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2020-12-11 品詩賞詞

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作品數不勝數,而且千古流傳的佳作也屢見不鮮。有人喜歡梅花的堅強,如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有人欣賞梅花的謙遜,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讓很多人為之感動。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定風波·紅梅

宋代:蘇軾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詩三首。稍後,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詞,即取調名《定風波紅梅》。相比較而言,總體上變化不大,為了符合詞的格式,蘇軾增加了很多兩個字的短語,也讓全文更加抑揚頓挫。作者通過讚美紅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抒寫遷謫後的艱難處境和複雜心情,表現了一種達觀灑脫的品格。

上片側重描寫紅梅的形態和顏色,表達作者的讚許之情。「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 在百花凋殘的嚴寒時節,唯獨紅梅含苞育蕾,豈非有不合時宜之感。雖然紅梅苞芽期相當漫長,卻深藏暗香,期待開放。蘇軾以紅梅自喻,暗指自己也像紅梅那樣,處於孤寂和苦悶的艱難境遇,但他始終相信會有一天,將如紅梅那般傲放。

「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接下來蘇軾從正面刻畫紅梅的嬌妍,詞人抓住紅梅的顏色和孤傲的特徵,讚美她色如桃杏,又能鬥雪凌霜,不僅形神兼備,而且刻畫準確,展現了一代文豪的深厚文學功底。「閒雅」兩字,比較原詩,更顯出紅梅的品格。

下片除了繼續渲染梅花的閒雅之外,也抒發自己的情懷。「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蘇軾評價說,紅梅本具雪霜之質,不隨俗作態地諂媚別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好像美人不勝酒力,未曾墮其孤潔本性。作者觀察細緻,評價中肯,「休把」二字,提出責問;「何事」二字,又發動反詰,都是婉轉地為紅梅的品性作辯護。

「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最後一句令人稱讚不已。詩老,是對原作者石延年的尊稱,蘇軾有點責怪他根本不知紅梅品格,卻只看重綠葉與青枝。其實作為前輩的詩人,哪裡不懂梅花的傲雪凌霜的品格,只是蘇軾為了強調紅梅的超絕塵俗、冰清玉潔。

蘇軾原本是一位自視甚高,奮發有為之人,一場突如其來的劫難,使他採用隨遇而安的態度和委婉的描寫方法。詞人託物寓意,以梅花的品格比喻自己的高潔和自清,並抒發自己的情懷。不過蘇軾後來也逐漸變化,他懂得,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他更知道,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相關焦點

