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詞人也有憂傷時,蘇軾外出散心,寫了一首梨花詩,訴說哀愁

2020-12-17 風趣史書

也許每每提到蘇軾,我們都有著太多的感觸,在我眼中蘇軾的博學多才在整個中國古代都是數一數二的。蘇軾不僅僅是一個精通詞作的詞人,同時還是兩宋時期尤為重要的文學家。

首先蘇軾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唐代古文運動下文學創作受到極大影響的文學家。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在古代詩詞的創作其實遠遠比不上文章的寫作,如果說詩詞為附屬,那麼文章創作就是主。在這裡也足以看到蘇軾的多才。

在蘇軾之前,上一代文壇領袖乃是歐陽修,歐陽修不僅僅是文壇領袖同時還是政壇領袖,在當時的影響非常達。

而到了蘇軾的時候,應該說只能是在文壇之上的領袖了,不過雖然當死蘇軾也是屢遭貶謫,但是並不妨礙當時眾多文人士子對他的推崇。在蘇軾晚年被貶謫到了海南之時,蘇軾不僅沒有垂頭喪氣,反而在海南搞開了大動作。

來到海南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興辦學校,當時的海南之地還屬於是蠻荒之地,千裡無雞鳴,人煙稀少,開發緩慢,相比於中原地區的教育水平也是非常的落後。

因此蘇軾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興辦學堂,提高居民的基本素養,不僅如此,蘇軾還親自上陣講解,由此也是引來了一大批中原士子慕名而來。

要知道晚年的蘇軾可謂北宋文壇的一桿旗幟,從文章義理,到詩詞歌賦,再到書法繪畫,蘇軾都是樣樣精通。

因此當時蘇軾的弟子和仰慕者也是非常眾多,即便蘇軾被貶官海南,路途萬裡,這些仰慕之人也是要緊緊跟隨著蘇軾的腳步。

而且蘇軾的詩詞文章不僅僅是在北宋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甚至還受到了當時的遼國等外族文學家的歡迎。

這些人甚至願意花費萬金只為了求得蘇軾的一篇文章或者詩詞,乃至使得宋政府不得不宣布嚴禁蘇軾的詩文流傳到國外,違者重罰。

這樣來看蘇軾不僅僅是一位貫通古今的大學者,同時還是一位極其優秀的教育家,在北宋當時的影響也是非常的達。

今天就來帶大家一起欣賞一下蘇軾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卻清新淡雅,讓人讀後口齒留香。

《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這首詩非常的簡單,就是一首寫梨花盛開到凋零之時的景象。全詩沒有用華麗的語調,也沒有用太多的辭藻堆砌,僅僅是淡淡的一些比喻而已。但是其中卻透露出了淡淡的悲傷之氣,對於時光的流逝,人生的漂泊之感。

其實在蘇軾眼中,梨花的凋零,時光的流逝,也僅僅是讓他有點悲傷而已,並不會影響他那豁達的心態。雖然蘇軾一生屢次遭貶謫,但是蘇軾卻從來沒有選擇放棄,也沒有為此而懊惱,一直都保持著一個極其樂觀的心態。

想要了解蘇軾,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了解他的詞傳。這本《蘇軾詞傳》以蘇軾的詞為主,講述了蘇軾的一生經歷。除此之外,這套詞傳還包括《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一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79元,就可以帶回家,趕緊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風趣史書總結:

要是想把這個多彩的蘇軾的文學成就例舉完,大概一生也無法研究透徹。蘇軾就像一本百科全書,從行文做賦,到詩歌宋詞;

再到書法繪畫都樣樣精通,而且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另外蘇軾的身世還兼具了儒釋道三家的精神思想,其中的變通之處亦是讓人捉摸不透。

