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女子的命運,大部分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好好長大成人,然後成為別人的妻子,相夫教子過完一生,就是最為普遍的人生道路。而且,在崇尚「無才」便是最高的優點的時代,女子如果學得了某方面的才能,那也未必能夠過上自己期盼的生活。淪落為歌女,也許就是這些學了技能的女子的最終歸屬。
而跟歌女有著相類似的命運的另外一種類型的人,就是文人。同樣是才能在手,但總是會因為仕途上的各種事情而過得不順暢。
於是這樣的兩類人,看似一點兒都沒有交集,實際上卻有些相近的期望與追求。所以,如果遇到了,自然就更容易對對方產生憐憫的情感。憐憫對方,更是在憐憫著自己。
蘇軾的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正是寫的他與一位歌女相互間的憐惜。給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這首詞,是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由杭州北上密州任職,途經蘇州。地方太守設宴招待時,席上,一歌女不忍其離開。所以蘇軾作了一首《阮郎歸》送予她。幾日後,倆人長亭送別,蘇軾又作此詞以為酬贈。
詞的上闕: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唯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蘇軾說自己到現在,差不多四十歲了,容顏蒼老,白髮滿頭。但是,過了大半輩子到此時此刻,他都不知道自己回故鄉的計劃,是否能實現,什麼時候才能夠實現。
一直在外漂泊,在仕途上又屢屢被貶,不知何去何從。而且老友新朋都已斷了聯繫,只有這位歌女還殷勤地設宴為自己踐行。實在是難得,也是足夠悽涼!
蘇軾在這一小節裡面,從自己寫到歌女,從自己無依無靠的落魄現狀,說到只有歌女一人為自己踐行,也說明了歌女此時此刻的狀況,是與自己相類似的,孤身一人。
即使在當下,倆人認識的時間不長,但能夠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對方的影子,感受對方的苦楚。
詞的下闕: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不用羅巾浥,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蘇軾在長亭,就要告別歌女而離開時,歌女開口唱歌還哽咽地啜泣起來,淚水加上細雨和涼風吹打著雙頰。冷意襲來,連著心都在風中發顫的感覺。
在這寒風澀谷之下,雙方只覺得離愁如滿天細雨,紛紛揚揚,無窮盡。而這臉上的淚滴,不要用手帕擦拭,就任它灑滿衣衫吧。等到有機會能夠再次相會時,便把這作為相知、想念的憑證。
詞的下闕,從歌女又說回到自己的身上,與上闕的表達相互交融,也是在指自己與歌女倆人,同為天涯人,淪落至此,又相遇。
在蘇軾的眼中,美麗動人的歌女,即使地位低下,但依舊有著善良的心,跟自己相似的境遇,難免心生同情與憐憫之情。「舊交新貴音書絕,唯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其實這應該也是不少社會中人所面臨的困境吧。就像蘇軾對於陶淵明的評價,「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想要走上仕途,就去追求好了;
「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想要歸隱,就真正回歸到深山老林裡去。這兩者之中,其實就沒有所謂的更加清高,還是要為之避嫌。
在蘇軾的人生道路上,不如意的事情,一直都不少,跌跌宕宕地走過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有人用了八個字評價蘇軾,說「欲仕不能,欲隱不忍」。
在仕途上,想要有一番的作為,但卻一直因為各種事情而被貶謫,想要完全逃脫出來,做一位普通的平頭百姓,卻又有所嚮往,不希望一生庸碌無為。
如何能夠全面了解蘇軾呢?最好的方法便是從他的作品入手。推薦這本《蘇軾詞傳》,通過他的詞作,由淺入深地了解蘇軾的一生。
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展現幾位詞人真實而又充滿詩意的人生。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一行史書總結:
說著輕易,實則困難。所以,蘇軾在這其中,總不如意。在與命運做著有意義或者是徒勞的事情時,難免心有惆悵之感。
蘇軾在這時候能夠遇到這位善良的、肯為自己踐行的歌女,實在是令其感動。而且在贈予歌女這首詞之後,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對歌女的命運的挽救,讓其身價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