  • 23歲的蘇軾已經鋒芒畢露,寫下一首詞,最後7字大家風範!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便是當時蘇軾的新作之一。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也就是蘇軾二十三歲那年,他守喪期滿,從家鄉四川眉山一路沿長江回京,快到荊州的時候,因見到了長江兩岸的深秋景色,便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詞。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一經傳開,便引起了很多人的稱道。尤其是最後7字,意境開闊,盡顯大家風範。
  • 為讚美小妾貌美,蘇軾寫下一首妙趣橫生的詞,順讀和倒讀一字不差
    導語:美妾死後,蘇軾懷念無比,為了讚美小妾的美貌,他寫下人生最難的一首詞,順著讀和倒著讀一字不差,可謂是千古奇詞。蘇軾是宋代最傑出的詩人、詞人,他不僅有"詩神"之稱,更是有"豪放詞宗"的美譽。蘇軾便常有回文佳問世。而迴文詩詞又以其獨特的結構,讀起來盪氣迴腸,妙趣橫生,給人以韻律美的享受。蘇軾曾作出過一首非常絕妙的迴文詩,詩名為《賞花歸去》。這首詩的回文方式非常獨特,每一句的後四個字便是下一句的開頭四字。先來看看這首詩: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蘇軾最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
    比李白小三百多歲的蘇軾,雖然沒有李白身上的俠者風範,但內心的堅強與狂傲,絲毫不遜於李白,可謂伯仲之間。蘇軾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蘇軾因後悔而寫下一首詞,託物言志生動傳神,最後5個字千古流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詞壇最耀眼的明星,豪放派最具代表性的詞人,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可與有詩仙之美譽的李白媲美。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也不了解亡國之君趙佶,但肯定對蘇軾的大名如雷貫耳,對他的詞作信手拈來,毫不誇張地說,蘇軾比兩宋任何一位皇帝都有名。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後來還特意問蘇軾要了舊日的文章,歐陽修看完之後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而「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雖然蘇軾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仕途上卻是一生曲折,可謂是飽經辛酸。
  • 蘇軾讀古人的詩有所悟,於是把其中一首改寫成詞,成為了新的經典
    自從這件事情之後,蘇軾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被貶到了湖北黃州,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市,蘇軾也就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初到黃州時蘇軾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詩作,以及詞作,但是很快他又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接受了現實,不在悲傷,而是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每天讀書寫作,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也讓他對於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 蘇軾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無奈,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作為宋代最著名詞人,蘇軾也喜歡喝酒,儘管跟詩仙李白相比,他的酒量和嗜酒程度稍遜一籌,但在蘇軾的諸多作品裡,與酒有關的屢見不鮮。有一年的中秋佳節,蘇軾想念遠方的弟弟蘇轍,立即給他寫封信,信中是他的代表作《水調歌頭》,開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最後一句「明年誰此憑闌幹?」即明年又有誰會在此憑依欄杆呢?言下之意,便是我明年此時又會在何處呢?由此可見,杜牧最後一句的反問,將自己漂泊不定、居無定所的困苦,對官場失意的惆悵、憤慨,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全部融合在了一起。寥寥7個字,最能令人深思。綜觀杜牧的這首詩,體現了他的悲慘生活命運,極具藝術感染力,令人不禁為他感嘆。如果就這句詩最後一個問句,尋求一個答案的話。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小詞,最後一句曲盡其妙,令人拍案叫絕!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的代表,並稱「蘇辛」。雖然蘇軾的詞大多是氣勢磅礴之作,但也有很多清新淡雅的詞作,如他的一首小詞《如夢令·有寄》。
  • 蘇軾最霸氣的一首詞,影響深遠,僅開頭7個字,就令人熱血沸騰!
    蘇軾被貶至黃州,寫下這首少有的婉約詞,後兩句凝聚了一生的感悟>而說到蘇軾的豪放之詞,就不得不提他在較早時期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獵》。當時蘇軾由於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以及烏臺詩案的影響,先後被貶四次(一說五次),在被貶之前,蘇軾在密州任知州兩年,正是這兩年的時間蘇軾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是各方面不可撼動的地位,蘇軾自己也曾經為自己的異於常人、獨樹一幟而感到驕傲: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而在他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經驚豔世人千年。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懷古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這首詞中蘇軾從古戰場中英雄豪傑的氣概開展,委婉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功業未建的憂憤之情,更表現出自己對待人生和歷史的豁達心態。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小妾先是停頓了一會,後來說了8個字,讓蘇軾都由心敬佩!她表示此: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說,只要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了。蘇軾聽完之後,就覺得這個女子真的是非常有情義,也被她的勇氣給感染到了。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令人心思蕩漾
    兩位宋詞當中聞名已久的大咖卻有著外人不了解的緣分,同一座城市,同一個年代,一個婉約一個豪放竟會寫出相類似的詞來,高級又肉麻,令人心思蕩漾,敏感的人讀他們的詩,時常能感受到她寫詩時的感情,或豪放壯闊,或睹物思人。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很著名的一首詞,讚美好友的侍妾「柔奴」,最後7字成絕唱!
    今天看到蘇軾的一首詞,序寫的很有意思,講述的是自己好友王鞏的一位小妾的故事。故而見題生意,想到了這句老話。朋友之妻,在我們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倫理中,似乎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詞彙。過了幾年,王鞏北歸,與蘇軾相見,喚出柔奴為蘇軾勸酒,想來也是二人關係好,不避諱這些。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一代文豪蘇軾,歷經宦海沉浮,幾乎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事態度,其心態令人佩服,被貶黃州期間,閒來無事在城東開墾荒地種菜,並給自己起個「東坡居士」的綽號。有些文人比較古板,整日不苟言笑,蘇軾卻與眾不同,具有極強的幽默細胞,作詩不拘小節,不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
  • 賀鑄很經典的一首詞,最後13字鬼斧神工,令人讚不絕口
    進士及第後,孟郊無比喜悅的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中原重陷敵手後,嶽飛憤怒地寫下了「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妻子亡故後,蘇軾哀痛地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所以說,詩言志,但詩更傳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便與眾多情緒裡的閒愁有關。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東坡居士的詩詞,大多以豪邁樂觀為主,他似乎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而他最為驚豔的一個作品,開頭只有13個字,卻代代相傳,傳唱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