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李清照,各寫一首《點絳唇》,訴說愁緒,兩人難分勝負

2020-12-14 史記人物傳

蘇軾和李清照,同為宋代兩位詩詞大家。他們的年齡雖然相差了兩倍,但一樣以詞宗之名,名垂青史,為後世學子敬仰千百年。他們一位是豪放詞代表,一個是婉約派代表,同為宋詞四大家,自然免不了多次被拿出來比較。

但其實,李清照也不乏「九萬裡風鵬正舉」豪壯奇情之句,蘇東坡亦少不了「十年生死兩茫茫」傷情婉轉之詞。而這兩人也頗有奇緣,都依照過同一個詞牌《點絳唇》音律寫過一首同樣表達相思情感的詞。

其中所用意象,表達的傷心之感也十分相似。只不過一個是男子視角,一個是女子感官罷了。對比這兩首詞,哪一個更讓人感同身受,深入人心呢?

蘇軾的《點絳唇》

「紅杏飄香」在詞的上片,開篇詩人便點出,此時是杏花飄香,春光美好無限的時刻。「柳含煙翠拖輕縷。」遠方的佳人,一定也看到了飄蕩如煙似霧的翠綠垂柳,和遠在他處的自己一樣。

「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

住在一片奼紫嫣紅,青山綠水之中的佳人,就在水邊那棟紅色房子中。她捲起竹簾,遙望遠處,看到的不是我,只有黃昏暮雨瀟瀟淅淅。

「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

我想念這個清新脫俗,美麗高雅的姑娘,相思成疾,在燈光搖曳中輾轉難寐,兀自傷心不已。「歸不去。鳳樓何處。」

他知道朝思暮想的人兒就在那裡,可是他想要回去,卻無法回去,只得惆悵難過,相思難抑。「芳草迷歸路。」

鋪天蓋地的悽迷芳草,掩蓋上了回家的歸路,遮擋住了鳳樓之上等待她的佳人。兩處相思,無法紓解!

李清照的《點絳唇》

「寂寞深閨」悵然若失的女子獨坐深閨之中,好像在等待著什麼人。「柔腸一寸愁千縷。」能讓她千絲萬縷愁緒,

在一寸柔腸之中來回激蕩,無法散去的,當然是她外出做官,久出未歸的丈夫,趙明誠。「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分居兩地,愁眼望去,但見春雨催花,遍地落紅,飄零滿目,更添憂愁。

「倚遍闌幹,只是無情緒。」

詞人常常上到樓閣之上,憑欄眺望,對滿目春景沒有任何的喜悅喜愛之情,因為她的內心此刻滿是相思和幽怨。自己心愛的丈夫遠在天邊,縱然再多美景,能與何人共賞呢。

「人何處,連天芳草」

不知道丈夫在哪裡,而遠處芳草萋萋,綿延千裡直到天邊盡頭,「望斷歸來路。」詞人苦苦凝望著芳草盡頭,愛人應當會從這條路上歸來。

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四人並成為宋詞四大家。然而,似乎像是冥冥中有所傳承一般,他們四人生於南北宋不同的時期:柳永生於繁華的宋初,只有煙火與愛情。

蘇軾在新舊黨派相爭之時,為國家命運淡淡擔憂,為自身坎坷苦中作樂;而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交際,山河破碎,風塵滿面;到了辛棄疾,卻又是勵精圖治,北伐報國的南宋時期。

四人年歲相差平均五十左右,正是一人才冠當世,名滿天下時,另一人才剛剛啟蒙,學識不深。宛如大宋文壇旗幟的接力,又宛如歷史冥冥之中的自由安排,令人不禁驚嘆又唏噓不已。

這四人中間,因為時間和空間上的阻礙,人們認為,也僅僅只有李清照與蘇東坡有機會互相認識過。畢竟李清照是蘇軾的徒孫,也許經過東坡指點也說不定呢。

想要更多地了解這些大詞人之間,難以言說的緣分和牽絆,了解他們無與倫比的才情,我推薦大家看一看這本《李清照詞傳》和《蘇軾詞傳》。

通過他們流傳下來的經典詞作,去感受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詞人們和大宋息息相關的命運。這套詞作,還包括《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才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本來需要一件衣服的價格,如今才兩杯奶茶錢,就能讓你和那些無人不知、無人可比的大才子們掌燈夜讀,共話詩詞。

史記人物傳結語:

這兩首詞可謂各有千秋,就像他們各自的主人一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蘇軾一向是豪放詞代表人物,而在這首《點絳唇》裡格調明顯悽清婉約,可謂用自己「不熟練」的詞風,對決」李清照的「專業領域」。

所以竊以為,在這首《點絳唇》上,還是東坡更勝一籌,因為兩處相思的悽美意境,比單方面的深閨思念,更讓人意難平一點。

相關焦點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宋朝是一個文人輩出的時代,這段時期也是宋詞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蘇軾和李清照分別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公元1084-1101年這段時間內,雖然當時蘇軾已至暮年,但是兩人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 趙明誠擅自納妾,傷心悲痛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詞,訴說心中哀怨
    一首《念奴嬌 蕭條庭院》誕生於寒食節,春寒之日,本身就充滿悽清之氣。這首詞產生時,李清照身居青州,趙明誠遠在萊州。又勾起出無端愁緒湧上心頭。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遠處飛過的鴻雁排成一行,可心中的千言萬語都沒有地方訴說。」這句話是虛寫,實際上運用了「鴻雁傳書」的典故,暗表與丈夫離別之後。
  • 蘇軾、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各寫下一首「洞房詞」:肉麻程度不分伯仲
    說起「唐詩」和「宋詞」,大家就能聯想起許多傑出的代表性人物。唐宋時期,是詩詞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文人,其中就包括宋朝的蘇軾和李清照。一說起蘇軾和李清照,大家就會想,他倆之間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能有啥好說的。是的,他倆之間確實沒有關係,非要說有什麼關係,那就都是宋朝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
  • 李清照的一首點絳唇神韻悠然,情詞並勝,真乃詞中上品
    但是李清照是有真情實感,無需做作,而且她才思敏捷,詩情蕩漾,一首點絳唇就充分地顯示了她的詩詞功底,也表現了她的情詞並勝的詩風特點。原文:《點絳唇·閨思》宋 李清照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幹,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 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向夫君撒嬌,字裡行間都是甜蜜的愛意
    李清照和趙明誠是出了名的恩愛夫妻。李清照是宋朝第一才女,文採出眾;趙明誠出身官宦世家,擅長金石鑑賞,也是位不可多得的翩翩公子。兩人欽慕彼此的才華,意趣相投,互生情愫。婚後二人共同研究金石書畫,夫唱婦隨,琴瑟和鳴,好生讓人羨慕。兩個人閒來無事還喜歡做些風雅遊戲。
  • 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賞析起來倍感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賞析起來倍感肉麻,卻又春風撩人"你今天有點怪,哪裡怪?怪可愛!"這是當下最流行的土味情話,這樣的情話雖然聽上去有點土的,但是也不乏有情趣。但要說情話的鼻祖,我覺著還應當是宋代的兩大詞人,蘇軾和李清照。我們都知道他們來自有不同的宋詞派別,一個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可是又有誰知道他們也曾有過交集。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巔峰對決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但也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兩人的心境也就不同,所以寫出的作品自然有不一樣的感悟。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唐詩」和「宋詞」可以體現了我國歷史上古詩詞發展的巔峰,在唐朝和宋朝可謂是人才輩出,如果以宋朝為例的話,如果要提最有名的詞人的話,蘇軾和李清照肯定要在其中了。蘇軾是宋朝時期最具盛名的詞人,其名程度可以和唐朝詩人李白相媲美,而李清照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她寫的詞不僅唯美,還很有深意。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 和丈夫暫時分別,李清照思君心切,寫了一首冷門詞,訴說孤單寂寞
    男人們寫情愛更多是憐惜和開懷,女人寫情愛,更多是嬌羞與痴怨。千古才女李清照就以婉約細膩的文筆寫下許多詞句,她的詞作,早期多以率性天真的浪漫少女感受為主,後期則以痴情愁怨的相思為主,這與她的情感經歷頗為有關。
  • 李清照一首詞,成為了有文化的女流氓,向丈夫撒嬌,撩撥人心弦
    當年,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的愛情讓所有人羨慕不已,兩人結婚之後,琴瑟和鳴,有著志同道合的志向,有著共同的愛好,更加讓人羨慕,可以說是金童玉女的組合模式,出街絕對是王炸,兩人自小都是博覽群書,在李清照十幾歲時就能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名作,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 李清照和蘇軾都在自己新婚時候寫下一首詩,「香豔」程度不分伯仲