相關焦點

  • 蘇軾被貶黃州時,和當地知州喝酒,隨手寫了一首詞,流露陣陣哀愁
    02人在最難過時,最感激的便是雪中送炭蘇軾剛剛到黃州的日子,他的心裡非常的難過和悲傷,但因為是文化人,即便人生跌到了最低谷,彼時的黃州知州徐君猷,重陽節的時候,特意在酒樓設宴,請蘇軾吃了一頓飯,就這樣蘇軾為了表示感謝,便即興寫了這個作品,送給了想要感謝的徐君猷。
  • 蘇軾送別朋友,寫了一首哲理詩,第一句有點俗,第二句是經典名句
    從寫文作賦,到詩詞創作,書法繪畫,蘇軾都有大成,且留名千古。這樣的成績,足夠讓我對他稱讚不覺。這就是蘇軾,一個如百科全書一般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蘇軾究竟都是有著怎樣的成就?首先是文章,蘇軾的文章文道並重,可以說是受到了韓愈和歐陽修的深刻影響,蘇軾的文章一出手便有著一種銳意進取之氣。
  • 蘇軾欣賞梨花,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短短四句話,寫出了心中的豁達
    人們對宋代詞壇有個固有的印象,那就是,豪放詞派的蘇辛之詞,都是大氣豪邁的,而婉約詞派的柳李之詞則都為婉轉哀愁的。我們用古板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名噪千古的大詞人,卻忽略了一點,人有悲歡離合,情緒浮動多變。沒有人會一直悲戚悽涼,也沒有人會永遠樂觀曠達。
  • 蘇軾被貶官,去江邊散心,寫了一首大氣磅礴的詞,第一句是經典
    他的詩歌選題豐富,結構縝密,情感細膩,既有《題西林壁》這樣富有哲理的詩,也有《惠崇春江晚景》這樣寫優美景色的詩,還有《春宵》這樣的受人們津津樂道的詩。蘇軾曾寫過牽黃擎蒼、挽弓射月的豪邁,也寫過千裡嬋娟、天涯芳草的柔美。
  • 蘇軾最失意時外出散了散心,寫出一首樂觀曠達的青春之歌
    蘇軾,即蘇東坡,北宋最著名的詞人,所作之詞多為豪放派風格,因其為人坦蕩坦曠達,善於因緣自適。即便是他遭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烏臺詩案,他也能很快調節自己的情緒,隨遇而安。烏臺詩案其實根本就是有人故意歪曲誣陷蘇軾,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因蘇軾反對新法,而他在文壇地位太過耀眼,影響力太大,對新政的推行不利,便被誣陷貶職了。公元1080年二月,蘇軾被貶到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市,任團練副使,一個小職稱。
  • 我們熟知的豪放詞人蘇軾,究竟有著怎樣的胸襟與情懷?
    我們熟知的豪放詞人蘇軾,究竟有著怎樣的胸襟與情懷?今天,我們便一起進入他眾多詞作的其中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起感受下一代豪放派大家的不羈與曠達。面對著剛剛經受的政治迫害,他不以為然,不去抱怨,不去怪罪,只專心地過自己的閒居生活,與山野為伴,食粗茶淡飯,賞月夜行舟,嘆自然之美,偶有幾個友人聚會飲酒,登山觀水,盡興時便再填詞作賦,互相吟唱,這是何等的恬靜安逸,舒適快活?正是這樣風輕雲淡的舉手投足間,不禁引人感慨,是怎樣的樂觀與超然,才有了這般豁然之境界?
  • 蘇軾臨終前,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道盡了一生的無奈和哀愁
    後來,宋哲宗即位時,蘇軾被重新啟用,但是這時的蘇軾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北歸回京時的路上撒手人寰,令人嘆息。在文豪隕落之時,留下了怎樣的詞句總結了他這充滿苦難的一生,經過後人整理,公認《自題金山畫像》為他最後一首詞作。
  • 蘇軾弟子寫得最美一首詞:細雨清寒,獨上小樓,下闕堪稱神來之筆
    而在宋詞當中,最為厲害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等人。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詩,便是蘇軾的弟子秦觀所寫的。雖然秦觀的名氣,比不上他的師父蘇軾。他年輕的時候,就跟隨著蘇軾,後來還曾經得到過王安石的誇獎。但是不久,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他作為蘇軾的親近之人,自然也免不了被牽連。被劾以"影附蘇軾」,接連遭到貶謫,後來鬱鬱而終。
  • 趙明誠擅自納妾,傷心悲痛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詞,訴說心中哀怨
    一首《念奴嬌 蕭條庭院》誕生於寒食節,春寒之日,本身就充滿悽清之氣。這首詞產生時,李清照身居青州,趙明誠遠在萊州。「遠處飛過的鴻雁排成一行,可心中的千言萬語都沒有地方訴說。」這句話是虛寫,實際上運用了「鴻雁傳書」的典故,暗表與丈夫離別之後。
  • 錚錚鐵漢也有繞指柔,辛棄疾婚後用中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肉麻詞
    辛棄疾雖被後世歸為豪放派詩人,也有著極其深沉婉約的一面,他的一生也做了不少情意綿綿的詞作,但大多是以自我的感受為中心,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常被當作一首情詩來讀,也是充滿著溫情。但細讀它你會發現,這首詞其實是他對人生百味的理解。
