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副後副書記去哪:縣級以上者部分轉任人大政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09:28 來源:
[內容速覽]地方黨委換屆已基本結束,被精簡下來的各級副書記去了哪裡?他們心態如何?有專家提出,如果「減副」能成為預算改革的一個契機,則善莫大焉。 |
來源:南方周末
各級黨委換屆很具中國特點 資料圖片
中組部前部長張全景曾建議「減副」,並曾批評「官多為患」的現象 資料圖片
「減副」之後副書記們去哪裡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呂明合 發自杭州
編者按:地方黨委換屆已基本結束,被精簡下來的各級副書記去了哪裡?他們心態如何?另一方面,也有專家提出,如果「減副」改革能成為預算改革的一個契機,則善莫大焉。
減副後正常運行
6月28日,隨著山東省委常委的集體亮相,持續近10個月的地方四級黨委換屆工作基本結束。
此次地方換屆,自始至終貫穿一個思路:「減副」。這是本次地方黨委換屆的最大看點。
本報曾指出,這是一場「對摺式」改革。公開資料顯示,全國省級黨委共設67名副書記,比上次換屆時的158名減少91人。目前,被精簡後的副書記們紛紛離開原任崗位。
以浙江省為例,四級黨委,幾乎每級都實現了「一正兩副」的配置。浙江方面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2月中旬,浙江省90個縣(市、區)委共減少133名黨委副書記。
2007年6月16日,浙江省委新班子亮相。在2006年初的省委副書記中,只有省長呂祖善和原政法委書記夏寶龍留任。
2006年11月,原省委副書記喬傳秀進京擔任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2007年2月,原省委副書記周國富擔任省政協主席,另一名副書記梁平波則擔任政協副主席。
省會杭州,2月13日,當地的市委就進行了大調整。原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王金財升任專職黨務副書記。
原有副書記中,除紀委書記葉明繼續留任副書記外,2007年初尚還在任的另4位副書記孫忠煥、蔡奇、於輝達、朱報春,除市長蔡奇外,均退出副書記序列。
原杭州市長孫忠煥轉任杭州市政協主席,朱報春轉任市政協副主席,而於輝達則擔任杭州市人大副主任。
「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增長極、提高首位度」。7月27日,杭州的中共黨代表們審議通過了《中共杭州市委關於制定杭州市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增長極規劃的建議》。
新的杭州市委已正常運作。這已是半年來,這個新誕生的市委召開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了。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常委會之外,黨代表們的權力獲得更多尊重,面對將會影響全市數年的大型規劃,他們獲邀分組討論,對這一建議作出了表決。
「這是黨委決策的巨大改變――由少數人到多數人,由主體多元變成了集體一元。」浙江省委黨校教授郭亞丁說。隨著全國各地四級黨委換屆的順利結束,新的體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建立。
副書記的感受
而隨著機制的調整,另一種擔憂也出現。
浙江省委黨校一位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以前,常委和副書記,副書記和書記之間的界限並不明顯,相互間的交流仍能暢通。副書記職數減少後,常委、副書記和書記之間拉開了距離。
這位教授認為,在「一正二副」模式下,身為「一把手」的黨委書記對常委的晉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一旦失去合理制衡,書記可能會越過兩位副書記直接對常委施加影響,從而造成黨委書記權力更大更集中的局面。
「這確實很值得研究。」郭亞丁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按要求,換屆後,常委班子可設一名專職副書記。可是「專職副書記」的責任界限,中央文件裡只有一句話,「可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受書記委託負責其他工作」。由於沒有更多細則,在實際執行時,專職副書記很難獨立開展工作。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幹什麼。」浙江金華某縣一位留任的專職副書記承認,「減副」前,他分管政法委,職責明確,換屆成了專職的黨務副書記後,卻變得困惑。「好像什麼都能管,卻什麼都管不了。」
「協助書記處理縣委日常事務」,這在過去是常委兼縣委辦公室主任的工作職責,如果副書記來管,很容易淪為正職書記的「專職助理」或「大秘」。
