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1月23日,天河區市政橋下空間綜合利用規劃開始招標,涉及天河區市政橋梁共149座,將根據「以人為本」的要求、體現「嶺南特色、國際品質」,「因地制宜」地為每座橋梁制定不同的利用方案。
廣州橋下空間需要品質化管理
廣州市城市橋梁眾多,據2015年調查數據統計共有1723座。橋下空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系統,廣州城市建設和管理正在向精細化、品質化轉變,把「國際視野、工匠精神」與高品質生活環境作為城市建設目標,如何更好地利用橋下空間日益受到關注。
2016年9月20日,廣州市政府召開全市市政橋下空間品質化工作會議,提出「橋下空間品質化使用要做好指引,以美觀為前提,合理劃分區域,明確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並提出利用指引,合理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本次規劃範圍為天河區的96平方公裡,根據近期摸查,本項目涉及天河區橋梁共計149座,市政橋梁的橋下空間主要分布在內環路及放射線、珠江沿線跨江橋、市內大型立交、人行天橋、城區主要快速路等高架橋下。
體現以人為本、嶺南特色和國際品質
招標公告中指出,橋下空間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分為生態綠化、倉儲、服務、社會公益、交通等多種類型,每種功能對空間尺度、圍蔽條件、地形特點等空間屬性需求不同,應該「因地制宜「的處理需求與屬性間的對應關係,並在具體利用方案的選擇中應優先考慮社會公益類的使用功能。
此外,橋下空間是人流、車流通過較為頻繁的區域,一些橋下空間還具備供行人休憩、活動以及車輛停放的功能。諸如交通標識、城市家具、慢行設施、硬質鋪裝、植被綠化、市政配套等環境要素的布局應契合人車流線特點和空間分布;環境要素的外形和功能設計應滿足使用便利性和舒適性,體現「以人為本」。
與此同時,還要以「嶺南特色,國際品質」為目標,以高品味設計、精細化實施,傳承城市文化基因,彰顯本土特色。
文:廣報記者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