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瓦燃料電池,將讓我國潛艇脫胎換骨,水下殺手性能飛躍!

2020-12-17 科羅廖夫

據中國科技日報12月3日消息報導,中國船舶第712研究所發布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款500千瓦級,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這套氫燃料電池系統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振動噪聲小、零排放、無汙染等優點,是未來發展高技術船舶的理想動力能源設備。

據悉,這臺系統由船用燃料電池發電模塊、燃料電池監控裝置和有機液體制氫裝置組成,整套系統不會有任何的汙染和排放,而且有相當高的制氫效率。攜帶的每一公升有機液體,可以製造50~80克的氫,此外還擁有非常良好的可靠性和補給便捷性。據悉這款氫燃料電池可以廣泛地用於各種水面船隻上,大到豪華遊輪小到遊船都可以使用。

712所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便開始艦船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究。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與技術探索,目前712所已經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化:在氫氣儲存與輸配方面,布局全產業鏈研發體系。擁有完善的電堆及核心材料研製、組裝、性能測試平臺。712所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軍用水下平臺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究。

雖然這款氫燃料電池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民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相當強的軍事應用背景,毫不誇張地說,氫燃料電池是潛艇能夠成功隱身的重要功臣。目前世界上一般的常規動力潛艇都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柴油發動機為動力,同時給蓄電池充電,在水下航行則用蓄電池提供動力。因此時不時就要浮出水面吸入空氣讓柴油發動機運作,潛艇上浮讓柴油發動機工作的時間就是最容易暴露的時刻。為了保證隱蔽性,潛艇最好是增加在水下航行的時間,避免浮出水面,這就促使了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的產生。

目前各國先進的常規潛艇基本都裝備了,AIP系統這種系統可以使常規潛艇無需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就能有足夠的動力。目前世界上前景使用的AIP技術主要有3種,分別是閉式循環柴油機、斯特林發動機和燃料電池。這3種技術中,閉式循環柴油機的工作效率較低,而且柴油機本身的噪音和空氣噪音較大。而斯特林發動機的可靠性較低,工作效率也僅為35%,此外雖然它的噪聲更小,但還是有一定的噪音。而燃料電池則有最高的效率,最高可以達到60%,同時不產生廢氣和汙染物,噪聲也是最小的。因此從技術上說,燃料電池最適合用於AIP常規潛艇。

先進的東西往往不那麼容易獲得,燃料電池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其最大的一個技術限制,就是需要大量的氫,氫的儲存和運輸非常困難,由於其易燃易爆,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因此發展燃料電池潛艇的思路,主要是研究如何安全地儲存氫。不過這一次中國研究人員攜帶船用液體制氫裝置和用於製造氫氣的有機液體的設計,這確實是別出心裁的。這樣的設計使得潛艇不需要攜帶大量的儲備氫而是自己製作,這就繞開了如何儲存大量氫氣的技術難關。

此前國際上使用燃料電池為潛艇AIP系統的主要為德國的常規潛艇,而他們的AIP系統功率大概在200~300KW左右。由此可見,驅動3000噸級左右的常規潛艇,500千瓦的氫燃料電池是完全足夠的。由於氫燃料電池對比其他AIP系統的顯著優點,這種大功率的燃料電池研究成功之後,勢必會對發展新型常規潛艇有大有益處。

