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脫的蘇軾,在送別好友的宴席上,寫了一首詞,同歌女較起了勁

2020-12-11 歷史東風吹

時間在一點點向前,萬事萬物都有輪迴,人事物都隨著季節隨時更替,最欣喜的是與人相遇,最痛苦的是舊相識的離開。但生活還在繼續,沒人能夠阻止「聚散終有時」,坦然接受才是釋懷的最好辦法。

今天要說的蘇軾的這個作品,裡面充滿了對分別的感懷,東坡先生便是經歷了欣喜後,又遭受了痛苦,因為很久沒見的老朋友相見又匆忙同他道別,於是東坡先生寫下了這首詩,不光是對朋友的不舍,也同時隱喻了世事的無常。

《臨江仙·送錢穆父》蘇東坡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1蘇軾感嘆老朋友的遭遇,慚愧自己的變化

這句話蘇軾感慨了老友這幾年的經歷,自從上次分別已經度過了三個春夏秋冬,而三年過去了,他依然獨自行走在江湖中,獨闖天涯,踏遍了世俗紅塵。

此時,蘇軾的感慨也不是沒有道理,彼時的他也非常心煩,因為受到朝廷裡同僚的排擠,讓東坡先生身心俱疲,見到多年老友,也讓自己傷透的心得到了寬慰。

02朋友狀態極好,可憐自己

這句蘇軾直接誇讚感嘆自己的朋友,即便是飽經風霜已經有三年之久,但看面色依舊是滿面春風,絲毫看不出歲月的痕跡和被生活蹂躪後的頹廢。

可以看出,東坡先生極其佩服這位老友。感嘆他的心態比自己好,想到自己的種種遭遇,放在好友身上,好像根本就不值一提。

03稱讚朋友的氣節,像自己一樣

看起來這位老朋友就像一口毫無波瀾的古井一樣,十分的平靜。好像並沒有受到挫折的影響。就像秋天的竹子一樣正直,有骨氣。

蘇軾絲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詞,同時也有一點同情老友的遭遇,但看到他這般有精神,也就放心了。

同時也是在安慰自己,我們兩個人的遭遇差不多老兄已經這麼有氣節了,我自己也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被困難所打倒,被世俗所沾染。

04就要離開,心情不美麗

可是朋友連夜就要趕著離開,才剛剛見面,還沒有平復內心的喜悅,心情就又一下子變得不好了。這裡描寫到的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雲霧。

這麼突然的情緒變化,弄的蘇軾措手不及,但是他又不得不為這位老朋友送行。蘇軾的心情一下子從山巔跌到了谷底,只是實在是不能強留,於是只好用慘澹的風景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05蘇軾展示可愛一面

這裡提到了兩個人吃飯請的一位歌妓,本來即將經歷離別已經非常傷心了,剛剛調整好情緒,痛飲解除心中的惆悵,這歌妓卻還跑到酒杯前面搔首弄姿,唱一些令人傷心的歌,快點停下吧,我們不想聽了。

可愛的東坡先生終於在這一句表達出了自己的情緒,讓人看出了他也有心煩的時候。沒想到竟然還把這樣的心煩寫進了詩裡。連歌姬的表演都不想看了,能看出心情是多麼差。

06富含哲理,感嘆生命無常

生命就像在頂風的道路上逆行,我們都是走在路上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的,遭遇都一樣,路途一樣漫長,慢慢走吧,聽天由命是很好的選擇。每個人來到人間都是一種苦難,只要看開一些,苦難也就不是苦難了。

後世的很多讀者認為,東坡先生這首作品的最後一句的意思,可能是在暗示,自己在官場上受到排擠,種種不公平的遭遇,他早已經能夠非常平和地應對所發生的一切。作為豪放派的他,直言不快導致了他現在的處境,但這一切都沒有把他打到。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十分悽慘,低落消沉的心境卻無人訴說,只能全部寄托在詩詞當中。 想要了解他的一生,這裡推薦大家這套詞傳,其中包含《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歷史東風吹結語: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當過官的普通人,一生中也一定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困頓不堪,但不公平和排擠有很多。

