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多少父母的願望,為了讓孩子有出息能光宗耀祖,很多父母從小就把孩子的培養提上日程,比如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輔導班等等,然後給孩子定一個十分高遠的目標。
雖說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也是人之常情。但有的時候,父母一下給孩子定太高的目標,最終可能會導致結果適得其反。
01
「登門檻效應」: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
趙先生出身農村,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在城市裡勉強扎穩腳跟結婚生子。因為出身苦寒,他深知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很嚴格。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好,只能在班級排中等。為了讓孩子努力學習,趙先生就提出了期末考試平均分必須有90分的要求。
但是結果似乎和趙先生期望的不一樣,孩子不僅沒有表現出努力學習的意願,反而是十分焦慮,擔心自己達不到爸爸定的目標。
在焦慮和壓力下成長,孩子變得越來越抑鬱,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最終自然是沒能達成爸爸的目標。看見孩子的表現,趙先生著急上火,動不動就罵孩子又笨又不長進,小小的目標都做不到。孩子被爸爸一說,也忍不住反駁,父子之間的「戰爭」就爆發了。
在生活中,像趙先生這樣的父母還不少。他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希望能一蹴而就,孩子成績不好,就希望他們期末能考90分,結果因為要求太高,孩子難以承受壓力,最終結果和父母的希望南轅北轍。
02
上述的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它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坎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
他們隨機訪問一組家庭主婦,要求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家庭主婦很快就同意了。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訪問這組家庭主婦,要求將一個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有超過50%的家庭主婦同意了。
與此同時,又派人隨機訪問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提出將大而不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的要求,結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婦同意。
通俗來說,「登門檻效應」就是如果直接提出麻煩且費力的要求,大多數人不願意接受;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易完成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
而父母一次性給孩子過於高遠的目標,希望一口吃成胖子,往往會讓孩子陷入焦慮之中,所以才說你的「貪心」正毀掉孩子未來:
①孩子焦慮不安
家庭教育中,父母過於「貪心」對孩子要求過高,會給他們很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壓力過大,孩子會因此焦慮不安。
而且,焦慮的情緒讓孩子陷入負面暗示的惡性循環,從而辦不好事情,越是辦不好事情就越是焦慮。若焦慮的情緒得不到緩解和發洩,會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②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厭噁心理
教育專家廖笙光認為:當孩子面臨壓力,遭受挫折的時候,會出現行為倒退的情況。這是孩子在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防禦的機制。
假如父母給孩子過大的目標,導致他們心理壓力過大,一旦孩子失敗了。就出現這樣的情況:體驗失敗——陷入慌亂——開始自責——行為迴避——習得性無助。最後,孩子就會對某件事情產生牴觸、害怕的心理。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學習成績一定要很好,但孩子失敗了,最後他們就會對學習這件事情產生厭噁心理,甚至一提起學習就會害怕和沮喪。
03
父母牢記「登門檻效應」,助娃成長
「登門檻效應」應用在育兒上,就是家長給孩子定目標時,要切實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將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小目標,這樣孩子才更容易實現。就如明代洪自誠在《菜根譚》中說的一樣:「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當使人可從。」具體做法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①將大目標拆解成多個小目標
世界著名的實業家稻盛和夫在《幹法》一書中說過:「小小的成就連綿不斷地積累、無限地持續,這樣,乍看宏大高遠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當父母對孩子有某個期望時,不要一下子給孩子拋出太大的目標,讓他們去達成。比如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每次考試的平均分只有70分左右,父母卻一下子要求他們下一次考試平均分要有90分,這顯然是很難達到的目標。
面對難度過高,難以成功的目標,孩子會心生退意,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焦慮。所以說,父母想要讓孩子達成某一個大目標,可以將大目標拆解成多個小目標。比如先讓孩子下次考試考到75分,再到80分,循序漸進。
②根據孩子的能力制定要求
還有的父母,給孩子定的目標和要求,完全不切實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國際奧數比賽,父母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但是孩子從來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培訓,又沒有很好的天賦,他怎麼能做得到呢?
因此,父母給孩子制定要求和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比如孩子本身英語水平就厲害,父母可以要求他們下一次英語考全班前三名。
③多多鼓勵孩子,給他們積極的暗示
另外,父母對孩子不要有「急於求成」的想法,不要因為孩子沒能達成目標就說他們笨,沒長進等等。而是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潛力,多多鼓勵孩子,給他們積極的暗示。
有的時候,父母的鼓勵和積極暗示也許會有奇效。當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自我突破,他們的信心就起來了,然後趁熱打鐵繼續挑戰自己。一步一個臺階,最後由量變轉化為質變。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提出過什麼要求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育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