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升入初中,都面臨著一個適應過程。如果這個適應過程沒有把握好,對於之後三年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1)書本變厚了
2)科目增加了
3)教學速度更快了
4)作業更多
都說「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其實都是由於從初一的時候沒有做好規劃導致的日積月累下的差距。
緊張初一,保持領先
有些小夥伴覺得:初中再怎麼緊張也有三年,初一可以好好放鬆一下「初一不必太緊張,中考的初二初三再準備就行」。
而現實的情況是,60%初中非常優秀的同學在初一就已經失去了領先的優勢,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小學學習和初中學習的巨大差異
初一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9-10月,儘快適應初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識,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節奏。
10月中旬—下旬,第一次期中考試,初中第一次檢測,暴露問題發現問題馬上調整解決(有些學校可能會提前,9月末或10月初即進行第一次月考,性質不變)。
11月,通常在10月末,11月初初一考生還會有開放性科學社會實踐選課,每學期5節課,每節課1分,計入中考成績。
12月末1月初,期末考試,升入初中的首次正規檢驗,考生會在這個考試中看到自己初步的初中成績,同時初一期末成績也是考生在參加「1+3項目」面試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1月末-2月,寒假,全面查漏補缺,提早預習下學期內容。
3月,初一下學期開學,學生需要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4月底,學校期中考試。
6月中旬,初二不用中考就能升高中的「1+3項目」開始了,這時候雖然跟初一考生無關,但是也可以關注的。
7月初,學校期末考試。這次期末考試是對初一整個一學期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初二兩級分化開始的前兆,做好自我分析。
關鍵初二,迎難而上
升入初二的同學,馬上能感覺初二知識難度的大大增加,同時各科的練習也會增加學生的任務量。
因而,初二整個學期,學生會在巨大的難度和壓力挑戰中度過。也正因如此,這一年,能否迎難而上,是初二學習的關鍵。也是很多考生「天上地下」的重要因素。
初二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9-10月,初二上學期的初步適應階段,學生逐漸進入初二的學習狀態,每課時知識量大大增加,有些學校還未選課,造成課業很多,學生不適感增強;十一長假,學生容易開始出現鬆懈情緒。
11月初-11月底,初二上學期學習中間過渡階段,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逐漸形成;初二上學期的學習情況逐漸定型。
12月初,部分學校會組織期中考試,這是對上學期學習情況的總結。
12月初-1月中旬,初二上學期的深入學習和收尾階段,學習內容和難度進一步擴大,兩極分化現象初步顯露。同時期末考試也開始陸續進行,初二的期末考試非常重要,是考生參加「1+3項目」面試的重要參考依據。
1月下旬-2月中下旬,初二寒假階段,利用難得空閒時間做好期末考試的檢查和反思工作;未雨綢繆,要做好預習工作,提前分擔初二下的壓力。
2月底-4月底,初二學年的重要轉型階段,部分學校開始組織學生選課;部分學生成績下滑明顯,導致學習興趣開始下降,厭學情緒有所滋生;學生兩極分化程度開始加深。
5月-6月,初中學習能力和中考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各科難度和容量最為集中的時期;很多同學前期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爆發。
7月初,初二學年最後收官和學生實力基本定型階段,兩極分化達到高峰。初二過渡階段宣告結束,學生學習習慣和實力基本定型。
初中三年,眨眼即過,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環環相扣。
初一的知識比較簡單,但如果基礎打得不牢,不能開拓思維,超前學習,到了初二學習幾何證明,初三學習二次函數就會感覺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還要學習兩門新的學科——物理和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