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所有人都是一樣,生來皆苦,大家一起走在生活這條不平坦的路上,倒不如慢慢走,慢慢看,也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或者說,生活已經這麼難了,不如好好地調整好心態,至少接下來的路不會就會順遂很多。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百讀不厭
    灑脫是陶淵明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淡泊;是王維詩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然;是劉禹錫詩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樂觀。如果用「灑脫」二字來形容詩人,蘇軾是再恰當不過了。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點,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寫下一首送別詞,短短幾句,寫盡人生,後兩句盡顯豁達灑脫
    蘇軾因為人生的經歷頗為豐富,所以也養成了自己豁達且樂觀的性格,他所描寫出的離別之詞必然不同於其他的詩人,在流露出自己的真情之外,也往往能夠激發起大家共同的感情。選取蘇軾所寫離別的詩詞中的一首來感受其所描述送別情感。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高級的調皮
    雖然在仕途上跌宕起伏,但他的文學造詣沒幾個人比得上。蘇軾在文學方面有著非常傑出的成就,更是宋代詩詞文學的領軍性人物。不管是詩詞書畫還是散文,在宋代文學領域乃至在整個中國文壇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從蘇軾的詩詞作品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的豪放灑脫,還能體會到他的溫柔深情。殊不知蘇軾其實還有幽默風趣的一面。
  • 蘇軾一首送別好友的詞,最後一句將離別之苦渲染的淋漓盡致
    蘇軾性格開朗,待人坦誠,心胸豁達,即便在充滿矛盾與爭鬥的官場上,也結交了無數的朋友,如陳述古、楊元素、蘇伯固等。但宦海沉浮,升遷貶謫司空見慣,歡聚離別更是家常便飯。蘇軾十分多情,一旦與朋友分別,惜別之情便油然而生,分手之後也常常思念感懷。所以,送別贈答詞的數量很多,感情也真摯深厚。
  • 蘇軾一首送別詞,表達了慰問,讚美了友人,還留下了哲理
    雖然蘇軾很厲害,但咱今天要說的不是他,而是他的一首詞:《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和錢勰的關係可不一般,是無話不說、盡可委託的摯友,蘇軾發明了一道新菜,不敢獨享,還寫信邀他錢勰過來同食,兩人交情之深可見一斑。所以啊,錢勰途徑杭州,作為摯友的蘇軾怎麼不置酒相送呢!
  • 蘇軾的這一首詞,寫盡了人生的聚散無常!
    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也是在聚聚散散中一路走來,送別了老朋友,結交了新朋友,然後繼續重複過去的故事。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和老友久別重逢然後又匆匆分別的故事,雖然全詩看似灑脫豪邁,但其中也隱含對世事聚散無常的一種無奈。
  • 54歲的蘇軾,送別好友時作佳篇,最後一句看透人生,成千古名句
    年少便入朝堂的蘇軾,年少輕狂又有些驕縱之氣,難免會引得小人的不滿。「烏臺詩案」的發生是蘇軾命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場經歷不僅改變了蘇軾的文章風格,還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130天的牢獄生活,令他看明白了很多。不再拘泥於提筆安天下的人生目標,蘇軾將更多的身心放在了生活上。面對眼前的人生逆旅,蘇軾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做到了隨遇而安。
  • 蘇軾最有名的一首送別詞,道盡人生失意的豁達,很多人奉為座右銘
    在唐詩佔據著絕對統治地位的那幾百年時間裡,宋詞在文學界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即使在宋詞中,蘇軾、柳永等人就詞的發展與風格的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因為宋詞象徵著墮落、沉迷、消極,所以宋詞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蘇軾。
  • 三年後相逢又離別,蘇軾一首宋詞最後10字乃是超然物外的灑脫情懷
