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宴會上贈女子一首詞,讚美她的豁達開朗,最後一句話流傳千年

2020-12-11 扁擔圈生活

蘇軾作為宋代文人的傑出代表,不僅文章獨步天下,對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也樣樣精通。然而,這樣一個博學多才的政治家,卻命途多舛,一生鬱郁不得志。

他的人生中最要命的便是那場「烏臺詩案」,因為一封《湖州謝表》,被政敵有心利用,導致蘇軾直接獲罪下獄,還連累了一眾親朋好友。

最後,因為有國法「不殺士大夫」,以及王安石和高太后的求情,他得以免除一死,但活罪難逃,被貶黃州。這次文字獄一案,直接導致弟弟蘇轍被貶筠州(今江西),蘇門四才子也隨之消散,然而,受牽連的20多個罪犯中,唯有好友王鞏被貶的地方最遠且最偏——古人稱之為「蠻荒之地」的嶺南。

朋友何其無辜受此貶謫,這使蘇軾內心十分愧疚,他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元豐四年(1081),蘇軾作《次韻和王鞏六首》,其一云:

欲結千年實,先摧二月花。故教窮到骨,要使壽無涯。久已逃天網,何而服日華。賓州在何處?為子上棲霞。

王鞏在嶺南賓州期間,蘇軾與他書信往來密切。

嶺南瘴氣逼人,蘇軾擔心王鞏受不了,建議他用「摩腳心法」對付瘴氣,還勸他少飲酒,調節飲食,鼓勵他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時來運轉。而遠他鄉的王鞏為了安慰蘇軾,則給他回信大談道家長生之術,說自己正在賓州修行。

蘇東坡很喜歡廣西的丹砂等特產,便從黃州致信對友人說:「桂砂如不難得,致十餘兩尤佳。」

除此之外,他們還交流詩詞書法和繪畫心得,並時常討論國事,交流政見,兩名落拓名士「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的赤子之心,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二人情同手足,親密之情溢於言表。

但對於朋友的愧疚之情,蘇軾一直難以忘懷。後來他給王鞏的詩集編序,《王定國詩集敘》中說:

「今定國以餘故得罪,貶海上五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於家,定國亦幾病死。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

公元1083年,王鞏奉旨北歸,得以宴請蘇軾,二人有幸重逢。蘇軾發現雖遭此一貶,王鞏不但沒有尋常謫官那種落拓的容貌,還容顏煥發,神色更甚於之前。不由疑惑,「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煙窟裡五年,面如紅玉」。逆境之中,王鞏依然豁達開朗,可見心態非常人所不及。但是,東坡卻非常想知道究竟是何緣由使好友如此開明?

王鞏笑了笑,不置與否,叫出柔奴為蘇軾獻歌。只見美人輕抱琵琶半遮面,慢啟朱唇,歌聲嫋嫋,分外悅耳。東坡以前也見識過柔奴的才藝,如今也覺得她比之前更美麗了,才藝更精進了,更是疑惑難道賓州水土這樣養人麼?

於是,蘇軾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試探地問柔奴:「嶺南應是不好?」柔奴順口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深受感動,沒想到這樣一個弱女子竟能脫口說出如此豁達之語,於是對她大為讚賞,立刻填詞贈她,這首詞便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原來,王鞏獲罪被貶時,家奴歌女紛紛散去,唯有柔奴一人願意陪伴王鞏共赴賓州。這和當日蘇軾被貶黃州一樣,只有王昭雲一人不忍離去。自古以來,嶺南窮鄉僻壤,瘴氣橫生,柔奴明知此地險惡,卻還是願意和王定國同甘共苦,其心可鑑。

王鞏與柔奴二人一起在賓州生活了三年多,兩人惺惺相惜。王鞏潑墨吟詩,訪古問道,柔奴則歌聲相伴,溫柔慰藉。兩人於逆境中,相互鼓勵,催促奮發。

只有心情愉悅,才會使人精神煥發,越變越年輕。因此東坡才會感覺二人紅光滿面。

據記載,這位柔奴不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較高的造詣,而且她醫術高明,十分同情社會底層弱者,常常親自上山採藥,以其一身醫道救治嶺南百姓,被嶺南人民奉為「神醫」。

古往今來,柔奴是唯一一位被譽為女神醫的家姬。

柔奴說的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其實並不是首創,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無論海角於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由此可見柔奴知書達禮,才思敏捷。

自蘇軾《定風波》一詞傳開後,「點酥娘」柔奴的名聲便為人所知,而王定國與她的戀情也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經典愛情故事。但是,人們更欽佩的如此小女子的豁達開朗,這對後來蘇軾流落儋州時的曠達也做了一種鋪墊。

如今,我們再聽到「此心安處是吾鄉」是不是總有一種莫名的情懷呢?

