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農村孩子出身,在恢復高考那年,由於偏科導致落榜,只能選擇在第二年報考中專。然而不服命運的他,從中專考上研究生,後來出國留學卻放棄國外優渥的科研條件,毅然回國。
他的名字叫做沈樹忠,在2019年7月還獲得四年一屆的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這讓我們不由得好奇,他的傳奇人生是如何造就的?
農村娃高考落榜,卻以中專學歷考上研究生
1961年,沈樹忠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塘甸的一個小農村,父母文化水平低,母親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雖然家裡經濟條件較差,但他們仍然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在他7歲的時候,就送往學堂學習。
後來,沈樹忠通過村裡的推薦,進入湖州中學的農村班學習。
1977年,沈樹忠參加了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考試,結果以化學5分、物理0分,宣告落榜。然而他並未放棄,在第二年報考了中專,被浙江煤炭工業學校地質專業錄取。
中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當地一家煤炭公司工作。偶然一次機會,沈樹忠從報紙上看到一則中專生考上研究生的新聞,沉寂的心一下子活絡起來,他想要改變現狀。
於是,他收集各種考研書籍,通過日以繼夜地發奮學習,結果在1983年考上了赴澳大利亞的出國留學生,但沒有本科文憑是個大問題。幸運的是,他被導師何錫麟破格留在國內培養。博士畢業後,他留在中國礦業大學任教。
拒絕國外優渥的待遇,毅然回國做科研
1994年,他受到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金玉軒教授電話邀約,前往西藏,去陪同一批外國人進行考察。沈樹忠一口應承,一個星期後,他隻身一人坐飛機到西藏,再從拉薩趕往匯合地點,在顛簸的公路上開了兩天兩夜。
然而正是這次西藏之旅,徹底改變了沈樹忠的人生,同時也為他今後在國際上做古生物學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年後,沈樹忠被組織派往日本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在日本期間,他潛心學習,以期學習更多的知識,來報效祖國。後來,兩位澳大利亞的教授得知他那段西藏考察研究的經歷後,誠心的邀請了他到澳大利亞,一塊研究「中國的岡瓦納」項目。
在國外,幹得再好也是「打工仔」
正當沈樹忠在國外的科研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金玉軒院士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向他發出回國的邀請。他立馬應下,放棄國外優越的待遇,毅然回國。
與此同時,他說了這番話,「在國外,幹得再好也是『打工仔』,只有回到了祖國,才能當科研的主人。」
很快,他的研究成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就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全職加入南京大學,擔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而今年,沈樹忠院士成為第一位獲得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的亞洲科學家,同時是全世界第五位獲得此獎的科學家。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是與有榮焉,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像沈樹忠院士的海外科研人才,能夠回來建設祖國,與國人共築中國夢。讓中國的科研,能夠在世界舞臺上綻放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