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超過1億人有社交恐懼症,你是否也「對人過敏」?

2020-09-06 小魚兒網

社交恐懼症該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是種什麼樣的體驗」、「超9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最近的這些話題,無一不圍繞著一個詞——「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

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職場交際,都是社交恐懼症的雷區。

二十六歲的李曉彤,發現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已經八年了。

以前,李曉彤以為自己只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但漸漸地,她發現只要自己一身處人多的地方,就會感到緊張、焦慮,嚴重時甚至會出汗、說不出話,和別人溝通交流,更是難上加難。



高考結束後,她鼓起勇氣去看了心理醫生,診斷結果為社交恐懼症。知道結果的那一刻,她完全沒有驚訝,只覺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醫生叮囑她要按時服藥,定期複診,可是在暑假結束、大學生活正式開始之後,李曉彤害怕同學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因而停止了治療。之前略有好轉的病情又逐漸恢復到了最初的狀態。

大學四年,李曉彤大多時間都是獨來獨往,交際活動也是能避免就儘量避免。但畢業後,如何融入職場,成為了李曉彤的當務之急。步入職場,就意味著每天都要與上級、同事溝通交流,辦公室社交也比校園社交更加繁雜,她不止一次得產生過退縮、放棄的想法。但每一次,她總是告訴自己:「要不還是試一試吧,萬一可以克服呢?」。

她試探著向前邁了一步:在一家新媒體公司擔任文案策劃崗位。每天,如果沒有必要的事情,她不會離開自己的座位,只是埋頭努力地寫稿。但是,逃避並不是長久之計,當同事找她面對面交流時,當因為稿件問題需要與上級面對面進行溝通時,當部門每月外出團建時,她就覺得自己像個異類一般,根本無法融入到工作環境中,嘗試調整自己也沒有用。



幾個月下來,李曉彤已經瀕臨崩潰邊緣。在意識到自己還是無法與社交恐懼症達成「和解」後,面對在職場裡舉步維艱的境況,最終她選擇了離開。

辭職後,李曉彤決定獨自旅行一次,讓緊繃的自己放鬆下來。但是在接近半個月的旅程中,她還是思考了很多和以後有關的問題:「難道這個病一輩子就好不了了嗎?」、「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生活呢?」、「我該怎麼工作?」......

然而,人生的轉機也是在這時到來的。

旅行回程的路上,她無意間發現了某服務眾包平臺。這讓她意識到,為什麼不可以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在家寫稿工作呢?

回到家中,李曉彤就開始全面地了解該平臺:清爽的界面、簡便的操作、公正的規則,這些都讓她對該平臺十分感興趣。所以,她在平臺上發布了文案寫作的服務技能。由於害怕和別人主動交流,所以她期待著需求方可以主動來找自己。但兩天過去,沒有任何動靜。她開始糾結:「這不是面對面地交流,只是在線上,所以我主動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在做了一上午的心理鬥爭後,李曉彤選擇主動報名了一家企業需要活動文案的需求。



很快,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就找到了李曉彤。意外地,兩人聊得很投機,李曉彤也由開始的不自然,到慢慢地卸下了一些防備。當被問及為什麼會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時,李曉彤透露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成為自由職業者,不用進入職場,不用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或許是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最後,負責人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她,並表示「在和你交談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你的談吐和思想,而且你的簡歷也很優秀,所以我選擇了你,這是你成為自由職業者的第一單,希望你可以順利完成」。對此,李曉彤很感動,而她也沒有讓對方失望,交出的文案成品一次性就通過了。

如今的李曉彤,已經在平臺上完成了很多單工作,心態比之前積極了很多。最近,她也一直在嘗試著走出社交恐懼的困境,不是為了重新步入職場,只是為了可以正常地和別人溝通交流:「成為自由職業者,是我最不後悔的選擇。但我仍然希望擁有友情,希望擁有愛情」。

