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讀古人的詩有所悟,於是把其中一首改寫成詞,成為了新的經典

2020-12-13 塵世曉書僮

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任浙江湖州擔任知州,上任之後他給宋神宗上了一封《湖州謝表》,由於批評了宋神宗,認為他昏庸無道,聽任小人的擺布,不應該變法。當時的宋神宗看了勃然大怒,再加上身邊一些人煽風點火,使得這件事情,成為了蘇軾後來悲劇的導火索,最終蘇軾被逮捕入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自從這件事情之後,蘇軾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被貶到了湖北黃州,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市,蘇軾也就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初到黃州時蘇軾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詩作,以及詞作,但是很快他又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接受了現實,不在悲傷,而是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每天讀書寫作,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也讓他對於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黃州在當時是屬於蠻荒之地,地理位置偏僻,地廣人稀,蘇軾在黃州大力扶持農業,積極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去,這個時候的思想也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在文學上大放異彩,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於《念奴嬌.赤壁懷古》,不過筆者今天要推薦他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定風波.紅梅》。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蘇軾這首詞也是很有氣勢,同時也寫出了紅梅堅韌的品格,無非是希望通過對於紅梅的描寫,讚美紅梅身上高尚的品格。當時蘇軾正是讀了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於是重新改寫,形成了新的經典。這也是蘇軾最為拿手的地方,通過一樹的紅梅,讚美了梅花豔麗的外表,還把梅花身上高尚的品格,也是融入到了詞作中,讓這首詞充滿了哲理。

紅梅是梅花的一種,比普通的梅花要更加鮮豔,主要生長於南方,極為耐寒,花季很短,屬於亞熱帶薔薇科,古代無數的文人雅士都讚美過紅梅,寫過紅梅詩,石延年的紅梅詩別具一格,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紅梅,這也使得蘇軾讚嘆不已,讀了很是感動,這才提筆改寫成了一首詞,形成了一首新的經典。

梅好唯傷白,今紅是絕奇。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烘笑從人贈,酡顏任笛吹。未應嬌意急,發赤怒春遲。

這是石延年的《紅梅》詩原文,他也是北宋著名的詩人,學家、書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也是屬於那種落魄才子,一輩子屢試不中,這讓他悲痛萬分,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極為傷感,但只有這首詩別具一格,寫得很有趣。蘇軾正是讀了這首詩感慨萬千,這才有了那首經典的《定風波.紅梅》一詞。

我們再來看蘇軾的詞,整首詞也是很有韻味,上片第一句就充滿了詩情畫意,不要討厭久睡的紅梅不願意開放,其實紅梅是愛惜自己不合時宜。偶爾開出來的花淡紅如桃杏,文靜又大方,好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枝條上開出來的花稀稀疏疏,傲然佇立於天地之間,從不畏懼於寒冷。

詞的下片又是通過紅梅的外形,還有獨特的品格,從而進一步地讚美了紅梅,無非是希望自己也擁有那樣的品格,紅梅本來就有雪霜的本質,不會隨波逐流,也不會諂媚,開出來的花很漂亮,好像是少女喝醉了酒的臉蛋白裡透紅。詩人最愛紅梅,每次都要寫詩讚美紅梅。不過對於石延年來說,不知道品格,只是看重紅梅的青枝和綠葉,這多少讓人有一些失望。

蘇軾改寫過後的詞清新脫俗,完全是不同的風格,從而也是讓這首詞有了不一樣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成為了另一處經典。

