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許多學習寫作甚至寫作多年的人都產生過這樣的懷疑——我是否真的具有寫作天賦?
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初期的周芷若其實武功平平,但後期她通過倚天劍和屠龍刀獲得了《九陰真經》,就此學會了九陰白骨爪,一躍而成峨眉派掌門。按理說有了這麼厲害的武功,她應該稱霸武林了,可是卻被黃衫女子一招制敵,為什麼呢?
反觀張無忌,掉下懸崖後陰差陽錯學會了九陽神功心法,不但治好了身上的寒毒,還在此基礎上融會貫通,學會乾坤大挪移當上了明教教主。之後更是以驚人的悟性和速度學會少林絕技龍爪手、明教聖火令甚至武當絕學太極拳,成為當時僅次於張三丰的高手,又是為什麼呢?
對比這二人的經歷我們發現,關鍵的地方在於心法。周芷若學習的是招式,張無忌學習的是心法,通過心法打通筋脈再學習各路武功招式,就能手到擒來。很多初學寫作的人就像周芷若一樣,買了很多教授寫作技巧的書籍卻越看越迷茫,始終無法下筆,原因就在於還沒有掌握寫作的「內功心法」。
《寫作的誕生:如何開啟你的寫作之路》就是一本教授「寫作心法」的啟蒙書。本書的作者是多蘿西婭·布蘭德,她出生於芝加哥,後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西根大學任教。她認為——
一本正經、生搬硬套地學習寫作技巧是一種危險的、極為傲慢的才智。寫作技巧確實是學習寫作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應該排在第二位。
只講技巧卻不講寫作規律是傳統寫作指導書的致命弊病,而《寫作的誕生:如何開啟你的寫作之路》從宏觀層面出發,用作者多年的教學與創作實踐告訴所有寫作者:寫作是可以練出來的,只要你足夠敏感、善於觀察、勤於寫作,就具備了成為一個作家的天賦。
0101 成為作家之前需要了解的四種困難
1、寫作本身的困難:是否要寫?
假若一個人要先確保自己才思敏捷、內心豐富才能寫作的話,那他是不會開始寫作的。
每個人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關於完美的幻想。想要換工作的人說,再等等,等我攢夠了生活費;想要去旅遊的人說,再等等,等我工作不忙了;感情世界裡的男男女女說,再等等,等我準備好了就結婚。
一件事只有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嗎?怎麼樣的狀態才能算是準備好了?其實完美的幻想背後是自卑,是害怕自己做不好,更害怕自己做了卻沒有太大的改變。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料都備齊了才下鍋。
寫作者最初的困難大部分來自自卑和顧慮太多。他們在是不是應該立馬開始寫作之間猶豫,而猶豫是最浪費時間也最消耗心智的。
如果你現在開始寫作,可能你的作品不完美甚至很糟糕,但是只要開始了它就會慢慢變得更好——只要你是一個有追求的作者,願意為寫作花時間、精力,願意不斷練習和精進寫作的技巧。
如果你現在不開始寫作,你只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懊悔,要是我當初早一點開始寫作就好了
——這樣的嘆息我們已經聽得太多了。
寫作者必須在一開始就抱定寫作的信念,否則任何寫作技巧上的指導都是沒有必要的。
2、「一本書作者」
早期成功過的作家很難重複自己的成功,這種作家稱為「一本書作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M.庫切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坦陳:「所有的自傳都在講故事,而所有創作都是一種自傳。」
了解一個作者最好的方式是閱讀他的作品,作者將自己隱藏在作品之中,通過閱讀他的作品,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小說是怎樣從他的個人經驗與困惑中編織出來的。「一本書作者」在通過作品將自己的的個人經歷釋放之後得到了某種解脫,他發現自己很難再重複這樣的創作,他因此遭遇瓶頸。
假如這個作家通過作品而取得的成功是當之無愧的,說明他已經掌握了寫作的技巧,他的問題與寫作技巧無關。
3、間歇性的作家
將前兩個問題綜合起來,就會產生第三個問題:間歇性作家。
間歇性作家很難做到連續創作,他們在創作下一部作品之前往往會用一段漫長的時間來等待靈感的火花,這些寫不出作品的間歇就像一片荒漠。他們既追求理想的、完美的結果,又認為自己無法再複製以前的成功。
但奇怪的是,一旦他們打破這層堅冰,他們又可以繼續寫作甚至寫出很好的作品。
第二和第三個問題都是寫作的技巧很難解決的,困難來自於作者隱秘而微妙的虛榮心,或者說是完美的幻想。他們想複製從前的成功又害怕失敗,他們要有百分百的把握寫出和以前一樣成功的作品,否則寧可不寫。
4、不均衡的作家
有的作者擅長寫開頭卻駕馭不了故事的發展;有的作者擅長描寫場景卻難以給故事設計一個成功的結尾;有的作者擅長結構化卻難以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這些表象上的難題確實可以通過學習各類寫作技巧進行彌補,但作者更應該要明確的是這些難題的根源。
