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震支架定義
1、抗震支吊架是用於支承水管、風管、橋架等機電管線設備並提供抗震支撐的支吊架產品。
2、依據 GB 50981-2014《建築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範》,抗震支吊架的定義是:與建築結構體牢固連接,以地震力為主要荷載的抗震支撐設施。由錨固體、加固吊杆、抗震連接構件及抗震斜撐組成。
二、抗震支架的組成
1. C型鋼、絲槓、絲槓接頭母
C型鋼與絲槓組合作杆件承載作用(立柱、斜撐、縱向斜撐、橫擔),C型鋼卷邊帶有鋸齒,背面有條形安裝孔,所有抗震支吊架專用配件可與其任意搭配調節安裝。
2. 託臂、預埋槽
託臂用於牆面支撐,可作為橫梁支撐風管、電纜、橋架等。橢圓孔設計,方便安裝是調節不同長度滿足現場實際工況。
預埋槽用於中型緊固系統如安裝管道(通風管道、空調管道、水管等)
3. 抗震鉸連結(A型B型)
抗震鉸鏈用於抗震杆件與結構或門式支架與結構之間的連結,可根據現場工況和設計要求靈活調整安裝角度。
4. 管夾(U型管夾、O型管夾、歐姆管夾)
U型管夾用於單管側向抗震支吊架管夾的固定;O型管夾用於單管縱向抗震支吊架管夾的固定;歐姆管夾用於門型抗震支吊架管道的固定;U型管夾、O型管夾、歐姆管夾配橡膠墊使用,絕緣減震抗噪。
5. 緊固件
抗震支吊架專用配件組合使用堅固作用
三、抗震支架常見的幾種形式
單管(杆)抗震支吊架 單管側向 單管雙向
多管側向 多管雙向
矩形風管側向 矩形風管雙向
電纜橋架側向 電纜橋架雙向
四、為什麼要用抗震支架
1. 減少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中建築機電設備的損壞(消防管道、噴淋系統、排煙系統、電氣系統等)會直接導致消防功能的失效。從而引發火災、濃煙能此生災害。使傷亡人數大大增加。甚至超過建築物倒塌等直接災害導致的傷亡數量。
2. 地震時有效保護機電系統,確保震後快速恢復工作狀態。
2015年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實施國家標準GB50981-2014《建築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範》中,明確規定了抗震支吊架的設計與使用。該標準自2015年8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在此日期後的建築機電工程必須考慮抗震支架的應用和設計了。
建築機電工程設施包含的範圍比較廣,主要包括建築給水、供暖通風與空調、電氣、燃氣、消防等。
在《建築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範》GB50981中明確指出:「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6度以上地區的建築機電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五、傳統重力支架與抗震支架的區別
傳統重力支架 抗震支架
傳統支吊架僅承受豎向荷載,發生地震時側向擺動大,極易破壞臨近設施,造成建築機電工程系統遭受損壞,加大後期維護難度。抗震支吊架在安裝形式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把地震時的縱向力和橫向力進行綜合承載,改變管線系統動力特性由柔變剛。使設備、管道更牢固,減少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抗震支吊架從受力方向上分為縱向(與管線中心線平行)、側向支吊架(與管線中心線垂直),縱、側向支吊架。抗震支吊架是牢固連接於建築結構體上以地震力為主要荷載的支撐系統。當建築物遭遇到設防烈度的地震時,通過抗震支吊架將管道及設備產生的地震作用力傳到結構體上,以達到小震不損、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效果。(原文摘自於企爾捷緊源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