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是門學問,掌握正確的批評方式能激發孩子的正確行為。

2020-09-05 屁屁媽的說說

孩子犯錯是正常的,但是經常性的犯同一個錯誤,那就不正常了。很多時候,出現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所致。

當孩子一不留神摔了一跤,經常會聽見很多父母會說:「怎麼這麼不小心!」當孩子考試沒考好,會聽到說:「怎麼考得這麼差?」當孩子不小心弄丟東西,會有個聲音說:「你怎麼搞的,總是丟三落四!」

對於一個剛遭到打擊的孩子來說,自己還沒有從難過、委屈的情緒中走出來,就又迎來狂風暴雨的批評,心裡肯定更加不快。如果這時又抽泣幾下,父母又會說:「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

如何評價孩子是一門學問,要講究方法,用的好比表揚還有用。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有錯,理應批評,但要尊重他的人格。批評要對事不對人,孩子和父母,被批評的人和批評人,人格要平等。批評可以嚴肅,甚至嚴厲,但不能有損人格。

2.糾正錯誤要及時。

孩子犯錯,要及時批評。「你等著,等你爸晚上回來!」這是一種錯誤的策略。本來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評,這麼長時間,那錯事估計都忘了。批評也沒有效果了。

3.避免當眾批評。

有的父母認為當眾批評比較有效果,會讓孩子知道羞恥,印象會更加深刻。但是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4.父母之間要相互配合。

總是有父母覺得父母就得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孩子有錯了,爸爸批,媽媽護,這樣的效果7豈不是相互抵消,談什麼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有差別,但是口徑得一致,配合默契。

5.要以正面引導為主。

批評的時候不能打擊「你真沒出息。」「你真不爭氣。」這樣只會無意中把孩子往邪路上推。正確的做法是,父母簡明扼要的抓住要害,嚴肅認真的指出錯誤後,用肯定的語言,如:「肯定會爭氣」「你是有出息」等給予正確引導,給予鼓勵。批評的目的不僅在於抑制孩子的過錯行為,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正確行為。

6.就事論事,點到為止。

有些父母一遇到孩子犯錯,就把陳年舊事都翻出來,將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這樣會讓他們產生自卑,很難增強改正缺點的信心。父母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帳。