相關焦點

  • 蘇軾酒席遇見一妓女,作詩讚美她的豁達開朗,最後一句話流傳千年
    詩詞對聯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文化,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而宋朝的蘇軾蘇東坡作為當時文人的傑出代表,不僅文章獨步天下,對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也精通。然而,這樣一個博學多才的政治家,卻命途多舛,一生鬱郁不得志。
  • 因為女子的一句話,蘇軾感慨萬分,隨即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在此案中最主要的一個人就是詩人蘇軾,原因就在於他上奏了一些全是怨言的奏摺,這就讓一些在朝中經常與蘇軾作對的人有了可乘之機。他們認為蘇軾是在埋怨皇帝,覺得皇帝做的不夠好。理所當然蘇軾進入了烏臺被審訊。其實蘇軾是被那些看他不順眼的人誣陷的。如果當時下了一場六月的雪,或許蘇軾就不會被冤枉的這麼慘!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因為這件事他的好朋友也被牽扯了進來。
  • 蘇軾很著名的一首詞,讚美好友的侍妾「柔奴」,最後7字成絕唱!
    文/顧無【引觴漫談】有一句老話流傳很廣,叫「朋友妻,不可欺」。今天看到蘇軾的一首詞,序寫的很有意思,講述的是自己好友王鞏的一位小妾的故事。故而見題生意,想到了這句老話。【臨其詩境】今天這首詞卻不太一樣,蘇軾在與好友王鞏相會的過程中,不僅見到了其妾,還與她相談甚歡。在著名的「烏臺詩案」以後,不僅蘇軾差點遭受殺身之禍,好友王鞏也被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臨去時,其歌妓柔奴(寓娘)也毅然決然隨其去到嶺南。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作品數不勝數,而且千古流傳的佳作也屢見不鮮。有人喜歡梅花的堅強,如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有人欣賞梅花的謙遜,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讓很多人為之感動。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 蘇軾被貶,唯有一歌女前來送別,蘇軾贈她一首詞,盡顯惺惺相惜
    在古時候,女子的命運,大部分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好好長大成人,然後成為別人的妻子,相夫教子過完一生,就是最為普遍的人生道路。而且,在崇尚「無才」便是最高的優點的時代,女子如果學得了某方面的才能,那也未必能夠過上自己期盼的生活。淪落為歌女,也許就是這些學了技能的女子的最終歸屬。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有一天,蘇軾找陳季常去喝酒遊春,但是卻遭到了陳季常妻子的懷疑,懷疑蘇軾領著自己的丈夫去風花雪月了,並且要求丈夫如果要出去的話就要發誓:「如果有妓,願意罰打。」但是這次卻跟蘇軾喝多了,還叫了歌姬來助興,美景佳人,陳季常更是玩得不亦樂乎,最後深更半夜才回去。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百讀不厭
    如果用「灑脫」二字來形容詩人,蘇軾是再恰當不過了。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點,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問朋友侍妾:嶺南生活怎麼樣?對方的回答,被寫成一首詞
    這位奇女子名為柔奴。今天為大家介紹的詞句,就是蘇軾寫給她的。老友相見,關心發問王定國與柔奴在那偏遠的地方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3年時間。當他們奉旨回鄉的時候,與蘇軾飲宴。蘇軾關心的問柔奴,「試問嶺南應不好」,想安慰一下這女子。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從汴京到黃州,從一個人人敬重的朝廷官員,到生計都成問題的貶官,蘇軾內心落差極大。於是,蘇軾開始寫詩,當然主要是寫了不少抒發內心孤獨與悽涼的詞作。最為經典的便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堪稱是蘇軾人生最孤獨悽涼的一首詞。
  • 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如今成微博上的流行語,其實原句更有深意
