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7課學會正面管教‖第2課:你想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2020-10-05 汀雪日記

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而失敗通常會導致反叛或盲目順從。而「贏得」孩子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挨打、面壁思過、站牆根,罰抄10遍作業、罰跑圈……孩子有多少次犯錯,就能接受多少不一樣的懲罰。

而這些都基於一個理念:如果想要讓他變好,必須讓他體驗更糟(懲罰)。

而在他們接受懲罰時,我們也暗自竊喜:我們再一次以自己的權威「贏了」孩子,孩子吃了苦頭,以後會乖乖聽話的,至少他下次想犯錯時,會想到此次受罰的經歷而有所忌憚。如果是「沒有想起來」,那一定是這次懲罰的力度不夠。

我們來看一個「贏了」孩子的典型案例:

9月17日,武漢一名14歲的初中生在學校跳樓。起因是和其他兩名同學在班裡打撲克被叫家長,媽媽趕到學校後不由分說當眾扇了孩子兩個耳光,並且用手控制孩子脖子,沒有聽孩子解釋即離開。孩子在走廊上愣神了三分鐘,隨後轉身從五樓欄杆處一躍而下,不治而亡。

在這場「管教」中,媽媽徹底「贏了」孩子,絲毫不顧及孩子的顏面。但換回的,是什麼呢?

有句話說: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了你,媽媽還會站在你這一邊。現在媽媽都不站在你這邊了,孩子還有什麼企盼?

雖說這是個案,但足以引起我們關注,並值得靜心想一想:孩子不當行為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我們「贏了」孩子,是短期有效,還是長期能起到好作用?

回歸到對人性的分析上來,孩子一出生,就不但具有家庭屬性,同時還具有社會屬性(除非你不讓他接觸其他人),在自我成長中,會不斷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而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首要目的即是追求這「二感」,不過對於如何達到這些目的的想法是錯誤的。

像武漢的這個跳樓男孩,他在班裡和同學打牌,他的想法可能是:好友約打牌,我不打,我就比較另類了(歸屬感);或者是:別人不敢在班裡打牌,我們敢,我們多牛啊(價值感)。只不過他沒有想到這些都是歪曲了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需要合理的引導。但在引導的路上碰到了一個沒有耐心的媽媽,孩子表達自己牛掰不成反而當眾丟臉,自尊心戰勝了理智,於是一躍而下。

還有,在汀雪老師的班裡,常常存在這樣的學生:過幾天關注不到他,他就會製造出來一些小事端,比如上課說話、睡覺,不遵守紀律,甚至和其他同學打架等。等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聊幾句,下次提問時提問到他,他的不良行為就會消停很多。他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是通過引起老師的注意來獲得的,不過表達方式仍然和孩子和老二爭寵而去哭鬧一樣,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那麼,對於孩子的這類不良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家長應該深刻剖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信息」,對於孩子的「求存」狀態給予理解。用四個步驟「贏得」孩子。

  1.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確認你的理解是對的。
  2.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而非寬恕孩子的行為。這時,如果你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3.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4.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想想平時孩子犯錯時我們的表現,你一定是在急不可耐時就為孩子下了決定:「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你就不要上學了」,「下次你再不聽話,看我不我打斷你的狗腿」……關鍵是,下次這樣的情況還會反覆出現,你不讓孩子上學了嗎?你打斷了他的腿了嗎?你是不是也束手無策了呢?

而還有寶媽/寶爸的想法會是:如果他犯錯時我不給予他教訓,他是不是會覺得犯錯無所謂,反而讓我更關注他,這會不會造成是在獎勵他的錯誤的錯覺呢?

其實不會的,只要你關注孩子、表達理解、著重於解決問題而非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的歸屬感會得到進一步增強,也會更加喜歡你這個開明的家長,以後也會多和你溝通的,畢竟,你才是他最親最近的人。

如果能引導孩子將犯錯誤看成一個很好的進步機會,那更是再好不過的。這裡你的榜樣作用就要發揮出來了:當你確實也犯了錯誤,比如誤解孩子時,可以用「矯正錯誤的三個R」,來樹立「勇於不完美」的榜樣。