如果一個作家接連寫出來的故事都是拘謹的、單薄的、情節突兀的,那麼他必須儘快學習讓自己對故事的直覺充滿信心,學習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適度放鬆,直到熟練掌握成功作家們所擁有的那些靈巧技藝,並熟練運用。這種困境不僅是作家寫作技巧方面的缺陷,更是他個性方面的問題。
面對這四個問題時,最根本的一點是必須有信念並且有足夠的好奇心。本書想要面向的讀者,是那些知道當自己選擇寫作的時候,就已經對讀者負有一種責任,所以下定決心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寫作的人;是那些滿懷渴望、對自己的感覺和智力有信心、能夠對句子成分和段落結構加以學習的人;是那些正在抓住一切機會對寫作技巧進行學習,為自己建立十分嚴苛的標準並且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目標的人。
0202 成為作家之前需要了解作家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成為一個作家之前,我們要知道作家是怎樣的人以及作家是怎麼工作的,然後調整自己,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工作和學習。
1、作家是一群具有雙重性格的人
弗洛伊德認為,文學創作是作家將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幻想,在經過藝術加工具象化之後呈現出來的一種「真實」;文學創作的動力主要來自人的本能,是作家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的結果,與作家的人格形成密切相關,尤其與作家的童年經歷密切相關。
一個作家身上至少要有兩種性格,一種是藝術家的天馬行空、情緒化甚至神經質,這一部分屬於人的潛意識;一種是匠人的腳踏實地、溫和成熟以及公正,這一部分屬於人的意識。
對一位作家來說,藝術家的部分使他終身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對新事物快速反應的能力和充滿想像力的藝術創造,「枯燥乏味」一詞對藝術家來說毫無意義;而匠人的部分,則擔負起他與老師、編輯或朋友等外界關係打交道的責任,使他能接受來自外面世界的建議、批評或反對意見,併合理地安排生活。
維持「藝術家」和「匠人」的平衡是作家的第一個任務。他們就像同時存在於大腦中的兩個小人,如果兩個小人和平共處、相互促進,就能維持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的平衡;如果兩個小人之中的任何一個過於偏激,到難以控制的地步,就會導致作家無法創作甚至走向滅亡。
從這方面來說,所有成功的作家都屬於具有雙重人格且十分幸運的一類人
2、像作家一樣生活
①學會像作家一樣進行批判式閱讀,一本書應該至少讀2遍,才能有助於提高寫作水平。
第一遍通讀,讀完後要提煉出結構大綱、總結大意、給出評價並嘗試就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提出問題:喜歡的原因是什麼?能否看出哪裡讓你不滿意?是人物雷同、描寫得不好,還是偶爾出現了情節不連貫的情況呢?有給你留下突出印象的場景嗎?是因為描寫得很好,還是因為什麼?對話是自然的,還是程式化的?是有目的的,還是暴露了作者的局限?
第二遍則要一邊閱讀一邊剖析,閱讀寫得最好或最差的章節。學會取作者的長補自己的短,最差的部分作為警戒,提醒自己不能犯同樣的錯;最好的地方則作為參照,吸收為自己的養分。
專心致志地帶著批判的眼光閱讀,即使是一本糟糕的書,當你因為它讓人覺得枯燥、呆板而去剖析它時,它也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②學會像作家一樣娛樂:獨處。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激勵創作的方式就是獨處。大部分作家都很擅長通過無言的方式自娛自樂,他們會有意識地拒絕說話或閱讀,也正是如此,世人總是會對他們產生一些誤解,比如覺得他們孤僻、過分清高等等。
獨自進行長距離的漫步或者在公共汽車上層獨自呆坐都是不錯的方式,你可以在你的「旅途」中觀察時間百態,積累素材。對不同的作家來說,只有自己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的休閒方式是什麼。
正是這些無言的休閒狀態,讓一個作家的思想集中於寫作。
0303 實操練習——如何練習寫作成為作家
小時候我們總是做白日夢,披上床單假裝自己是俠女,幻想自己會武功會飛。可是長大之後,白日夢被現實逼退,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白日夢正是創作的萌芽。這些天真的白日夢正是故事的基礎素材,只是如何安排這些素材,將它組合成一個故事,是需要練習的。
練習1 早晨寫作:比平時早起半小時到一個小時,馬上開始寫作。
早晨寫作是自由的,想到什麼就可以寫什麼,可以寫前一天的日常,也可以寫前一晚的夢境——假如你還記得的話;無論用什麼形式都可以,你甚至可以在枕頭邊放上紙筆,早上醒來窩在被窩裡就開始寫作;寫作不用拘泥,真實性、邏輯性都可以不過分考慮——只要不是胡言亂語就可以。
