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蘇軾,一首特別的詩,力壓遼國使臣

2020-12-27 赤松在路上

宋朝熙寧年間,遼國的一位使臣來到汴京。這位使臣非常自負以能寫詩自誇,還揚言要和宋朝的詩人比比。當時的神宗皇帝便讓蘇軾來應付這位使臣。

這位遼國的使臣應該是在自己國家有所名氣,所以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宋朝放在眼裡,當然更不可能知道蘇軾是什麼人。

見皇帝派蘇軾來,不以為然,竟然不屑地問蘇軾:「你會寫詩嗎?」

蘇軾見他這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心中非常生氣:一個小小的遼國使臣,竟然如此傲慢,看我怎麼收拾你,但表面上卻不露聲色,只是淡淡地說:「依我看,寫詩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讀詩嘛,那可就比較難了。」

遼使一聽,更不以為然了,不屑的看了蘇軾一眼說:「哼,讀詩比寫詩難,你這是在拉低我智商嗎?」

「你不信?」蘇軾平靜地說,「那好吧,我來寫一首詩,看你能不能把它讀出來。」

「那有何難!你寫來便是。」遼國使臣繼續不屑。

於是,蘇軾不慌不忙當即提筆寫了一首神智體詩《晚眺》。

這首詩可與平常有所不同,只見蘇軾寫了十二個字。這些字有的寫得很長,有的寫得短,有的是橫著寫,有的是反著寫,還有的是側著寫,還有寫的彎曲的,居然還有一個是倒著寫的,而且這些字大小各不相同。

原本趾高氣揚的遼國使臣,這下可傻了眼。他拿起詩來,左看看,右看看,橫著看,豎著看,怎麼看都看不出什麼名堂來,更不要說讀了,著急得汗都流下來了,最終一句也沒讀下來。不得已,只好低頭認輸。

看著狼狽的遼國使臣,蘇軾微微一笑,用手拈著鬍鬚說:「怎麼樣啊?讀詩並不容易吧?那就讓我來給你讀一讀吧,

長亭短景無人畫,

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

曲江倒蘸側山峰。」

遼國的使臣一聽,原來是這麼讀的,原本傲慢態度一下消失了,趕忙陪禮道歉:「大宋果然人才濟濟,失禮,失禮!」

原本想在大宋皇帝面前耀武揚威,結果馬失前蹄,遼國使臣草草結束這次出訪,灰溜溜的回國了,從此遼國再也不敢小瞧大宋了。

這首神智體詩的寫法及詩意是這樣的:

第一句,「亭」字寫得比較長,「景」字寫得比較短,構成「長亭短景」。

長亭,古時候每隔十裡就會在道路邊設一個長亭——也稱「十裡長亭」,以供行旅休息;短景,日影短,指白晝將盡。「畵」(繁體字「畵」也可以寫為框內「人」字底)省去下部「人」,成了「無人畵」。此句嘆息無人為撒落餘暉的長亭作畫,暗含題中「晚」字。

第二句,「老」字寫得稍大,即老大,意為老者;「拖」字橫著寫,意為橫拖;「筇」字竹頭寫得極細,意為瘦竹。筇是竹名,可以作杖,古人言:「竹之堪杖,莫尚於筇。」

瘦竹筇是古人常用之物,愛用之物,因此,後世也常常以筇代指手杖。此句承首句寫,晚亭既無人畫,唯有一老者拖杖於前,活畫出老者體態。

一、二句中「長亭」「短景」「老大」「瘦竹筇」等意象,構成一幅薄暮時分的羈旅圖,有感傷遲暮之意。

下兩句宕開,由首二句重寫人事,轉而側重寫景,使意境開闊,也是題中「眺」的內容。

第三句,「首」字反寫,「雲」字上「雨」下「雲」拉開間距,「暮」字下「日」斜寫,成「回首斷雲斜日暮」,寫老者回首遠眺,見西天片雲落日。

第四句「江」字之「工」曲寫,「蘸」字倒寫,「峰」字「山」旁側寫,成「曲江倒蘸側山峰」,是由第三句向上看之後轉寫向下看到的景象:屈曲的江水之中,倒映著或遠或近的山峰。