  • 蘇軾和李清照,各寫一首《點絳唇》,訴說愁緒,兩人難分勝負
    蘇軾和李清照,同為宋代兩位詩詞大家。他們的年齡雖然相差了兩倍,但一樣以詞宗之名,名垂青史,為後世學子敬仰千百年。他們一位是豪放詞代表,一個是婉約派代表,同為宋詞四大家,自然免不了多次被拿出來比較。而這兩人也頗有奇緣,都依照過同一個詞牌《點絳唇》音律寫過一首同樣表達相思情感的詞。其中所用意象,表達的傷心之感也十分相似。只不過一個是男子視角,一個是女子感官罷了。對比這兩首詞,哪一個更讓人感同身受,深入人心呢?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送別朋友時,蘇軾寫了一首離別詞,寫盡人生聚散無常,令人感傷
    宮崎駿先生就在其電影裡訴說過「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悽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只不過那時我們眼前有成群的夥伴及看似無盡的快樂。「離別送友」在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才漸知傷感。兒時的不諳世 事使我們不會被分離的刀劃傷,似乎沒有也沒太多的苦難是孩子可以淺嘗到的。
  • 蘇軾寫的最悽美的一首詞:灑落的不是花,而是伊人離別之淚
    文/孟浪蘇軾寫的最悽美的一首詞:灑落的不是花,而是伊人離別之淚說到蘇東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人生過得很是大氣,他的詩很多都大氣磅礴,廣為流傳。在筆者的中學時代就學過了不少蘇軾的詩,但我們今天說的這首詩卻是蘇軾平生少有的悽婉的詞,這首詞非常經典,堪稱蘇軾寫的最悽美的一首詞,但蘇軾當年卻藏著不讓別人看,所以這首詞到底是什麼樣的,就讓小編來帶您一起來看看吧。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蘇軾繪像蘇軾作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時的心情時是十分複雜,而且感情也是相當充沛,從蘇軾的書信中至少可以讀出好幾個重要的信息
  • 蘇軾思念逝去的侍妾,寫了一首悼念詞,深情不輸《江城子》
    但卻忘了,在他的一生當中,還有另外的一位女子,蘇軾同樣為她寫了一首詞作。蘇軾在與王弗成為夫妻的11年之後,王弗離世。再過十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被創作出,為了思念亡妻。一首《西江月·梅花》,是60歲的蘇軾對朝雲的悼念。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蘇軾的曠達與豪爽,恐怕也和一直以來的家庭教育有關吧。蘇軾的眾多詩詞中,寫給最多的人不是紅顏知己,妻子朋友,而是他的弟弟蘇轍。那首最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的緣起就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弟弟。「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希望「千裡共嬋娟」之語能安慰到弟弟。當然弟弟蘇轍的心裡也是有哥哥的,同樣是中秋夜蘇轍也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應和。
  • 蘇軾重逢家人時寫下一首千古詩詞,中秋之夜斷舍離,道盡人生悲歡
    中秋將至,思念漸濃,無論是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都想著能夠和家人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可是總有人兒不能回家團聚,蘇軾也曾道出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寫進了心中。今天我們要來品讀是蘇軾的另外一首詩詞,中秋之夜蘇軾和弟弟蘇轍短暫相聚,望著一輪明月,訴說著心中三兩事,感慨人生風雨。這首詩詞有著怎樣的感慨,蘇軾在中秋之夜抒發了怎樣的感想,一起來品讀。
  • 人生如逆旅,一首蘇軾的《臨江仙》,讀不盡的感慨
    北宋大詩人蘇軾一生坎坎坷坷,雖歷經滄桑,卻笑對人生,從不悲觀失望。經歷人生許多磨難,他不僅慷慨高歌,激情四射,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很多人喜愛蘇東坡,是因為他的文章平易流暢,豪放自如;很多人欣賞蘇東坡,是因為他有政治家的敏銳、哲學家的才思、文學家的天賦;很多人懷念蘇東坡,是因為他博大深邃的儒家人文精神和不畏壓迫的崇高價值。
  • 文豪蘇軾和才女朱淑真深夜睡不著,各寫了一首詩詞,誰高誰低?
    而蘇軾除了喜歡在月下喝酒外,還喜歡一個人半夜起來散步夜遊。他的多首詩詞裡都會寫到月亮,仿佛只要晚上一有月亮,蘇軾就睡不著,一睡不著,他就會起床喝酒吟詩或者散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寫的是中秋滿月,當時月亮很大,蘇軾喝完酒後抑鬱寂寞中在月下起舞,自我排遣心中的悲觀和苦悶,滿月時蘇軾可以在月下喝酒跳舞,那麼殘月時蘇軾會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