相關焦點

  • 中國新型燃料電池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未來是否可用於潛艇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是直接利用海水,將金屬鎂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裝置,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可全海深工作的優點,在深海著陸器、深海原位實驗站等海洋裝備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那麼,這種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能否應用於潛艇上呢?
  • 被譽為「無響聲超級發電機」的燃料電池是怎麼發明的?
    於是,1839年他進行了一個大膽的試驗,將氫和氧直接進行化合,結果測出了產生的電流,這就是最原始的燃料電池。不過,當時實驗中產生的電流很微弱,這個最初發明的燃料電池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格羅夫逆向思維創造了新事物的舉動,卻啟發了後來的科學家。
  • 時速3公裡:中國最先進潛艇水下航速比散步還慢
    這樣問題就來了,為何中國常規潛艇的平均水下巡航速度如此之低,只有3公裡/小時,不僅大大低於水面艦艇的平均航速,甚至比成年人走路的速度還慢。是潛艇性能不好麼?都不是,與很多人固有印象相反,常規潛艇在水下作戰,一直就是一個慢速的武器,從來沒快過。常規潛艇依靠柴油機作動力。由於柴油機需要依靠空氣,所以早期的潛艇使用柴油機只能在水面航行。
  • 中船重工專家爆料中國第四代常規潛艇採用了哪些顛覆性技術!
    文章中說強調中國從跟跑到並跑,再到局部領域的領跑,自主創新,走向世界前列——「常規潛艇不常規」,總師自豪地說我們的AIP常規潛艇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去年8月吳崇建在央視《對話》欄目的演講透露「我國潛艇研製在創新與顛覆中前進。對標國際最先進的第四代潛艇,局部領域甚至已經領跑,有多項世界第一。」此言一出引發廣泛關注。
  • 不依賴空氣就能在水下工作的AIP技術為何如此神奇?
    簡單來說,常規潛艇發動機工作需要氧氣,然而水下沒有氧氣,緊急作戰狀態特別是交戰水域下又不能過兩天就上浮,或者天天在十幾米深的地方支起個排氣管換氣,那怎麼辦?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發動機產生的廢氣經過特殊裝置重新製造為氧氣含量接近空氣的特殊氣體,要麼乾脆能讓燃料在沒有水面氧氣的情況下用液氧——這就是AIP技術的基本思路。
  • 第二代150千瓦燃料電池電堆進入量產階段—新聞—科學網
    該公司發布的H2150F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堆是針對18噸以上中型及重型卡車等應用場景進行開發的車規級量產型燃料電池電堆,其峰值功率達到150千瓦的行業領先水平。 據該公司總經理易培雲介紹,H2150F具有高性能、高一致性、高集成度三大優勢。
  • 燃料電池汽車有哪些_燃料電池汽車分類_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
    特別是隨著輪轂電機技術的發展,使燃料電池汽車在電動機的放置有了新的選擇,增大了汽車內部空間。而各電動輪的驅動力也可直接控制,提高惡劣路面條件下汽車的行使性能。底盤布置應把絕大多數的負載均勻分配在底盤的前後端,降低車輛的總體重心,使轎車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並改善車輛的整體安全性。
  • 中國AIP潛艇未來如何發展:核動力小堆方案將成首選
    ▲ 其實也是可以隨便找素材來弄的施佬小時候看科普的時候,AIP的主要動力類型有閉式循環柴油機、斯特林發動機、燃料電池以及多數時候被一筆帶過的小型核反應堆。現在又多出個法國潛艇使用的MESMA走的就是閉式循環汽輪機路線,瑞典、日本、中國的潛艇使用的是斯特林發動機,德國以及出口到韓國、希臘等國的的潛艇則使用燃料電池技術。
  • 章俊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及催化劑的研發與應用
    到下遊所有的能源動力行業,包括汽車、潛艇、飛機、發電,還有各種民用的叉車或者是能源動力領域,都需要用到氫能。在這裡,怎麼樣把氫能變成我們所需要的電能和動能?所以說燃料電池是屬於一個中樞環節。  國際上燃電池汽車產業已經步入了產業化的階段,這裡就不詳述,無論是德國的企業,還是美國的企業,或者是韓國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燃料電池汽車在銷售。
  • 240億天價,東南亞小國買4艘西方潛艇,其近鄰從中國引進3艘潛艇
