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切莫走了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2020-08-29 薛丁格的貓cat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有時候是最難處理的,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幹預往往會使孩子失去自我。

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替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事情,完全不去顧及孩子自己的想法,他們經常走了孩子的路,卻讓孩子自己無路可走。

這種情況不是一兩個家長所犯的錯誤,幾乎是所有家長共同的盲區,他們從來不會覺得這樣做有什麼錯誤,只是自認為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當他們看到學鋼琴對孩子將來有很大的好處,便讓孩子課餘去上鋼琴補習班,當他們看到孩子成績有所下降時,不去問詢緣由,只是一味的給他們找老師補習,孩子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

不僅如此,當父母有時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爭吵時,這時他們便會忘記自己的身份,也不去顧及孩子的感受,大吵大鬧,當孩子看到這種情況時,他們只能放棄自己的一些權利,覺得父母很可憐,從而放棄自己需要被照顧的權利,承受更多的責任,逐漸成為父母化的孩子。

我小時候幾乎所有的決定都是父母替我做主的,我很少有自己的主張或者自己去決定一些事情,久而久之這似乎就成了一種固定的事,以至於在我上了高中之後,他們還是那樣,替我決定一切,將他們所以認為好的事情都強加在我的身上。當我有了更多的自主想法以後,矛盾便越來越多,以至於我逐漸變成他們眼中不聽話的孩子。文理分科時,他們覺得理科就業好,就讓我選擇理科,卻不去問我喜歡哪個。一次兩次的背道相馳可能沒人會去在意,但是積累的多了就會出現爆發式爆破。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並不是其中一方的事情,需要雙方共同去維持,不能將對孩子的愛簡單的理解為對孩子好,替孩子安排一切。如果單單這樣,有一天也許孩子的成長就會變成純粹的反抗式成長,成長就是為了反抗父母所做的一切決定,從而使孩子和父母都陷入一種絕境,雙方失去了溝通,失去了理解。

要想恰當的維持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必須聽取孩子的意見,明確雙方各自的責任,各司其職,避免出現父母化孩子和孩子化父母的情況,當雙方的責任混淆時就容易出現問題,父母要有自己的權威,孩子要有自己的童真樂趣。不能使孩子過早的放棄孩子的特權,使他們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也不能使孩子在心裡產生父母和自己沒有什麼不一樣,從而失去對孩子的管理權。

