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意味著殤痛,送行意味著分割,無論哪一種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外輻射般做快感切除,遺留下足可使人窒息的心灰意哀,哀莫大於心死。世間離別是蕭索的常態,相聚是恩賜的偶然。
柳永有句教科書般形容別離的名句「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別說多情,連人類本真的不值一提的小情緒,均無法抵抗那雨霾風障般的離殤洗禮。其實早在我們的童年的歡愉中。
宮崎駿先生就在其電影裡訴說過「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悽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只不過那時我們眼前有成群的夥伴及看似無盡的快樂。
「離別送友」在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才漸知傷感。兒時的不諳世 事使我們不會被分離的刀劃傷,似乎沒有也沒太多的苦難是孩子可以淺嘗到的。
反之當你對分別有所觸動,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交心密碼,而傷痛也變成家常便飯了。不知道有沒有人體會過,與摯友在寒風雨夜中分離、送別,希望你們一生不曾有。
而在我國浩瀚的名家雅士詞人文學家中,「離別愁」是最常用的題目之一,也是比較能深及作者心靈,反應作者風格的主題。
北宋蘇軾寫過的離別思緒不下少數,真正惹人傷懷的並不多,了解蘇軾一生風骨的人,才是真正能讀懂其送別的真意。
其中有一首名為《臨江仙·送錢穆父》的詞,風格果然異於其他庸詞,無謂離別的苦澀。
這首詞主要的內容是蘇軾與友人在長久的分別後再聚俗緣,友人近年來受盡坎坷,仕途生活全無路,數不盡的悲愁彌布在前途。
不管怎樣,辛棄疾還是盡興稱讚友人的高古不凡和古井心境。友人和作者似乎在月夜圍坐樹下,談心換盞,久亦不久到了離別的時候,傷寒都咂在喉下,笑語均寄予明月。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上闋寫盡重逢美樂,不見之前的再見有如和風細雨後的虹絳,美的不可方物。
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二人的官位相當,志趣向和,怎一次「知音」寥寥概括,其感情的深蘊在經波折和蜿蜒後鮮濃斐然。
左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人生何嘗不在日消時散中望向終結。蘇軾與錢穆父三年前最後一次見面,而後分離。
那一次已有絕別之息,而三年後再次相逢,在山水有相依的杭州,這甚篤的友誼,謂之一波三折也不誇張。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下闕道明主題真意,一片真意訴地夤夜煙消霧散,抬頭仰望月朗星稀。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深切地寫出作者與錢穆父深處雲霧悽清,微微數詞緩緩鋪陳開友人即將分離的鬱悶難解,仿佛世界素淨皚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詞末二句是作者在時光與歷練後的悟到智慧,亦是表明作者心跡的主觀觀點。
無所謂比喻是否恰當,後有許多學者對此句不吝讚美之詞,從主觀、側面兩個方向均表現人生如寄如逆旅,我亦悲懷亦行人。
蘇軾大量地創作豪放詞,開創了豪放詞風,促進了詞風的轉變,蘇軾的豪放詞能夠藉助瑰麗壯偉的意象,恢宏的意境來抒發其慷慨豪情;
蘇軾當年參加科舉時,瀟灑豪邁的文風,深得歐陽修的賞識。而他的很多詞作,也成為了詞中經典。推薦大家看看這本《蘇軾詞傳》。
這本《蘇軾詞傳》由淺入深地幫助你了解蘇軾的一生。裡面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展現幾位詞人真實而又充滿詩意的人生。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運動30分總結:
蘇軾寫「別離」總是別有風味,他人總是唯唯諾諾悽悽苦,作者卻表瀟瀟灑灑濃濃情。情至真至切,超然的興趣即使是故作姿態,也難能可貴,貴在持之以恆,亦作真也。「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願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