    這一句詞就是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聽完之後,感嘆於這個女子有情有義,更是被她的勇氣所感動。於是,向寓娘贈送了這一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寫出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千古絕句。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蘇軾因後悔而寫下一首詞,託物言志生動傳神,最後5個字千古流傳
    作為被打上豪放派標籤的蘇軾,其實也有柔軟的一面,在妻子去世後,他表面上依舊樂觀如從前,內心深處卻積攢著對亡妻的無盡思念。從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可看出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重情重義的蘇東坡,讓人看到他的另一面,再堅強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候。
  • 蘇軾勸朋友戒色,寫了一首詞,連用三個典故,讀完會心一笑
    在現在的社會上,我們總被教會,為人處世要圓滑一些,能夠誇讚別人的時候,就不要輕易說別人不好的地方。大家總喜歡聽好聽的話,其他人對我們讚美有加的話,而不是成天被挑剔毛病,被指出這裡不好,那兒做得也不行。樂觀豁達的蘇軾,在勸誡有人時,也會用風趣幽默的方式。比如這首勸朋友戒色的《臨江仙·贈王友道》,很多朋友讀完會心一笑。這首詞,其實放到現在來讀,不同性別之人,讀起來的感受還是大不一樣的呢。男子讀完了之後會嘻嘻笑,而女子卻怒氣顯露。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而這個陳季常是個妻管嚴,非常懼內,每次和蘇軾出去風流都是偷偷摸摸,甚至有一次,他和蘇軾約好去參加個宴會,奈何柳氏死活不放人。直到陳季常詛咒發誓「如果有妓,願意罰打」,這才得以脫身,然後與蘇軾尋歡作樂。不過說來真是不巧,這柳氏出去一打聽,立馬就知道陳季常適合蘇軾出去鬼混了,連經常陪同他的名妓她都打聽得明明白白。所以,等陳季常回到家中,柳氏舉起青藜杖要打,最後還是在家人的勸說和陳季常的苦苦哀求下,這才改為罰跪。
  • 蘇軾被貶時,只有一位歌女送行,蘇軾贈她一首詞,寫出了惺惺相惜
    蘇軾曾為一名歌姬贈送了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的詞,這首詞有別於他之前的代人抒情的特點,而是直抒胸臆,讀來讓人無限感慨。蘇軾在官場的路上可謂是一波三折,他豪邁直爽的性格讓他敢做敢言,絕對做不到阿諛奉承,隨波逐流。
  • 見到友人的侍妾,蘇軾驚嘆不已,寫下一首詞,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2700多首詩作,362首詞作,其中包含許多名句,有些名句我們耳熟能詳,在時間的釀造下,更是流傳千古。「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蘇軾的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寓娘》,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友人王定國侍妾寓娘的一首詞。王鞏,字定國,是蘇軾的好友。蘇軾在徐州任職時,王定國去拜訪蘇軾,兩人遊泗水,登魋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可見交情之好。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老友的詩詞,公元1091年,蘇軾的好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臨別前,蘇軾通過這首詞贈別。「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這句說的是兩人一別有三年之久,而這次又要奔赴瀛洲,既表明了兩人離別之久,又暗示了好友仕途的坎坷。
  • 蘇軾贈詞少有的一本正經,誇了一位堅守愛情的女子
    蘇軾是一位詩、詞、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性格豁達開朗,即使遇到諸多坎坷,也從未失去他的爽朗灑脫。同時他也有著喜歡調侃諸多好友的「惡趣味」,不管是畏妻如虎的陳季常,還是神宗皇帝欽賜法號的大通禪師,通通都躲不過蘇軾的百般打趣。當然通常也只有他自己的至交好友才能「享有」這種打趣,其他人怕是無福消受。
  • 蘇軾見友人小妾,寫下一首詞,如今成「網紅」流行語,原句更高級
    蘇軾一生豁達開朗,尤其是朋友特別多,上至朝廷高官,下至販夫走卒,僧侶尼姑,東坡俯仰自如,朋友遍天下!再加上東坡性格爽朗,詼諧幽默,常常與朋友們開開玩笑,鬥鬥嘴皮子,尤其是在鬥嘴的過程中,蘇軾經常寫出一些千古名句,當時用來調侃友人,現在很多已經成為了我們刷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