有時候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是一種合作關係,互利共贏,大家相互合作,共同成長。父母對孩子提供成長的保障,孩子聽從父母的安排,健康成長,將雙方置於一直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一方高高在上,一方惟命是聽。父母要學會無為而有為,讓孩子從小養成一種自立的習慣,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事情。學會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牽引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90後家長提倡新型教育,很有趣
    正當我被小傢伙的可愛行為逗笑時,寶爸更彪悍的作風就來了!只見他毫不猶豫就往地下躺,邊倒地不起邊打滾,嘴裡還不停假哭,一看就跟寶寶學得,像了個十成十,嚇得小寶寶趕緊就把蘋果還給了爸爸,還小手往爸爸頭上拍了兩下,似乎在說「蘋果給你了,別哭了,你乖!」
  • 「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爸爸一招獲勝,孩子:不買了
    「走孩子的路,卻讓孩子無路可走」,兒子想買玩具,爸爸一招制敵在日本有這麼一個綜藝,裡面要求爸爸帶著兒子進一家大型玩具超市,一開始爸爸其實並不想帶孩子進去,因為爸爸知道只要孩子一進去就會買玩具。而孩子當時就驚住了,連忙將爸爸扶了起來:我不買玩具了,不買了。看到這個畫面之後大家哈哈大笑,沒想到這位爸爸竟然學習起了孩子的套路,而且爸爸一招就獲勝了。還有人說:「這爸爸就是走孩子的路,卻讓孩子無路可走了。」
  • 嫌玩具太貴,爸爸倒地撒潑打滾,網友: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太過這樣的場景:孩子逛超市時,遇到想要的玩具就想要,可是父母並不容易,這時候就會使出殺手鐧,號啕大哭然後滿地打滾,用這樣耍賴的方式讓父母同意。
  • 孩子要買玩具寶爸舉動亮了,果真是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網友見狀紛紛感慨,果真是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看完以上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十分有趣。在大笑之餘,可能有些父母就會感到疑惑孩子為什麼總要買玩具呢?1.不懂得珍惜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輕鬆地完成孩子的物質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對於自己所擁有的玩具就會不夠珍惜。經常前一秒買了玩具,下一秒就不喜歡,然後要求父母再買。2.
  • 娃要玩具賴著不走,爸爸躺地撒潑,網友:走孩子的路讓他無路可走
    不光是對於其他人來說,甚至就是父母自己,也覺得頭疼不已。尤其有些小孩子想要什麼超出家庭經濟水平的玩具,結果被拒絕時,要胡攪蠻纏的小惡魔樣,著實叫家長好氣又好笑。可以說當熊孩子撒潑時,沒有一塊地板能繼續保持髒汙。父母會因為熊孩子的撒潑打滾而陷入困境之中,主要還是他們仗著父母的愛罷了。
  • 網友: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孩子想買玩具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而父母也不全是有求必應的,偶爾看到價格偏貴也著實不想買。一般情況下,父母都會一再給孩子解釋「這個太貴啦!」「我今天帶的錢不夠!」「家裡有個跟這個類似的,我們沒有必要再買一個回家當擺設!」
  • 你的孩子敢走泥巴路嗎?
    可是剛下車時,兒子就要抱,我很吃驚,問為什麼不自己走,又沒有下雨。兒子說「爸爸,地上有泥巴」。惹得爺爺奶奶大笑不已,我卻內心有一種不安。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城裡長大,習慣了出門柏油馬路,回家電梯地板的生活,認為那才正常。「有泥巴」在他心裡認為是不正常的,泥巴路是不能走的。
  • 愛孩子先教會他走「五條路」,論教育的重要,莫讓孩子成井底之蛙
    天下沒有一對父母不愛孩子,就連老母雞也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超過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讓他們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棟梁之才」想要孩子擁有美好的明天,和自己的細心教育脫不開干係,但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就想通往花園裡的小路,布滿了荊棘切蜿蜒,只要咬緊牙關就能嗅到花園裡的香氣
  • 不走尋常路?孩子的這個「怪癖」實則是敏感期,父母請不要扼殺
    孩子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每一個成長瞬間都讓父母欣喜不已。但是,孩子能夠自由行走,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輕鬆一些,反而會更累。孩子總是不走尋常路,專走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路,且樂此不疲,難道這是孩子的「怪癖」?其實不然,你以為的怪癖,只是孩子腿敏感期的表現。腿敏感期一般從孩子七八個月時開始,到兩歲左右結束。
  • 教會孩子認路,防止走丟
    現在多數小孩子都受到家庭全面的呵護,上學後,也是全天接送,父母們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家長放不下心,所以孩子在校的時候就已經缺少獨立的防範意識以及認路能力。雖然孩子一直有接送,但如果有特殊情況,孩子和家人走丟,如何快速找到回家的路,或者通過別人幫助等其他方法回到家,這個能力就格外重要。