    在我國古代的文學史上,唐詩跟宋詞可謂是兩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歷史上古詩詞發展的巔峰,唐宋時期的文壇是人才輩出,單單說宋朝著名的詞人都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蘇軾跟李清照的故事。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朝最著名的詞人,他從小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小小年紀就頗負盛名,足以跟唐朝時期的李白相媲美;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她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才華出眾,她寫出的詞不但意境優美,還有深遠的意義,她跟南唐後主李煜在文學上的造詣不分高低。
  • 3首李清照冷門愛情詞,寫出女子的柔情,留下千年閨怨
    這首詞寫盡了李清照的心事,而接下來這首詞寫的則是李清照的新夢,《木蘭花令》,這首詞是當時二人居住在青州期間,李清照為趙明誠所寫,當時丈夫趙明誠還曾外出去寺裡於妻子小別。但別看是小別,不遠遊,但對於為女人的李清照來說還是依依不捨,不想離開丈夫,留下了閨怨和惆悵。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眾所周知,李清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幾乎沒有哪個人沒聽過李清照的名字。 她用敏捷的才思和堅強的品格打動了很多人。她在文學上造詣非常高,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
  • 李清照最難模仿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一次傷心一次
    在這首詩裡,你會覺得李清照很孤獨,客在異鄉,滿腔的孤寂與悽慘無人訴說。相識的大雁能減輕生活的苦悶,此時唯一的故友也要離她而去了,似乎生活中所有的繁華和幸福都消失了。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在此時的李清照的眼中,悲傷無處不在。所以在下闕的起始,就直抒胸臆,暗黃的落花堆積了一地,那些落花堆得滿滿的,現在沒有人欣賞它們,摘花佩戴了。
  • 蘇軾思念逝去的侍妾,寫了一首悼念詞,深情不輸《江城子》
    但卻忘了,在他的一生當中,還有另外的一位女子,蘇軾同樣為她寫了一首詞作。蘇軾在與王弗成為夫妻的11年之後,王弗離世。再過十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被創作出,為了思念亡妻。一首《西江月·梅花》,是60歲的蘇軾對朝雲的悼念。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 第一才女李清照最著名的《點絳唇》,被譽為:不可復得、神韻悠然
    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其才情,是後世公認的。李清照最為我們熟悉的成就,是她的詞作,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分界線,可以鮮明地被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其前期作品,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之類的遊賞之作,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等表現少女情韻的傳神之作,當然還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閨情之作,而閨情作品
  • 好友得子,蘇軾寫詞祝賀,卻和別人寫的都不一樣,讀來忍俊不禁
    傳說張先年輕時還和一個美貌小尼姑處過對象,兩人常常爬著梯子在夜半私會,後來私情暴露兩人不得不離開彼此,多情的張先還為小尼姑寫下一首《一叢花》。這件事情只是張先風流韻事裡的冰山一角,他一生富貴風流,與許多佳人美女傳出佳話。蘇軾曾經就寫詩調侃他說:「雖然你這個多情才子已經老了,但你身邊的鶯鶯燕燕卻還是那麼多那麼美。你無論走到哪裡,都有無數美女投懷送抱,真是忙碌呢!」
  • 短短幾句滿滿的少女心思,李清照最「撩人」的一首詩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畢竟文學作品的欣賞因人而異,「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解釋」,但這僅限於文學作品,真要將探討對象放到文人本身,其實有些時候還是能夠分出高下的,就像南宋著名詞人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就是這個道理。
  • 蘇軾較為有趣的一首詞,起初看似妙語連珠,讀完讓人大笑
    將就沒了這樣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寫的是非常奇妙生動。這讓小編不禁感嘆到蘇軾的才華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呀。 其次,還能看出從對仗來看,這兩個完全並不相關的典故,若是放在一起對仗的話,也是極其考驗技巧的呀。而這一句中的「六和一」是完全相對的,稱謂「従事」和「先生」又是相對的,但是這些都很平常。
  • 李清照最有膽魄的一首詩,僅28字卻令人讚嘆不已,才女不愧是才女
    李清照一生寫詞作詩無數,在詞方面的造詣尤為突出,被公認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詞向來不只是婉約派,還有豪放派。她的一生也想她所做的詞,多變,多感,一生的傳奇就像是一隻多變的蝴蝶。李清照亦可比肩男子。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李清照的一首詞,看看千古才女的才氣究竟如何?《點絳唇·蹴罷鞦韆》宋·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