總之,孩子都會犯錯,有錯誤父母就有幫助糾正的義務,但是批評要講究藝術。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因為受到情緒的影響,常常會缺少客觀與平和,這就導致了批評的時候無意識的夾雜了挖苦甚至諷刺,甚至人生攻擊,這種批判叫「破壞性批評」,容易對孩子的自尊造成嚴重的打擊,對孩子的認知和改變錯誤沒有任何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呢?1. 弄清楚批評孩子的目的。
  • 孩子被批評負氣出走,教育方式不對?如何正確「批評」
    最近出現了這樣一個新聞,一個7歲的女童,被父母輔導作業的時候一直遭到批評,於是離家出走,幸好被警察及時發現送回,不然還真令人擔心。 無論什麼時候,家長都是關心孩子的,但是有些家長並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教導孩子。於是就陷入了一個怪圈,越是教育越是適得其反。
  • 批評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家庭教育中一個常態:在孩子犯了錯誤後,家長的第一做法就是嚴厲的批評。直觀看這個行為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細想就會有一些問題的存在,比如孩子並不認可家長批評的內容,會對家長的行為進行反抗,做出頂撞或者拒絕溝通的行為。這個時候,家長們是否想過,自己有不妥的地方,或者方法用的不對呢?這種情況下,如何做才能讓效果變得好一些?
  • 正確批評孩子的方式!能夠將孩子的學習潛能,開發到70%以上
    很多父母在孩子指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罵孩子笨、愚蠢;這就是一種絕對性的侮辱,而非批評。 因此,對於真正有建設性的批評來說,往往要包含:你的哪些行為是有問題的、你錯誤的原因是什麼、你應該如何改良——這三大要素。
  • 如何正確地批評孩子?家長學會這三招,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批評
    文/小熊育兒日記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家長的職責並不僅僅是養育孩子長大成人,同樣也要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規範。而批評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如果批評方法不當,極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反而會讓孩子自暴自棄。李女士性格直爽,當媽之前就是一個「小辣椒」,以說話快言快語著稱。
  • 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
    以前每個家庭有3.4個孩子,家長不會去特別照顧某個孩子的情緒,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一家N口人,都圍繞著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長環境發生了變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變。我們在強調給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避語言暴力傷害了孩子!
  • 不敢批評?不會批評?正確批評方法讓孩子變樂觀
    仔細想想,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育兒中出現,不知你是否跟我有同樣困惑:孩子犯錯誤了,有時候不敢批評她,擔心好不容易安撫好的情緒又反覆,覺得事情也不大,就算了;有時候不會批評她,說出口的話自己回味都有點過分,但不說又不痛快。不敢批評,不會批評,但是批評孩子又是我們育兒中的高頻場景,那怎麼樣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呢?
  • 批評孩子時「口不擇言」?正確的批評方法,才能教出樂觀的孩子
    雖然樂觀的一部分是可遺傳的,但不代表就有樂觀基因存在,作為父母要時刻想到,多次成功的經歷可以讓孩子習得樂觀,加上正確的教導可以讓孩子維持樂觀。樂觀的小孩的解釋風格樂觀的思維,總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過去20年的研究,使我們已經了解了樂觀的真相,樂觀的根本在於對事情原因的看法,心理學上上稱之為「解釋風格」:當一件好事或者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孩子會如何去解釋它,並且從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三個維度去考量。
  • 批評過多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其次,孩子的道德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還很差,對「對」和「錯」概念還不能區分清楚,也無法理解諷刺的真正含義。當孩子聽到諷刺、挖苦的話,並不能清楚自己做的事情錯在哪裡,久而久之,孩子就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甚至會將錯的當成對的。
  • 孩子受不了被批評是怎麼回事?批評孩子是一門學問,分場合有技巧
    孩子隨便扒拉了幾口飯就說飽了,頭也不回地回到臥室。接連幾天橙橙都胃口不佳,大人給他夾什麼就吃什麼,吃幾口就說飽了很快回屋。經詢問後,孩子說出的話讓人震驚,他說爸爸總是在飯桌上批評他,所以才不想在飯桌上多做停留。
  • 批評孩子的正確方式丨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正確批評孩子的16個技巧1、先聽孩子的解釋當孩子犯錯後8、學會暗示和沉默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孩子自然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9、批評儘量要簡短儘量使用最簡練的語言、花費最短的時間來完成。受批評的感覺總是不舒服的,誰都希望這種感受儘快結束。
  • 家長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以下方法你做對了幾個?睿智燈塔教育
    家長該如何正確的批評教育孩子?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能一味批評和指責,這樣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為沒有人喜歡批評的感覺,更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說教,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不光我們大人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孩子也是。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呢?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
    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我們在強調給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避語言暴力傷害了孩子!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04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目前的教育環境與10年前,20年前已經大不同。以前每個家庭有3.4個孩子,家長不會去特別照顧某個孩子的情緒,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一家N口人,都圍繞著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長環境發生了變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變。我們在強調給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避語言暴力傷害了孩子!
  • "批評的具體,表揚的模糊",誇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值得家長一看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不論是人還是其他生物都會為了某種目的,在他所處的環境當中做一些行為。如果所做行為得到的結果是對他有利的,那麼他這種行為的次數就會明顯增加,反之就會減少。斯金納把他稱為正強化和負強化。
  • 批評完孩子任由他哭?掌握「情緒療法」,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挫敗感
    第一:運用「同理心」的溝通方式接納孩子的情緒。如今青少年的高自殺率,並不是因為孩子經歷的挫折太少,而是孩子面對挫敗的時候,排解的方法和途徑太少,能傾訴的人太少。孩子被批評之後,產生了挫敗感的時候,我們能做的不是「雪上加霜」,羞辱孩子,刻意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沒有幾個人能夠真的越挫越勇,特別是孩子,而是需要先從同理心的角度出發幫助孩子面對批評和挫敗感。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的理解當事人內心的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
  • 面對孩子的錯誤,如何正確批評
    接著,你開始批評。通俗地講就是罵,或者叫做說教。聽到說教,你也許會很反感。但犯了錯不得不罵,那怎樣能讓說教聽起來不那麼討厭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正確的批評。何為正確的批評?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解讀。對事不對人一個小孩欺負弟弟並故意把他的畫撕碎了,這確實需要好好教育一番。
  • 孩子犯錯,16個正確批評的小技巧,建議收藏
    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孩子自然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父母用他人類似的錯誤行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個錯誤,這麼做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 被「詛咒式教育」毀掉的孩子,你知道怎么正確表揚批評孩子嗎?
    當孩子遇到難題,孩子通常會生氣,然後遷怒於他人,這種行為常常會激怒父母,然後父母就會責怪孩子,說一些事後覺得後悔的話,事實上,孩子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只有當孩子的心情平靜時,他們才能正確的思考,才能集中注意力聽得進去別人的話。千萬別簡單的說「你這樣想是不對的」或者說「你沒有理由這麼想」。因為禁止也同樣不能平息他們的情緒。
  • 遇到孩子被人當面批評,先別急著發脾氣,這樣做才正確
    搞清楚情況之後,家長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第一、是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在先這種情況下,一般家長都會因為自己孩子犯了錯而感到丟臉,從而惱羞成怒,跟著對方一起當面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其實冷靜下來一想,「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犯錯,父母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