  • 讓別人家的孩子無路可走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孩子的愛都一樣深沉,竭盡所能。但能力總分大小的。人人生而平等,但有的孩子更加平等。可別小看中小學生,有不少豪門中學都配備了很多大學都沒有的實驗儀器。還有一些父母為了給孩子評獎,買個論文署上孩子名字也不算難事,演員仝卓高考資格都能作弊,這些更算不上什麼。說到這裡,我甚至有點心疼陳勇彬一家了。
  • 孩子不走尋常路?是行走敏感期到了,父母要把握2給3不原則
    等到孩子會自由行走的時候,反而讓父母苦惱不已,因為寶寶總是不走「尋常路」,偏愛走坑坑窪窪、高低不平的路,且在走路這件事情上不覺辛勞、樂此不疲,但是卻累壞了守護在身後的老父親、老母親。,便會抱著孩子走,不讓孩子自己自由探索,如此做法則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 父母的嘴,關係到孩子未來要走的路,請你一定要明白3點
    父母的嘴,是朵花,也是把劍;既能為孩子的路鋪滿香花,也能讓孩子的路扎滿荊棘。父母的良言,是指引孩子往前走的明燈。父母的惡語,是種在孩子心裡的毒瘤。父母的嘴,關係到孩子未來要走的路,請你一定要明白3點!1、父母的嘴裡,藏著孩子的智商《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指出:發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觸的詞彙數量,對孩子大腦構造和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它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學習能力的差異
  • 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如果人生註定是一場辛苦的旅行,那麼教孩子早一點開始努力,早一點懂得吃苦,在他以後人生之路上,他就會更有機會從容的欣賞風景,而不是邊走邊為路費奔波。關於&34;這個問題,我們每次都在說: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但是一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好像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了。
  • 家長自己都走不通的路,非得逼著孩子走
    我們的孩子也都明白,父母是為了我好,我一定不要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攥著拳頭喊道: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定考滿分,一定拿第一,一定讀名校!他們自己給自己,父母給他們,在他們稚嫩的肩頭上壓上了沉重的包袱,他們的腰杆直不起來的原因,不是書包的重量,而是希望的壓力。可是,往往事與願違,第一隻有一個,名牌的學生數量,規模所限,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失敗了,與父母的期望,與自己的理想落差很大……小小的心靈又過早地就背上了失敗與自卑的包袱,累贅了孩子的一生,「沒出息」「失敗者」這些標籤貼在了臉上,一生都揮之不去。
  • 專家告誡:你替孩子走的路 最後都成了坑
    生活中,有的父母習慣為孩子打理一切,大到選擇學校和專業,小到準備學習用品,他們認為孩子只管學習就好,其他都不重要。然而這樣長大的孩子,常常在之後的人生裡遇到問題時不知所措。有網友調侃,「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成了坑」。你身邊這種包辦孩子個人事務的父母多嗎?
  •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走自己的路
    最近一段時間,高考已經落下帷幕,有的孩子成績不錯可以走一本二本;有的孩子發揮失常,只能走三本、專科。不管孩子考的怎麼樣,在我看來,選專業勝過選學校。作為家長一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讓孩子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的家長,思想比較封建。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選一些熱門的,畢業就能分配正式工的。有這種想法是有的很大問題的。要知道現在已經是網際網路的時代。
  • 自己的路自己走,正確培養孩子自主的好習慣!
    從謝軍母親的這一做法中,做父母的可以得到以下的深思:第一,父母儘管有很高的文化,見識也廣,但並不強迫孩子一定要走自己為她設計的路,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孩子,在父母看來,孩子學棋或者繼續學習都是成才之路,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都對孩子充滿信心;第二,在謝軍的家庭中
  • 深圳夫妻虐童:無能的父母才會讓孩子的未來無路可走
    日本著名作家伊坂幸太郎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最悲哀的事情,是當父母的不需要考試。」——藝媽說「每次打在孩子身上,痛在我心上,但是小孩子不打怎麼能成才,我們小時候不都是被打過來的嗎?」這是如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最常說的一句話。
  • 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今天孩子竟然走了2萬多步路
    今天孩子竟然走了2萬多步路 [贊]今天是星期天,為了讓小孩多鍛鍊身體,孩子早早就起來,吃過早餐後,就和爸爸一起去徒步鍛鍊。他倆人,走路出去,沿著馬路一邊走一邊玩,去了公園,遊樂場,還逛了花街,買了好多條熱帶小魚回來。我問她,"今天好玩嗎?",」很好玩,超好玩,不過,很累,去了公園,滑滑梯,還買了魚「,孩子手舞腳蹈,特別興奮。吃飯時特別快,午睡也比平時快很多就入睡了。(平時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都睡不著)看來,運動是有效果的,吃飯快了,累了也易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