《晚眺》雖近於文字遊戲,但它沒有僅僅流於形式。從全詩所創造的意境看,它情景交融,詩韻充足,仍不失為一首頗為耐人尋味的寫景詩。

相關焦點

  • 遼國使臣向蘇軾炫耀詩詞,蘇軾笑著寫下十二字短詩,遼使羞愧閉嘴
    不過,「巧」在詩中只能偶然運用,所謂過猶不及,若一味求巧,反而容易偏正入拙。畢竟巧思米顛奇石,嵌空玲瓏,如袖中玩也;但東海之濱,泰丘萬仞,更為奇壯。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蘇軾隨手運用巧思寫詩,讓自誇是寫詩高手的遼國使者,乖乖閉嘴的故事。
  • 遼國使臣:三光日月星,自以為絕對,蘇軾隨口對出四個,令他嘆服
    關於對聯的故事,在蘇軾身上發生了不少,其實是他交遊廣泛,身邊多是風雅之人,日常用詩詞、對聯開玩笑是常有之事;還有則是蘇軾名聲太盛,總有一些人自詡文才超絕,向蘇軾發起挑戰,但最後都是灰頭土臉。宋神宗時期,有一位遼國的使臣到了北宋京都,聽說這位使臣精通詩文,想和宋朝交流,所以宋神宗便讓蘇軾作陪。
  • 被外國使臣逼得沒辦法,蘇軾當場放大招寫下12個字,對方一讀懵了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被逼出來的詩作,這一次的主人公是蘇軾,逼他的一位遼國使臣。事情發生在熙寧年間,這時候的蘇軾雖還未遇烏臺詩案,卻也早就與王安石人在朝堂交鋒數次,他深知做人不能太露鋒芒。這位使臣是遼國有名的文人,在朝堂之上他對北宋眾文臣是咄咄逼人,讓宋神宗下不來臺。
  •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稱無人能對,蘇軾:不好意思,我有四幅下聯
    今天和大家說說宋朝時期的對對子的故事,遼國使者來到大宋,想要抬高他的身份,就出了一個千古絕對,號稱天下無人能對的出下聯,這時蘇軾就站了出來,可能讓你失望了,我有四幅下下聯,遼國使者當場佩服的五體投地。在元祐年間,遼國使者就帶來一個千古絕聯,號稱天下無人可對,而此時呢,大文豪蘇軾正在翰林院工作,蘇軾的大名在當時可是受到萬人敬仰啊,遼國使者就讓蘇軾來接待他們,在談論當中,遼國使者就說了有這樣一副上聯,絕對沒人能對得上來,蘇軾作為宋朝文壇的領袖,對方這樣挑釁,他當然不可能示弱,直接說,道來聽聽。
  • 蘇軾最霸氣的一首詞,寶刀未老,建功立業
    宋代大文豪蘇軾寫過一首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在詞中他抒發了為國殺敵、建功立業的願望,即使「鬢微霜」也毫不在意,可以說是蘇軾最霸氣的一首詞了。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蘇軾在密州太守任上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當時蘇軾已經三十七歲了,白髮染霜,縱馬打獵,寶刀未老,一腔豪情油然而生:看我騎馬射虎,英氣逼人,三國英雄孫權也不過如此!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論文採,蘇軾力壓佛印;論機智,佛印永遠讓蘇軾吃癟!
    論文採,蘇軾力壓佛印;論機智,佛印永遠讓蘇軾吃癟!蘇軾,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蘇東坡之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不僅詩書畫才藝均精,其交遊也非常廣泛,據統計,他的朋友圈有好友近千人。
  • 蘇軾最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忍不住會心一笑
    古代詩人在交往過程中,往往會寫一些詩互贈,以聯絡彼此的情誼。而在贈詩中,有一種詩往往是詩人抱著開玩笑的目的寫出來的,這便是戲贈詩。雖然說是開玩笑,其實是表現了至交之間的真情實話。戲贈詩,一般語言詼諧幽默,讀起來相對於傳統詩作要更為有趣。比如,蘇軾的詩作《戲贈張先》。
  • 蘇軾把「老牛吃嫩草」寫成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名揚千古!
    古人寫詩可是有很大意境的,他們的詩時而豪情奔放,時而熱淚盈眶,總之古人對於詩來說,大多都是信手拈來的,只要腦中一想,醞釀片刻,一首千古名詩就出來了,什麼唐詩三百首,這都是扯淡,連李白據說是上萬首,不過真正屬於他的也有千把來首吧,所以古人對於詩詞那是情有獨鐘的。
  • 蘇軾一首描寫「老牛吃嫩草」的詩,色中有色,絕了!