很多作家都有凌晨四點寫作的習慣,如村上春樹,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步10公裡,數年如一日;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2.5小時;著名學者季羨林也喜歡凌晨四點起床做學問、寫作。清晨的靜謐給人更多的空間,周遭的不喧囂,讓內心更安靜,這就是早晨寫作的魅力。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要鍛鍊純粹寫作的能力,只要有時間就儘量多寫。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能夠輕而易舉地寫到一定的字數,然後自己嘗試在這個數字的基礎上多寫一倍。
意識不再是大腦裡的想入非非,而是落實到紙上成為了你的作品。顯然實際的作品比亂飛的思緒更能讓你獲益。
練習2 在選定的任何時間進行寫作:安排好一天的日程,選擇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寫作。
這個練習要求我們無論發生何事至少要堅持寫作十五分鐘,只要自己選定的時間一到就必須立刻開始寫作,不能給自己任何藉口。
這個練習的要點在於每次給自己選定的時間都要不一樣,比如昨天選定上午吃飯前的十五分鐘,今天就選定下班前的十五分鐘——目的是為了對抗潛意識中寫作的惰性。如果一個人總是保持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寫作,時間一長他就會產生對寫作的抗拒。
就像練習早晨寫作一樣,仍然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重要的是堅持寫。將這兩個練習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可以自然而然寫出流暢的文字。
如果你總是無法完成這個練習,就放棄寫作,很明顯你對寫作的願望抵不過對寫作的抗拒,早晚你都會找到藉口拖延甚至不作這個練習。
練習3 學會模仿
當你在別人的作品中發現對自己的寫作有用的素材時,模仿就是唯一有用的方式。模仿的重點,是要明確我們應該模仿什麼,不應該模仿什麼。
①不應該模仿的是其他作家的人生哲學、思想和戲劇觀。人與人自然不同,照搬別人的思維模式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在你並不贊同的情況下。我們要做的是追溯思維的源頭,試圖了解這些抽象思維背後實際的原因。
②模仿其他作家的寫作技巧。如果你發現一篇好文章,就應該拿過來仔細研究,剖析這位作者哪裡寫得好,然後吸收這些優點為自己所用。如果可以的話,從自己的作品中找一篇相似的進行對比。
③模仿其他作家的好句子。如果你發現了值得收藏的句子,就嘗試著按照這個句子的模式仿寫,從字數、對仗甚至是平仄和韻律上進行仔細模仿,直到自己掌握了寫這類句子的精髓。練習時最好挑選一位對自己的寫作風格有幫助的作家。
④模仿其他作家的好詞語。閱讀時要特別留心那些用得恰如其分的詞語。高中畢業後我們已經很少用字典或者詞典這種工具了,但實際上每一個立志成為作家的人都應該好好閱讀字典,並梳理自己的同義詞詞典。「生動的動詞」遠沒有在一個生動的故事中找到的符合上下文語境的詞有用。
練習4 學會修改文章
①關於風格
先用日常的眼光和想法審視寫作練習中日積月累的素材和筆記,從中發現自己的寫作傾向和大致的風格;再用更加具體和詳細的眼光去審視這些素材中的錯誤,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如果自己做不到這一點,可以請身邊的朋友幫忙,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外人」一般都能發現一些我們被「障」住的錯誤;明確自己的寫作風格之後,要找到自己的寫作偏好,審視自己是不是用了太多祈使句?或者很多感嘆句?你的用詞是簡約精確的,還是誇大花哨的?發現這些缺點之後,就要學會錘鍊自己的風格。
②關於作品
寫作練習之後留下的筆記是寶貴的資源,是我們故事的萌芽。我們可以定期反覆閱讀,從中找到寫作的靈感和想法,讓你擴展出短篇小說甚至長篇小說;當你決定好寫什麼之後,就要開始為寫作做準備,必要的話還要進行大量閱讀,有意識地考慮自己的故事結構、人物性格、場景等,儘自己所能為這個故事而努力;做好準備後給自己安排時間,就像在選定的任何時間進行寫作一樣,到時間就開始寫作;開始寫作之後,儘量保證心態輕鬆愉悅,儘自己所能去寫,只要確保自己寫作的方向是正確的,就不要在作品未完成之前重讀。
一般人在沒有對所謂作家的生活形成正確的看法時,儘管內心有寫作的渴望,也羞於向外界表達自己想成為一個作家的想法,甚至還會自我挖苦和譏諷。這是最糟糕的狀態,如果連自己的喜歡都不能堅持,那他也無法開始真正的寫作。
本書提倡所有想要學習寫作或者愛好寫作的人建立起作家思維,像一個真正的作家一樣去娛樂消遣、去閱讀寫作、去積累素材和靈感。如果把寫作比喻為一個人,那作家思維就是他的筋骨,只有先打通筋骨,才能繼續學習寫作技巧填充血肉,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