    首艘命名為「無敵」號,其餘三艘分別命名為完美號、光輝號和獨特號...德國218SG型常規潛艇採用AIP系統(燃料電池),全長70米,水下排水量2200噸,水下最大速度15節,海下最長潛航時間為28天,武器配置為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 中國潛艇部隊處於什麼水平?
    綜上所述,我國商級攻擊核潛艇、晉級戰略核潛艇的技術性能大約相當於美蘇1980年代初的水平,追趕領先還要看下一代的095型攻擊核潛艇、096型戰略核潛艇。 但海洋水下情況非常複雜,與雷達不同,聲納的聲波探測並非直線傳播,遠距離探測區域非常有限,這給潛艇留下了很大的突破空間。
  • 俄:2023年造出AIP潛艇!AIP是啥?賦予常規潛艇挑戰核潛艇的勇氣
    "無限動力"的核反應堆,因此可以長時間在水下潛行,真正實現了"水下殺手"的戰略目標。 (AIP系統的結構模型,其中最大的組件就是巨大的液氧儲存罐) 當今的AIP系統主要分為三種:斯特林發動機、閉循環柴油機和燃料電池。
  • 東風風神氫燃料電池新車申報圖 電動機功率130千瓦
    根據信息顯示,新車動力總成系統由燃料電池系統、驅動電機、減速器、電機控制器及整車控制器組成。電機峰值功率130千瓦,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62千瓦。燃料電池系統生產企業為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電機生產企業為東風電驅動系統有限公司。儲能裝置種類為三元動力電池,儲能裝置生產企業為東風時代(武漢)電池系統有限公司。
  • 「飛躍一號」首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成功試飛/圖
    ■ 無人機「飛躍一號」翱翔在藍天 童季 供圖  「飛躍一號」可連續飛行2小時 適用於環境監測、戰場偵察等  張炯強  本報訊 (記者張炯強)不再伴有馬達的轟鳴,幾乎就在悄無聲息間,一架以氫氣為原料的純燃料電池無人機,緩緩駛離跑道,躍向藍天,在空中展翅翱翔——近日,由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上海奧科賽飛機公司歷時一年多時間共同研製的我國第一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飛躍一號」,在上海奉賢海邊首次試飛成功。
  • 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根據消耗的鎂,過氧化氫和硫酸的質量計算出來電池的比能量達500~520Wh/kg[7]。然而,鎂燃料電池總體上存在著三大缺陷[1, 6, 8]:(1)容量損失大,(2)負極利用率低,(3)電壓損耗大。本文將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分為工作原理、電極的研究和電解液添加劑三部分進行闡述。
  • 美開發無人裝備進行水下監控 回收可由潛艇負責
    哈德森說:「我們正在為海洋滑翔器開發新的被動聲學監聽系統,使用了低功耗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可以區分聲學特徵,並與多個配備精密計時器的滑翔器相配合,可以探測和測量從0到500 kHz的聲源。類似的逆作法使用多個已知的聲源,如固定的位置、水下和冰下航行聲信標。」滑翔器也能夠使用電場和磁場檢測方法,大部分靠的是低功耗、高增益傳感器。
  • 鎂燃料電池原理研究
    該電池提供了一個成本較低並且更為安全的高能動力,是低速率、長壽命的自主式潛航器的理想驅動電源。20世紀90年代初,Westinghouse公司研製出了海洋應用的圓柱型海水電解質鎂/空氣燃料電池[4]。1996年,挪威與義大利共同開發了鎂燃料電池,並應用於180m深的海底油井或氣井探測的海洋水下自動控制系統。該海水電池採用商業鎂合金作陽極,海水作電解質,海水中溶解的氧為氧化劑,陰極用碳纖維製造。
  • 解析亞洲潛艇的作戰能力
    動力亞太地區的絕大多數潛艇是常規潛艇,這些潛艇被設計成最佳水動力形狀,可提供更高的水下速度。例如韓國海軍的孫元一級常規動力潛艇,即德國設計的214型潛艇,其水下航速為20海裡/小時。其外形也有助於減少潛艇聲學特徵。
  • 潛艇的指揮臺:水下航行噪音和阻力大,但目前技術仍無法取消
    潛艇,自誕生之日以來,除了用上了各類飛彈和核動力裝置以外,其他的艇載設備諸如聲吶、魚雷、潛望鏡、蓄電池等,實際上仍然和以前是大同小異的,可謂變化真的不是很大。二戰潛艇的圍殼和當下AIP潛艇的圍殼,僅從外觀上來比對,能看出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此外,也不再有二戰時期普通裝備在甲板上的艇載機關炮,極大地降低了潛艇的水下航行阻,提高了水下的隱蔽性。
  • 燃料電池專用車產業總體情況
    據了解,尼古拉氫燃料重卡的輸出功率最高可達1000馬力,按照氫氣罐體容量的不同,續駛裡程從1287公裡至1931公裡,全面超越傳統柴油卡車,尼古拉卡車計劃於2020年正式推向市場。隨後在2018年5月安海斯布希公司向尼古拉公司訂購了800輛氫燃料電池卡車,這些卡車的估計航程在500到1,200英裡之間,量產預計將在2020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