而「受書記委託,負責有關工作」,又缺乏明確的職責範圍界限。自己能否接受委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書記的個人意志甚至是私人關係,隨意性增加。
這名副書記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同事眼裡,自己成了黨政正職之外排名最高的「第三把手」,比降為常委或到人大、政協等機構任職的同事幸運不少,但他卻感覺自己的位置有些尷尬。
一個例子是,作為經濟發達的著名縣級城市,該市書記經常外出,這也給他出了道難題。按規定,書記出差時,作為專職的黨務副書記,應代書記處理黨務,但他卻覺得很難這樣走,「擔任副書記的市長比我排位靠前,總不能我主持吧?」
《?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西調研時也發現類似情況,該刊發表的文章稱,「在新的分工下,有相當部分的專職副書記成了『書記助理』,與黨委秘書長、縣委辦主任幹的活差不多;有的專職副書記成了『打雜書記』,什麼活都幹、什麼事都管。從另一方面看,又可以理解為什麼事都可管可不管,顯得有些尷尬。」
郭亞丁曾接觸很多黨政官員,他承認,權力過於集中的現象肯定存在。但他認為,這只是「個別」情況,可以通過「重大問題由常委會或全委會票決制」等程序性的配套制度完善。只要對權責清晰界定,在制度上進行規範,問題就應能解決。
副書記們流向哪裡
郭亞丁和多位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是,黨委「減副」,直接壓縮了縣鄉兩級基層幹部升遷的空間,是否會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特別是鄉鎮一級,以從政為職業的人很多,減少副書記,就等於減少了他們的希望。」
已轉任縣級市政協主席的李傑(化名)完全同意郭的看法。今年1月,他剛剛從副書記任上退居二線。
李傑舉例說,按制度規定,如果他堅持不退,一旦升任縣委書記,就能成為地級市的市委常委,屬副廳級幹部,退休時一般會享受正廳級待遇。而一旦轉任縣政協主席或人大主任,退休時一般只能享受正處級待遇。
「說實在的,我是真不想退。」李傑說,無論是從政治前途還是退休待遇考慮,他都曾心有不甘,但換屆前,上級領導多次找他談話,「讓我們把機會讓給年輕人」。這對李傑有所觸動,他說,這符合升遷規律,自己畢竟已經52歲了。
和他一樣,另一位轉任人大主任的副書記,也已超出50歲,已無升遷機會。「我們只能服從組織決定,也必須服從組織決定。」
李傑說,縣級以上被「減副」後的副書記,往往年齡都已過大,除部分適齡的幹部被交流外,大部分或轉任人大政協,或直接退休,「減副」工作看起來並不複雜。
但換屆後被「減」掉的縣鎮兩級副書記們,往往正是年輕的幹部,且都是從相對優秀的幹部中選任,在業已飽和的人事下,很難再進行安排。
為了緩和矛盾,各地方不得不採取各種變通手法,安撫這些尚年輕的鄉鎮副書記們。
一種常見的方法是,由於中央只要求黨委班子必須「一正兩副」,但對縣直機關設多少局長並無剛性要求。除部分副書記升調轉任人大、政協外,大部分副書記們最後都得以升調,改任縣直各局的副局長。
這是一種相對使用比較多的辦法,「我們這被減掉的3個副書記,除一個調任別的鄉做副鄉長,其他的都當了副局長。」浙江溫州的一名鎮長說。
另一種方法則是以加「括號」的方式,安撫被「減」掉的幹部。「被直接減掉的副書記,縣裡一般都會給他加括號,註明享受『副科級待遇』。」這名鎮長說。
關於「減副」的敏感性,在省一級黨委同樣存在。要求匿名的浙江省委黨校一名教授說,按規定,黨校校長往往由同級黨委副書記兼任。但這次浙江省委黨校的校長,卻由分管組織部的省委常委兼任。而坊間之前則認為,這位常委應該成為省委副書記。
7月10日上午,新校長走馬上任。在省委黨校副處、副高以上人員參加的會議上,當著在座教授們的面,省領導當場和新任黨校校長開了個玩笑,「你現在享受副書記的待遇啦。」
中央黨校一位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改革必須考慮受損者的利益,具體到此次地方黨委換屆,政策設計者也確實充分考慮到了受損者的利益,為副書記們保留了儘可能大的體制內利益。
也有人指出,應該儘量避免其他機構的膨脹,比如政協的副職可能因執政黨「減副」而增加,比如一些政府機構的副職依然很多,國務院個別部委的副職甚至高達十幾個,政府的「減副」確實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但這又取決於政府職能的深層調整。
「改革方向已不可逆轉,」上述浙江省委黨校的教授說,「先是常委會,然後是全委會。先是黨內民主的擴大,再轉向更大範圍的民主。這一定會成為潮流。」
更多國內新聞:
中紀委:巡視監督令貪官現形 陳良宇羈押在監所
劉建超:中方歡迎安理會通過達爾富爾問題決議
解放軍空軍發明特種戰法 可殲滅隱形戰機(圖)
王光亞以安理會主席身份退回扁「入聯」致函
北京奧運邀請函將從天安門廣場向全世界發送
責編: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