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作品數不勝數,而且千古流傳的佳作也屢見不鮮。有人喜歡梅花的堅強,如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有人欣賞梅花的謙遜,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讓很多人為之感動。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定風波·紅梅
宋代:蘇軾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詩三首。稍後,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詞,即取調名《定風波紅梅》。相比較而言,總體上變化不大,為了符合詞的格式,蘇軾增加了很多兩個字的短語,也讓全文更加抑揚頓挫。作者通過讚美紅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抒寫遷謫後的艱難處境和複雜心情,表現了一種達觀灑脫的品格。
上片側重描寫紅梅的形態和顏色,表達作者的讚許之情。「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 在百花凋殘的嚴寒時節,唯獨紅梅含苞育蕾,豈非有不合時宜之感。雖然紅梅苞芽期相當漫長,卻深藏暗香,期待開放。蘇軾以紅梅自喻,暗指自己也像紅梅那樣,處於孤寂和苦悶的艱難境遇,但他始終相信會有一天,將如紅梅那般傲放。
「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接下來蘇軾從正面刻畫紅梅的嬌妍,詞人抓住紅梅的顏色和孤傲的特徵,讚美她色如桃杏,又能鬥雪凌霜,不僅形神兼備,而且刻畫準確,展現了一代文豪的深厚文學功底。「閒雅」兩字,比較原詩,更顯出紅梅的品格。
下片除了繼續渲染梅花的閒雅之外,也抒發自己的情懷。「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蘇軾評價說,紅梅本具雪霜之質,不隨俗作態地諂媚別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好像美人不勝酒力,未曾墮其孤潔本性。作者觀察細緻,評價中肯,「休把」二字,提出責問;「何事」二字,又發動反詰,都是婉轉地為紅梅的品性作辯護。
「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最後一句令人稱讚不已。詩老,是對原作者石延年的尊稱,蘇軾有點責怪他根本不知紅梅品格,卻只看重綠葉與青枝。其實作為前輩的詩人,哪裡不懂梅花的傲雪凌霜的品格,只是蘇軾為了強調紅梅的超絕塵俗、冰清玉潔。
蘇軾原本是一位自視甚高,奮發有為之人,一場突如其來的劫難,使他採用隨遇而安的態度和委婉的描寫方法。詞人託物寓意,以梅花的品格比喻自己的高潔和自清,並抒發自己的情懷。不過蘇軾後來也逐漸變化,他懂得,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他更知道,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