相關焦點

  • 蘇軾把「老牛吃嫩草」寫成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名揚千古!
    古人寫詩可是有很大意境的,他們的詩時而豪情奔放,時而熱淚盈眶,總之古人對於詩來說,大多都是信手拈來的,只要腦中一想,醞釀片刻,一首千古名詩就出來了,什麼唐詩三百首,這都是扯淡,連李白據說是上萬首,不過真正屬於他的也有千把來首吧,所以古人對於詩詞那是情有獨鐘的。
  • 霸氣蘇軾,一首特別的詩,力壓遼國使臣
    當時的神宗皇帝便讓蘇軾來應付這位使臣。這位遼國的使臣應該是在自己國家有所名氣,所以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宋朝放在眼裡,當然更不可能知道蘇軾是什麼人。見皇帝派蘇軾來,不以為然,竟然不屑地問蘇軾:「你會寫詩嗎?」蘇軾見他這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 蘇軾被貶偏遠的惠州,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現在成了惠州的一張名片
    而當時被貶的一些人則沒有辦法,只要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不去也得去,這也使得當時很多人都被貶到這個地方,那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自然是蘇軾,自從」烏臺詩案「之後,他就一直被貶,先是湖北的黃州,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後來又是惠州,他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內心雖然很痛苦,但是他積極地治理當地,從而令這個地方更是煥然一新。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蘇軾溫暖世人的一首詩,可能每句都是經典,失意時就想想它
    正如宋代文豪蘇軾一樣,在詩詞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蘇軾這一生宦海浮沉,行走四方。他善於從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找出規律。蘇軾溫暖世人900年的一首詩,句句都是經典,失意時就想想它!劉景文出生將軍之家,才華出眾,被蘇軾稱為「國土」,可是他一直沉淪下僚,快60歲了還只是一個管兵馬的地方小官,很不得志。儘管蘇軾多次向朝廷推薦劉景文,都因為奸臣阻礙不了了之。對於劉景文的遭遇,蘇軾非常同情,也經常鼓勵他。這首詩就是劉景文遭遇挫折之後,蘇軾安慰他而創作。誰知竟成為了千古絕唱。
  • 蘇軾這首詩正著讀是經典,倒著讀還是經典,文字駕馭能力無人能及
    ,那就是無論你是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能夠成為了經典,所以這樣的一種寫作,最是考驗詩人的文學功底。那蘇軾眾多的詩作中,也有很多的迴文詩,例如他的這首《菩薩蠻·回文夏閨怨》,便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首,這首詩收錄在了蘇軾的《東坡樂府》,而且蘇軾一共寫過七首這種迴文詩,應當說每一首都是經典,但是他的這首則是寫得更為深情,也更加的優美,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蘇軾最經典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詩的成就極為突出。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蘇軾寫了一首「口吃」詩,能一次讀通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900多年前,大詩人蘇軾就曾寫過一首「繞口令詩」,目的是為了幫助他的一位口吃朋友,專門寫給他來練習,這首「繞口令詩」叫做《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大家不妨來試試看能不能一口氣讀完!《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 蘇軾江幹高居堅關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掛經。
  • 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宋代詞壇曾經湧現出無數名人名家,其中,蘇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即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他依然能夠「圈粉無數」。這主要是因為蘇軾生性樂觀豁達,一言一行總是能夠出人意料。最難得的是,蘇軾總是能夠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靈活的切換自己的身份,並且樂在其中。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4個字,便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並以詩中飽含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獨具風格。所以蘇軾詩中極其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他的經典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 蘇軾寫詩嘲諷妹妹長得醜,不料妹妹連寫兩首詩反擊,蘇軾甘拜下風
    而蘇軾就有個妹妹,據史料記載,蘇軾的妹妹不簡單,本身就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薰陶,還伶牙俐齒,才思敏捷,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只不過這個妹妹就是一直沒有嫁人,於是蘇軾就嘲笑妹妹長得醜,沒有人娶她!在妹妹面前做了一首詩: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蘇軾笑話她人未出門額頭已經出去了,眼凹下去眼淚都擦不淨。
  • 冬至日蘇軾獨自遊玩吉祥寺,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寫得很是傷感
    那麼古人也是寫過了很多關於冬至的詩作,其中尤其以蘇軾的這首《冬至日獨遊吉祥寺》,最為令人感動,這個時候的詩人獨自漂泊在外,而且在這一天又無法與家人團聚,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內心極為傷感,所以整首詩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憂愁。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想像豐富,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的散文筆調優美,思想深刻,極具歷史的厚重感;他的詩歌時而豪邁激昂,時而蘊含哲理,令人讀罷浮想聯翩。後世讀者不僅敬仰他的高尚人格,也對他的文學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下面就分享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想像豐富,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
  • 蘇軾一首描寫「老牛吃嫩草」的詩,色中有色,絕了!
    我認為,數上乘「風流」詩文還看古人,因為古人的風流作品既含蓄幽默,又暗藏「博學」,讀來別有韻味。下面,我們來共同賞析蘇軾的一首描寫「老牛吃嫩草」的風流詩。不過,在賞析此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頭「老牛」。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詩詞歌賦,畫畫書法沒有他不會的,他寫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 蘇軾寫了一首意境優美七言律詩,從後面往前面讀意境更美
    蘇軾,宋代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修養非常高,其留世的詩中文學成就比較高的有《赤壁賦》、《水調歌頭》、《定風波》、《赤壁懷古》等,其中這些詩都是前難見古人,後難見來者的絕世之作。他的詩的 風格主要以豪放為主,其作品大多是氣勢磅礴,場景宏闊雄壯,景象壯美。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這期間朝代更迭,才子輩出,不論是到了明清還是現代,詩詞文化已經融入到了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文學盛宴。即便我們對唐詩宋詞知之甚少,但總那麼幾首詩是耳熟能詳的。就在蘇軾路過金山寺的時候,就曾上去遊玩,從而寫下了他人生當中最奇特的一首詩《題金山寺》: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 蘇軾最想得開的一首詩,其中7個字大俗大雅,卻道盡其一生灑脫
    被貶黃州是蘇軾一生漂泊的開始,卻也是詞壇的一大幸事。被貶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等多首千古絕唱。在這一首首詞作中,我們見識了蘇軾的豁達,也了解了他的悲情,可以說這段經歷極大地豐富了他的詞作題材,讓他終於站在了詞壇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