  • 矯正錯誤的三個R
  1. 承認——「啊哈,」

相關焦點

  • 正面管教:贏得孩子比贏了孩子更重要
    「我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還是這樣,看吧錯了吧!」這樣的話我們常常說出口,為的是證明我們是正確的,而孩子是錯誤的,然而這樣做只會把孩子推遠,卻不會給孩子任何幫助。其實我們教育孩子就是想著教給孩子好的處理方法,讓孩子以後避免碰到各種坑。然而我們的方法卻用得事與願違,我們往往急於贏孩子,卻不想著怎麼去贏得孩子。
  • 七天七課學會正面管教,第一課:深刻剖析,你是哪種類型的媽媽?
    為什麼我們小時侯那麼聽話,現在的孩子卻異常叛逆?你是否也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心力交瘁、恨不得什麼事情都替他來做?你管教孩子所用的密碼能否正確解析出孩子傳達給你的信息?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上的缺憾。那麼,如何有效管理孩子,不會出現「雞飛狗跳」,換來家庭的一絲安寧,甚至實現家庭的幸福和諧?讓我們走進《正面管教》,日習一課,用七天的時間,學會科學、合理管教孩子的方法。
  • 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要「贏得孩子」?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來自於魯道夫·德雷克斯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前者在和後者密切合作後,將他關於孩子的一些基本概念,落實到實際應用中,成為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石。1、孩子是社會人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
  • 正面管教的神奇魅力|這節課給你帶來什麼?
    7月17日-19日,「創夢高新 家校共進」高新教育集團家庭教育講師培訓班在集團總部成功舉辦。本次課程特別邀請正面管教導師周勵親授,通過三天的課程學習,集團五校共有30名老師獲得了由美國認證的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資格。
  • 如果你覺得管教孩子痛苦,那你方法錯了:學會正面管教:溫柔堅定
    指父母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並且孩子跟著父母能夠學會生存的技能,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方法。作者簡·尼爾森是七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祖母或者是外祖母,還是兩個孩子的曾祖母,她有著非常豐富的育兒經驗。
  • 親子溝通:你是「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不少父母曲解了很多管教孩子的方法,並用這些方法來「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許多家長和老師對「和善」抱有錯誤的觀念。他們在決定採用正面管教方法時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由於他們不想再懲罰孩子而變得對孩子過於嬌縱。
  • 我們要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
    一、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正面管教》提到:我們是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贏了孩子就是用獎勵懲罰控制等各種手段戰勝孩子,父母是勝利者,孩子是失敗者,如果父母經常做勝利者,孩子就容易做失敗者。認為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孩子感覺糟糕。這種想法是非常荒謬的。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家庭主婦,天天在家裡買菜做飯搞衛生,用心輔導孩子。菜做鹹了,你的先生對你說:早就跟你說了,吃太鹹對身體不好,你看你今天菜又做鹹了,知道錯了吧?下次放少點鹽。你的頭髮沒及時洗有些油膩,你的先生對你說:頭都不洗,多難看,你看隔壁家老王的媳婦兒又漂亮脾氣又好!
  • 《正面管教》一本父母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正面管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簡·尼爾森太太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和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心理學博士、正面管教方法發起人,十年小學、中學、大學的心理輔導老師。這本書出版25年來受到數百萬人的喜愛,《正面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 我們是「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可是對於孩子卻沒有任何幫助,看上去是「贏了」孩子,但實際上卻並沒有贏得孩子的信任,反倒讓孩子內心對媽媽有了疏遠。正面管教裡,簡·尼爾森博士提出「贏得」孩子的概念,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下面的「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它能營造出一種讓孩子願意聽、願意合作的氛圍。
  • 2019寒假北海道:開啟一場爸媽與孩子的「正面管教」體驗之旅
    這個寒假,NUT.生活圈特邀來自美國的正面管教PDA協會老師,帶著各位寶爸寶媽來到日本北海道,在帶著孩子體驗北海道粉雪之旅的同時,讓父母正視自己與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驕縱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 2015美國正面管教年會與你7月相約聖地牙哥! ——和正面管教中國第一人張宏武Susie一同深度遊學
    你想參加正面管教的峰會,面對面的和《正面管教》創始人學習交流麼?
  • 鼓勵你成為一名正面管教家長講師 |導師貝媽2019年7月銀川認證班
    如果說有兩種職業可以改變世界,那麼就是父母和老師,而在全球領先的高端父母精品課中所獲得的正面管教講師將這兩種職業合二為一。你能想像嗎?這個課程可以讓你了解心理學,更了解孩子挑戰背後的信念,精準掌握黃金育兒理念。同時還會有落地、實操的黃金育兒工具給到您。
  • 海口善家正面管教公開課火了教育理念廣受認可
    2017年3月24日下午五點,由善家文化家長學校主辦,海口伏羲學校協辦的正面管教教師培訓課在伏羲學校會議室開展。伏羲學校的老師們以家長的身份親自體驗了兩個小時的公開課。課堂上,正面管教課程特有的小組討論分享、角色扮演、情景演練等新穎的授課形式,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贊同。
  • 《正面管教》:不懲罰、不驕縱,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與孩子對話
    一,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去「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家長和老師過於嚴厲或控制太多時,培養不出孩子的責任感;當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太過放縱時,也培養不出孩子的責任感。這就是我們提倡的正面管教的重要觀點,讓孩子處於一個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進一步學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良好品質和各項技能。
  • 讀《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提到了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例如,「我能行」。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例如,「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當然不是,「熊孩子」並不是沒法管,「別人家的孩子」也不是天生的,關鍵還是管教方法。如果說看病講求對症下藥,那麼管孩子講求的是明白孩子的心理。正面管教就是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博士在深入研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創立的。
  • 精讀爆款書籍《正面管教》教你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沒關係,小編不僅每周為你精挑細選一本家庭教育的爆款書籍,而且還幫你總結出全書最幹的乾貨,我花5天讀一本書,你只需要10分鐘就能讀透全書,成就優秀父母不再是夢哦。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自1981年本書出版以來,《正面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我們為您提煉為近1.2萬字乾貨,助您讀透《正面管教》。
  • 正面管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PD01課後感)
    ,大家每天記錄著21天鼓勵,分享著踐行所得所想,互相鼓勵一起成長。隨著親子教育在中國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正面管教,也通過各種講座、沙龍、微課等知道了一些養育孩子的工具和方法,這是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很多家長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正走向「知道自己知道」的去踐行更好的養育方式。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這些方法聽起來很美好,事實上不管用!我看那些學了正面管教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挺鬧心的,還不如我這種簡單粗暴的呢!
  • 關於《正面管教》中的重點總結
    最近,在媽媽群裡很大熱的一本書-《正面管教》,如果你家恰好有孩子,而沒時間細細讀完這本書的話,你可以看看我總結出來的這些點,相信你會對自己和孩子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一、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誤的。二、正面管教這本書英文名是積極的紀律,核心是和善而堅定或溫柔而堅定。
  • 如何長期有效的管教孩子 10分鐘解讀《正面管教》
    通常情況下,實行正面管教時應符合以下四個標準:1、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觀?(心靈紐帶)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