    下面,我們來共同賞析蘇軾的一首描寫「老牛吃嫩草」的風流詩。不過,在賞析此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頭「老牛」。蘇軾這首詩中所提及的「老牛」其實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他就是與蘇軾同朝代的著名詩人張先,也叫張三中、張三影、張子野,活了88歲,是一代風流才子,也流傳下來非常多的詩詞。僅舉一個他寫的詩: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 蘇軾最搞笑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非常有名,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蘇軾以詞而聞名天下,流傳至今的詞篇超過三百四十多首,雖然數量不是太多,但他的詞的質量都很高,不少都選入課本。自古詩詞不分家,蘇軾也是個寫詩高手,現存的詩歌數量約為四千首,是詞作的十倍有餘。在這些詩歌中,有一首詩最為搞笑,其中一句幾乎無人不知,但很多人都理解錯它的意思了。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定風波》中,他風雨中獨行,道出了最霸氣鼓勵語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加一篇安慰世人之作,這是他最仗義的一首詩,為了鼓勵即將要參加科考的落魄友人,他可謂煞費苦心。全詩感情真摯,大俗大雅中見真性情,其中7個字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和董傳留別》北宋.蘇軾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 李清照很大膽的一首詩,短短幾字霸氣沖天,令多少男人無地自容
    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李清照這位大才女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似乎更多的是偏向於柔弱婉約的風格。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更何況是人生坎坷的蘇軾呢。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歷代雖說湧現出了很多詩詞大咖,但是其中有一個人很特別,他不是帝王將相,卻被後人稱作「千古一帝,千古一相」,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我們翻看蘇東坡的詩詞,讀上幾首後,就能看出他的性格。沒錯,蘇東坡的性格是豪放豁達的,他總能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生命的真諦,去迎接新的未來。蘇軾一生經歷過一個大案,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從而被貶黃州。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相比之下,霸王項羽也有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不過先秦時期的詩,都是四言詩。就比如: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什麼的。帝王睡不著的時候,偶爾靈光乍現,就會寫一首傳世好詩。秦始皇的這首詩名叫《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 蘇軾的一首詩有抄襲之嫌,牽出了歐陽修的一個錯誤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同僚兼好友章楶,經常與蘇軾進行詩詞答和,有一次,章楶寫了一首詠楊花的《水龍吟》,蘇軾隨之和了一首,就是那首著名的《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顯然蘇軾的水平要比章楶高許多,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都熟知蘇軾的這首和詞,卻鮮有人了解章楶的原詞。對於這一點,章楶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非常佩服蘇軾。章楶家中有一位善談琵琶的樂師,彈奏水平很高,章楶非常喜歡他,於是求蘇軾為他寫一首關於彈琵琶的詞。蘇軾因故一直未寫。一天,歐陽修問蘇軾:「寫聽彈琴的詩哪首最好?」蘇軾回答:「當然是唐代詩人韓愈寫的《聽穎師彈琴》。」
  • 豪放詞人也有憂傷時,蘇軾外出散心,寫了一首梨花詩,訴說哀愁
    也許每每提到蘇軾,我們都有著太多的感觸,在我眼中蘇軾的博學多才在整個中國古代都是數一數二的。蘇軾不僅僅是一個精通詞作的詞人,同時還是兩宋時期尤為重要的文學家。首先蘇軾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唐代古文運動下文學創作受到極大影響的文學家。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蘇軾是宋朝時期最具盛名的詞人,其名程度可以和唐朝詩人李白相媲美,而李清照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她寫的詞不僅唯美,還很有深意。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