    作為北宋最為著名的文學家,蘇軾給我們今天的古典詩詞帶來了非常豐富的信息。我們中學時代接觸到的很多詩詞都是蘇軾所寫。在他的筆下,我們也能夠管窺到這個詞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經歷。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宋詞也是如此,這首宋詞寫於詞人和一個朋友三年後的相逢又離別之時,寫下這首宋詞表達對於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也在其中浸透了對於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宋詞的最後十個字,表達出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情懷。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蘇軾送別好友時說的,他為何這樣說?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況且兩人都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去做,所以蘇軾在杭州又為錢穆父安排了隆重的送行儀式,在錢穆父即將踏上前往瀛州的路上,蘇軾還為錢穆父送上了一首詞作,為好友贈行,這首詞就是《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 蘇軾送別友人,寫了一首詩,充滿樂觀勵志,第二句你肯定聽過
    蘇軾曾為朋友董傳寫過一首留別詩——《和董傳留別》。詩中蘇軾向好朋友傳達了真摯的祝福,盼望朋友能夠有朝一日金榜題名,揚眉吐氣,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全詩都在蘇軾看著朋友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希望朋友由此榜上有名,擺脫此時的落魄困境,樂觀豁達的心態,仿佛已經能看到這之後詔書上寫著友人的名字。作者借這首留別詩表達了對朋友最真摯的祝願,字裡行間都是作者對朋友的仗義之言和美好祝願。
  • 蘇軾送別友人的一首詞,抒發曠達之思,最後一句灑脫不已
    在宋哲宗元祐六年的春天,蘇軾擔任杭州知州的時候,遇到了老友錢勰。錢勰字穆父,他從越州卸任,趕赴瀛洲時,路過杭州與蘇軾相見的。兩人見面之後,非常高興,可是經過短暫的相逢後,錢勰又要趕路前行,其實蘇軾不久之後也要離開杭州。他懷著極其傷感的心情,為朋友送行,並以此詞相贈。在上闋中,蘇軾開門見山地敘述了久別重逢的情景。
  • 畢業季就如蘇軾的一首送別詞,一波三折
    而這一生的幾輩子裡必然要經歷諸多上車下車,要不斷地和上一輩子說再見。身邊的人和關係也不斷更替。那個剛剛還和你言笑晏晏的人或許轉身離去之後,永不再見。古詩詞很多寫送別的離愁別緒的,楊柳依依惜別之意。一讀起來就惆悵、孤寂。不過蘇軾一首詞卻別開生面,依依惜別,卻充滿豪邁、曠達之情。筆觸細膩而不煩膩。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蘇軾被貶,唯有一歌女前來送別,蘇軾贈她一首詞,盡顯惺惺相惜
    蘇軾的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正是寫的他與一位歌女相互間的憐惜。給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這首詞,是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由杭州北上密州任職,途經蘇州。地方太守設宴招待時,席上,一歌女不忍其離開。所以蘇軾作了一首《阮郎歸》送予她。幾日後,倆人長亭送別,蘇軾又作此詞以為酬贈。詞的上闕: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唯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歐陽修傳世書法蘇軾第三次來到平山堂的時候,歐陽修早已去世,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歐陽修當年的親書手跡,其中就有一首《朝中措》的詞: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這首詞有一條小序「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來劉原甫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學者劉敞,他是歐陽修的好友。嘉祐元年(1056)劉敞出守揚州,當時在京城汴梁的歐陽修為劉敞餞行。此時歐陽修回憶起自己揚州工作的經歷,寫下了這首送別詞《朝中措》,對劉敞的揚州之行寄予厚望。劉敞到任後登臨平山堂,想起平山堂的的創建人、他的好友歐陽修,就將歐陽修的這首餞行詞刻在了平山堂的牆壁上。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上一首詞,祝福中透著調皮,被後世津津樂道
    蘇軾非常喜歡拿詩詞尋開心,比如他的好友陳季常非常怕老婆,蘇軾知道後,便寫了一首《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來「取笑」他,其中寫道「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這也是「河東獅吼」這個成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