如果你也正被社交恐懼所困擾,不妨嘗試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這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重新拾起熱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你怕社交,我怕社交,everybody都怕社交,我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你說你也有,她說她也有,稍微那個聚會不想參加,就覺得自己有了社交恐懼症。有可能你是真的有,但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都是誤會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
  • 恐懼症測試:測你是否有社交恐懼症?
    社交,是現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動,但是,許多性格內向的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會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並出現臉紅、出汗、心跳加快、說話結巴和手足無措等現象,這一現象稱之為「社交恐怖症」。想不想知道你有社交恐懼症呢?下面就一起測試下吧!
  • 什麼是社交恐懼?全球百分之十的人有特定恐懼症,西瓜視頻帶你看
    你是不是覺得有些時候自己不想跟人和人相處,就想自己待著,不想說話,不想社交,感覺了無生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鬱症?別想那麼多!或許是社交恐懼症呢?也或許只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就像笑、哭、被刪、難過一樣。那什麼又是社交恐懼症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EyeOpener」看一看。
  • 心理學這三種人更容易患有社交恐懼症,你是嗎
    文/王小林   雖然現在我們國內已經是社交軟體已經數不勝數了,但是很多人依然有強烈的社交恐懼症,往往而言,恐懼感的產生很大程度都是因為你和讓你恐懼的事物不熟悉
  • 人多的場合不自在?那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哦!
    「我覺得我得了社交恐懼症,只想自己一個人,不喜歡和別人待在一起。」你是否也這樣,不想和別人待在一起,也不願參與社交,只喜歡窩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享受自己的世界?如果你是這樣的話,說明你只是內向而不是社交恐懼症。那麼,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有三個方面:社交前:社恐的人會出現預期的恐懼,擔心自己會社交失敗,讓別人看出自己緊張不安,所以會出現逾預期的恐懼,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 走出社交恐懼症「羞於見人」的誤區
    主要表現為:自我封閉、不敢交友、害怕社交;有社交的欲望而得不到滿足,由此而產生焦慮、孤獨;不敢面對挫折,由此而逃避現實,覺得只有躲在沒人的地方才安全。但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面對陌生人而手足無措,而且還表現為不能在公眾場合打電話,不能在公眾場合和人共飲,不能單獨和陌生人見面,不能在有人注視下工作等較為極端的行為。在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出現時,還常伴心慌、顫抖、出汗、呼吸困難等症狀。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通過以下的社交恐懼症的症狀表現,相信大家就會有所了解。   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
  • 社交恐懼症只有內向的人才會得嗎?
    在這個網絡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慢慢出現很多問題,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習慣於面對著手機電腦直抒胸臆卻每每在他人面前臉紅、發抖甚至緊張冒汗。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場合,有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難堪。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你是否有社交焦慮症 6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1、審視現實,找出原因,根據原因進行分析,對自己外貌不自信,可以通過減肥,化妝,運動等方法提升自己的外貌形象。可能是因為性格因素造成的,建議你參加多人活動,湊熱鬧等等。握著這些東西,對於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4、別假想,別總是假想人們會對你評頭論足,大部分人主要關心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事物,他們沒時間拿你的行為消遣。記住這點,假如你整篇文章什麼也沒記住,那就記住這一點:只要是人都會偶爾笨手笨腳。
  • 很多人說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恐怕是對自己有誤解
    ,是因為近年來「社交恐懼症」這個詞似乎變得很流行,但很多人可能對社交焦慮與社交恐懼症未有區分出來。原因有二:第一,雖然社交恐懼症成因複雜,目前為止科學界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之間的矛盾遠遠不能概括社交恐懼症本質和原因,我在稍後會展開;第二,將社交焦慮直接上升到社交焦慮障礙或社交恐懼症,當中偏頗一來令人引起不必要煩惱和壓力,二來令真正有需要的人困惑。
  • 心理學:擁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有不好的童年
    01你身邊有害怕社交的人嗎?無法融入到新的群體生活,喜歡宅在家裡,寧願整天躺著,也不願意出去跟別人說話,交流。03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來,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有掌控欲強的父母。當無法獲得這些時,她會厭倦社交,害怕被拒絕,不敢跟別人來往。或許有人會問?有方法可以治療嗎?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如果你是屬於社交恐懼症的人,可以嘗試一下這兩種方法,進行自我痊癒。
  • 害怕給人打電話?社交恐懼症者究竟在怕什麼
    不管你對卡拉OK持什麼態度,畢竟這是一種零風險的活動,只要圍觀者不是類固醇濫用的音樂狂熱分子。當然,有時也會發生糟糕的情況,比如你有可能唱得實在跑調得厲害,讓聽眾恨不得死了算了。可是那又怎樣?只不過是幾個以後再也見不著的人認為你的唱歌水平在及格線以下,又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只要我們的大腦對此在意,那就是有害的。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你有過這些經歷嗎? 1、討厭在人群中作任何形式的自我介紹 2、 手機不離手,別人以為你愛玩手機,其實是怕尷尬 3、發簡訊能解決的事情,絕不打電話 4、老遠看見認識的人不知該打招呼還是繞道走 5、 跟別人講話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
  • 社交恐懼症 ‖ 說的是你嗎?
    你有過這些經歷嗎?≠內向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是不一樣的。而社恐恰恰相反,社恐者是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由於個人的擔心、自卑等原因不敢表達,而處於害怕、焦慮的狀態。很多人誤認為社恐即內向,但實際二者是不等的概念。內向並不會構成心理問題和障礙,但社恐將會對人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
  • 【小測試】經典社交恐懼症測試題
    提及社交恐懼症,想必大夥們並不陌生。這種精神疾病可以說是目前存在最多,影響人群最為廣泛的一種精神疾病。但是,由於這種疾病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所以,很多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們也不確定是否患了這種病症。今天,小編帶來一道社交測試題,馬上可為你治病。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教你3個方法,打開你的社交之門
    1、害怕社交。他們是害怕社交的,每次都不知道說些什麼,甚至根本沒有話說。比如,當看到朋友在遠處迎面走過來,心裡會想:看不到我,看不到我。會想辦法逃避社交,不想與對方溝通。2、話不投機半句多。有些人雖然有社交恐懼,但是卻分人,如果是志趣相投的人,就會聊個不停,有很多話題。
  •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緊張 怎樣克服社交恐懼症
    在日常生活當中和別人交往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必須和人進行溝通。但是有些人非常害怕人多的場合,人一多就非常的緊張,甚至無法呼吸,這很有可能是得了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得了社交恐懼症,極大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越早克服它越好。
  • 成年人的職場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成年人的職場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現代社會,人人都有幾個小毛病 強迫症、焦慮症、拖延症......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生活中確實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討厭面對人群,總是下意識地避開人多的地方;他們並非出於膽小怕事或者羞於見人,而是對外界有著強烈的排斥和不安感。這種對群體生活的社交活動產生的焦慮和各方面的障礙就是人們所說的社交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